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后期为什么基本不立皇后?
userphoto

2022.07.16 广东

关注

簪花仕女图 局部 唐  周昉  辽宁省博物馆

太长不看版——
总结来说两个原因:
1、册立皇后与立储原则转向立长之间的冲突。
2、皇室(太子与十六宅诸王)婚娶的混乱,致使一些储君生母及皇帝宠妃因出身微贱,不具备正位中宫的资格。


01

先来梳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的情况。
唐帝不立皇后,始于唐代宗。
代宗李豫的原配崔妃,本来是唐玄宗杨贵妃的外甥女。
她嫁给时为广平王的李豫之后“性颇妒悍”,代宗跟她的感情一定受到不小的影响。
所以杨家败亡之后,崔妃随即“恩顾渐薄”,不久死去。
推测也是因为身份的敏感,代宗即位后也没有追封这个原配为皇后。

这里就值得探讨第二个问题——
代宗的一生真爱独孤贵妃,为什么没能在生前登上后位,而是在死后才被追封“贞懿皇后”?

首先,代宗对独孤贵妃可谓情深一片。
《旧唐书》称:
因为独孤贵妃专宠,才导致“长秋虚位”(长秋为皇后的别称),甚至775年独孤氏死后,“殡于内殿”整整三年,代宗都不忍她的尸身离宫下葬。
唐代宗762年即位,而在761年,独孤氏与代宗之子李迥就被祖父唐肃宗封为郡王。
可见独孤氏与代宗相伴少说有十几年,不存在来不及册封为后的情况。
所以,唯一的可能性,只会是因为代宗太子李适(唐德宗)
李适是代宗长子,生母沈氏在安史之乱中下落不明。
他在762年被代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两年后成为皇太子。
沈氏与独孤氏都只是代宗的妾室。
如果代宗在册立德宗为皇太子的同时,又封育有亲子的独孤氏为皇后。
那么长子与嫡子的未来,恐怕难以预料。
这点代宗自己就有亲身体会,他的生母吴氏出身非常低微,是因为父亲犯罪而被没入掖庭,后被唐玄宗赐给肃宗的。
所以代宗虽然以肃宗长子的身份成为太子,但当肃宗同年册封宠妃张氏为皇后时,他的储位立刻就受到有两子的张皇后频频挑战。
代宗即位后,也马上将张皇后杀死。
代宗压抑对独孤贵妃的感情,直到她死后才追封为皇后,恐怕就是不想重蹈覆辙。

另外,太子的生母沈氏一直没有被宣告死亡,而是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也是一个未知因素。
唐德宗时代的情况更为复杂。
德宗长子李诵(唐顺宗)的生母王淑妃,在786年病死的那天才等到了德宗册封她为皇后的消息。
这时候距离德宗即位,并册立李诵为皇太子已经过了7年。
太子的生母尚在,为何德宗不一即位就册立王淑妃为后?
这样李诵早早有了嫡长子的名分岂不更好?

这里就出现了新的问题——
德宗相比于太子李诵,更喜欢舒王李谊。
而李谊本来是德宗的侄子,但他的父亲李邈早死,于是被德宗收为养子,宠爱莫比。
790年,因为太子李诵的岳母被人告发行巫蛊之术,惹得德宗暴怒之下,找来宰相李泌商议。
第一句话就是“舒王近已长立,孝友温仁”,多亏李泌“执争数十”,李诵才保住储位。
对王氏母子的感情不那么浓厚,恐怕是德宗不愿那么早就册立王淑妃为皇后的原因。
不过李诵也并非安然无恙,他的太子妃萧氏在巫蛊事件后被德宗下令杀死,所以在805年顺宗即位后也没能被追封皇后。

而顺宗的长子李淳(唐宪宗)的生母出身尚佳,又“言容恭谨,宫中称其德行”,所以顺宗即位后就准备册封她为皇后。
但无奈顺宗身体太差,因病重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立后仪式只能暂缓。
然而,顺宗主持的“永贞革新”得罪了宦官,不过半年就被逼禅让给长子李淳。
王氏直接被儿子尊为了“太上皇后”。

