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益新:从塔尖到基石的「全科医学时代」
从历史中走来:不断刷新老年医学的新高度
谈到就任后的工作思路,曾益新院长告诉丁香园,首先要立足当前优势,明确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医疗体系中的定位,定位清晰了,发展目标就明确了。他强调:「北长期从事保健工作,形成了一套非常好的保健文化和一支非常好的保健队伍,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怎样把这种好的文化、好的体系、好的理念发扬光大,是我们要思考的。」
曾益新院长一语中的,道出了北独有的学科特色。北长期承担中央领导干部保健任务,形成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并重的医护教研防多方面的老年病特色,是业内公认的老年病诊疗权威。近年来,医院成功进行 70 岁以上高龄手术 4600 余例,其中最高手术年龄为 104 岁,冠心病介入治疗最高年龄为 91 岁。三分医疗,七分护理,老年病尤其如此。北是「中华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北京地区急诊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北京地区手术室专科护士教学基地」,拥有林菊英、曾熙媛两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积淀出了「仁爱为本、慎独为魂」的护理理念;拥有重症监护、急诊、PICC 等多个专科的护理人才。
老年医学科研也不落临床之后,成立于 1985 年的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卫生部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保健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老年卫生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也设在研究所内。研究所的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防治研究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尤其重要的是,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也将依托于北来建设,这必将为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
在刚刚结束的 2015 年第九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上,北高居最受欢迎三甲医院前十位,上榜理由是:仁爱为本,铸就医魂。庆 110 周年华诞的北,稳中求变、精益求精,将老年人医护水平提高到极致,接连刷新高龄患者手术年龄上限。新任掌舵人曾益新院长的施政方针,正在紧紧围绕着北引以为荣的业内新高度逐渐展开。
从教人到用人:贯彻医学人才成长全链条
曾益新长期从事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和生物治疗研究,带领团队取得了鼻咽癌基础研究的系列突破。他的研究被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称为鼻咽癌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并入选 2002 年中国医药卫生十大科技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5 年,曾益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 年,曾益新团队荣膺当年广东省唯一一个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他组建的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誉为我国肿瘤学界的「科研重镇」。
2010 年,曾益新出任协和医学院校长。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其著作《大学的使命》中提出,大学的教育应包括三种职能:「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曾益新告诉丁香园:「(医科)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我在协和的主要任务是思考医学教育怎样去符合医学的需要,培养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后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带着为医院输送更好人才的使命,曾益新尝试推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改变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教学体系,将医学教育逐渐转化到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从疾病诊治的需求出发,将基础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充分整合,让医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在对疾病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学习临床和基础知识。曾益新举例说:「比如一个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我们先看到他的临床表现,由此倒推,来学习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知识,这个方式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将基础与临床结合,大大增强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曾益新还把网络化教学引进了大学,努力推行「翻转课堂」和时下备受追捧的「慕课(MOOC)」,争取把大课教学改为网络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分步学习,而课堂教学则摒弃传统的单向填鸭式被动灌输,更多地以小组讨论和操作课程为主,互动模式的增加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
医院是医学人才工作的场所。成为一院之长后的曾益新把对医学人才的关注目光下移。他认为,在院长岗位上,他最多考虑的问题还是人,怎样把人才用好,发挥好每个人的潜力和优势,如何营造一个好的管理体系,构建好的制度和文化框架,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曾益新院长对优秀人才的定义充满了一位科学家的严谨和客观。他认为,作为院长一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不能求全责备。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团队每个人的闪光点并尽量放大,为之提供合适的岗位去发挥优点,同时尽量避免其弱点,或者让其在工作中意识到不足并且改进。谈到对优秀医生的要求,曾益新院长告诉丁香园,勤奋学习业务、专业技术上不断进取当然是必要的,但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做医生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这个是第一位的。没有这个,即使有再好的技术,也不是个好医生。曾益新院长强调,协和的医学人文教育将在预科时着重培养人文情怀,到基础教学中融汇人文精神,最后在临床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从而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曾益新院长强调,人文精神的传递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关键是医生要有人文关怀的意识。
因地制宜:打造大医院的全科学科
当全国医院一窝蜂地发展专科实力时,北独树一帜地扬起了全科医学的大旗。2016 年,「北老年医学与全科医学中心」正式挂牌。曾益新院长告诉丁香园,北发展全科医学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保健是北的传统特色,保健工作要求不能只懂医疗,还要懂预防、健康、运动、营养、心理等等,保健医生即是高级的全科医生。发展全科医学,等于把北的保健文化发扬光大,一方面是把保健工作做得更好,体现保健工作以防病为主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即大医院可以做全科,也能做好全科,相当于在提升全科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曾益新院长对全科医学的关注由来已久。作为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科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咨询项目负责人、「健康中国 2020」战略规划「医学模式转换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组首席专家,他组织编写了《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和改革的建议》、《医学模式转变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报告》和《关于在我国基层设立 10 万特聘全科医师的建议》。2014 年,曾益新就任中华全科医学分会主委,推动发布了《关于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暂行办法》。2016 年 2 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成立,曾益新院长成为首任主委。
曾益新院长谈到,中国医疗当前面对的所有问题,归根溯源,都可以归结为缺乏广泛覆盖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是我们当前医疗体系的基石,而基层医疗中最关键的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不强大,相当于金字塔的塔底不稳,也就无从谈医疗事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对于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也发布了非常多的政策,关键是要落地,把好的理念变成现实,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发展全科医学,首先是储备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储备不是一朝一夕能起来的。曾益新告诉丁香园,首先要从政府、全社会、医务界等多个层面推进,让公众转变观念,认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和光辉前景,愿意去学。所幸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一行列。在新医改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2015 年全科医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代表 13 位院士专家宣读《支持全科医学发展倡议书》,向全国同行倡议「转变观念、支持全科」,「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师」。
我国目前的全科医生数量还远不能满足民众对健康的需求。为加快全科医学的发展,要求政府在政策方面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包括全科医生的职业环境、晋升前景、职业发展前景、社会认同、社会地位等,尤其是薪酬体系,这是岗位吸引力最基本的体现,唯此方能吸引更多的医学生和医生投身全科医学。曾益新院长告诉丁香园,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投入仅占 GDP 的 6.5%,远低于欧美,但台湾地区的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效率、公众满意度、人均寿命等基本健康指标却是全世界公认的优越,其秘诀在于对全科医学的大力培育。台湾当年实行的一些对全科医学教育的特殊政策极大激发了医学生投身全科医学的热情。曾益新院长认为,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发展全科医学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
2015 年,北刚刚度过自己的 110 岁生日。岁月冲刷了过去德国医院的印记,却留存下北含蓄内敛、朴实无华的风格。从金字塔的尖端到最基层,在新任掌舵人曾益新的领导下,曾在高级保健领域成就斐然的北,正在开拓和夯实中国全科医生教育事业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前行。北的全科医学征程,也必将承袭百年传统,铸造新的辉煌!
设计:李栋
责任编辑:刘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辰丨县级医院学科建设,要讲局势有胸怀
“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助力分级诊疗”研讨会在京举行
对话研讨:医学中心在分级诊疗中的定位
全科医生不如专科医生?这种观念态度亟需转变!
Dr.老铁的「菲比寻常」参会总结
【中卫话题】疫情启示:整合势在必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