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庐山时,那个被毛主席认作女儿的上海女孩,后来怎么样?

中南海保健院的一个小屋里,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立在桌子旁,表情严肃,不断地用手敲着桌子上的一个信封。对面是毛泽东保健护士长兼中央警卫局中南海保健处护士长吴旭君。

“都是老同志了,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你看看,你看看,这个信封上写的什么!主席的安全要是出了什么问题,谁能负得了这个责任?”

吴旭君盯着信封上“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几个大字,心里也泛起了嘀咕:我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过主席的消息,主席的信件我也从来没有弄错过,怎么会产生这么严重的问题,会是谁寄来的这封信呢?

吴旭君与毛泽东

要知道主席的居住地址,是重要机密。别说写在纸上,就是随便向别人说起都是不允许的事情。主席来往信件平时都由固定人员负责,收发也都是写负责人的名字。像这种明目张胆的将“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几个大字写在信封上邮过来的行为,可以算是严重的工作事故了。如果这封信在来的路上被别有用心的人看到,很难想象可以引起怎样的风波。

在当时,毛主席平时信件的收发主要由护士长吴旭君负责。发生这种事情,她是被问责的首要对象。在拿到信件之后,吴旭君赶忙来到主席这里,了解情况。

地址是我告诉她的”,提起这个人主席满脸笑意“说起来,你们还在江西见过嘞。她是我的女儿”

主席还有一个女儿?吴旭君顺着主席的笑意,也想到了庐山之行。

二、你很像我的女儿“娇娇”

那是一九六一年的庐山,国家核心领导集体在这里紧张的讨论着国家发展问题。从稻米到导弹,从书本到工厂,设计师们在这里绘制着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

开会之余,汪东兴在庐山别墅为首长们准备了一场交谊舞会。交谊舞会在当时是深受欢迎的一种重要娱乐交际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不占用白天工作时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技巧性,既能愉悦身心又能锻炼身体。还能与人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自由交谈,拓展社交的广度和深度。

八月六日晚的“芦林一号”别墅,灯火通明,整洁干净的大厅里,舞蹈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早早的等着首长们的到来。尽管有着难得的放松机会,但是首长们很晚才到。主席到达舞会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多,距离开始不到一个小时。

芦林一号

可以说用“忙”来形容当时的国家领导集体再好不过,在那段艰难而又光辉的岁月里,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工作状态,显得过于单薄。难以想象的物质和精神压力与他们的工作生活始终紧紧缠绕。无论是危机四伏的抗战时期,还是紧张困顿的建设时期,他们需要保持高度专注和持久的工作状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他们那里不是闯关式的线性成就达成,而是需要以一当十、以一做百地直面铺天盖地的各种挑战。

主席显然十分重视这次交际舞会。尽管很晚才来,脸上却没有一点疲态,可以看出他是认真休整过的,悠闲却又不失庄重。一双黑色大头皮鞋,锃光瓦亮,很难想象这是斯大林几年之前赠与主席的。

毛泽东的皮鞋

主席真正的诠释了节俭的真谛——爱物、自持。主席在生活中并不拒绝美好事物的出现,相反,主席是十分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只不过,主席对美好的事物不仅仅是“爱”还有“惜”。在主席身上常常有使用了几年、几十年的老物件,这些东西在主席的呵护之下,不仅仅有了岁月的痕迹,更有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个黑色的大头皮鞋,便是主席爱物、自持的重要体现。

随着主席慢慢步入舞场,由汪部长特意安排的四位专业舞蹈演员渐渐的激动起来。能与主席一起跳舞,是莫大的荣耀。她们都期待能与主席跳一支舞。

歌声响起,大厅内轻歌曼舞,主席依旧保持着那份特有的从容。一曲接着一曲,专业舞蹈演员的优美身姿与主席的矫健舞步相得益彰。甚至,演员们是在主席的带领下,和着音乐前后跳动,左右摇摆。为了照顾到大多数人,每个人和主席一起跳舞的时间并不会太长。

来自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的女演员邢韵声,是这四名舞蹈演员中的一个。有幸为主席伴舞的荣耀,让她好几天都是压着满心的兴奋入睡。坐在角落里,邢韵声眼睛紧紧盯着主席那双黑色的大头皮鞋,心里默默数着音乐的拍子。盼着歌曲快快结束,轮到自己为主席伴舞。随着舞场气氛热烈,主席身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邢韵声满眼羡慕。为主席伴舞的希望变得渺茫,不免让她心情低落。

