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徐乃静》

《探秘徐乃静》

《中国民间中医药名家探秘》片头

徐乃静介绍字幕:

   徐乃静 1929出生,安徽太和县人。先学西医后研中医,师从吕炳奎先生而得真悟。其50年中医医术全科皆精,尤其擅长医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历经数年研发的冬虫夏草配伍成“五行汤”,对治疗重大疾病和调理人体亚健康均为显著。

画面字幕:河北 香河 某小区

解说词:20125月下旬的一个周末,节目制片发出了一个信息,河北香河一位83岁的民间医在小区进行义诊,义诊活动有她的十多位徒弟,并且得知这个叫徐乃静的民间医很有些故事。

实况:

人名字幕:徐乃静 民间全科老中医(教授)

徐乃静:我想叫当地的群众知道我回来了。想为这个县上(香河),地方群众做点,发挥点余热吧。

解说词:徐乃静,徐老,真的看不出有83岁的高龄,看到的是她热情的执业精神。这一天她义务为小区患者免费治疗了一百多个人次。

实况:

徐乃静:就是一百来个病人吧。

记者:就是小区里为他们义诊的是吧?一分钱都不收吗?

徐乃静:不收。

记者:她什么毛病?

徐乃静:她是浑身疼,气血不和,气血运转不好。

解说词:这位患者是从外地来香河看亲戚,得知小区有义诊就赶来求医。她是顽固性风湿病,二十多年都没有治好。

实况:

徐乃静:扎针,就是火烧着她也不疼。

人名字幕:风湿病患者

风湿病患者:一疼起来就是不能动,腿、腰这里都疼得很。

记者:多大岁数疼的?

风湿病患者:多大岁数吗,就是二十多年了。

记者:二十多年了。那为什么没去看呢?

风湿病患者:也看了,到处看,看了就是不管用。

记者:不管用。

风湿病患者:不管用。

徐乃静:这个针超过一定的长度,它就可以穿透,穿透人的好多穴位,一针穿多穴。从前心穿到后心,阳面有,阴面有。

医生:她有点那个风湿呢。

徐乃静:受风,受风受湿。

记者:像她的这个病多长时间可以好?

徐乃静:一个多疗程。

解说词:对于中医治疗徐乃静有她自己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三位一体,用配伍的汤剂清理内脏,增加免疫,用针灸打通经络血脉,用配制的中草药产生的药性直达病灶。

实况:

徐乃静:针灸就是围攻。

医生:这样拉拉,刺激她的穴位,疏通她的经络,刺激她的神经,把她这个经气打通,经脉之气。

记者:针灸把经络疏通以后,是不是对你的药性,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人名字幕:徐乃静 民间全科中医(教授)

徐乃静:因为她血液循环正常了,吸收的药通过血液循环,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它该到哪个部位,它自己就去了。

记者:她也要喝你配制的汤吗?

徐乃静:要,因为她要增强自己的免疫功能,不增强免疫功能是不行的。内外治那就是围攻的一种方法,清理的一种方法。内脏得不到清理,它就吸收不了药物。内脏清理了,再吃药吸收的效果就好。对她饮食、吃饭,干什么都要好一些。所以说从清理到围攻,到治疗,一直配合各种手法,效果特别好。

医生:不然的话经络不通,吃再好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山打牛一样。

解说词:徐乃静从医五十多年,他是中医大家吕炳奎老先生的得意门生。而她带出的徒弟也有上百人,今年参加义诊的十多个徒弟,都是来自北京和北京周边的。

实况:

人名字幕:常醴澄 徐乃静徒弟

常醴澄:我是(一九)九三年跟老师学的,当时的时候是吕老(吕炳奎)有个医院,就是要在江苏建个医院,要让我的老师当院长,当时我的老师想把我作为这个医院的主力医生。

徐乃静:今天我搬到这个新居,这个地方离大家都很远,今天把大家都叫上来,在这里聚一聚。我有一个心愿,就是说不管离多远,咱就是共同一个事业,学中医自己钻一行,就要钻精,钻哪一行就把哪一行做到最好。

解说词:在徐乃静的堂屋正中,悬挂着吕炳奎的题词条幅,这就是徐乃静的座右铭。

实况:

徐乃静:医患关系这个是最重要的,不管他是哪来的,他有钱没钱,我们一律对待,。钱的咱也同样的,他是一个人,是治他的病,不是看上他的钱。最穷他没钱的,我们能贴的我们就贴,给他点药吃,给他做做手法,以救人为准则。

