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币的秘密:第三套人民币发行的背后故事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 
 
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三套人民币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民币,然而在第三套人民币里面有钱币没有流通多久就已经被回收销毁了,大家有没有观察到呢?第三套人民币有很多版别,可是十元券是是五套人民币中唯一反映“民主政治”题材的版别,您知道吗?一角券是涉嫌具有“文字狱”倾向的人民币,这个您又知道吗?
  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券,涉嫌具有“文字狱”倾向的人民币。
  一角券票面反映的主题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由于种种原因,一角券改版最多。其中的“枣红一角”因为画面人物有向左走、向右走之分,这在政治上被认为“不妥”,故最先停止流通。而普通一角,文革期间也遭到审察,成为高层政治斗法的一个特例。
  人物中第一个人扛着“铲”,第二人扛着“锄”(与“除”谐音),后面还有一个扛着红旗,红旗的头部类似于矛(与“毛”谐音),通过无限上纲,这版一角币被污蔑成具有反对党反对毛主席的暗示——“铲除毛旗”。这种闹剧在今天看来十分可笑,但在当时,一些人却煞有介事地在中国人民银行打出巨幅标语——“纠出伸向人民币系统的黑手”。矛头所指,当然是周恩来总理,因为三版币从设计到讨论定稿,周总理几乎过问到了每个细节,是三版纸币理所当然的“总设计师”。
  第三套人民币十元券,唯一一枚政治题材人民币。
  黄炎培先生1945年在延安对毛泽东讲:“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面对黄炎培的疑问,毛泽东已准备好了方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三版纸币十元券,反映的“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还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1955年)虽然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已经召开,但它在设计时(1950年)还没有召开,所以第一、二套人民币图案都没有反映这一主题。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也没有此类内容,所以三版十元,是五套人民币中唯一反映“民主政治”题材的版别。
  第三套人民币具有极大的收藏投资意义,不是没有原因的。第三套人民币,周总理的关注,已经让人们都为之疯狂,更何况它的政治意义,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三套人民币收藏我们必须看好。 



第三套人民币简介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1974年1月5日发行最后一张1972年版5角券止,经过12年时间,共发行7种面额、8种原版、9种票券。如果按冠号、印制工艺和钞纸的不同至少可细分为24种。 
 
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就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 
 
195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2月14日,又将新版人民币设计画稿的主题思想上报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审阅,周总理作了十分详细认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见。遵照周总理的批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家罗工柳、王式廓、周令钊、侯一民、陈若菊、邓澎等主持下,组成由印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张作栋、石大振、贾鸿勋、刘延年、沈乃镕等参加的设计绘制小组。 
 
经过美术专家和印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反复修改,设计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这期间,除凹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额的票券设计方案均被批准并已陆续投人生产。10元券因正背面图案及水印内容没有确定,其方案经反复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中央批准,故年号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总理审批设计稿时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个轻工业的意见,也一直没有定稿,至1972年7月24日才上报设计稿样,7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 
 
第三套人民币上的汉字行名仍沿用马文蔚的书体,但汉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体字。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设计图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吴彭越、鞠文竣林文艺、刘国栋、赵亚云、苏席华、王雪林、高增基、贾绪丰、张永信等雕刻师们共同会战,充分发挥各自雕刻特长,手工雕刻与机器雕刻相结合,使第三套人民币的艺术性和防伪性更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吴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炼钢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图。 
 
为高质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币,及时满足市场流通需要,印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沈永斌、李根绪、刘正祥、柳溥庆、陈彭年、鲍振增等和有关单位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突破了印制设备的技术难关,同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水印钞票纸,如空心五角星混合满版水英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和天安门固定水印,均由袁荣广和郑新臣设计雕刻。从此,结束了中国货币生产依赖外国的历史。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 
 
在印制工艺上,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和发扬了的技术传统、风格。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票面纸幅较小,图案美观大方。为了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规定第三套人民币和比价为1:1,即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额等值,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
 
 
 
对这套人民币纸币的设计、印刷,中央和国务院很重视,周恩来总理还作了具体指示。他指出原设计稿的画面面积太大,不太像票子。色彩太鲜艳,不够协调,人像一般化,个性不突出;有些票子的背面图是应该互相掉换,如原5元券的背面图景是"石油矿井",原2元券的背面图景是"露天煤矿",两者互相掉换,以" 露天煤矿"用作5元券的背面图景与其正面炼钢图景配套,以"石油矿井"用作2元券的背面图景与其正面机械工业图景配套,这样更为合理;原设计稿中1角券图景为"干部参加劳动",考虑到1角的票子学生们可能用得多些,要求改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图景;连1元券稿样中有一处汉语拼音错误,也被周恩来指明改正。 
 
