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淮八艳(四)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1),原名董白,字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坠入青楼。于1640年与复社名士冒辟疆相识,后嫁之为妾。

董小宛,原本生于苏州城内一富庶人家,“董家绣庄”是苏绣世家,母亲白氏是当地一老秀才的独生女。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将满腹经纶传授给女儿,待董小宛出生后,父母视如珍宝,董小宛得到极好的家教,诗文书画,针线女红,莫不精晓。

但命运诡谲多变,十三岁时,父亲病逝,母亲睹物思人,日渐憔悴。不愿在城中继续住下去,便搬离旧宅,在半塘河边筑一静雅小屋栖居。家里绣庄的事,便交给管家打理。过起了恬淡雅居的日子。

两年后,白氏本想关闭绣庄,谁知管家及下人们私吞董家财产,致使绣庄倒闭,负债累累,母女二人一时没了经济来源。

遭遇如此变故,母亲病倒在床,生活重担便落在了十五岁的董小宛肩头。此刻她也不知该何去何从。由于她容貌秀丽,兰心蕙质,气质脱俗,经人引荐,便来到秦淮河畔的画舫,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当了一名乐妓,取艺名“小宛”,不久,日渐有了盛名。

董小宛因生计窘迫,不得已委屈自己,违心卖笑,但她性格孤傲,不愿庸俗的心性,使她不肯屈就于一班雅痞客人,影响了鸨母的收入,时不时对她冷言冷语,董小宛一气之下,离开南京,返回苏州。无奈家中母亲依然卧病在床,债主也纷纷上门讨债,董小宛招架不住,只好重拾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以养家糊口。

在半塘,倒是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雅致,又有雄厚财力,时不时带上几个中意的青楼女子寄情于山水之间。对陪客出游,董小宛还是很感兴趣的,虽说有此雅举的人多已年纪不小,可董小宛醉心于山水,变得缠绵多情,常给客人投以真情实意的娇媚笑颜。因此,她接二连三地得到客人的邀约,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往往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也算惬意。

就在董小宛告别秦淮河不久,江南名士冒辟疆(1611—1693年,明末四公子之一),慕名专程到秦淮河去探访她,冒襄字辟疆,号巢民,江苏如皋人。冒氏家族是如皋城里颇有声望的贵族,可谓书香门第,学识渊博。

此时正值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依然悠闲自得地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秦淮河畔,一家家妓院开门迎客,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头饰、书生的乌巾紫裘交相辉映,吟诗作赋,嬉戏玩闹,一时繁盛无比。冒辟疆也不能免俗。一方面,他年轻气盛,自命不凡,一腔热血,心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另一方面,又过着不劳而食、挥霍无度的公子哥生活(以前文中说过此公曾与陈圆圆互生爱意,无奈错失良缘)。

1640年,冒辟疆来南京参加贡院会试期间,久闻董小宛芳名,特意前去造访,不料董小宛已负气离开了南京。会试落第后,听说小宛住在半塘,便心中窃喜,转往苏州游玩,多次访寻,此时董小宛却寄情于山水之间,不得相遇。

影视剧剧照

在离开苏州前,冒辟疆依然不死心,又前往董家拜访,董小宛刚饮酒归来,微微醉意还未消散,冒辟疆见董小宛“青丝未理,云鬓松疏,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

冒辟疆说,“余惊爱之。”董小宛回话“早闻公子大名,心中钦佩已久”。相谈半个时辰,见董小宛醉意朦胧,娇弱不堪,便怜惜伊人酒后神倦,匆匆离去,但意犹未尽。

影视剧剧照

1642年春,董小宛从黄山归来,恰逢母亲离世,又被田弘遇抢夺佳丽的事情吓住,接连的打击让她身患重病,闭门不出。冒辟疆满怀深情的前来宽慰一番。董小宛勉强支起身子,感激地对他说:“我十几日来浑浑噩噩,犹如梦中。今天见君,便觉心旷神怡、精神倍加”。冒辟疆见她病体孱弱,几次欲起身离去,小宛都殷勤挽留。

第二天,冒辟疆又不约而至,董小宛盈盈浅笑相迎于门外,似乎早有预察。进屋奉茶献果,主动说道“此番公子前来,妾身之病竟好之多半,看来与公子定有宿缘,万望公子不弃!”