唐宪宗的元妃郭氏,是郭子仪的孙女,即“醉打金枝”故事中升平公主的女儿,可谓出身显赫。
谁知,宪宗却拒绝臣下的请求,坚持不立郭氏为皇后。
《旧唐书》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宪宗觉得郭氏一旦当了皇后,会妨碍自己接近其他美人,故而一直不给正妻该有的名分。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牵强,郭氏无论做不做皇后,她背后强大的势力都存在着。
因此较为合理的解释,还是因为储君问题。
郭氏为宪宗生了第三子李恒(唐穆宗)以及第六子绛王李悟。
但宪宗即位时,他的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也已经平安长大。
虽然这两个人的生母背景不是郭氏的对手,但宪宗依旧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
不料李宁只做了不到两年太子,就在812年去世。
之后,宪宗应该是迫于压力,才跳过次子李恽,册封郭氏所生李恒为太子。
这点在《旧唐书》中许多地方可见隐情: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竟从其奏。

宪宗知道按照次序,李恽当为太子,此外,他的宠宦吐突承璀也“独排群议”,支持李恽为储。
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册封李恒,只可能是因为郭氏纠集党羽带来的压力。
所以,心中有愧的宪宗才让翰林学士崔群撰写一份李恽的“让表”,把封第三子李恒为太子的事情合理化。
但是,就算崔群搬出李恒为元妃嫡长子的身份,说这事本来就理所应当,也没能解开宪宗的心结。
而吐突承璀也始终谋划替李恽争储。
宪宗最后的暴死与穆宗李恒及其母郭氏的筹谋不无关系,足见他们夫妻父子之间关系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如此,宪宗自然更不愿意立郭氏为皇后。


03

说完了这四代的故事,可以概括出一个规律——
此时唐朝“储君”的位置,稳定在“长子”之中传承。
肃宗册封代宗,宪宗册封李宁、李恒时的情况,更能证明“长子继承”的合法性已经超过“嫡子继承”。
这一时期,能成为皇后者,如德宗皇后王氏、顺宗皇后王氏,都是皇长子生母。
缺了这个条件,即便与皇帝情义深重如独孤妃,即便家世显赫如郭氏,都不能染指凤位。
那么“立长”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储君的首要条件呢?
其实是唐玄宗。

玄宗自己是唐代建国以来,第一位以“非嫡非长”身份即位的皇帝。
他的皇后王氏无子,长子李琮因为打猎时被豽抓伤脸而致严重毁容。
所以玄宗在开元三年(715年)册封次子李瑛为皇太子。
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出身相当卑贱,只是乐伎。
而李瑛却在太子位上坐了20多年,直到737年被诬陷谋反遇害。
李瑛死后,唐玄宗再听取高力士建议的“立长”之说,册封三子忠王(唐肃宗)为太子,而放弃了自己与武惠妃的爱子寿王,足见玄宗虽然前后有所动摇,但立长子为储的信念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玄宗)继嗣未定,常忽忽不乐,寝膳为之减。高力士乘间请其故,上曰:“汝,我家老奴,岂不能揣我意!”力士曰:“得非以郎君未定邪?”上曰:“然。”对曰:“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上曰:“汝言是也!汝言是也!”由是遂定。(《资治通鉴》)

有意思的是,唐肃宗病重垂危时,张皇后谋划易储,但她选中的人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肃宗诸子中排序仅次于太子李豫(代宗)的越王李系。
看来“立长”之论经过玄宗时候几十年的坚持,到肃宗时代已经有了颇为强大的舆论力量。


04

说完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
接下来就是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穆宗与宣宗都是宪宗之子,敬宗、文宗、武宗为穆宗成活下来的排序前三的儿子。
懿宗为宣宗长子,僖宗为懿宗第五子。
唐玄宗时代除了“立长”成为制度外,玄宗还在开元十三年(715年)封禅泰山后,下令在长安建造所谓的“十王宅”(后扩建为“十六宅”)和“百孙院”,让诸王在其中居住,并命宦官担任“监院使”。
这其实就是为了限制宗王权力而设置的皇家监狱。