突然,主席向她招了招手,示意她一起跳舞。邢韵声看了下四周,然后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主席点了点头。邢韵声脑袋一片空白,心里砰砰直跳,大步快速的向主席那里走了过去。“主席,您好”打过招呼后便没有什么能够说出来的了,之前想的那一肚子开场白和问题都随着音乐烟消云散。只能下意识的配合着主席的舞步。伴随着音乐的节拍,邢韵声的情绪渐渐的稳定下来。

“你叫什么名字啊”主席率先打破了沉默。“你家是那里的?””你(non)是(si)上(sang)海(hei)人(nin)啊(va)”。邢韵声紧张的回答着主席的问题,渐渐与主席地话多了起来,也变得放松。在与主席的交谈之中,邢韵声了解到。主席很早就注意到了她,因为她和主席的女儿“娇娇”长的很像。主席很想和她一起跳舞,但是周围的人太多。在跳了好大一会之后,主席忍不住叫了她。

邢韵声

四处的奔波,让主席与家人们聚少离多;特殊的身份,让主席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心底。与自己女儿如此相像的一个姑娘,抓住了主席的眼睛,也将主席引入了无尽的思念。主席对这个女孩产生了无尽的好奇。

“你很像我的女儿娇娇”说起主席的女儿,主席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娇娇的名字是因为主席害怕女儿长得太过娇气才起的。邢韵声手上的茧子,引起了主席的兴趣。“你们文工团也参加劳动吗?”邢韵声聊起自己在文工团参与抢收粮食时的状况,得到了主席的赞许。“劳动才能让人摆脱娇气,劳动是对人最好的锤炼。在劳动之余,也不要忘了学习。国家需要体力劳动者,也需要脑力劳动者。”

三、给我去拿包烟

几曲跳罢,主席和邢韵声一起坐在椅子上聊着娇娇的故事。聊着聊着,主席让邢韵声去接待室拿一包烟。邢韵声很快就回来了。主席点上一支烟和邢韵声继续交谈。正当主席点第二支烟的时候,一个人走了过来——是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你怎么能让主席抽烟呢?”吴旭君神色严厉。邢韵声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错误。这时主席赶忙说“是我让他拿的嘛,不要为难一个小姑娘”吴旭君又将矛头转向了主席“主席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抽烟对您的身体不好,今天您已经抽了很多了”说着吴旭君便向主席要剩下的香烟。

吴旭君并不是不讲情面,只知道背标准、讲数据的机械式护理人员。这么做仅仅是因为太关心主席的身体了。主席的爱好不多,吃辣和抽烟是排得上号的两个。尤其是抽烟,在困难时期,主席甚至拿树叶子当烟草抽。在写作和工作的时候,主席更是烟不离手。主席指间的香烟,曾飘在各种伟大的军事战略理论之上,也曾飘在各种经典的诗词名句旁边。香烟之于主席像号角之于士兵,是进攻的信号也是振奋精神的补剂。可是,随着主席年龄的增大,香烟对主席身体危害也渐渐的凸显出来。为了主席身体的健康,吴旭君只能扮演起严厉的监督员角色。

对于这种“不讲情面”的关心,主席此刻表现的像一个做错事情的孩子。而邢韵声看到主席的这种样子,对主席的感觉也更加亲切了起来。一包小小的香烟引发的事件,让一份别样的父女之情悄悄地生根发芽。

毛泽东女儿娇娇

在舞会事件之后,邢韵声与主席渐渐地熟络起来。邢韵声常常和主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聊天。主席也渐渐地适应了这个和娇娇长得差不多地女儿地存在。在主席口中,邢韵声知道许许多多诗词歌赋和名人典故,当然也少不了那令人热血沸腾地激情岁月。不过聊的最多地还是娇娇的故事,还有督促邢韵声积极学习,争取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四、我还没有和主席照过相

邢韵声早年丧父,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主席别样的关心让她体会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关心的感觉。当她沉浸在被幸福包围的喜悦之中时,一位小姐妹的一句话点醒了她。

“你在主席身边这么长时间,和主席照过相没?”

