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说长债短借在中国很普遍,公司是出于什么考虑? |

【知乎用户的回答(42票)】:

是比较普遍。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期利率较长期低,可节省财务费用。这又分老板算得比较精和财务部门考虑自身KPI两种情况。

二、长期项目贷款的使用受限制较多,比如银行会有资本金按比例投入,按项目实际建设进度提款等限制性条件,而中国人很看重灵活性这种东西。

三、部分银行略显粗放的授信审批理念,比如认为长期贷款的风险就是比短期贷款高。还有@meta 提到的,银行越来越注意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管理,银行发放长期贷款在资金头寸灵活性和市场利率风险上皆不如短期贷款。

【知乎用户的回答(46票)】:

所谓短贷,一般是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或者银行承兑汇票或者贸易融资项下的信用证、保理等等。它们的期限和额度是要和一个公司经营的资金需求量和周转周期匹配的。

所谓长用,一般是指投资到长期项目里面去了,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

正常的项目在不违背大的政策(比如房地产限制政策)的前提下证照齐全直接申请长期贷款是比较正常的做法,但是

1、银行资金没有那么宽松啊,尤其是长期资金,已经被信贷大跃进时期动辄几十年的项目占用得差不多了,而且长期资金管理成本比较高,即使批了,能不能提款、提款的价格能不能接受都是问题。

2、即使能提款价格也能接受,可研当时的测算和实际的建设进度能不能匹配也是问题。项目时间那么长,其中的成本变动和收益测算偏差太常见了,就是有了项目贷,又有几个是真正封闭运营并且靠项目本身现金流能够正常回款的?

前几年大家喜欢放长期贷款的时候,有的项目,尤其政府背景的项目,多有一个标的反复融资的情况,这两年随着实际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银行都越来越注意资产负债管理越来越少为了放贷而放贷,长期贷款新增比以前困难很多。相比之下,短期融资的管理还是比较宽松的,三法一指引的测算其实有很多漏洞可以钻,也就是说短期融资发放起来容易多了,成本也低,所以公司会出于以上各种考虑去短贷长用。

最后免不了吐个槽:

通常意义上的“长债短借”虽然也从形式上满足了资金使用的连续性,但银行会对公司有较多的限制,同时短期借款的频繁到期和续借也会耗费财务工作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亲我们一句一句来:1、形式上满足了你还要怎样?2、短贷的限制你嫌多做个正经项目你再看看就知道谁更多了;3、呵呵。

【humeng的回答(6票)】:

省级分行信贷审批部门人用实际告诉你,因为长期贷款不好批。长期贷一般为项目融资,银行认为风险高,期限长,流动性差。资料要的多,什么可行性,风险报告,调查报告,评级等。光材料都弄死人。

反正都是拿钱,干脆就以流动资金的名义拿,到期再贷一次呗。

【ajsun23的回答(6票)】:

一直在混知乎,基本上很少回答。好不容易碰到个相对熟悉的,干脆也来贡献个回答。

首先普及一下概念:一般来说,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5年以下(含)的贷款;长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以上的贷款。通常呢,中期贷款会和长期贷款并在一起称为中长期贷款或干脆直接叫长期贷款。事实上,除了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回报期较长但稳定的(如酒店)外,很少会有超过5年的长期贷款,所以一般概念上也可以理解成,短期1年内,长期1至5年。

短期呢,一般就是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变种的贸易融资、订单融资、银票等),中长期贷款则分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广义,包括经营性物业贷、开发贷、并购贷款等,内行的就不要计较了)。概述:项目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则既可能是长期贷款,也可能是短期贷款。嗯,基本就这么个状态。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长债短借”又叫“短贷长用”,就是在本应该使用中长期贷款的地方使用了短期贷款,在银行看来这是一种违反银监会规定的做法。对贷款的公司而言,我只要能借到钱,你银行内部是什么品种跟我没有一毛钱关系。那么选择短期贷款的优势是:1、成本低(目前基准利率1年期6%,5年以上6.55%);2、灵活性强(有钱就还,没钱再借);3、监管相对宽松(没有资本金的考量;也不需要可研报告、发改委批复、环评批文什么的——这个很重要,你投的未必能拿到批复,因为可能你投的不是国家鼓励的方向,或者需要用钱的时候还没办好手续);4、银行的审批手续相对简便,容易批,特别是你要搞个收益很低的项目的时候;5、金额不大的建设,懒得搞复杂的长期贷款了;6、……暂时只想到这么多了,欢迎补充。

这么说貌似中长期贷款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等等,中长期贷款虽然麻烦,但有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稳定。银行和你签了中长期贷款的合同,就和你捆绑在一起了,除非触发了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否则是和你捆在一起的,就算你今年效益不好砸锅卖铁发工资了,银行也不能抽回这部分贷款,只能干瞪眼。要是短期贷款的话,一看形势不妙,到期就收回装口袋,转身就不认识你了。第二个优点是持续,不需要还了再借借了再还(这个下面会提到,不光是麻烦,还有成本的问题)。

