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19位“王的女人”

 

创造中国浩瀚历史的不仅是男人,还有这些女人们。她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以自己特殊的身份,或赞或毁地推动或改写了历史进程,虽然她们自己可能并不知道,在历史漫渺的长河里,她们怎样如珍贝般耀眼,她们最初要的,不过是一个男人的爱,而她们爱的男人是最多情却又最薄凉的帝王,他捧赞她,也可以随手拈毁。给她至高的盛名,也可能是千古骂名。爱,是成全,亦是毁灭。

璀璨的历史舞台,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女人们的故事自是少不了,不能一一赘述,只说最耐人寻味之二三。

嫘祖,一个有着神圣光环的名字,提到黄帝就一定会提到她。她是蚕桑之祖,更难得地肇造了婚姻文明之礼俗,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一山峪贫女变成中华民族之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如此浓烈的一笔,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妹喜,这个女人简直太有名了。她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狐狸精”,“中国第一祸水”,历史有多肯定夏启开朝立代的功勋,就有多不容夏桀灭国之罪恶,而妹喜同这位暴君一起担当着这亡国之罪。传说她喜奢华,重享受,可是无论怎么考证历史记载,不过是些渲染这位绝色美女的不良嗜好的文字,不说这些鲜出正史的罪证有没有偏颇之处,而一个国家的腐朽的根源是制度,怎会是女人?也有一种说法,说妹喜其实是政治间谍,是她帮商汤赢来了天下,可是,当上帝王的商汤为了显示自己绝不沉溺于美色,不蹈夏桀之覆辙,无情赐死了妹喜。无论怎样,她可能只是一个无法自由选择生活的可怜女人,而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女人,历史绝不会给她宽恕。

妲己,人称“一代妖姬”。当然,同样的道理,历史记载了她种种令人发指的恶行,将亡国之罪同样加在了她身上。传说她的倾城美貌无人可挡,连最后对她行刑的刽子手都为之折服,“愿代之死”,哎,如此女人为美貌所累,亡了国家,赔上了性命。

褒姒,周幽王的爱妃。这个君王因了对这个女人的宠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狼来了”的悲情男主角。“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代代相传。她的出现本身就有着纠结的传奇色彩。她救了一个忠臣却亡了一个国家。

夏姬,《列女传》上是如此记载她的:陈女夏姬者……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状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由于春秋时期各种行为操守的束缚尚未形成,所以导致了春秋男女之事的混乱和开放,这才会让夏姬的生平如此多彩却又不堪。但夏姬以四十几岁的残龄依然风韵犹存惹来几代君臣向往不已,最终在迷茫的情爱中,巫臣用种种计谋替她周全,并激昂地说出那句实在而浪漫的誓言:“归!吾聘女!”一代谋臣也因此没能善终,并留下诟病。可是,谁又能说真爱有错呢?

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妃,秦昭王之母。她为泰国利益,主动献身匈奴义渠王,而同样为了秦国利益,于三十年后杀了这个情夫,自己两个孩子的父亲。不仅在感情上,在政治上她更是大胆而果敢,辅佐新君,颇有建树。但后世对她赞誉极少,因为她最出名的是她和韩国辩士尚靳的那段对话。她用极其淫亵的形容挡回了对方请兵的请求,虽然不正不经,但却是极其正确。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谁会跟一个女人较真呢?

息妫,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桃花夫人”的女人。她的美貌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但却从没人怪罪于她,不过是那些无耻的男人的错。当她享尽楚文王的宠溺和尊重,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三年来一言不发,默默在内心里保留着对自己丈夫息侯的爱,虽然,她的丈夫是那么地糊涂。最后,她还是选择和自己所爱的人双双殉情,远离了这个纷扰的人间。

卫子夫,出身微贱,但貌美如花,擅长歌舞,被汉武帝偶遇而恩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取代了出身高贵的正宫娘娘阿娇,成为汉武一朝的第二任皇后,使得一时间 天下皆歌:“生男无喜,无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独霸天下!”但帝王的恩爱注定是短暂的,很快她也被淹没在万千粉脂中。虽如此,由于自身及整个家族的自敛与忠心,她稳稳坐了三十八年的后位,最后却因为权臣陷害而不得善终,令人疼惜而无奈。

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是宫廷乐师李延年为了自己的妹妹铺垫进宫之路所作的曲子,果然,汉武帝对其一见倾心,无比宠溺。但红颜薄命,李夫人英年早逝,由于她的聪明,至死没让武帝见她憔悴的病容,武帝对她念念不忘,对她的家人无比照顾,甚至不惜犯下浅显的政治错误。一代英王,也有如此动情之时,让人动容。

班婕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来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对汉成帝班婕妤的一声叹息。她才华横溢,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文学家之一,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姑母,早年极受汉成帝宠爱。更难得的是,她贤淑温良,有“谢辇”之美德,很值得称赞。但如此贤德之女子在貌美心毒的赵氏姐妹面前失去了光彩,受冷落多年,后又去为成帝守陵,在延陵阵阵松风中走完了她孤独的一生。

