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近学习郝万山老师的《伤寒论》视频,郝老师讲到第七条时,旁征博引
userphoto

2022.05.08 辽宁省

关注
最近学习郝万山老师的《伤寒论》视频,郝老师讲到第七条时,旁征博引,非常精彩,但他作为一个伤寒老师,面向全国上课,只能是各种观点都不偏不倚地介绍,而第七条又厉害有争论,所以还是感觉意犹未尽。

《伤寒论》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大家争论的焦点是病发于阳者,病发于阴者的具体所指。

《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段话,“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阳,或生于阴,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可以看到,这段话和第七条说的基本一致。我认为这就是张仲景引用《素问》的明证。张仲景没有具体解释,原因在于当时的医生都知道发于阳者,发于阴者是什么,不需要另外解释。

因此,第七条是张仲景教大家分辨外感和内伤的纲领性条文。八纲辨证,阴阳为先,所谓辨阴阳,就是辨外感和内伤。

但内伤病也未必不发热,更不是六天就可以好的。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专讲如何分辨内伤和外感,而且明确提出内伤病也有发热恶寒,但于外感病的发热恶寒不同。如何鉴别外感内伤,书中有详细介绍。内伤病需要慢慢调养才行,六天时间显然是不能自愈的。

张仲景说的病“发于阴者”,显然不是李东垣所说的内伤病。为什么这样?

这就需要大家重新思考张仲景的原著到底是《伤寒卒病论》还是《伤寒杂病论》了。我是倾向于《伤寒卒病论》的。

第一,张仲景的年代,兵荒马乱,人们哪有条件调理慢性病,只有病程短,病势急,不得不治的,才会治。

第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数是短平快的方子,药量大,药味少,起效快。这种方子显然是为治疗急症准备的。

因此,我认为张仲景原著应该是《伤寒卒病论》。

多说一句,经方大家王付教授一直强调经方的一两就是现在的3克,很多人不理解。大家想想,治疗急症和慢性病能用一样的药量吗?想明白了就知道王付教授所说不虚了。另外,郝万山老师也一直强调经方的药量比例,没有强调经方的绝对用量。

第七条说的病“发于阴者”,虽然是内伤病,但也是新发病,六天左右自愈也就符合临床实际了。

至于“阳数七,阴数六”,是当时的说理方法而已,现在就没必要深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万山】《伤寒论》70集讲座
伤寒论1
郝万山讲《伤寒论》04集
【国医教程】郝万山老师主讲汉医经典《伤寒论·1-3》(视频珍藏版)
《伤寒论》70集全套视频课程
伤寒论视频讲解(19-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