像唐肃宗李亨,在成为太子之前,身为忠王的他就在十王宅里生活了13年之久。
因为本身承担着削弱皇子们政治力量的作用,十王宅中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无忧无虑。

之前说过,唐代宗李豫的生母吴氏本是受犯罪的父亲牵连,被没入掖庭的宫人。
之所以她被赐给李亨,起因就是玄宗有次驾临忠王府,见到儿子“服御萧然,傍无媵侍”,一时起了恻隐之心,“命将军高力士选掖庭宫人以赐之,而吴后在籍中”。
安史之乱后,唐朝纲纪瓦解,朝政混乱,“十六宅”中诸王的未来就更加没有保障。
《新唐书》记载,当唐德宗想废太子立舒王时,宰相李泌反对的说辞之一就是:

陛下有一子而疑之,乃欲立弟之子,臣不敢以古事争。且十宅诸叔,陛下奉之若何?

言下之意就是,你想传位给侄子,不妨想想你自己是怎么对十王宅里你的叔叔们的?
等舒王当了皇帝,十王宅里那些人的今天,就是你亲儿子亲孙子们的明天!

事实上,在德宗之前,已经出现了十六宅诸王之女不能在适婚年龄出嫁的情况:

至德以来,国家多事,公主、郡县主多不以时嫁,有华发者。虽居禁中,或十年不见天子。上(德宗)始引见诸宗女,尊者致敬,卑者存慰,悉命嫁之,所赍小大之物,必经心目。己卯、庚辰二日,嫁岳阳等凡十一县主。

唐德宗了解到这些亲戚的悲惨遭遇之后,还曾像做批发生意一样,在两天内安排了11位王女出嫁,不可谓不劳苦。
可以想见,十六宅诸王的婚配情况一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首先,不会有高门大户愿意将女儿送入十六宅这等囚笼。
其次,皇帝对这些帝位的隐藏竞争者,不可能没有忌惮。
所以这一时期,能得到朝廷选尚王妃的人必定不多。

事实上,连即位时已经25岁,做了整整8年太子的唐穆宗,都没有迎娶过正妻。这必定也是因为他和父亲宪宗的关系不佳。
只不过,身为皇族男子,他们在没有正妻的情况下,还可以合法地在十六宅中服侍的宫人身上发泄欲望就是了。
玄宗朝的规制是“宫人每院四百,百孙院三四十人”。
她们成为了皇子皇孙们绵延后嗣的主力军。
说回820年即位的穆宗身上。
因为他当太子时就没有正妻,所以不存在即位后册封原配为皇后的可能。
穆宗长子李湛(唐敬宗)在822年被封为太子。
敬宗之母王氏此时尚在,被封为妃。然而,王氏的父亲只是金华县令,也不是名门之后。

唐朝此前历代皇帝的皇后,出身最低者就是唐玄宗的王皇后,其父王仁皎为甘泉府果毅都尉。
但她也是玄宗做临淄王时迎娶的正妻,非敬宗之母一个妾室可比。
另外,穆宗之母郭太后作为郭子仪的孙女,因为跟丈夫宪宗不睦,而跟皇后之位失之交臂。
她应该也不愿意见到一个身份比她卑微许多的儿媳。
穆宗在位4年便于824年去世。
敬宗即位时16岁,此前也没有迎娶正妻。
且他在位仅仅3年就被宦官刘克明所杀,没来得及册立皇后并不奇怪。
虽然敬宗与妃嫔生有5子,但此时宦官的权力经过宪宗朝后已经膨胀到将储君人选玩弄于掌中。
所以之后即位的唐文宗与唐武宗,都是宦官拥立的敬宗之弟。
他们两人的生母出身都一样卑贱,文宗之母萧氏是福建人,就是普通百姓,父母双亡之后,“因乱去乡里”,进了王府侍奉。

而武宗之母本姓廉,武宗即位后为抬高母家身份,才给外家改为“韦”姓。
实际上,根据彼时正在唐朝游历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记述,武宗登基前,他的亲舅舅只是长安街头一个“担萝卜、柴”到处卖的贫穷小贩而已。
等待外甥当了天子,这家伙才鸡犬升天,做了金吾卫大将军。
穆宗自然更不可能立这两个平民之女为后。
而武宗舅父的经历,也足以说明那时十六宅诸王的待遇并不高,即便有个亲王外甥自己也很难沾光。

