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医论症|预防龋齿,从出牙前开始(下)

  我国儿童龋齿患病率不容乐观。2015-2016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2005年上升了5.8%,平均每个孩子嘴里有4颗蛀牙;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较2005年上升了7.8%;农村儿童的龋患率高于城市。总的来说,儿童龋患率呈上升态势,龋病预防工作任重道远。家庭预防是龋病预防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应成为孩子口腔健康的维护者,帮助和监督孩子完成日常口腔清洁工作,培养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谈医论症|预防龋齿,从出牙前开始(上)

点击上方标题回顾上期内容

预防龋齿:年龄不同,重点不同

  如果能有效避免致龋因素,龋齿是可以预防的。在孩子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维护日常口腔清洁、养成良好进食习惯和定期就医三方面。

● 婴儿期(0~1 岁)

  宝宝长牙前,家长可半抱孩子于胸前,一只手固定孩子,另一只手缠绕湿润的纱布或佩戴专用指套,轻轻为孩子按摩牙龈。当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可用同样的方法轻轻清洁牙齿和牙龈。

  此阶段,宝宝饮食应该以母乳为主,家长应避免用自己的筷子夹食物、把食物嚼碎或将食物放在自己口内试温度后喂给孩子等行为,以防将自己口内的细菌转移至孩子口腔内。

  宝宝的第一次口腔检查时间宜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最迟为1岁前。

  ● 幼儿期(1~3 岁)

  家长应每天早晚在固定的时间帮助孩子刷牙,使用画圈法,即在每个牙面上打圈5~10 次后更换位置。随着孩子牙齿数目的增多,刷牙时间应延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少使用或不使用奶瓶,避免睡前进食。家长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摄入次数,引导孩子在正餐时吃饱、吃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咀嚼习惯,适当给孩子多吃一些粗粮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将孩子每餐的进食时间控制在30 分钟内,不要让孩子养成“含饭”的不良习惯。

  此阶段,家长应每半年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次常规口腔检查,以早期发现口腔疾病,使孩子逐渐熟悉和适应口腔科环境。

  ● 学龄前期(3~6 岁)

  家长应该坚持每天定时帮助孩子刷牙,并使用牙线,每日至少一次,以辅助进行牙齿邻面接触区的清洁。牙线的使用方法为:取一段长20~25 厘米的牙线, 将线的两端合拢、打结,形成一个线圈;两手间隔10~15 厘米,将牙线绕在中指上撑直,水平通过两颗牙的接触区,将牙线紧贴牙面上下牵动;每个牙面上下剔刮4~5 次后取出牙线。完成全口清洁后, 让孩子用清水漱口。

  家长要引导孩子逐渐减少高糖零食的摄入,多吃淀粉类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宜每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对患龋风险高的孩子,应考虑局部涂氟治疗。氟化物在预防龋病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加强牙齿抗酸能力,促进脱矿部分的再矿化。局部涂氟的步骤很简单,只需要医生在孩子牙齿上涂上氟涂料,其不受口水、涂布时间影响,口味也能为孩子所接受。

  ● 学龄期(6~12岁)和青少年期(12~18岁)

  在这个阶段,口腔清洁的“主力军”应该是孩子自己,家长只要监督他们每天早晚刷牙和使用牙线即可。刷牙方法可逐步过渡为改良巴氏刷牙法(水平颤动法),刷牙时间应进一步延长, 11 岁以前应在3~5 分钟,11 岁后延长至5~8分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饮用碳酸饮料的问题比较严重,孩子还会出现偏食问题。家长应采用合适方式引导孩子平衡膳食,控制碳酸饮料的摄入。

  此阶段,口腔定期检查的频率至少为半年一次。随着恒牙的萌出,特别是后牙的萌出,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窝沟封闭。牙尖之间的凹陷部位叫作窝沟,深而窄的窝沟在食物嵌入后难以清洁,磨牙的龋坏多始发于窝沟处。窝沟封闭是将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使之流入并覆盖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并非所有牙齿都需要这一治疗,前牙没有窝沟形态,不需要做窝沟封闭。对乳磨牙、恒前磨牙、恒磨牙,可以按需进行窝沟封闭。医生会根据遗传、乳牙患龋情况、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及窝沟形态等因素综合考量患龋风险。若患龋风险较低,可以不做窝沟封闭;反之,则应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由于窝沟封闭治疗需要隔绝唾液,因此一般应等待牙齿咬合面完全露出牙龈后进行:乳磨牙在3~4 岁,第一恒磨牙在7岁左右,第二恒磨牙在12岁左右。但是,患龋风险极高的患儿,即使牙齿未完全萌出,也可以考虑使用亲水性材料早期进行窝沟封闭。不过,这种治疗不是永久性的,有材料脱落和部分脱落的可能,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每3~6个月一次),如有必要,需要再次进行窝沟封闭治疗。

牙刷、牙膏选择:

小头软毛牙刷,含氟牙膏

  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呢?

