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腿子活”(下)

前面咱们说了几段学唱京剧的“腿子活”,这次咱们说说学唱地方戏的腿子活。因为我对地方戏真是“一门没有”,所以咱们只能简单的说说,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了解地方戏的朋友给予补充。

《汾河湾》:这段是《薛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讲述的是唐朝大将军薛仁贵投军十八载,立功受封平辽王,回家探望妻子柳迎春(河北梆子叫柳银环)。路过汾河湾,误伤打雁男童。回到寒窑与妻子重逢后,薛仁贵忽然发现床下有男鞋一双,怀疑妻子不贞,后来问明情况,才知道打雁的男童是自己亲生之子薛丁山,夫妻悲恸不已。

这出戏最早出自曲《射雁记》,后来编演成河北梆子,京剧这出戏便移植自河北梆子(京剧中这样的剧目很多,叫“翻梆”)。这出戏无论是京剧还是河北梆子唱词都比较通俗,薛仁贵夫妻对话的时候多用日常白话。现在相声中这段有苏文茂、马志存,侯宝林、郭启儒,魏文亮、魏文华,常宝霆、白全福四个版本,各有特点,苏先生这段流传的比较广,侯宝林和郭启儒的版本是静场录音,据说侯先生录音时患感冒了,但唱得还是很好的,郭先生嗓子虽然沙哑难听,但确实能反映出河北梆子那种高亢激越的特点。据说当年张寿臣先生和侯一尘合作时期,他们二位表演时是侯一尘逗哏,张寿臣捧哏,张先生唱陕西梆子,很受观众的欢迎,可惜没有留下录音。因为我对河北梆子知道的有限,所以咱们就简略的介绍几个人物。

银达子:很多版本逗哏的都把自己说成银达子的师弟——“铁达子”。银达子是天津河北梆子界一位领军人物。他本名叫王庆林(1895——1959年),早年私淑魏联升的唱法,嗓音高亢挺拔,因为长期的疲劳演出,他的嗓子一度失润(戏曲演员叫“塌中”),按资格无法胜任河北梆子的演唱(因为河北梆子历来是高门大嗓的)。后来他借鉴了刘宝全、白云鹏的唱法,创造了以低音为主的“达子腔”,真假嗓并用,风靡一时,代表作有《战北原》、《打金枝》、《四郎探母》、《四进士》等等。后来成为天津河北梆子“五杆大旗”之一:银达子(王庆林)、韩俊卿、金宝环、宝珠钻(赵佩云)、王玉罄。相声演员多爱学《打金枝》中“赐袍”一场“这一件莽龙袍真正可体,这本是你丈母娘亲手儿做来的”,但都是学的皮毛而已(只有郭荣启先生唱得还有点意味),魏文华早年还学过《战北原》,最后一句“有老夫传将令我定把尔的头杀”一句唱得真有韵味。

小达子:侯宝林的版本说他是“小达子”李桂春的徒弟。李桂春(1885——1962年)是京剧、梆子全能的演员,他是李少春的父亲。李桂春的拿手剧目很多,比如《蝴蝶杯》、《回荆州》等等,他还当过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副院长(设在天津,院长是荀慧生),19617月,他在内部演出了《蝴蝶杯》“打子”一场,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演出。他在京剧方面更了不得,曾经主演过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前演陈琳、后演包拯,南方的包公戏与北方演法不同,南方演员都是“一专多能”的),驰名艺坛,他还擅长演黄派武生戏,是李吉瑞的师弟。李桂春可以说一个文武双全的演员,李少春的《打金砖》就是从他父亲这里继承的(只不过李桂春这戏“上天台”一折宗奎派唱江阳辙,而李少春宗余派唱“人辰辙”)。

李桂云:侯宝林说李桂云是他的师姐,李桂云河北梆子女演员。河北宁晋人。1910年生。幼年从杜元庆、张吉祥习艺。演青衣、花旦。十一岁登台。1927年加入奎德社,经常演出《拾万金》、《王春娥》、《柜中缘》等传统剧目及《少奶奶的扇子》、《战地之花》、《一圆钱》、《啼笑姻缘》等文明戏。1936年在天津北洋戏院与刘又萱、金玉奎、碧玉花合作演出。抗日战争开始后中止舞台生活十余年解放后重返舞台,与李峰元等演出《万里长城》等剧。1949年至1951年在沧县专区实验剧团河北梆子分团主演。1952年任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表演细腻,唱腔委婉,有“搭调”、“反梆子”等新的创造。代表作《蝴蝶杯》已摄成影片。近年来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的工作,张淑敏、李秀芬、刘玉玲、王凤芝等均受其教益。