甄洛,一位如水般温柔的女子,三国时期袁绍的二儿子袁熙之妻,在有生之年以为人妇之身,令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同时倾倒。后被曹丕霸占,得宠数年遭诬陷惨死。曹植得知,潸然泪下,唏嘘不已。后,曹植在洛水上南柯一梦,在梦中见到甄氏凌波御风而来,醒后写了那篇千古流芳的《洛神赋》让我们从华美的词句中感受当年那风华绝代的凄美。

羊献容,晋惠帝之后,晋惠帝司马衷,历史上最著名的傻皇帝。就是那个有着“吃肉粥”“青蛙叫为公为私”典故的傻皇帝。羊献容在毒辣的贾南风之后被推着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她从被立后,别说宠爱,就连一天好日子都没过。当时,众王争位,一片混乱,她五入冷宫,四废四立。历尽坎坷。但后来,她却遇到了刘曜,刘曜灭掉晋朝,自立门户,当上了皇帝,对当时饱含沧桑的羊献容一见钟情,第一眼看到这个可怜的女人,他就生出了无限的怜惜之情,以迫切的心情想给她幸福。为了她,刘曜抛妻弃子,对她的宠爱完全没有节制,真算是对她前半生的弥补吧。虽然,她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但对于一个女人,死在最幸福的时刻,何尝不是上天的一种眷顾?

独孤伽罗,隋文帝之后,出身名门,聪明绝顶,见识非凡,很有政治才能,辅佐隋文帝建功立国,成为一代明君。但她手段强硬,独霸后宫数年,虽与文帝感情甚好,也极遭怨恨。男人嘛,骨子里都一样,作为一个帝王,这点自由都没有,也是很不甘心啊。而独孤皇后对爱如此较真,反被批评为专制,自私,不顾全大局。女人,总是被摆在牺牲品一列的。但她也是极成功的,在她的强硬手腕下,隋文帝竟真也一直未立其他嫔妃,无异生子,只守着自己结发之妻而勤勉政事。独孤皇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偏听偏信了二儿子杨广之词,扶他当上了皇帝,结果间接葬送了大隋江山。所以,人评论之“成也独孤,败也独孤。”

萧皇后,本是隋炀帝之后,隋灭后,被宇文化及霸占,窦建德杀了宇文化及后,纳其为妾室,将豪气全都淹没在了温柔乡里。而原来隋在突厥和亲的义成公主从窦手中强行要回萧皇后,她又被突厥可汗看中,收为妃子,可汗死后,又被新可汗立为王妃。这时的萧皇后已经没有了尊严可言,完全是男人手掌间的玩物,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谁知她在蛮荒之地过了10年的安稳日子,又迎来了变故,李世民灭突厥,带回萧皇后。此时她已经48岁了,比李世民大了整整15岁,可是,李世民却被她处世不惊的大气所折服,册封她为“昭容”。而她留在历史上最有名一幕就这样发生了:李世民为她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并炫耀地问,这种场面跟隋宫比如何?谁知萧皇后淡淡地说,为什么要跟亡国之君相比?就是这一话让李世民对她另眼相看,并细心呵护,让她在安乐中平安度过余生。

万贵妃,明宪宗宠妃。原是明宪宗保姆,比宪宗大了整整19岁。而宪宗却对其万般宠爱,甚至想立之为后,无奈此人无才无德,众人反对。但宪宗不仅给了她“贵妃”的头衔,让其在后宫“一个之下,万人之上”,还给其无上的权力,默许了她种种胡作非为,害得自己差点没有儿子。细数历史上得宠的妃子们,哪一个不是以色事君,色衰而爱弛,而万贵妃身份卑微,毫无才学,还没有德行,却以半老徐娘之向躯得宪宗二十几年宠爱,终生不渝,可真是一个奇迹。不知是该佩服她,还是他。

郑贵妃,明神宗之妃,神宗为了这个女人三十年不上朝,以种种借口不立太子,不顾大臣的劝谏,让立储之战持续了十几年,他不过是想给郑贵妃更多的保证。而对于大臣批评他不理政事,好酒好色,他无奈地辩解到:“我不过是只爱郑贵妃一个罢了……”

海兰珠,清皇太极的女人,她26岁进宫,33岁去世,陪伴皇太极虽然只有7年时间,但却得到了皇太极最真切的爱,以至于在她死后很久,皇太极都郁郁寡欢,提不得她。这种情感在历代皇帝中都是少见的,也算难得。

孝庄皇后,她并不是皇太极最爱的女人,却成了清朝最有名的女人。她在政治上的坚韧和智慧让人钦佩。皇太极死后,众王争位,她及儿子福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她善用权术,果断大胆的结果。她一生经历三朝,辅助两代幼主,影响力覆盖整个大清王朝,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毫不贪婪权力,只是尽好自己的本份,她被称为大清最伟大的女性。

董鄂妃,顺治帝之宠妃,一个美丽而动人的女子,一位风姿卓绝的佳人,她用她的柔情换来了皇帝的真心。历史上对她的身世有种种说法,但无论怎样,她红颜早逝,只在历史上留下如此短暂的一笔,真是一种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名声极好的五位皇后
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皇后/妃子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八十一)万贵妃与皇后之争
乾隆十二子永璂:“天资出众,至性纯粹”,却死在父亲的漠视里
帝王家中无爱情—论唐代宗不立皇后原因
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