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课堂】蚕妇16

读古典诗词

品百味人生

养浩然正气




蚕妇 来自贝壳课堂 06:27

◄) 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收听


学习内容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词译文


那位勤劳可怜的乡下妇女以养蚕纺织为生,她昨天到城市里的集市上去卖她做成的丝织品。却发现她回来后,泪流满面,伤心的泪水简直把手绢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那些全身上下穿着华丽绫罗绸缎的人,根本就不用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真正的养蚕人是穿不上用蚕丝织成的华贵衣衫的!


词语注释


1、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2、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3、遍身:全身上下。
4、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丝绸做的衣服。


专家解读


张俞的《蚕妇》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借养蚕妇女之口,无声地揭示了那个封建社会的极大不公,表达出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切同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前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她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生活在社会底层贫困潦倒的根源,难怪她如此悲伤,痛哭流涕了。

 

诗人把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抓住当时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去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后两句则揭示蚕妇伤感的原因:城市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织一辈子布,也没有能力穿上华丽的丝绸衣服。

 

诗人用显明的对比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的现象,极有说服力。整首诗不见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可谓构思巧妙,立意深刻,显示了诗人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知识拓展


北宋时期的封建朝廷,荒淫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屈膝懦弱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这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传世名篇,诗人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感叹:蚕妇昼夜辛劳,那柔美华贵的丝织品,就是她斑斑血汗的结晶,换来的却是贫困卑贱与痛苦。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剥削、压榨农民的罪恶,升华了主题。

 

诗人仿佛仅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客观叙写,但却如此一针见血地让人们轻易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寓意,体会到他的思想感情。张俞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并不多,但是这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和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有着同样的地位:李绅是咏耕,张俞在咏织,被并称为中国咏耕织的代表作。 


打卡规则

坚持打卡 会有惊喜


各位家长,为督促大家阅读提升,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阅读打卡活动。

参与方式:

每次阅读学习后都有一张打卡图片。

1.     大家点击图片保存到手机

2.     将图片发到朋友圈

3.     把发在朋友圈的打卡页面,截图发到群里

(注:一定是转发下图到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蚕妇宋张俞这首诗的意思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悦听】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宋 张俞《蚕妇》今韵
小篆古诗两首
张俞:《蚕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