郭宝臣:郭启儒说他是门里出身,跟郭宝臣是亲戚。郭宝臣(1856——1919),艺名“元元红”(后来的直隶梆子时期的名家魏联升艺名也叫“元元红”),他是河北梆子早期(山陕梆子时期)的代表人物,跟谭鑫培是把兄弟,谭鑫培对郭宝臣的《四郎探母》、《辕门斩子》、《空城计》都很钦佩,谭的《空城计》就得到过郭宝臣的指点。不过郭启儒说的“郭宝银”我查不到资料,希望了解情况的朋友补充一下(侯宝林版本中说的张君秋、吴素秋都是京剧青衣演员、韩世昌跟白云生都是北演员)。

《全德报》:这段相声是表演北的剧目,又叫《窦公训女》。按曲共分三派,一为京、一为南(又叫苏),一为北(又叫高阳),北的代表人物有韩世昌(青衣)、侯永奎(武生,京剧拜尚和玉为师,所以侯永奎、侯少奎父子都能演尚派武生戏)、侯玉山(花脸)、马祥麟(青衣)等等。《全德报》这段相声又名《窦公训女》,全剧分为八本。讲述的是五代时期高怀德向燕山窦禹钧(就是《三字经》上说的“窦燕山”)借银,命义子高桐外出贸易,高桐许久不归。高怀德把女儿高桂英抵给窦禹钧之后,投奔在外。窦禹钧把高女认作义女,并把她许婚于故人之子石守信。及至婚期,高桂英因未有父(高怀德)命,不肯成婚。石守信不忍心,二人在窦府后花园洒泪分别,石守信也投奔在外,窦禹钧闻讯大惊,训斥高桂英。后来高怀德结识赵匡胤,与石守信并中武魁,因攻打北汉朝刘崇(北汉神武帝)有功,翁婿双双荣归,高桂英与石守信成婚。

相声中的《全德报》有苏文茂、赵佩如和田立禾、王文玉两个版本,苏先生这版更好,当时苏先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又加上赵佩如的辅佐,更是锦上添花。尤其赵先生的大段介绍《全德报》剧情的道白,滔滔不断,徐疾有度,很有大家风范。京韵大鼓也有这个节目,据说白云鹏曾唱过八本的《全德报》(“观榜”、“立契”、“焚约”、“招赘”、“痛别”、“训女”、“拷桐”、“荣归”),后来白凤鸣先生也唱红了《怀德别女》,直到现在杨凤杰也能唱这段。京剧中尚小云也编演过《千金全德》一剧,是尚派的代表作之一,他1929年在高亭公司灌制过唱片,现在已经出版了,大家可以听一听,可惜这出戏已经基本失传了(尚小云的新戏失传者甚多,很可惜)。《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中收录的文字稿有一处不合理,即二人出场念对:“招来嫦娥齐咏贺,仙人堂前列同坐”,应该是“仙人堂前列绮罗”。

《珍珠衫》:相声《珍珠衫》是学评剧的段子,这出戏出自《喻世明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故事讲的是明代时罗德娶王三巧为妻,贩卖珠宝为生,一日别家,将祖传珍珠汗衫留与王三巧,思夫之时,见物如见人。成书有巧,绸缎商人陈商在楼下偶见王三巧姿色可人,托薛婆谷撮合,王三巧酒醉失身,二人偷情半年有余,分别之时将珍珠衫偷赠陈商。 巧中加巧,异地酒楼罗德与陈商相遇,因天气炎热陈商款衣露出珍珠衫,罗德大惊,经询问得知内中,归家休妻。王三巧又欲嫁知府官员吴杰为妻。巧中又巧,罗德贪官司,经吴杰审问,知罗德、王三巧乃是原配夫妻,随将二人破镜重圆。这出戏是评剧起家剧目之一,很多演员都留有录音。相声中这段有常宝霆、白全福合作的版本,是第一届津门曲荟的实况录音(1962年曲荟的录音所剩已经寥寥无几,所以这段就特别珍贵),唱得是其中“老爷回府”的一段。马三立在《三字经》唱校歌一段也唱了这段的两句。另外时调老票友张子清演唱的【二六板老鸳鸯调】《十二月采茶歌》里面也有“蒋兴哥重相会珍珠汗衫”一句唱词。

 上面说了这么多“腿子活”,我觉得“腿子活”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表演戏曲片段、二是分角色、三是不注重嗓音优劣,以刻画人物为主(当然有好嗓子更好),当然我说的未必对,希望大家多多指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 |“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逝世
[转载]传统京剧剧目及剧情历史简介
一部珍贵的、立体的河北梆子教科书——彭蕙蘅老师的“国图讲座”系统全面、生动活泼(五)
戏曲
整整100年前,第一个女子科班横空出世!
中国戏曲的“十全大师”裴艳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