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验案】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成功治疗膜性肾病Ⅲ期验案1例赏析



邹燕勤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国医大师,从医从教60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肾脏病,现将邹教授成功治疗1例膜性肾病Ⅲ期的验案整理如下:


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既往史

患者孙某,男,21 岁。201139日初诊。主诉:水肿间作3年余。患者于20082月感冒后出现大量蛋白尿,诊为肾病综合征。后肾活检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期),予足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波动于6.87g-17.08g20102月重复肾活检提示:膜性肾病(期)。肾小球膜性病变,血管袢皱缩,广泛链条样改变,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明显,广泛纤维化,遂停止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血压正常120/70mmHg,肝肾功能正常。

治疗过程

初诊患者面色晦暗,形体消瘦,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时有腰酸乏力,尿中泡沫多,纳谷一般,寐安,夜尿1次,大便日行1次,易烂,平素易受凉感冒咽痛反复,饮食不洁易腹泻,服用厄贝沙坦150mg/日,保肾降蛋白。近期查24h尿蛋白定量8.48g。尿常规:蛋白 ,红细胞 58/uL,隐血 。邹师辨为脾肾气虚,风盛湿瘀证,暂以益肾健脾,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利水消肿法进治,以观动静。处方:

药物调整

服上方14 剂,未诉明显不适,无腹胀,大便偏烂,每日1行。其后逐步将生黄芪加量至40g-65g,以加强补气之力;间以入桃仁、水蛭以加强破血祛瘀;入山慈菇、龙葵、蛇舌草加强清热解毒利湿,入当归、赤、白芍、女贞子、旱莲草以养肝和络。期间患者多次感冒、腹泻,方药遂调整为治感冒剂及治腹泻剂,兼顾肾脏,待表证一去,腹泻停止,又转为原法治疗。

20117月初,患者精神状态逐渐好转,面色转华,水肿消退,纳谷渐增,感冒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唯尿中泡沫多,复查24h尿蛋白定量10.05g。邹师考虑其MNIII期)属难治性肾病,且肾小管间质亦慢性化严重,若要逆转病情,须费时日。治疗上守法守方,并嘱其减少体育锻炼,多休息,节制饮食,延长煎药时间须达1-1.5h,方可煎透,令药效尽出。至2012725日复查24h尿蛋白定量降至3.33g,摆脱了肾病综合征。其后尿蛋白渐降,24h尿蛋白定量稳定在2.3g-2.7g之间,20146月尿蛋白定量最低降至0.42g,病情基本缓解,患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临床疗效满意。

按语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肾病,其中大量尿蛋白及持续时间是发展至肾衰的高危因素,而病程持续在3年以上的患者均难以自发缓解,最终进入肾衰竭阶段。

邹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病变涉及肺脾肾三脏,及风湿(寒/热)瘀等病理因素。《诸病源候论》认为:“风水病者,由脾肾气虚弱所为也”。《景岳全书·肿胀》进一步阐述了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是水肿发病的关键环节。《金匮要略》开创性地提出了“水分”与“血分”互相转化,是久病致瘀、瘀血致病的重要理论依据。邹燕勤教授认为,对于该患者已至膜性肾病III期来说,脾肾亏虚,肾气衰惫,脾失健运,风寒/热湿瘀胶柱于肾,是其发病关键的病理环节,肾脏痰瘀癥积形成是其最终的病理表象;反复呼吸道感染,风寒/热与湿搏结,不断循经下扰肾关,是其病情加重的恶化因素。治疗上须健脾益肾,大补肾元,健运脾胃,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利水消肿,偏湿热者须清利湿热,兼有咽喉肿痛则兼以清肺利咽。兹分述如下:

健脾益肾法

脾肾亏虚是肾脏疾病的核心病理环节。对于脾肾虚衰的患者,邹燕勤教授主张大补元气,脾肾同补,以川断、寄生、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皮)、生薏苡仁、甘草等组成基本方药。尤喜用生黄芪大补脾肾元气。对于难治性肾病,尤其是出现舌边齿痕,无论舌体胖瘦,只要无明显脘胀纳差,苔厚腻,黄芪剂量可渐增,配合党参(气阴两虚者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生苡仁补益脾肾,并佐以防风、佛手等梳理肝脾,防止滞脾碍胃。另生黄芪走表,配合防风、炒白术、茯苓皮、猪苓、车前子等兼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之意,不仅可使水肿消退,还可扶助正气,使卫表坚固,减少患者感冒的次数,亦大大减少肾病复发的机会。