如果能和主席一起照一张相不就可以把幸福的日子永久的保存下来了吗!第二天一早,邢韵声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主席。在提这个要求的时候,邢韵声并没有单单提起自己。而是要将文工团的所有的演员都带上,毕竟能与主席合照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向主席提起:“我们想和主席合个影”。主席非常的高兴,说:“要看你们汪部长同意不同意”。

汪部长是江西农垦厅文工团的创立人,怎么会不同意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在第二天早上,演员们便早早的打扮起来。面对这生命中历史性的一刻,青年演员们竭尽全力的将自己打扮起来。领导们更是督促团员们早早的打扫场地。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明明太阳还没有升起,对于青年演员来说就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天蒙蒙亮,主席的车从远方缓缓驶来。青年演员们热情的迎接主席的到来。在照相的时候,演员们将主席簇拥在他们周围,就像孩子们在见到多年没有回家的父亲。

“主席,您站这里。”“主席,我和您照一张合照好不好”“主席,这边等好久了”“主席,我们也要照一张”。

一张张黑白照片,记录了一九六一年夏天庐山的花草树木,记录了青年演员与主席一起的纯真笑脸,更记录了邢韵声与主席共同度过的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

邢韵声小心的将这些照片珍藏起来,随着时光的流失。邢韵声已经记不起那年夏天的许多事物。但是与主席一起交谈的那种感觉就像昨天一样。她还记得舞会的那种气息,她还记得与主席一起交谈时那种踏实幸福的感觉。主席父亲般的那种关心,让她永生不忘。

五、把诗包好,人家会妒忌的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场会议的结束也意味着这段短暂感情的分别。主席不久之后将要回京。对于邢韵声来说,与主席在一切的每一刻都是幸福的,也都是成长的。从主席的衣食住行,到主席的言谈举止,再到主席的所思所想,邢韵声已经渐渐的适应了这位父亲一样人物的存在。

一段真挚的感情常常被寄托在一些私人物品之上,宝剑送英雄,青丝寄痴念,黄土留乡音。邢韵声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块崭新的“英纳格”手表上面。这块手表是当年她从上海来到江西之前,母亲花二百块钱买的,几乎是她家里的全部积蓄。邢韵声十分珍视的这块手表,一方面它凝聚着母亲对自己的深情,另一方面它又是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救命稻草。

毛泽东瑞士手表

邢韵声想到毛主席一直用的那块破旧手表,便毫不犹豫的决定将这块“英纳格”送给主席。说起主席手中的那块手表,邢韵声在第一次见到时便有些惊奇。堂堂的国家主席怎么会带这么一个连刻度都有些模糊的手表。她还劝过主席换一块。只不过当时主席像个孩子一样的拒绝了。原来这块手表跟了几十年了,是主席在江西瑞金指挥作战的时候使用的。曾为主席立过很大的功劳。

在临分别之际,邢韵声找到了主席。

“主......席,要......走了!”说着邢韵声便把手表从手上摘了下来,“您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现在要分别了,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手表就送给您做个纪念吧......”

主席看着这快精致的手表,并没有立刻接过来,他知道这块手表的价值。但是,主席也并没有立刻拒绝,因为他同样珍视这段偶然得来感情。

“主席,您走了不要忘记,江西的父老乡亲,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来看看.......”邢韵声自顾自的说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眼泪已经流了下来,声音也变得颤抖起来。

看着眼前这个不住抽泣的女孩,主席心里被深深的触动。他像一位即将远行的父亲在逗自己的女儿“我会好好保存它的,我还会经常给他上弦”说着主席还摸了摸邢韵声的头。渐渐的邢韵声止住了哭泣。

看到邢韵声停止哭泣的可爱样子,主席的眼里满是笑意,就像一位父亲在看自己的女儿。主席笑着说“你是个好大方的人喽,我也不能小气。”说着便从桌子上拿了一幅《长征.七律》的诗稿作品,送给邢韵声。

邢韵声紧张的接过诗稿,将它放在裙子的口袋里。可是裙子的口袋太小了放不下,有一半露在裙子外面。主席打趣道“把诗包好喽,你有人家没有,别人看到会妒忌的”

在庐山会议期间,邢韵声的这位父亲,可真的为邢韵声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剧团领导对她是三天一谈话,五天一教育,生怕她做错了什么。汪部长还专门找她聊了主席的安全问题,要她做好保密工作。她的小姐妹们更是对她的这些经历满是好奇,不断的缠着她讲她与毛主席的故事。

“主席喜欢吃什么?”“主席是不是餐餐离不开辣椒?”“主席爱不爱凶人?”“你们都去哪里玩了?”“主席会不会开车?”......

