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王立平谈《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userphoto

2023.08.27 江苏

关注

老詹小注:

前天,曾经发表一篇《名人后》,

说的是鲁迅之子周海婴的故事。

一朋友看了,建议再说说王立平,

说说他和《红楼梦》作曲的故事。

王立平老师,我确实写过,在全国政协开会时。

这篇文章,原发表于人民网博客,现转载于下。


听王立平委员谈《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每年参加两会,一大好处便是可以以平等、轻松的方式,接触各种名人,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尤其吃饭时间,大家都是委员,彼此同坐一桌,自然多了些亲切,少了些戒备。老詹刚进政协,正巧与文化界委员住同一宾馆,每天吃饭,逮住机会,总喜欢同一两个有故事的委员聊聊天,这不,王立平委员就聊起了《红楼梦》作曲背后的故事……

葬花吟 音乐: 陈力 - 红楼梦 电视连续剧歌曲集原声带
参加两会,怎么说起《红楼梦》来了? 

莫奇怪啦,因为,和我坐同一桌子吃饭的这位委员叫王立平!你和他,不谈《红楼梦》谈什么? 

我主动搭讪,王委员,您好!向您请教一问题,是关于《红楼梦》作曲的。 

《红楼梦》作曲? 

王委员放下筷子,看了看我,您是……? 

我是新闻出版界的,姓詹,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班!说着,从兜里掏出名片,双手递了过去。 

啊啊,你好你好,人民日报的!你对《红楼梦》感兴趣? 

是的是的,不但我感兴趣,只要是个中国人,都会感兴趣吧!现在听说又要重拍《红楼梦》了,他们没来找你? 

没有没有!这次重拍,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找我干嘛! 

那,我们就不说重拍,还说二十三年前那个《红楼梦》吧。说实话,87版电视剧《红楼梦》,拍得非常精彩,作曲也太好听了!前些天,我买到一张碟,吴碧霞在宁波音乐厅演唱的《红楼梦》插曲,精彩了,非常感人!我和老伴经常在家里放,简直就是一艺术享受! 

?你真这样喜欢《红楼梦》呀!你说吴碧霞唱得好,她确实唱得好!像她唱得这样好的,全国没有几个!当然,我说的还不仅仅是唱《红楼梦》。吴碧霞学贯中西又融汇中西,所以才能唱出这水平!这次全国两会,她也是人大代表,本来正高才可以当选,她只是副高,也当上了,这就很说明问题! 

是呀,她的水平,我看比好些正高还正高,为什么就当不上正高呢?真搞不懂! 

王委员意味深长地一笑,这个问题嘛,非常复杂,不说了吧。 

于是,我们继续聊《红楼梦》。我接着问,王老师,你给《红楼梦》谱的曲,既非常大众化,又非常高雅,不是一首两首,几乎首首都好听。而且,每一首之间,既各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真不容易!您的灵感是哪里来的呢? 

什么?灵感!我要告诉你,我根本就不相信什么灵感,也不会依赖所谓灵感! 

啊,是吗?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说不相信灵感,而且还是艺术家这样说。你为什么不相信灵感呢? 

给你举个例子吧。你在街上买馒头吃,吃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都没吃饱,吃到第五个,你一下饱了!你能说,这第五个馒头就是灵感吗? 

啊,这比喻蛮形象的!我晓得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没有长期积累,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灵感!而灵感只不过是长期积累的灵光乍现是吗? 

这还差不多!你知道我写《红楼梦》写了多长时间吗?告诉你,我写了整整四年半哪!靠灵感行吗? 

确实不行。听说,有一首曲子,竟然写了一年半? 

是呀!就是那首“葬花吟”嘛,林黛玉葬花时唱的。我整整一年多找不到感觉,简直难受死了! 

写作《红楼梦》那四年半,您是不是完全沉浸其中,非常非常投入? 

不投入怎么写得出来?这么给你说吧,就有点像是宇航员上了太空,整天晕晕乎乎,轻轻飘飘的,整个心思全在宝玉黛玉他们身上,别的,啥都不想! 

“葬花吟”是怎么取得突破的?第五个馒头是咋找到的呢? 

说来话长。那些日子,我反复读《红楼梦》,反复看“葬花吟”,希望从里面找出我所需要的东西来。你说说看,林黛玉这人,可爱不可爱?你看她吧,个儿又小,身体又不好,脾气还非常怪,长得也不算漂亮。为什么曹雪芹能够把她写得那么可爱呢? 

