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纳(长生草-6)

当亮亮长到8岁的时候,没法再熬了,事情已成定局,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郝碏琴才让亮亮的父亲回了一次家。

因为,奶奶的执着和铁了心,彻底让郝碏琴没了办法,总不能等到亮亮20多岁了,才说老家还有个儿子吧?关键是整个家庭的其他成员都在县里,为什么单单把亮亮放在村里?如果突然有一天奶奶不在了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且,这个县城太小了,她又在政府部门工作,身居要职,每天要接触全县各个部门的领导和人员,真的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谁家几个儿女,都清楚的很,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名誉,她不想带给自己太多的负面。

所以,从这一年开始,他们才接受和承认了农村的老家还有一个儿子,过几年就接来县城生活。

这样走动了2~3年,边计划边商量,直到亮亮11岁,这年秋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有了文章开头“进城”的情节。

亮亮6、7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叔叔蹭学。虽然是叔叔,其实,只比亮亮大2岁,在学校叔叔除学习外,还得负责看管亮亮,身兼保姆的责任。而学费只给学校出叔叔一个人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好在那时1~3年级都在一起上课,也看不出什么特别。对奶奶来说,一则是没有那么多钱交学费,二则是奶奶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家里再没有人可以看护亮亮了。

直到亮亮9岁,才正式上一年级,所以,亮亮现在11岁了,还在念三年级。而他的叔叔,自从亮亮被接到县城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去上学了。后来,因为国家落实子女顶替制度的政策,子女可以继承父业,俗称“接班”,所以,叔叔很小的时候就去工厂当了工人,顶替了爷爷原来的岗位,成为了一名集体工人。

注解:

接班:规范称呼为“子女顶替就业制度”,是指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要求压缩城镇人口,大量精减职工,减少商品粮供应。我国从1961年至1963年进行了大规模精减职工的工作。职工退休、子女顶替参加工作作为鼓励城市中老、弱、残职工退休的一种政策全面实施。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常的退休、退职工作被中止,子女顶替工作也陆续自行停止。

70年代末,90%以上的知青返城,加上原有待业的和新成长的劳动力,城镇就业形势极其严峻,为推进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子女顶替制度大规模实施。国务院颁发《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文件,大力推进干部、工人的退休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工人退休、退职后,“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或多子女上山下乡、子女就业少的,原则上可以招收其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参加工作”。办法出台后,各地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了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参加工作的暂行办法。随后,子女顶替制度逐步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人退休工作中广泛实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办理提前退休
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职工正常退休(职)申请
法定退休年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