搞样设计时,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因此,这套人民币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这套人民币面额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国务院又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角、 2角、5角、1元4种金属人民币,材质1角、2角、5角为铜锌合金,1元币为铜镍合金。这4种金属币当时主要是对国外旅游者销售,以增加外汇收入,国内只是象征性地发行。 
 
至此,经过18年的调整、更换,第三套人民币共发行7种面额,13种版别,分别是1角券(币)4种、2角券(币)2种、5角券(币)2 种、1元券(币)2种、2元券1种、5元券1种、10元券1种。 
 
1960年4月20日发行的人民币共有两种面额,其中1956年版棕色5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券种,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则是第三套人氏币开始发行的标志。1964年4月15日,深绿色2元券和墨绿色2角券同时发行。 
 
由于1962年版1角券背面颜色和1962年版2角券背面颜色近似,不易辨认,1967年12月15日调整了1962年版1角券背面颜色,重新发行了1962年版1角券,将其背面颜色由深棕、浅绿改为酱紫、桔黄。1974年 1月5日,发行1972年版5角券,这是第三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年版号。 
 
这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人民币的技术传统、风格,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与传统的手工雕刻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1元、2元、5元券采用定向不定向五星水印纸,10元券采用天安门图景固定水印纸,增强了人民币的反假防伪能力。 
 
票面尺幅较第二套的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总之,这套人民币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的货币制度。这套人民币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我国自己研制的印钞专用设备印制的,体现了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情,是 
 
我国印制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这套人民币自60年代发行以来,一直流通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市场上还有小部分流通,是迄今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1974年1月5日发行最后一张1972年版5角券止,经过12年时间,共发行7种面额、8种原版、9种票券。如果按冠号、印制工艺和钞纸的不同至少可细分为三十余种。 
 
第三套人民币 特点 
 
 
第三套人民币较第二套人民币又有新的特点: 
 
一是主题思想鲜明,内容相互呼应,极富民族特色。 
 
两种原版的1角券正面均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图,只是一个是侧视图,一个是正视图,象征文化教育新改革;2角券正面为武汉长江大桥图,象征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5角券正面为纺织车间图,象征发展轻工业。三种面额角券背面分别采用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组成的图案,象征社会主义文化、科学、艺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1元券正面为女拖拉机手图,象征农业为基础,背面的羊群象征发展畜牧业;2元券正面为车床工人图,象征工业为主导35元券正面为炼钢工人图,象征工业以钢为纲;2、5元券背面的石油矿井和露天煤矿象征发展能源工业;10元券正面为 “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人民参政议政,当家做主人,背面以红色牡丹花和彩带衬托天安门,象征伟大祖国的富强和团结。 
 
 
二是进一步打破了边框式设计思想。我国旧式钞票的设计思想是封闭式的,图案全部被围在一个矩形花框内。在设计第二套人民币时,已经做了一些打破这种模式的尝试,改为上下边框,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做了更大胆的突破:主币取消了上边框,下边框也有较大变形,成为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3辅币除最初设计的枣红色1角券仍保留了变形的底边框外,全部取消了边框,成为开放式构图。这样,在较小的票面上显得画面开阔、深远。 
 
三是色彩丰富。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印刷技术所限,基本上是单色的,这样的票面既不够美观,也不利于防伪。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除了有一个基本色调外,还采用了多色印刷技术,这就使得画面色调活泼、丰富,又提高了防伪性能。 
 
 
四是增设了壮文,调整了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排序和印制位置。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蒙、维、藏文的基础上,接受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建议增设了壮文,并重新按蒙、藏、维、壮顺序排列。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位置也根据票面图案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 
 
五是缩小了票幅。1961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报“缩小新版人民币票幅”的报告,主要原因是我国连续两年农业遭受自然灾害,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棉等纤维原料和胡麻油消耗,10月29日获国务院批准。 
 
因此,第三套人民币各种面额票券均比第二套人民币同面额票券的票幅有一定比例的缩小,既便利了流通使用,又节约了印制费用。 
 
六是画面设计和先进技术相结合。50年代,国际印钞业已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机雕、接线等新技术,在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中,由于美术专家和专业设计人员集体创作,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除主景工艺完全采用手雕外,面值文字的衬底花纹或花符图案多采用机雕技术。 
 
