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甲状腺结节是西医里的叫法,它是指生长于甲状腺内的肿块,又叫甲状腺肿物,可多发可单发。导致甲状腺结节产生的病因有很多,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甲状腺结节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占95%,恶性的仅有5%左右。

甲状腺结节在中医里,叫做瘿瘤,这个病很早就有记载,很多古医书中都提到过瘿瘤。瘿,发生于颈前区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性病变的总称,瘤,则是随气凝结于皮肤之间,日久结聚不散,累积而成的病理产物。

我们最常见的良性甲状腺瘤,中医发病机理就是:因为忧思郁怒,肝郁不舒,脾失健运而导致气滞痰(血)凝于颈部而成。

直白的讲,就是一个正常人,是气机通畅,血流自如的,气血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停滞,但如果因为忧思过度,情绪经常喜怒无常,生气多,就会使机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影响脾胃运化能力,导致体内气血凝滞,气滞血瘀就成为瘤。

所以,导致瘿瘤产生的根源在于:气滞、痰凝、血瘀。治疗上就要:理气解郁,化痰软坚,健脾除湿。

临床上西医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多采用激素类药物或根治性手术治疗等方法,其治疗弊端就是复发率较高,且激素药物刺激,伤害肝肾脏器。

中医对于瘿瘤的治疗方法较多,药方种类也有很多,需要辨证选用,因为同样是瘿瘤病,却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结合症状治疗才是最周全的做法。

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则我临床治疗的案例:

彭某,女,41岁,公司职员。因发现颈部包块15天,于2020年9月26日远程问诊。

自诉颈前肿胀,有憋胀感,可触及包块,咽中有异物感,吞咽时稍有咽痛,心烦急躁,纳眠可,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调。

经查体:望诊可见颈前双侧甲状腺区明显肿大,有包块,左侧较大,约3*5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舌红苔白。2020年9月18日外院B超显示:甲状腺右侧探及数个结节,大者大小约2.7*1.8cm,纵横比大于1,另一强回声,大小1.2*1.1cm,考虑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西医诊断结果:甲状腺结节伴钙化。

这是治疗前的报告单

中医诊断为:瘿瘤,痰气郁结证。结合患者病症,开方治疗。

治疗机理: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配以膏穴散结处方(急性子、姜黄、木鳖子、白芷、天葵子、莪术),贴敷人迎穴,扶突穴,交叉贴敷,6-8h/天。

辅以内服中药颗粒(山慈菇、猫爪草、夏枯草等20味药物)一天一剂,冲泡服用。忌辛辣刺激油腻之品,忌烟酒咖啡浓茶,调畅情志。

2020年11月16日复诊,右侧颈部肿胀消失,颈部不适感及烦躁感明显减轻,自觉右侧包快较前变软,活动时轻微疼痛,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嘱患者守前方继续治疗。

连续治疗3个半月后,患者颈部肿块消失,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

2020年12月18日外院b超示:甲状腺未见异常占位性病变。嘱患者守前法间断巩固治疗1个月,至今未见复发。

这是治疗后的报告

案例中的这位患者具有情志异常,肝失疏泄,气滞血瘀的情况;肝木乘克脾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瘀互结,阻于颈前,日久成瘿。治法上以活血化瘀、化痰消瘿为主。

上述治疗方中急性子、莪术、天葵子、姜黄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消瘿的作用;白芷具有消肿排脓的作用,能够缓解结节处的疼痛,配合擅治瘿气、气喘的人迎穴和扶突穴治疗后,甲状腺结节均减小或消失。

本病虽以血瘀为主,但临证又有气滞、痰凝、气虚等不同之因。故在临床中不可专事攻乏,而应审因论治。

上述病案虽为血瘀之证,但患者体质偏于肝郁气滞型,故在治疗上虽都以散结疗法为主,但仍需加服疏肝解郁中药内服以疏解肝气。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科的疑难杂症之一,病程长,复发率高,且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饮食失宜,情志失调有关,多数患者会伴有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正确有效的饮食和运动有助于本病的恢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专门散结节的中成药,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都可以用
甲状腺结节是甲亢吗!去凝去湿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治疗进展
UC头条:一张方子, 疏肝理气、清热化痰, 活血散结, 可用于调理甲状腺结节
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病因,中医VS西医的看法,你赞同哪个呢?
许芝银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经验-方剂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