我仔细琢磨,她可爱就可爱在聪明二字!可以说,林黛玉是贾府众姑娘中绝顶聪明、冰雪聪明的一个!别人都没把事情看透,只有她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她早就料到自己的下场和贾府的结局!黛玉为什么要葬花?因为她已经预感到了老天的不公,预感到了悲剧命运的来临。 

你看她,是这样唱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时漂泊难寻觅。”她又唱道:“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多么悲愤,多么苍凉,多么精彩,多么富有哲理! 

最后,她愤然发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黛玉要对老天的不公发起声讨呀!我逐渐感悟到,这,就是全诗的要害!所以,我就得从这里入手,“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连续吟唱 当,的当当当东的—当当的当当东…… 相当悲愤,相当高亢,一下子就把整个情绪调动起来了! 

调子一出来,连我自己眼泪也下来了! 

说至此,作曲家有些激动起来!我也受到感染,不由感叹:真是太精彩了!不是我说,好多人都说,重拍《红楼梦》,别的都好办,作曲恐怕是再难超越了! 

也不能这么说吧。罗卜白菜,各有所爱啦!别的人也可以谱出新的《红楼梦》来嘛,这就不好分个高下了。不过,要给《红楼梦》谱曲,确实非常难!因为不是一首两首,而是很多首。单单一首“枉凝眉”或者“葬花吟”,或许谁都能使使劲,弄出来,其他各首也要有同样的风格,还要有各自的特点,这就不大容易了。 

你觉得这里最难或者说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最关键是要寻找各个圈的共同点。圈你知道吗?就是圆圈的圈,这是最难最难的! 

王立平用手在空中划出个弧形:我们把一种风格或者说要求比作一个圈。红楼梦的曲子,应该是中国的因为它就发生在中国嘛,但仅仅靠二胡笛子大鼓咣咣咣一敲是不行的,你还得是西洋的,也就是说别的乐器和形式也必须得有,这算是两个圈吧? 

这曲子应该是古典的,因为红楼梦发生在过去,但它又还得是现代的,因为你是在以现代人的眼光来拍红楼梦,这又是两个圈吧? 

这个曲子必须是高雅的,因为大观园黛玉宝玉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是高雅的,但它又还得是通俗的,因为你这电视剧是拍给千千万万老百姓看的,这又是两个圈吧? 

中与西,古与今,雅与俗——这些互相对立又互有联系的圈子,你得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要说难,就难在这里。 

王老师,你的“圈子理论”太新鲜,太有道理了!我看用你这理论可以解释好多文艺现象。比如,有些艺术作品之所以留传不下来,引不起多少人的共鸣,是不是就是因为他的圈子太少,而且,每一个圈子还太小,所以只能是某一个小圈子的人喜欢而别的圈子的人就不喜欢?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作品不但圈子多,而且圈子大。还能寻找到他们的共性,你这作品就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说得对,说得对,就是这个道理!作曲家又兴奋起来:你看不单是乐曲,不单是电影,还有绘画,还有小说,都存在这个现象!艺术之难,就难在怎么找到这些圈子,还要同时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好了,今天认识你,挺高兴的,以后找时间咱们再接着聊,艺术的东西,确实大有学问,可以好好探讨探讨!

好的王老师,再见!祝你写出更多佳作! 

(原载2008315 日人民网博客)

 编后小议

一首曲子要写多少年?

看完这文章你才晓得,

一首“葬花吟”,写了一年半!

87版《红楼梦》全部作曲,竟然写了整整四年半!

这就难怪作者要发出“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感慨了!

有的人文章什么写得好?天份?基础?灵感?

这些固然重要,但是,倘若没有扎扎实实下功夫,认认真真苦推敲的劲头,

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苦吟三年得的精神,

要想写出“葬花吟”那样的佳作,是绝不可能的!

至于王老师的“圈子理论”,也非常精彩,颇有独到之处!

问题是,你明白你的受众属于哪些圈子吗?

你能找到这些圈子的区别和它们的共同之处吗?

好了,不多说了各位,像王立平老师那样,

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对待你的每一篇文章吧,

咱甭说别的,单凭这劲头,

我相信,你也能更上一层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 #葬花吟 #王立平 讲诉作曲背后的故事 为#林黛玉 #曹雪芹 出一口闷气
【红楼梦主题歌曲】
87红楼梦:他花四年半,谱曲十三首,如今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
我把艺术看成生命
催人泪下的《红楼梦》插曲
专访 | 王立平:我把所有才华都献给了《红楼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