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戊戌小寒 防寒去燥

2019年1月5日(农历戊戌十一月三十)23点38分,太阳到达黄经285°,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寒”。


小寒时,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平均气温已经降到了0℃以下,而南方冬暖显著,平均气温高于0℃,田野里仍充满生机。



民间讲:“冷在三九。”北方地区每年从冬至开始数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恰在小寒节气内。


小寒是戊戌年最后一个节气。依《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纪年,2019年的大寒节气是己亥年的开始,中运由“火运太过”转换为“土运不及”。


戊戌年小寒至大寒这半个月木气渐旺,风燥之气较为强劲,此间是一年最寒冷的时段,湿气当令又会使局部出现雾霾。这种燥气、寒气和湿气交替的大趋势,可能会导致人的诸多不适。因此日常养生可参考以下几点:


1

注意血压


一些血热、血粘稠或者血管不畅者会受燥气影响,血压上升;如果不加防范,遇寒风或气温骤降,容易引起梗症甚至猝死的发生。


这类人群应谨慎饮酒,少吃温补、辛辣与油腻的食物。饮食清淡均衡,补充匮乏的营养元素,最好吃些有机的粮食蔬菜,恢复人体自有的免疫和修复机制。

2

调整肝胃


燥气偏盛会导致一些人出现头懵脑胀、牙痛、眼袋鼓胀等情况,多发于左侧。或者左脸、胸、腰、腿长疮疖等等。同时,还可能导致肝胃不和,出现易怒、腹胀不思饮食、便秘等症状。因此,除了遵守上面讲到的饮食原则,还应将柔肝与健脾和胃食材并用,调节肝胃之间的失衡。

3

敛阳归肾


这段时间一些人的阳气浮于体表。表现为脸红脸热,但心里发冷、脚凉。这多是阳气向外发散导致肾空。此时应注意食用凉血食材,敛阳归肾


4

避寒就温


小寒至大寒半个月,风动而气候多变,人容易感冒,因此避寒就温尤为重要。体弱者应减少户外活动,上班族尽早回家,晚上早睡觉,避免因晚睡造成的阳气损耗。

5

情志平和


民间讲:“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冬天最寒冷之时忌生躁怒,否则身体亢盛者大怒后易现梗症,虚弱者容易气形相脱而出现危险。即便当时无碍,但冬日泄了阳气,来年春天容易出现萎症或者心力衰竭。


小寒至大寒是戊戌年的最后半个月。时令养生人应学习北方草木的智慧,安静地养精蓄锐,等待己亥年春天的到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依序相生,如环无端,缺一不可;立足当下,方有未来。



———— / END / ————


文字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己亥清明 健脾补肾
霜降过后阳气敛,省甘增咸养肝肾
庚子白露 条达防猝
白露节气灸 ,滋阴补阳正当时!
霜降一过百草枯!记住三个养生要点,过冬不怕再生病!
壬寅寒露,寒重脾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