  牙刷要选小头的,小头牙刷能在口腔里来去自如,刷到每一个牙齿、每一个部位。对刚开始使用牙刷的孩子来说,刷毛要软一些;等孩子适应后,刷毛可逐渐过渡至中等硬度;要选择刷毛末端经过磨圆处理的,以免刺伤牙龈。牙刷最好带有防滑柄,以免刷牙时牙刷从手中滑落。目前,市面上很多品牌的牙刷都设有推荐年龄,家长可以按需选择。

  宜使用含氟牙膏。但是,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要尽量避免吞入过多的含氟牙膏,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3 岁以下的儿童每次可使用米粒大小的低氟牙膏, 3~6 岁的儿童每次可使用豌豆大小的低氟牙膏,6~11 岁儿童每次可使用豌豆至黄豆大小的含氟牙膏,11岁以上的青少年与成年人的用量相当。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价格差异很大的儿童牙膏,其功效差异并非如广告宣传的那样。所有牙膏都有增加摩擦力、起泡的基本作用,家长无需刻意追求所谓的功效牙膏。

培养口腔卫生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难配合日常口腔清洁,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口腔卫生习惯?其实,每种习惯的建立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孩子出牙之前,使用湿润的纱布按摩牙龈,可以让孩子提前习惯口腔清洁。当孩子1岁以后,可采用“膝对膝”的姿势(即家长与孩子相对而坐)给孩子刷牙,在刷牙过程中可尽量夸奖孩子的表现,让孩子逐渐喜欢上刷牙。对配合度低的孩子,家长可站在孩子身后,将孩子的头靠在自己的胳膊上,用另一只手给孩子刷牙。

  1~3 岁是孩子建立每天刷牙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模仿刷牙动作,慢慢学会自己刷牙。3~6 岁时,孩子的刷牙水平显著提高。进入学龄期后,孩子的责任心会增强,逐渐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口腔清洁。11~14 岁时,孩子的口腔卫生管理水平会变差。这时,家长不应该直接批评、指责,而应充分考虑此阶段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合理性,耐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误区解析

孩子还小,将来要换牙,不用做窝沟封闭,等换牙了再做。

分析:乳磨牙也存在窝沟,这些深而窄的窝沟在食物嵌入后,通过刷牙无法清洁。乳磨牙的龋坏容易始发于窝沟处,特别是刚萌出不久时,即2~3岁阶段。而这些牙是最后替换的乳牙,需要保留到10岁之后;它们位于牙弓末端,承担主要的咀嚼功能, 如果出现龋坏,会带来牙弓间隙丧失、咀嚼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通过窝沟封闭,可在窝沟上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

乳牙反正是要替换的, 即使没到换牙时间就脱落了,也不需要看医生。

分析:牙齿是一颗挨着一颗排在口腔中的。如果有个牙齿脱落了,那么与其相邻的牙齿就失去了支撑。就像书架上紧密排列的书,如果从中抽走一本,旁边的书就会往空隙处倾倒。类似的,如果某颗牙齿过早脱落,而后继恒牙又没有很快萌出,随着时间推移,周围的牙齿就会慢慢地向缺牙处移动。当这个缺牙间隙变小时,恒牙就没有足够的萌出间隙,只能从错误的位置强行长出,甚至无法自行萌出。所以,一旦乳牙过早脱落,要尽可能进行间隙的保持。

孩子不愿意刷牙,可以用漱口代替刷牙。

分析:漱口不能代替刷牙。随着孩子的膳食结构复杂化,大多数食物残渣不能单纯依靠水的冲刷离开牙齿表面,需要通过牙刷和牙膏的摩擦作用才能被彻底清除。

蛀牙补好后就无须担心了,不必定期复查。

分析:补过的牙齿就像打过补丁的衣服,会因为后续口腔清洁不够到位,在充填体和牙齿之间的缝隙再次出现龋洞。特别是乳牙,很多因素会限制充填治疗的效果,如口水较多、配合度较差等,进一步增加了充填体脱落的可能性。所以,孩子补牙后,家长还是要定期带其去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充填体松动、脱落情况,避免龋病进一步恶化。

专 家 介 绍

汪 俊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理事。

医学专长:擅长儿童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外伤的诊治,以及错畸形的早期矫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南部)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南部)

原文刊于《大众医学》

健康丨生活丨阅读丨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护牙齿的八大方法!
没有牙不好的娃,只有不负责的爹妈!0~6 岁护牙指南必须看
史上最全的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收藏起来!
娃每天刷牙,为啥还烂牙?这份“防蛀牙秘籍”
【家长收藏】儿童爱牙262基本法则,让孩子远离蛀牙
护健康口腔 爱牙八条要做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