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垂体瘤治愈率达国际最高水准!探秘国际首创的“华山·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

垂体瘤手术后的内分泌缓解率 >90%

手术并发症 <1% 、零死亡率,
患者满意率 100%
这个国际首创的“华山·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
到底为什么这么?!

15岁那年,小周莫名开始发“福”,3年不到,体重狂增80斤。一同改变的还有他的性格,从活泼开朗到沉默寡言,再到暴躁不安。大量脱发、血压飙升、血糖飞涨、皮肤紫斑……各种状况频出。小周和妈妈四处寻医问药,终于弄明白原来大脑才是身体一系列状况的症结所在。慕名来到“华山·金垂体”诊疗中心后,小周被迅速确诊为特殊类型的垂体瘤!由于脑中央垂体部位长了不易被发现的肿瘤,造成了他体内内分泌环境紊乱,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经过神经外科教授的手术与内分泌科教授的综合治疗,小周的肿瘤得到了彻底切除,很快又恢复了昔日少年俊朗的模样。


垂体,长在脑内,小如黄豆,重约3克,功能强大。

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它产生的多种激素对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是内分泌系统的“司令部”,因此临床上,垂体疾病表现多样,诊断复杂,诊治涉及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科、放疗科、眼科、妇产科、男性科、病理科等十几个学科。

很多患者因为找不到“门道”,兜兜转转好多年才终于确诊或接受正确的治疗,不仅耽误病情,而且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华山医院在垂体疾病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2013年,又整合优势学科资源,组建了垂体病多学科诊疗团队,是国内最早的MDT团队之一,给众多国内垂体病患者提供了精准的诊疗。

2018年6月,位于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的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正式运营,同年12月,108C“华山·金垂体”病房启用,成为国际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垂体瘤多学科诊治融合病房。近一年来,“华山·金垂体”病房不断创造佳绩,垂体瘤手术后的内分泌缓解率 >90%、手术并发症<1%、死亡率0,患者满意率100%!

为何叫“融合病房”,又为何叫“金垂体”?一起去探一探?


华山·金垂体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副院长、“华山·金垂体”诊疗中心负责人、神经外科副主任赵曜教授率先提出“金垂体”这一临床和学术品牌的概念,寓意“金质的”高水平专家治疗团队,“金质的”治愈性综合治疗效果、“金质的”人性化患者就医体验。而之所以“融合”,就是希望整合最顶级的学科资源,为全球垂体病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这个国际首创的融合病房被国际知名的垂体瘤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GH)神经内分泌中心主任Karen K. Miller教授评价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水平垂体瘤研究中心,可作为业界学习的典范”

融合、创新与匠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融合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融合病房的建成,彻底打破了以“单一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疾病诊疗模式。对于垂体疾病,这极为关键。

“华山·金垂体”团队由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总领衔。来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的七位教授组成了核心团队,每一位都是国内垂体疾病领域的“大腕”。

除了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两大核心科室的专职医生同时进驻,开展联合查房、功能评估、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随访外,放射科、放疗科、生殖医学科、眼科、五官科、神经病理、感染科和检验科等十几个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会按照患者病情所需随时加入。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是这个团队及团队中每一位专家的理念。

病区入口的专家墙展示七位教授组成的核心团队

每一位都是国内垂体疾病领域的“金字招牌”

病区专家墙:每张照片的右下角有二维码,扫描后即可显示该专家的详细信息

专科护理是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垂体护理精英们专业干练又充满温情

少见病“库欣综合征”,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认为是一种“神秘致死性疾病”,目前,国际上手术治疗的内分泌缓解率约70%~85%。因为病因复杂,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又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先通过严密的内分泌评估和影像检查,明确病因及病灶所在,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术后还需要内分泌科团队等学科进行综合治疗。这在融合病房已经成为一项常规诊疗,2019年收治的库欣病患者术后内分泌缓解率>90%!

