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含糊的追责难以杜绝下个“王娜娜”2016年03月21日 星期一A08 扬子时评

  新闻引子

  “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初步调查结论出炉。假“王娜娜”(原名张莹莹)学籍、学历信息被省教育厅按规定注销,毕业证书被宣布无效,假“王娜娜”被商水县教育体育局解聘,9名责任人受处分。

  这样一纸调查“结论”,我觉得难以接受。

  在追责的理由上,调查结果的措辞是:“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人员对工作不负责、未履职尽责,甚至严重失职”。此番理由置于任何一起身份顶替事件中可能都会成立。但如此看似不回避“过错”的责任描述,却将事件的经过和具体的责任一概模糊化。模糊化的后果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就很难说能够被真正的吸取,事件所应该具备的公共意义便被稀释。

  在追责的力度上,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也难以称得上足够“到位”。可资对比的是,“罗彩霞事件”中,除了顶替者及其家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之外,“其他户籍地公安、教育部门等有关人员以及录取的相关人员”也受到了法纪的处理,也就是说,务实的追责不只是要大而泛之地谈谈“失职”,更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追究法律责任上。而王娜娜事件中,9人追责名单中,无一例外地都只是“警告处分”,两厢对比,追责的力度之差显而易见。

  更耐人寻味的是,调查结果还强调了,对于王娜娜反映的被张莹莹顶替上大学给其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申请银行贷款的情况”,调查组给出的结论是“不属实”。且不说目前在“能不能申请银行贷款”这一细节上,官方调查与王娜娜的反馈意见仍存在争议,即便说调查结论“属实”,又能说明什么?一个人的上大学资格被强行“运作”后冒名顶替,人生轨迹因此而被无端改写,这样的“不良影响”与伤害,难道还不足够深刻和残酷吗?调查结论兼顾此一细节或是为体现“严谨”,然而由此所折射出某种对于冒名顶替事件后果的“轻视”,或许在一开始就为责任承担埋下了伏笔。

  没有什么能够比对一个人的命运进行强行的“扭曲”和“偷换”的伤害更大了。承认这一点,对于冒名顶替事件,相关方面在处理和追责上理当具备足够的诚意,无论是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调查,还是具体责任承担的准确厘清,都务必要经得起世道人心和正义的考验。否则,不仅对于被顶替者是一种“二次伤害”,也最终没法真正找寻到避免出现下一个“王娜娜”的可靠路径。

  (四川 朱昌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处理“王娜娜事件”别开法治倒车
王娜娜案真相不明何谈问责
河南被冒名顶替上学者:无人道歉 争取重读大学
周口女孩被“冒名上大学”该由谁调查
你偷了我的人生,就一笑而过?
济宁21具婴儿遗体 就这样被遗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