画面:吕炳奎与徐乃静的合影

画面字幕:吕炳奎 徐乃静

实况:

徐乃静:这是吕老(吕炳奎),这上面的两幅字说的这话,我认为咱们人人都要记住。我还想,除了我带徒弟,我希望你们也带徒弟,你们把你们学到的,最长的长处交给徒弟,带徒弟。我这个年龄了,我也教不出什么来了,也没那个精力了。我希望你们都带徒弟,发扬这个,把中医的文化传承下去。

字幕:义诊就诊后的第三天

实况:

人名字幕:杨果 徐乃静儿子

杨果:你看,你搞义诊,搞出来的事吧。

徐乃静:对,就是。

杨果:你看人家现在说你义诊,义诊没在他们卫生局报备。

徐乃静:没给他备案去。

杨果:没在这儿报备,然后他们把东西都拿走了。然后说是敦促,停止违法诊疗活动,需办理什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他按照这个来的。这边写的罚款五千,罚款人民币五仟,说你义诊没有报备。

字幕:徐乃静接受了处罚 但心有不平

实况:

徐乃静:我在火车上接过三次生,火车上既不是我的执业地点,更不是我的专业,妇产科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接(生)了,接了三次在火车上。我这犯法了吗?我做错了什么吗?没有啊。这是两条人命,一个产妇就是两个人命啊。

字幕:一周后再访徐乃静

实况:

记者:这个给您,就是那天在您这儿拍的。

记者:这是打印出来的。

徐乃静:我祖籍是安徽,在上海长大的。

记者:那您的祖上都是做什么的?

徐乃静:代代当官,代代是官僚。

记者:官宦之家是吧?

徐乃静:就是。

记者:有没有当医生的?

记者:有没有医生呢?

徐乃静:我爷爷学过医。

解说词:徐乃静的父亲徐家震是解放前安徽上海一带著名的教育家,他曾四次办学,立志教育救国。

实况:

徐乃静:从抗日战争起,就开始(办学)教育救国,当年教育救国嘛。解放前办了三个学校,抗日战争就办了学校,抗日战争在安徽办的,育英中学。这是我母亲。除了办学以外就是写字。

记者:他是个教育家。

徐乃静:教育家、书法家,八十五岁写的。

解说词:回忆起和父亲相濡以沫的年代,徐乃静感慨万千,这段历史她难以忘怀。

实况:

徐乃静:文革期间,我在中苏边界,他给我写了封信,这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事。他说,你没事的时候多翻翻中国的历史书。中国的历史将来没人懂了,中国的历史,不能叫外国人来讲。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咱们家庭,这个徐家的后代,你一定要懂得历史。这是他在信上(写的),这封信我藏了多少年。

解说词:徐乃静并非中医世家,也不是入医道即学中医。她当过兵,学过西医,也曾经在安徽、河北、北京等地,办过医院门诊部。当过院长、门诊部主任。她早在1985年,就在(听不清)吕炳奎创办的,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当过老师。晚年她还在北京郊区创办了老年公寓门诊部。

实况:

人名字幕:徐乃静 民间全科老中医(教授)

徐乃静:上前线的过程当中,我为啥对虫草有感情呢,就那时候,部队上战士,在高原上气候不适应。有的感冒,有的路都走不动,头晕眼花这种情况,我就在当地找的虫草,熬的汤大家喝喝都好了。对虫草就有了新认识。

记者:这个您是在部队做医生,在哪儿呢?开使用西医后来也做中医。

解说词:徐乃静从医五十多年,她从骨子里就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执业行为的准则。她时刻牢记吕炳奎老前辈的教导,道德重无价,人格胜五岳。

实况:

徐乃静:这是中国的家训,中国汉族人的家训。

杨果: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

徐乃静:但是我父亲修改过。

记者:怎么写的看看。

杨果:勿贪意外之财。

解说词:徐乃静无论走到哪里,住在何方,都把父亲亲笔修订的朱子家训挂在墙上。她教育子女,一定要把家训代代相传。徐乃静不仅是个好中医,而且是个言传身教的好母亲,她注重表里如一,勤俭持家,她的行为感染着儿女和每一个徒弟。

实况:

徐乃静:新鲜的,从瓶子里拿出来,在瓶子里头种的,拿出来像虫。

解说词:徐乃静从医五十年,花费心血最多的就是培育研冬虫夏草。这项最终被定名为五行汤的中药汤剂,用了她多年的积蓄和经历。

实况:

徐乃静:现在的冬虫夏草三四十万一公斤,把人吓死了,怎么吃啊那个,我这个呢从化验单上看来是,有些东西都比野生的要强,比野生的那个营养都要高,特别是虫草素,要比野生的虫草素要高。

解说词: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是一件很复杂的生物工程。据说在徐乃静研究的同时,一家国家级的科研单位,因培育同一种品种受挫,而宣告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是行不通的。但是徐乃静执着地不放弃研究,最终获得了成功。

实况:

徐乃静:实际上呢,我一直种出来了,咱当时没条件化验。以后就到了安徽以后,就是中国科技大(学),不是在安徽吗,在合肥嘛,中国科技大(学)给化验以后,才知道它真的比野生的要好。过去的野生虫草就用在肺病上,用到肾病上还不是太多。但是我们这个呢,用到肾病上比较多一点。你看糖尿病的后期,都是肾(不好),肾衰竭,对糖尿病的效果发现非常好,就因为是它补肾。蚕蛹一个个的就在瓶子底下搁着,通过高压消毒,高温消毒,就是一百三十度,一百二十度以上,高温消毒以后,把菌种嫁接到上面,菌种就点播到里头了。然后给它培养就是,十八度到二十四度之间的温度,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

解说词:徐乃静培育冬虫夏草并不是去卖虫草,而是要以此为基础,配伍五种菌配成中药汤剂,经过不断的试验,五行汤的功效逐步成为治病与保健相结合的,综合性中药汤剂。

实况:

徐乃静:我说治肝病,我应该放一些什么,治肝病要放一点纳米银。纳米银是什么,大家可能都知道,那个能解毒,因为肝病肯定是毒、病毒。那时我没想到我这东西,本身就抗病毒,知道抗病毒,非典才发现它是抗病毒的,但事前不知道。

解说词:这个汤剂在2003年经吕炳奎吕老的推荐和叮嘱下,计划报抗SARS药剂,并经权威部门进行了检测。

实况:

记者:什么口感?

徐乃静:酸甜。

医生:这个正常的循环就通了,那么它是通过胃肠道系统,这个免疫系统来调节的。(2003年的时候,当时是SARSSARS病猖獗的时候,去做过SARS的检测报告,当时是作为复合酸,复合酸去做的,在这个军事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他们来做的,做的这个报告。从这个报告来讲,来看呢就是,它百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以对这个SARS有完全的抑制作用。

人名字幕:常醴澄 徐乃静徒弟

常醴澄:五行汤它也是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是有作用的,再一个呢它防癌抗癌,肯定有作用。因为它里边的防癌抗癌的,主要成分是多糖蛋白,这点我是非常了解的,因为有一些实验,都是我亲自给做的,所以我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它这个工艺上,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在于,通过发酵处理,发酵处理有几个好处呢,一个是培养出一种新的,人体需要的,适应的活性酶,咱们现在创造一个新的名词,叫生物活性因子,这是培养出新的酶菌来,另外有一些呢,不适应人体的物质,通过给它一种,发酵的不适应环境,将那些不适应人体需要的酶杀死了,所以这样呢就给这个,五行汤的效果,要比原生的那些植物效果好,另外通过发酵处理,它对人体的吸收,增加了人体的吸收功能了。

画面字幕:北京十三陵老年公寓

解说词:风水宝地的北京十三陵老年公寓,这个公寓内的中医门诊部,是徐乃静多年创业的结晶。她在中年以后的最大心愿,就是要创办几所养老院,为老人群体的患者进行中医药服务。由于政策和资金的原因,徐乃静的理想只实现了一小部分,她现在是这座老年公寓门诊部的法人代表。

实况:

记者:专门有一个叫门诊部?

杨果:公寓自己的门诊部。

记者:为老年人服务的,配套的。您呢?

杨果:老爷爷,问你从哪来的?是北京人吗?

老年人:是。

记者:都是病人。

老年人:甘肃的。

记者:甘肃是吧?

老年人:是。

记者:是专门从那个(甘肃)到这来看病的。

解说词:老年公寓有供两千名老年人食宿的房间,由于徐乃静中医门诊的设立,备具特色,所以久而久之一些外地的老年人,就冲着中医门诊部而住了进来。年事已高的徐大夫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培养儿子杨辉学习中医,并且逐步地让他坐诊。几年下来,杨辉也成了门诊部的骨干。中医门诊部是徐乃静大夫创办的,也是她主要的坐诊地,所以很多患者都认识她,大家都亲切地管她叫徐老。当然也有新来的患者不认识徐大夫,这位患者就是徐乃静儿子杨辉的病人。

实况:

患者:他(杨辉)细心,细心,他诊完脉以后,他把病状都跟你说出来,说得挺对。

人名字幕:杨辉 徐乃静儿子

记者:你还在北京郊区种过地吧?