病区墙面上,有专家团队诊治过的真实病例展示,库欣病、肢端肥大症、泌乳素型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每一种疑难疾病的诊治方案、各阶段治疗效果一目了然。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感谢救治过自己的医护人员、鼓励后来者,很多患者主动将他们的照片和资料在病房里公开,以让后来的患者可以从这些重获新生的患者的笑脸和病例中获得巨大的信心和精神支持

病区中的成功治疗病例鼓舞人心

创新以攻克疑难杂症为神圣使命 
“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泛长三角神经外科联盟单位”“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委员单位”“中国医生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病区入口处的四块牌匾,每一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团队的声誉及地位

融合之路,也是创新之路。

“金字招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医学前辈的心血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神经外科奠基者史玉泉、朱祯卿、蒋大介和杨德泰教授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开始垂体瘤诊治的开创性工作。同期,中国内分泌学奠基者之一的华山医院钟学礼教授带领沙松林、王宗根、陈白蒂等教授开展下丘脑垂体疾病诊治的开创性研究。华山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垂体瘤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在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的支持下,李士其、鲍伟民和潘力教授主导成立垂体瘤亚专科。在高新技术辅助下,全面开展涵盖垂体瘤所有亚型的各类垂体瘤手术和伽玛刀治疗,特别是显微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微创手术的开展和广泛应用,使90%的垂体瘤经此术式获得完全切除。内分泌科两届主任,胡仁明和李益明教授,在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内分泌功能评估和重建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不断增强,让华山医院的垂体瘤诊治领先全国、闻名业内。

近10年来,在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的倡导下,神经外科王镛斐和赵曜教授、内分泌科叶红英和张朝云教授,围绕下丘脑-垂体疾病,深入开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垂体瘤一站式综合诊疗新体系,实现了各项诊疗技术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垂体瘤,特别是功能性垂体瘤的综合疗效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研究成果被纳入国际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王镛斐教授率先使用神经内镜技术,使垂体瘤以及颅咽管瘤、脑膜瘤、脊索瘤、生殖细胞瘤等鞍区其他肿瘤的手术疗效,获得了质的飞越。

赵曜教授建立了逾万例的垂体瘤临床资料大数据库和生物大样本库,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若干具有重要临床转化潜能的垂体瘤新致病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对开展垂体瘤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病房的墙面上,专家团队特意设计了手术治疗方法的展示。如“垂体瘤手术治疗”板块,脉络清晰地介绍了垂体瘤手术的四次技术变革:从早期开颅、显微镜下经鼻腔手术,到术中MRI结合VR技术支持下的开颅手术,再到一体化高清内镜设备辅助下的内镜微创经鼻手术。每一次技术进步,华山垂体疾病治疗团队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是引领者。

在病区联合办公室的走廊上,悬挂着从上世纪60年代起至今,华山医院发表的所有与鞍区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生殖细胞瘤、胶质瘤等)相关的论文展板。这不仅是团队学术成果的汇总,更是中国垂体瘤研究的发展史。年轻医生出入办公室,从前辈奋斗的成果中获得持续创新的灵感与动力,也对于脚下“坚实的肩膀”心存敬畏与感恩。

学术成果展板是中国垂体瘤研究的发展史和奋斗史

病房走廊尽头的墙上展示了近年来“华山·金垂体”专家在国际上发表的著名论文,每一篇影响影子都大于10分,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专家们以攻克临床难题为己任,夜以继日地研究与探索: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库欣病中的USP8、USP48、BRAF基因突变;首次绘制出垂体瘤全外显子基因突变图谱;首次发现与中国人垂体瘤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首次发现中国人家族性垂体瘤的致病基因……这些新发现对今后开展垂体瘤的精准治疗(早期预警、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已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AJHG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多篇。这些学术成果为提升中国垂体瘤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

以攻克医学难题为使命,他们的目标是医学的星辰大海

目前,华山医院垂体瘤多学科融合诊疗新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外垂体瘤研究领域的行业标杆之一。

匠心人文,是医学的初心 

“‘华山·金垂体’病房,是一个特别不像病房的病房。”这里的医务人员都很喜欢病人这样的评价。

融合病房的入口处,有一张病房平面导视图。

“设计师”赵曜副院长这样解释:病房按照垂体形态进行功能分区,神经外科病房位于病房南侧,对应的是垂体的前叶结构;内分泌病房位于病房北侧,对应垂体的后叶结构。病房格局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与病房诊疗理念相得益彰。

病房的墙上挂了一组27幅艺术画作,这些画作来源于美国一专业医学图库,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表达对医学及人体的深刻理解,“金垂体”团队则赋予了它们与垂体相关的意义。像这样充满人文色彩的匠心在病房随处可见。