所以,能玩得起长债短借的一般都是实力较强,有一定话语权的企业,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便捷地取得银行贷款,这是主动的长债短借。还有就是被动的,又想上项目,又没办法拿到银行长期贷款(很多原因,比如:手续不全、行业前景不佳、产能过剩、环保风险、银行不看好、银行没规模、银行领导心情不好看你不爽……),只好冒着风险长债短借硬上。其实,一般的企业搞项目(盖个厂房上个生产线什么的)的话还是希望拿到中长期贷款的,否则心里抖抖霍霍的弄个6个月的贷款上项目,到期要从其它地方拆资金还(这个成本很高,虽然时间短,可能就是高利贷),还了还得盼着银行赶紧批下来,还要等规模,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拿不到银行贷款了就很可能完蛋(资金链断裂)。

补充:有人问如何通过公开资料(我想是报表吧)确定是否长债短借。我的想法是:应该没有办法做精确判断的 ,因为感觉上长债短借描述的是个混沌的状态,也是经验的判断。比如:我花100块改造个生产线的一根管子,和花1000万改造生产线的关键设备,都用短期借款(银监实贷实付另算,我可以是增加贷款用于流动资金需求,置换自有资金做改造嘛),后者是长债短借,前者恐怕也没人说我长债短借。一般来说,比如两期报表中,固定资产增加10,同期净利润和折旧带来的现金流只有3,短期借款增加了6,其它科目基本无变化,收入也基本稳定(即流动资金需求没有增加)。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是长债短借。或者近期在不需要新增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增加了不少流动资金贷款,就要看看是什么资金什么去向了。

【HikerGreen的回答(1票)】:

因为在中国银行不倾向于借长期贷款,申请长债比短债困难吧,所以企业才用短期借款的方式代替吧。

至于为什么不倾向...是因为政策还是环境什么...坐等大神回答..

【林七的回答(1票)】:

楼上都答得比较完整了,我只针对“在中国比较普遍”补充一点解释。

@garhom 提到短期利率比较低这一原因,因为目前中国尚未放宽利率管制,正常情况下短期利率要低于长期利率,在精确计算下确实可以节省财务费用。而像美国这样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则很容易出现利率倒挂,长债短借并无多少好处。

【李万机的回答(0票)】:

最大化追求利润是自由市场里每一个参与企业的使命。

确实很多中小企业都这样干,没法啊,融资环境那么差。

长债短借跟短贷长投一样,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

1,连续性问题,短借到期后银行缩贷或者两次短贷间隙过长(银行大家懂的效率不是一般慢,突发因素不是一般的少啊)都会造成很大的财务成本(过桥的资金都5分了)。最悲剧的是短贷到期然后银行不贷。毕竟当初借的钱已经投出去变成资产,资产的流动性能好到哪呢?跑路的节奏就要开始了。

2、回报率问题,借来的钱投出去到有回报总有个时间吧(以年为单位)。辛辛苦苦撑到最后,事情是做成了,市场给你的回报能满足你当初的最低要求吗?要预测市场这个有难度吧?银行会投入人力财力来论证你的项目吗?银行一般只会要求你有担保有抵押,项目怎么样没几个人看得清楚。

中小企业在不发展就被淘汰的市场里,很不容易啊。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长债短借确实可以节省融资成本,但对于公司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胡文的回答(0票)】:

有人关心如何发现短贷长用,只说一句,流动比小于1,就有嫌疑。ps 无效虚假的流动资产需要剔除哦 亲

【王孟的回答(0票)】:

比较简单,长期贷款额度是稀缺资源,银行一般不给做,所以只好银企合作做短期。短期贷款最长一年,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回款有个周期,工业企业一般三五年才能收回投资,企业出于现金流考虑,还是愿意要长期贷款的,跟现金流匹配,财务状况更健康。但是,希望是希望,路不好走。

【胡静波的回答(0票)】:

不是公司“出于什么考虑”,而是一种无奈而冒险的行为。如,我们个人要买房,一般房贷都是长期、大额、分期偿还的债务,搞不到房贷就只能放弃购房计划,如果有朋友说:“我可以给你100万用半年。”那么你敢要吗?因为你知道半年时间里你是筹不到100万的。如果你已经完成购房,但是由于失业或投资失利而无法还贷的时候,有银行愿意给你短期平价贷款,你会接受吗?不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当场就混不下去,接受了到还贷的时候再说,其中还不出钱的风险不言而喻了。

【朱希的回答(0票)】:

貌似可以刷信用。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短贷长投
如何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超值干货)
用一张财务报表,说说企业还贷能力测算
反思:我们为何不敢逆势布局?
还是QE3,其实它离我们并不远
利率调整与商业银行状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