徐乃静:就在他们那个地方。

人名字幕:北京昌平 农民患者

徐乃静:都成了朋友了。

农民患者:成姐妹了。

记者:是北京的吗?

农民患者:是啊。

解说词:医患之间情同手足,情似姐妹,在徐乃静曾经住过的村里,老姐妹拉起了家常。

实况:

农民患者:从打给我看病以后,我们俩认识的。

徐乃静:就(在这儿)种药材。

记者:除了种菜还做什么?还做什么?

徐乃静:还有就是看病嘛。那时候我就在这里,把非典病人接上了,非典病人。

农民患者:那病人都用那个被子裹着。

徐乃静:裹着来的。

农民患者:都不让见面害怕传染。

记者:几个非典病人?

徐乃静:三个。

记者:治了三个非典病人?

徐乃静:三个非典病人,就吃中药,烧退了就好了。

记者:吃你的酸酸的水吗?

徐乃静:五行汤和白虎汤。

解说词:门诊部的药房是徐乃静大夫把关最严的地方,徐大夫经常告诫儿子杨辉,学医先学药,不懂得中药,就不是中医。

实况:

记者:原来您开药的时候都是杨辉来抓药?是这样的吗?

徐乃静:对。

记者:抓了多少年?

徐乃静:抄方子都是他。

杨辉:我就是抄方子,我给老妈抄方子抄了七年。

记者:七年寒窗苦。

杨辉:不,十年的寒窗苦,七年还不够。按照家传的话,因为后来才补的电大,大(学)本(科),那都是上的电大,真正学还是靠家里的门诊,靠家里的这种,老妈带我呗,然后自学呗。

人名字幕:杨辉 徐乃静儿子

记者:你母亲就是你的师傅。

杨辉:对,就算吧。说得好听点是师傅,但是她是我妈妈。说得不好听,我们在看病上磨合,那矛盾还很多,对不对。

记者:他说的什么意思啊,我没听懂。你这儿子说的什么磨合,是什么意思?

徐乃静:我用量小,他用量大,我不让他那样用,这不就是矛盾吗。

解说词:在新一代的中医中,确实有一些像杨辉那样勇于创新,不拘一格的人,徐乃静对此既理解也极为担心,因为这毕竟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职业,不具备百分之百的把握,绝不能够随意开处方。

实况:

患者:我不是讨厌您采访,杨大夫恐怕也得五十多岁了,是不是,老太太就八十多了。他这个号完脉,他必须用他的脑子给我开药。你给他打岔,他给我开点毒药把我药死了完蛋了。

人名字幕:北京市退休职工 患者

患者:我们这儿老人什么脾气都有,大夫给开完了药没准说,你这药不管事你给我退了,这都有。不讲理的也有,讲理的也有,所以他们受多少气,我跟你说他们一来,这个公寓一开我就来了,他们也来了,那时候还没有医保,这儿没办下来医保,我一直在这儿,我们都是老人了。我就这里头那个淋巴结好多,一给我做B超,做的甲状腺,结果往下一照,哎呀你这里头可不好,你甲状腺都没关系,你底下这个淋巴结特别多,你赶快,你不能不重视,就这么跟我说的。结果完了就做CT,一做CT,那片子还在杨大夫这儿呢,一做CT那里头好多好多,他(医生)说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现在我不确定,让我做穿刺,我还没怎么着呢,你给我穿好多窟窿,我怎么办啊。你穿了半天不是也就是确定良性恶性,后来我就说要是恶性的,我不治了,全国各地我玩去,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要是良性的,我说吃点药把这结,给它控制一下也就是了。他(杨辉)给我吃的汤药,吃了一段汤药以后,你看我二月份又回来,让他开始治的,。吃了)四个月的汤药,然后又去做CT,我那个原来是2.7×1.5,最大的,2.7×1.5那也就跟那个鹌鹑蛋那么大了吧。然后这次吃完汤药以后,现在是2.4×1.4

记者:四个月。

患者:说明它已经小了。这个东西啊,要是能控制住就已经不错了,它还缩小了,所以真不错。杨大夫说我上边是火,因为我老出汗,完了腿呢,可能我自己,跑到海南去老淌水,淌得腿呢寒。然后杨大夫说热不往下走,所以脚寒又给我贴脚心的药。现在我脚心还贴着,特别方便,就这样,很方便的。