因此,文宗与武宗即位时,“正妻”王妃之位一样在空缺状态。
文宗的长子,太子李永与母亲王德妃,都被文宗的宠妃杨贤妃诬陷欺凌而死。
杨贤妃并无子嗣,本想拥立唐穆宗第八子安王李溶,但她不可能斗得过手握实权的宦官仇士良。
仇士良支持的武宗即位后,杨贤妃与安王都被杀死。
按《旧唐书》,武宗得以即位,他的宠妾王氏出力甚多。
所以武宗确实一度打算立她为皇后,但被宰相李德裕反对而流产。
李德裕的理由就是:

“才人无子,且家不素显,恐诒天下议。”

王氏当年因为“善歌舞”入宫,家庭出身应该也相当低微,又没生过儿子,立她为后实在顶不住舆论压力啊。
令人疑惑的是,不知是否是由于未被立为皇后,致使王氏另有图谋。
不久之后,她似乎就因为卷入宫廷政变,而被武宗所杀。
唐武宗跟李德裕联合缔造的“会昌中兴”严重损害了宦官的利益。
武宗死后,他的儿子不得继立。

宦官们选择了已经37岁的皇叔光王即位,就是唐宣宗。
宣宗从前沉默寡言,文宗、武宗兄弟到十六宅举行宴会时,常常逗他说话取乐,把他当作白痴。
所以宣宗同样没有娶过正妻的记录。哪个皇帝有心给这种人挑选王妃呢?
而宣宗长子郓王李温不得宠,其母晁氏在宣宗即位后只受封美人。
宣宗最喜欢的儿子是第四子夔王李滋。
碍于长子继承制度,宣宗一直拖延册立太子之事,不可能先立皇后。
等到临终前,宣宗把夔王托付给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人,但手握神策军军权的宦官王宗实矫诏立郓王即位,就是唐懿宗。
此时,无论是皇后还是太子之位,存在的价值都已经不甚高。
懿宗与其子僖宗,都是在未被册封储君的情况下,为宦官拥立。

总结一下的话,这一时期没有出现皇后,起因在于宪宗和穆宗的父子矛盾,导致穆宗太子妃之位空悬。


05

而敬宗、文宗、武宗三位皇帝的生母都出身卑下,不可能被穆宗立为皇后。
文宗、武宗、宣宗又因为长期生活在“十六宅”,受当时制度所限,没有被朝廷配以正室王妃,所纳妾室也以宫人、歌女为主,她们也不可能登上后位。
简而言之,皇子婚配对象阶级滑落这一事实,与皇后应从高官显族中出身这一理念,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且前者无法改变后者。
像第一节提到的德宗王皇后与顺宗王皇后,其实她们除了作为皇长子的生母外,还都是地位不低的官宦人家之女。
说到底,你想在中晚唐那特殊的政治氛围中成为皇后,需要能满足3个条件:

第一是储君生母
第二家世高贵
第三与皇帝起码没有感情裂痕。能同时拥有这三点的人

真的是屈指可数。
当然,不立皇后也不代表后宫的事没人管理。
像唐德宗的韦贤妃,《旧唐书》称她在德宗做太子时被纳为妾。
而白居易撰写的《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中却称韦妃为“德宗圣文神武皇帝元妃”。
这两者表述的矛盾点可能就是由于韦贤妃曾经代行皇后之职,故而让白居易称她为“元妃”。
贤妃墓志中称“长秋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于妃”。
《旧唐书》也载韦妃“性敏惠,言无苟容,动必由礼,德宗深重之,六宫师其德行”。
相比之下,德宗王皇后做妃子时的记录反而显得单薄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唐顺宗李诵(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805年在位,同年8月,禅位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终年46岁)
唐朝皇帝表(二)
唐朝下
玄宗之后没有一个正常册立的皇后
唐顺宗
唐宪宗李纯皇后郭姬—唐代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位贤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