祛风通络法

难治性肾病风寒湿或风湿热胶结,湿性黏滞下趋,挟风寒/热之邪流注肾脏。风气入肾,风性开泄,合湿热/寒扰于肾关,致肾关不固,精微物质流失,产生蛋白尿、血尿,若合并高血压肝风鸱张,亦可下扰肾关,关门不利,加重蛋白尿、血尿。风寒/热湿胶顽不解,气血运行不畅,加之病久入络,气滞血瘀日盛,导致肾脏硬化、纤维化。邹师抓住肾病风盛湿瘀这一病理环节,在大补肾元、调理脾胃基础上,重点采用祛风通络、活血利湿之法,常喜用僵蚕、蝉衣,并渐增全蝎、地龙、水蛭、蜈蚣等品,取虫类药钻透剔邪,搜风通络,兼以熄风化痰之功。

清利湿热法

中医学对于肾脏免疫性炎症反应的认识,近年来大多倾向于下焦湿热证候,采用清利湿热方法取效,认为风寒/热湿邪中,六气皆从火化,湿性下趋,夹热循经流注肾脏,肾关失于开阖蒸腾,精微不固,水湿泛溢,出现水肿,蛋白尿。邹燕勤教授认为:湿热证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证候,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病情发展全程中,若夹风鸱张,则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风性鼓动开泄,合湿热胶柱于肾,出现大量或超大量蛋白尿,如本案患者如是。

治疗上不可一味发其汗以祛风,以防“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而要在祛风除湿法同时采用淡渗利湿法,以及清利湿热法。邹师在健脾益肾,祛风通络的基础上,采用茯苓皮,猪苓,泽泻等淡渗利水消肿之药,更用石韦,牛蒡子,猫爪草,黄蜀葵花,蛇舌草,车前子等清热解毒利湿之品,以加强湿热之邪的祛除。

清利咽喉法

《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邹师认为喉咙是肾经循行的重要部位,咽喉亦为肾脏防御的第一道关口,外邪可通过咽喉长驱直入,累及肾脏,咽喉肿痛亦是肾病常见的并发症及恶化因素。外感风邪(风寒/风热)夹湿,可通过循经流注,下扰肾关,导致肾脏关门不利,产生蛋白尿、血尿。临床可见慢性肾脏病患者大多合并慢性咽炎,此类患者每因感冒咽痛而诱发肾脏疾病,或导致稳定的肾病复发。邹师常言,治疗肾脏病要善于“抓喉咙”,望诊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咽喉。某些情况下稳定咽喉是治疗肾脏病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治疗上,邹师采用清咽渗利法,喜用玄参、麦冬、银花、射干、桔梗、生甘草、僵蚕、蝉衣,热毒甚者加黄芩、山栀,配合茯苓、生苡仁、车前草、猫爪草、蛇舌草等同用,一方面清热解毒,控制咽炎,另一方面清利湿热,使热毒湿热之邪从下而走,邪有出路,避免及减轻肾脏损伤。

守法守方不变

慢性难治性肾脏病,短期内难以取得速效,需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守法守方,以平淡之剂缓缓图治,正所谓“守方为第一要着”。此类疾病病程绵长,在病势相对稳定阶段,基本病机不会发生急剧变化,只要确信辨证无误,用药恰当,必须守法守方,坚持不懈,方可取得良效,所谓“不效不更方”。邹师抓住该病人脾肾亏虚、风盛湿瘀的基本病机,以健脾益肾、清咽渗利、祛风通络法为主进治, 守法守方历时3年余,使得正气渐充,邪气渐去,尿蛋白渐降,逐步获效,其后仍坚持治疗,所谓“效不更方”,终于摆脱了肾病综合征。




仲昱

主任中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学术传承人,全国第四批中医药临床优秀人才,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邹燕勤教授师承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损伤,包括急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脏病及顽固性尿路感染,亚健康状态等。对肾功能的稳定,血尿,蛋白尿,饮食营养,日常保健,以及肾虚患者的中医调治有深入的研究。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全天

云   门诊:周三/周日下午


用心养好肾

will be better

END

喜欢请在下方点赞吧!

小编团队

    总策划&审核| 孙伟  何伟明      

学术审核高坤        

作者| 仲昱  

排版| 张中秋 

 校对| 仲昱    

图片、视频| 网络(侵删)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邹燕勤为肾脏病患者总结的“防治感冒膏”
周燕勤肾病十讲
西医院士跟他抄过方,他是一代名医,肾病宗师
国医大师邹燕勤治疗肾病经验撷粹
国医大师 ‖ 中西医难结合?看国医大师是如何汇通中西的!
6位国医大师有两位是他弟子,看看60年前他开的珍贵方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