比如,这幅被色彩笔细致描绘的脑垂体,被取名为“必不可缺的垂体和多出来的垂体瘤”。如果用手机扫描右下角的二维码,患者还可以读到与之对应的科普文章《什么是垂体,什么是垂体瘤》,深入浅出地讲解垂体的重要性、垂体瘤的危害以及治疗的复杂性。
面对手术,特别是颅内手术,患者及家属或多或少有压力与不安。病房的一处展板上,色彩鲜艳的贴纸有序地排列着病患及家属在手术前许下的愿望:“希望明天老婆手术顺利成功”“祝愿明天母亲手术顺顺利利”“愿早日康复,身体健康”,真实、朴素。下半部分则是患者及家属在大病治愈后所表达的感谢:“赵院长,仁心仁术,医术高超,感谢全体108C医护人员。”“感谢王教授、何医生对我母亲的关心照顾,感谢白衣天使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你们精湛的艺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华山西院,棒!”祈福与感恩,人间百般滋味让医护人员深感自己所承担的使命重大。
在病房,充满设计感的装饰风格、独特温馨的灯光布置,皮质的沙发,轻柔的音乐,一改医院里严肃、紧张的氛围,而墙上“生长着”的一颗巨大的树,丰富的枝条间夹着人们喜闻乐见的著书、译文,“医道光辉”“薪火相传”“润泽生命”,每个关键词都指引着医者,也安抚着患者。

在病房的尽头,更是有一面充满爱的“捐赠墙”。捐赠者主要是社会企业、慈善人士和医护人员。同时因地制宜,为了让那些治愈获救的患者及家属有一个地方表达感谢和感恩,“华山·金垂体”团队成立了“垂体瘤互助基金”,每当患者提出想要制作锦旗、赠送礼物甚至红包,医生会鼓励他们用这些表达感谢的钱去帮助更多深陷垂体疾病困境的患者。一面墙的大屏幕会滚动播出,把爱播出来、传出去。这不仅仅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唤醒人与人心底更多的善意,更是创造了医患真情及患友真情。

捐助墙

“患者找我们时,已经兜兜转转、饱受折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他们的痛苦,给每一位患者最好的治疗与关怀。”赵曜教授说。


2019年5月,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举办的第八届华山垂体瘤-神经内分泌论坛在虹桥院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参观了融合病房,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国际知名垂体瘤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GH)神经内分泌中心主任Karen K. Miller教授和韩国内分泌协会主席Eun Jig Lee教授率队参观完融合病房后坦称: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水平垂体瘤研究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堪称完美,可作为业界学习的典范

原中国垂体瘤协作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任直教授在参观后感言:除了惊叹之外,就是羡慕。每一处都蕴含着华山团队的理念和智慧。

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青联主席刘伟和青联医药界别主任付晨,带领上海市众多青联委员参访虹桥院区,对这个国际首创的垂体瘤多学科融合病房的诊疗模式给予高度肯定,说看到了未来上海医疗界疾病诊疗的新模式! 

几代华山人,经过近70年的奋斗,华山医院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垂体瘤临床诊疗中心,拥有开展以垂体瘤为重点的鞍区肿瘤所需的全部国际上最先进硬件设施,包括内镜一体化手术室、神经导航、术中CT、术中MRI、术中超声多普勒等。

截止2018年,累计垂体瘤手术病理20000余例,年手术量突破1700例;累计伽马刀治疗7000余例,年治疗量突破450例;垂体瘤专病年门诊量15000例。70~80%病人来自沪外,5%来自国外,50~60%为疑难病例,品牌效应凸显,是目前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垂体瘤诊治中心,疗效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最权威的杂志Neurosurgery上,获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Laws教授和国际垂体瘤外科医师协会主席Nelson教授的高度评价。

对于华山医院一代又一代为攻克垂体疾病而终身奋斗的医学专家而言,“华山·金垂体”病房是他们梦想的实现,也是他们与病患共同的精神家园。今后,“华山·金垂体”团队还将通过更进一步的多学科深度融合,提高临床疗效,开展原创性研究,打造国际最领先的垂体瘤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心。

(点击二维码进入“华山·金垂体”诊疗中心微官网)

(点击二维码预约神经外科垂体瘤专病)

文 | “华山·金垂体”团队 马增翼、何文强、叶钊、张启麟

整理、编辑 | 刘燕
审稿 | 赵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山·金垂体携手华山感染,原创纪实MV《光》献给医师节!张爸为这个顶尖医学团队点赞
破解罕见疑难病例,需要怎样的视野与信念?
王任直:并非所有垂体腺瘤都需治疗_医师网
【融合】脑梗、脑出血,到底内科治疗好,还是外科治疗好?
视觉异常误以为眼疾 神经外科李士其教授经鼻蝶入路微创手术巧取垂体瘤
[讲座] 顾锋: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患者可以使用生长激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