例如10元券面值衬底,则是利用机雕网状线与手工装饰相结合,形成向日葵花盘的效果。在其他票券面值衬底图案设计中,还使用了接线技术,大大提高了钞票的防假性能。 
 
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目前发行、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在市场上流通。这套人民币以其主题思想鲜明、设计风格新颖、券别结构合理、主辅币品种齐全、印刷工艺先进并有较强的防伪性能等特点,在我国货币发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收藏角度分析,是最有前景和潜力的一套人民币。 
 
背绿水印 
 
1、背绿水印。该币是1962年版的1角券。由于背面的绿色在流通中极易与同年代发行的2角券(长江大桥)相混淆,所以,早在1967年就退出流通领域。1994年以来,该币在收藏市场一路走高,其价格经历了有60元到100元、150元、260元、300元、350元、450元、550元、700元,880元、1000元,它将是的领头羊和风向标。 
试验样币的最大特点就是:虽然与当时正在流通的人民币有些内在联系,但其设计风格具有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烙印,与那时正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如图七和图八所示的1、2、5分硬币试验样币,它们的规格、材质和主要技术参数与当时正在流通的1、2、5分人民币硬币基本相同,图案设计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第三版人民币三大珍品发行背景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结束后,中国人民银行很快于1955年初组织各方力量,开展了新版人民币的方案设计工作。195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2月14日,又将新版人民币设计画稿的主题思想上报中央政治局领导审阅。周总理对该方案做了十分详细认真的 批示,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 
 
遵照周总理的批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家罗工柳、周令钊、侯一民等主持下,组成了由美工设计人员和印制技术人员参加的设计绘 制小组。很快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新版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设计出了多种人民币设计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其中的红 色壹角券设计方案“干部参加劳动”很快得到了批准。吴彭越、赵亚云二位钢版雕刻师充分发挥各自雕刻特长,分别完成了红壹角正、背面图案的钢版雕刻工作。 1960年,上海印钞厂开始制版印刷红壹角。 
 
红壹角使用的印钞纸是由苏联提供的“特字1号”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纸张厚实耐磨,油墨附着性能好,质量上乘。 
 
五十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出现裂痕,我国印钞工业与苏联的合作受到了严重影响。苏联拒绝继续向我国提供多色凹版对印机和水印钞票纸。红壹角的印制工作被迫于1962年停止。 
 
在国务院继续审核其它新版人民币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周总理提出一个建议:是否能增加一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题,以体现毛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示精 神。并建议壹角券就用这个主题,因为中小学生经常使用。于是设计绘制小组对第三套人民币的壹角券进行了重新设计,正面主图改为一群学校师生扛着工具从校门 走出,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并适当扩大了人物比例。正面左侧花球和下边框取消,改成开放式构图。印章和号码挪到正面,以便与贰角券、伍角券的设计协调一 致。吴彭越、赵亚云二位雕刻师重新雕刻了正背面钢版。1966年1月10日,重新设计的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券开始发行,票面主色调为深棕色和江绿色。这就是 后来俗称的“背绿”。而红壹角由于设计方案与其它面额票券不协调,钞票纸的供应又中断了,于是就终止了印制。 
 
五十年代末,在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引下,造纸印刷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沈永斌、李根绪等人与有关单位通力合作,突破了多道造纸技术难关。经过艰苦的奋斗,一种 由我国自制圆网造纸机试抄的空心五角星满版水印钞票纸在河北保定造纸厂诞生了。这是我国自制的第一种有水印钞票纸。从此结束了我国水印钞票纸的生产完全依 赖外国的历史,在我国印钞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我国有水印钞票纸的产量还不高。在苏联拒绝提供印钞纸的情况下,只能优先满足大面额钞票的需要。因此,第三套人民币“背绿”壹角券开 始印刷后,主要使用的还是无水印的普通钞票纸,只有少部分使用满版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这就是如今三版币三大珍品之首:背绿水印。不过,当时国产的有水印 钞票纸比较薄,耐磨性能差。纸质与红壹角使用的苏联印钞纸是不能相比的。 
 