面对这轰炸式的提问,邢韵声内心坚定,党性纯粹,要求自己严格的做好保密工作,没有向任何人谈起与主席交流的任何细节。实在躲不过去,便会说:“组织有严格的保密纪律,我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你们只需要知道主席是一个很好的人,有血有肉。”

六、再见主席

与主席分别之后,第二次见面是在第二年三月。主席来到南昌,住在江西宾馆。得知消息的邢韵声立刻赶到了宾馆,只不过这次是两个人。原来邢韵声在当年十月和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结了婚。主席与邢韵声亲切的交谈,俨然父亲关心女儿的样子。在关心之余,主席督促邢韵声继续好好学习。再得知了邢韵声怀孕之后,让邢韵声在生完孩子之后积再极的报考大学,继续学习深造。

在看到邢韵声手上没有新的手表时,主席表示非常的关心。在主席眼里,手表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工具。工作、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手表。但是考虑到邢韵声夫妇的生活状况,主席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这件事暗暗的记在了心里。

在这之后,主席与邢韵声便极少见面。不过主席十分关心邢韵声的生活情况。曾托在瑞士大使馆工作的同志,买了一块手表赠与邢韵声。并且特别交代邢韵声要做好保密工作。要像好好保存那首七律一样仔细的藏起啦,不要让别人看到,免得遭人妒忌。得到手表的邢韵声,又一次哭了起来。不同于庐山分别之痛,邢韵声在手表了感受到了无尽的爱意。是那种来自父亲的爱意。这个手表又一次填充了邢韵声自幼丧父的情感空白。

在多年以后,曾经有人花近三十万,要买邢韵声手里的那块手表。怀着对主席的深深思念邢韵声并没有卖。更有人花近千万之巨,要买邢韵声手里的那个《七律.长征》手稿。邢韵声依然没有卖。对于她来说,这两份礼物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里面蕴含着她对主席的思念,更承载着主席像父亲一样对他的关爱,她要永远的爱惜,珍视。

而为了照顾邢韵声的生活情况,主席更是托人送给了邢韵声一千元,是主席的稿费。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巨款。极大的将邢韵声从拮据的生活中解放了出来,让她得以更加专心纯粹的工作和学习。不过由于生活的各种不确定性,邢韵声并没有如愿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但是,邢韵声将主席对她的教诲认真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让他们传承着这种知上进,懂学习的奋斗精神,她的孩子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均小有成就。

七、我的女儿

而文章开始的那一幕发生在分别了二十多天之后。邢韵声将毛主席留给她的通讯地址写在了信封之上。在信中邢韵声亲切的将毛主席称为父亲,述说了对主席的日夜思念。向主席表明了自己争取进步的坚定决心,以及表达了对主席身体的热切关心。

收到信的主席,以父亲的名义进行了回信,在信中表达了对邢韵声学习计划的支持。“我的孩子,我赞同你的计划......”

时光不居,数月如流。邢韵声在1962年与主席见面之后,便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这位主席父亲。直到2002年邢韵声随儿子定居北京之后,才算是离主席近了一些。不过,邢韵声对主席的思念从来没有改变。每年毛主席的诞辰、忌日,这位主席的女儿都会带着子女到主席的像前吊唁。

在邢韵声的家里,与毛主席的合照被摆在特殊的位置。她常常看着合照陷入沉思,回忆那段与“父亲”一起的幸福的庐山岁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1年庐山会议,毛主席见到一位上海姑娘:你长得好像我女儿娇娇
在信中毛主席叫她“孩子”,落款也是“父亲”,这个“上海女儿”是谁?
1961年毛主席送女演员亲笔题诗,亲自用手帕包好:不要让别人看见
1961年,毛主席给演员邢韵声写信,为何落款写的是“父亲毛泽东”
1961年毛主席送诗稿作品给一位女演员,亲自用手绢包好:不要让大家看见
1973年一女演员给毛主席写信,自称女儿,主席看后:我想见见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