杨辉:淋巴肿。甲状腺肿。

患者:甲状腺做过手术了。

人名字幕:徐乃静 民间全科老中医(教授)

徐乃静:肺火特别重,淋巴是你身体的一种卫士,是保护你的,是卫士。因为它付出劳动累的,都长成疙瘩了,这个疙瘩吃药就是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患者:杨大夫也这么说的。

徐乃静: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就这个办法。我的五行汤又排毒又解毒,又抗病毒。拿这儿来就是给大家喝的,冬虫夏草、灵芝、猴头,这都是菌,都是药用食用菌,药食两用菌,给人体增强免疫功能。人的免疫功能增加了,就是你的抵抗力增加了,所以对你的身体的,身体整个健康状况它都有调节作用,它是双向调节。

患者:好好,太谢谢了。

实况:

记者:你在这儿看了多少年的病了?

人名字幕:江苏籍 患者

患者:在这儿我来了就看病,我来就心衰不能走路,杨大夫给我一号脉,哎呦,你这么严重,赶紧给我下药。吃了两剂汤药,就是半个月吧,我就好多了。我跟我儿子说了,就冲着这儿的中医我不走,这儿的环境好。

患者:我们都是冲着这中医来的。

患者:我们家里的房子租出去了,不在家里住了。

记者:搬到这儿来住了?

患者:我一个人啊,就是把东西全搬这儿来了。

记者:你守着杨大夫住。

患者:有这个意思。

人名字幕:北京患者 愈后拜徐乃静为师

患者:我上安贞(医院)住院,给我诊断是心脏主动脉夹层瘤,然后做手术也做不了。

解说词:中午时分从北京城里来了一位中年的患者,他管徐大夫叫干妈,是他治好病以后认的,他还跟着徐大夫学习了五年的中医。

实况:

记者:现在看不出心脏有问题。

患者:现在(瘤)已经没了,就是通过吃这药,它那个(瘤)溶解了。

记者:那叫什么瘤?

患者:心脏主动脉夹层瘤。

解说词:随同徐大夫坐诊的徒弟关拥军,对这位患者学中医的经历绕有兴致,两人在户外聊了起来。

实况:

关拥军:你主要跟徐老学了哪些东西?

人名字幕:北京患者 病愈后拜徐乃静为师

患者:徐老说要学医先从药学起,先从中药,先认识中药。其实我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呢,认为中医这文化太深了,甭说是我妈,是我祖宗都不成,必须从一点一滴地,尤其药这种东西,季节不一样它的药性都一样。所以说甭管多好的关系,那你必须得认真刻苦地自己去学,去用脑子,一点一滴地积累,那谁告诉你多好都不行,都得你自身去体验。

关拥军:我从小就对中医比较感兴趣,后来经过上光明中医学院以后,认识徐老以后。

记者:徐老讲课吗?

人名字幕:关拥军 徐乃静徒弟

关拥军:讲课,讲课挺好的。讲的深入浅出的。

记者:光明中医大学,这是(一九)八五年时候,我当时还在部队。这说起来二十多年了。

记者:你们可以切磋切磋。

关拥军:就是说学中医必须得认识药。

解说词:这个带着孩子的年轻的母亲,几年是因为无法受孕,而千方百计找到徐乃静大夫的。徐乃静以其神奇的中药配方,和五行汤使她恢复了生育的功能,如今孩子已经活蹦乱跳了。

实况:

受益者:经常喝的,尤其是怀孕的时候,生孩子,生完他。

人名字幕:“五行汤”受益者

记者:都喝这个吗?

受益者:他小的时候他有点咳嗽,就给他喝上。我在怀孕的时候,徐老师给我好多这个,那时叫五宝液,喝了特别多。来,你爱喝酸的,他特别爱喝酸的东西。

实况:

徐乃静:我现在很想从小教,就像今天来的小孩,两三岁的小孩我就想叫他背汤头(歌),背药效。你看我过去是这样想的,英语幼儿班,什么体育幼儿班,什么美术幼儿班,甚至于音乐什么都有幼儿班,弹钢琴(班),为啥没有中医幼儿班,我一直想办这个,从幼儿开始教育。特别吕老(吕炳奎)给我指出,你一定要多带徒弟,一定要培养人才,培养接班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来关注他们!!!
如何用最快速的方式给视频添加字幕解说词,手把手教你,超简单
平心小记:中医手法治疗扭伤
患者的心声
东郊有个老中医 小病大病都找他
杨玉霞硫酸毁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