背绿壹角于1966年1月发行后,很快有群众反映:背绿壹角背面的颜色与贰角券近似,使用时容易发生混淆。还有人利用人们对新币不熟悉,把背绿壹角券折叠 起来当作二角钱使用。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对背绿壹角背面的颜色做了调整,把江绿色花纹改为酱紫色。这就是后来一直使用到2000年7月的普通酱紫色壹角纸 币。并同时宣布:自1967年12月起停止发行背绿壹角,只收不付。背绿壹角券的实际发行期不到两年。一些偏远地区甚至还没有见到,就停止发行并回收了。 
 
而红壹角则一直使用到197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才宣布只收不付,使用期近九年,远长于背绿壹角。由于1962年以后红壹角的印制工作已经终止,所以 较长的使用期使得红壹角的存世量大大减少,远少于普通无水印背绿壹角。如今红壹角的价位要高于无水印背绿,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套人民币 “传奇壹角纸币”的背后故事 
 
遵照周总理的批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家罗工柳、周令钊、侯一民等主持下,组成了由美工设计人员和印制技术人员参加的第三套人民币设计绘制小组。很快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新版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设计出了多种人民币设计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其中的红色壹角券设计方案“干部参加劳动”很快得到了批准。吴彭越、赵亚云二位钢版雕刻师充分发挥各自雕刻特长,分别完成了红壹角正、背面图案的钢版雕刻工作。1960年,上海印钞厂开始制版印刷红壹角。 
  红壹角使用的印钞纸是由苏联提供的特字1号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纸张厚实耐磨,油墨附着性能好,质量上乘。 
  五十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出现裂痕,我国印钞工业与苏联的合作受到了严重影响。苏联拒绝继续向我国提供多色凹版对印机和水印钞票纸。红壹角的印制工作被迫于1962年停止。 
  在国务院继续审核其它新版人民币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周总理提出一个建议:是否能增加一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题,以体现毛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并建议壹角券就用这个主题,因为中小学生经常使用。于是设计绘制小组对第三套人民币的壹角券进行了重新设计,正面主图改为一群学校师生扛着工具从校门走出,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并适当扩大了人物比例。正面左侧花球和下边框取消,改成开放式构图。印章和号码挪到正面,以便与贰角券、伍角券的设计协调一致。吴彭越、赵亚云二位雕刻师重新雕刻了正背面钢版。1966年1月10日,重新设计的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券开始发行,票面主色调为深棕色和江绿色。这就是后来俗称的背绿。而红壹角由于设计方案与其它面额票券不协调,钞票纸的供应又中断了,于是就终止了印制。 
  五十年代末,在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引下,造纸印刷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沈永斌、李根绪等人与有关单位通力合作,突破了多道造纸技术难关。经过艰苦的奋斗,一种由我国自制圆网造纸机试抄的空心五角星满版水印钞票纸在河北保定造纸厂诞生了。这是我国自制的第一种有水印钞票纸。从此结束了我国水印钞票纸的生产完全依赖外国的历史,在我国印钞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我国有水印钞票纸的产量还不高。在苏联拒绝提供印钞纸的情况下,只能优先满足大面额钞票的需要。因此,第三套人民币背绿壹角券开始印刷后,主要使用的还是无水印的普通钞票纸,只有少部分使用满版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这就是如今三版币三大珍品之首—背绿水印。不过,当时国产的有水印钞票纸比较薄,耐磨性能差。纸质与红壹角使用的苏联印钞纸是不能相比的。 
  背绿壹角于1966年1月发行后,很快有群众反映:背绿壹角背面的颜色与贰角券近似,使用时容易发生混淆。还有人利用人们对新币不熟悉,把背绿壹角券折叠起来当作二角钱使用。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对背绿壹角背面的颜色做了调整,把江绿色花纹改为酱紫色。这就是后来一直使用到2000年7月的普通酱紫色壹角纸币。并同时宣布:自1967年12月起停止发行背绿壹角,只收不付。背绿壹角券的实际发行期不到两年。一些偏远地区甚至还没有见到,就停止发行并回收了。 
  而红壹角则一直使用到197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才宣布只收不付,使用期近九年,远长于背绿壹角。由于1962年以后红壹角的印制工作已经终止,所以较长的使用期使得红壹角的存世量大大减少,远少于普通无水印背绿壹角。如今红壹角的价位要高于无水印背绿,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套人民币介绍,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钱币收藏知识,纸币收藏知识,人民币收藏知识,收藏...
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
三种100元,你能分清吗?
新版人民币怎么辨别真假 2019第五套人民币公众防伪特征发行时间
第三套人民币自我介绍(申请加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