相传,董小宛赎身之事还多亏钱谦益施以援手,替董小宛还清了债务。一则,钱谦益当年与董小宛也曾有一夕伴游的情分。二来,柳如是与董小宛也曾姐妹情深,没有不帮之理。这样她就可以义无反顾地奔赴如皋,迎接新的生活。

一个人转换身份是不容易的,何况这对过惯了迎来送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董小宛更加不易。但她很快从莺莺燕燕、轻歌曼舞的状态切换成为柴米油盐、粗茶淡饭的日子。 董小宛嫁入冒家之后,恭敬顺从,温淑有礼。连冒辟疆的母亲马氏、正妻苏氏也忍不住称赞有加。苏氏多病,董小宛主理家事,从不倦怠,事事亲力亲为。侍奉公婆更是至孝至恭。连下人,她也宽仁待之,从不苛责。闲暇时,与冒辟疆在书房挥毫泼墨,赏花品茗,相得益彰。月色如水,夏夜纳凉时,她与冒辟疆的两个小孩倚窗卷帘,背诗咏月,别是一番风情。此刻,应是她最为留恋的美好时光吧。

此外,她时常研究食谱,钻研甚深。据说,今时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便是始于董小宛之手。亦叫“董肉”。她还擅制糖点,如今如皋市还在生产的“水明楼”牌“董糖”,已有370年的历史。这种酥糖酥松香甜,甜而不腻,入口即化,食后留香,也是董小宛的发明。(“水明楼”就是当年董小宛居住的楼台,现对外开放,供游人赏玩)。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两年后,

清兵入关南下,冒家也未能幸免,家产被抢殆尽,董小宛只好随冒辟疆全家南下逃难。

等战乱过后,冒家辗转返回劫后家园,已是千疮百孔,缺米少柴,只能精打细算,勉强度日。偏偏日子刚刚稳定下来没多久,冒辟疆又遭受了两次疾病困扰。董小宛熬药煎汤,一直陪伴左右,不离不弃地照料,前后折腾了五个多月。冒辟疆终于康复,而董小宛原本不太理想的身体已是瘦骨嶙峋,仿佛自己大病一场。

艰难的日子又过了几年,加之冒辟疆又大病了一场,董小宛终于撑不住了,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自身素质又不过硬,冒家多方请医诊治,终以回天无力。小宛最爱晚菊。朋友送给冒辟疆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花团锦簇,枝叶碧玉,袅娜多姿。平日里小宛非常喜欢,特意将花摆在床边,随时观赏。在人生的最后时段,她还惦念不忘地叫冒辟疆把“剪桃红”搬到床前,看它枝叶是否繁茂,是否郁郁葱葱。

顺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过劳而死。终年二十七岁。

名家曾写悼诗曰“珊瑚枕薄透嫣红,桂冷霜清夜色空,自是愁人多不寐,不关天末有哀鸿。半床明月残书伴,一室昏灯雾阖缄,最是夜清凌绝处,薄寒吹动茜红衫”。

有一传说,董小宛曾被清兵掳走献给顺治皇帝,并和顺治皇帝有一场旷世奇恋。其实,1644年顺治帝入关时只有六岁,他比董小宛要小十几岁。顺治帝钟爱一生的是董鄂妃,也是生在江南的满族女子,而非董小宛。

董小宛病逝后,冒辟疆回顾历历往事,方知其好。他说“今次她一去,举家痛哭,我恍然大悟,此生此世,再无如此女子也”。冒辟疆倒是长寿,死于1693年,终年82岁。

董小宛为后人怀念基于两点。其一:她虽出身卑微,却关心国事,表现出较高的民族气节,劝夫义不降清。其二:追求个性解放,从名妓到贤妾,一路坎坷,历尽艰辛。

最后摘抄一段冒辟疆忆董小宛的一段文字作文结尾:

/ 冒襄 / 《影梅庵忆语》

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见余妇茕茕粥粥,视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为不可复得也。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淮名妓董小宛从良之后的食色生活
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辟疆
艳艳风尘董小宛
《名伎董小宛》(10集电视文学剧本)各集内容提要
向董小宛学习如何追求真爱
董小宛死亡之谜的内情揭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