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务】收受财物后“退还或上交”是否影响定罪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钟晋。来稿邮箱:wesword@qq.com,采纳有奖。原创文章有奖征集,等待有才华的您!


【基本案情】

被告人甲,原系A省B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06年2月,B市政法委拟推荐干部到下辖某县任政法委书记,在该市政法委工作的乙向甲提出想去任职,甲应允。后B市政法委推荐乙到该县任政法委书记。乙为表示感谢并请甲在市委常委会研究时继续帮忙,送给甲1万美元。2006年6月,B市市委书记丙因受贿被查,甲害怕其受贿事实败露,将1万美元退给乙。因市委主要领导被查,市委常委会也未研究乙的任职事项。2006年9月,甲也因受贿被查。经查,在B市市委领导班子腐败窝案中,甲、乙的行受贿事实与丙等人的罪行无关联。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甲在市委班子腐败窝案发生后退款,系因关联人被查而退款,应认定为受贿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甲因丙被查而退款,但二者受贿罪行无关联,甲属案发前主动退还,且退还与收受时间相隔不久,可认定为“及时退还”。根据《意见》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故该笔事实不构成受贿罪。

【评析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定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正确,但司法解释适用不当。该意见认定甲因关联人丙被查,为掩饰罪行而退还受贿款,系认定事实错误。甲仅因同事丙被查而退还贿赂款,不适用《意见》第九条第二款之规定。该款所规定的“关联人、事”,是指与行为人受贿行为相关而可能使其罪行败露,并不仅指与行为人有同事关系等。

第二种意见认定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错误。甲虽在案发前退还贿赂款且退还与收受间隔时间不长,但《意见》规定的“及时退还”并不是超越犯罪构成的出罪标准。甲接受请托并收取财物,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造成实质侵害,已构成受贿罪。后退还赃款,系犯罪既遂后为掩饰罪行的退赃行为,不属于《意见》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及时退还或者上交”。

本案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刑法条文与司法解释的逻辑关系,正确解读司法解释的相关出入罪规定。

(一)如何理解《意见》第九条第一款“及时退还或者上交”不认定为受贿罪的出罪规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表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受贿故意,不符合受贿罪构成要件,不认定为犯罪。第二种观点认为,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不仅包括主观上没有受贿故意情形,还包括先前虽有受贿故意,但在案发前真诚悔罪、主动退赃的情形。在后种情形下,如行为人无实际谋利行为等,可不以犯罪论。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首先,从法律位阶看,刑法是认定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司法解释不能超越刑法界限框定罪与非罪,其就具体问题设定的出入罪规定应受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制约。《意见》规定的“及时退还或者上交”,并不是超越犯罪构成的出罪标准,而是辅助主观要件判断的依据。由于在该情形下受贿故意难以认定,才不以受贿罪论处。

其次,从文意解释来看,“及时退还或者上交”难以承载框定“罪域”的功能:一是“及时”系副词,非精确的时间标准,只应将其视为否定受贿故意的客观情形之一。如国家工作人员遇到出差等客观因素,待原因消失便立即退交贿赂款,不能认定有受贿故意。二是“退还或者上交”并不能逆向阻却犯罪构成,如前行为已符合受贿罪构成要件,则退交仅是事后退赃行为,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再次,从法律的公平性看,刑法并不以犯罪后立即退赃作为出罪条件,否则,会放纵贿赂犯罪,使心存侥幸者受贿后伺机观望,不利于打击和预防。

(二)如何理解《意见》第九条第二款“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仍认定受贿罪的入罪规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该款强调“为掩饰罪行而退交赃款”应认定为受贿罪,并以“因关联人、事被查处而退交赃款”为示例作出的入罪规定。第二种观点认为,该款是针对“因关联人、事被查处而退交赃款”这一特殊情形的入罪条款,对于因其他事由而退款的,法无明确的入罪规定,不认定为受贿罪。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从逻辑上看,犯罪行为具有不可逆性,既遂后不能重来。从犯罪规律看,行为人为掩饰罪行而“非主动退赃”的诱因很多,“因关联人、事被查处”仅是诱因之一。甲因同事被查退交赃款,不影响犯罪构成。

综上所述,对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必须紧密结合刑法条文。司法解释规定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系从正反两方面框定受贿罪的主观故意。前者以行为已构成受贿罪为前提,列举“不及时退还不阻却故意”的部分情形;后者以行为自始不构成犯罪为根据,表明“及时退还”与“无受贿故意”的等价关系。同时,二者相互排斥,不存在“为掩饰罪行”而实施的“及时退还”。

(钟晋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检察院)

猜您喜欢:

【洞见】党员烧香拜佛、参观寺庙,会被处分吗?|336

【实务】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违反廉洁纪律还是职务侵占?|337

【洞见】“能吏”之死:腰斩(深度好文)| 338

【实务】数种违纪行为合并处理制度的研究 | 326

【实务】关于党纪、政务处分影响内容的梳理分析 | 244

【实务】查办专项资金领域案件的几点思考 | 263

【实务】用公款为私车加油,怎么处理?|294

【实务】将私款入单位帐户后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325

【实务】“收受多名下属或被管理人财物超过3万元”是否都应按受贿罪论处 | 323

【实务】政务处分实务中七个常见问题的释疑 | 315

【实务】《纪律处分条例》这几条你会使用错吗?| 321

【业务】新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如何衔接适用?| 343

【洞见】关于谈话函询五点思考 | 341

【洞见】国有企业设立监察机构部分行使国家监察职权可行性探讨 | 342

【洞见】监察委员会法律定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您懂了吗?

紧急提醒!升学季谢师恩,这6条红线碰不得

中考高考结束了,又到一年升学季。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金榜题名无疑让学子及家长们对老师的感激更溢于言表。然而,感恩不能世俗异化,致谢不能触碰底线。作为学生,学有所成就是最好的报答;作为老师,桃李天下才是最幸福的奖励。教育部印发的《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用“六个严禁”,给老师们划出了红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设计/王婵 文字/段相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受贿主观故意来判定'及时'
案发前退还收受财物还构成受贿罪吗
村主任受贿后为村民骗取征地款应如何定性
胁迫管理服务对象支付钱款如何定性?
河北省海兴县人民检察院
以单位名义出借公款并收受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