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较于恩格勒、克朗奎斯特系统,被子植物 APG 分类法好在哪?

【白鸽探长的回答(18票)】:

植物分类是为了什么?分类系统到底是在干啥?

植物分类其实是一种排序,把自然界的植物以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而不同的分类系统就代表了不同的思路以及划分的结果。

即使是把所有的植物分成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能吃的再按照吃叶子、吃根茎等等来分门别类,也是没有问题的——你也在做植物分类,只不过做得比较低端而已。

事实上,就连林奈这样的博物学牛人,近代植物分类学的祖师爷,也弄出过“单雄蕊纲,双雄蕊纲,三雄蕊纲,...,十九雄蕊纲,二十雄蕊纲”这样的奇葩设定。

那这么多人翻来覆去折腾,到底是想干啥?

其实博物学家们都可以算是自然主义者,他们的记录、整理,是在撰写自然的笔记,所以,越是“自然”的分类系统,也就越容易被世人所接受。

其实还是在说废话,问题只不过变成了——什么样的分类系统才是“自然”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科学界接受,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物种之间有其亲缘关系,也成为常识,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分类学从“这些东西长得像,所以要捆绑在一起”,转向“物种A是物种B的舅姥姥的大孙女婿的三姨父的二大爷”这样稍微不那么空口无凭的东西。

有共同的祖先,就算是亲戚;祖先越近,亲戚关系就越近,这样的分类凭据,至少比“白岩松整个容就可以演汪峰”要靠谱一点吧?

说白了,从前的分类是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大部分靠脸,各家有各家的分法;越到现代就越讲究内在的逻辑,分类就是在撰写自然史。

有了标准就得找证据了呗,其实靠脸分家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家人总还是多半会长得像嘛,所以很久很久以前按照颜值打分的家谱,也还是可以拿来参考的~

当然,真要找起证据来,那就乱七八糟什么东西都得看看了,形态解剖啦,植物化学啦,胚胎发育啦,孢粉学啦,看着靠谱的不靠谱的都杂烩到一起,搅和搅和,新分类系统也就出锅了!

--------------------以上都是胡说八道--------------------

--------------------以下都是假装正经--------------------

恩格勒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植物分类系统,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我看来:

由于许多大型标本馆的标本以恩格勒系统为排序进行存放,这一分类系统一直都有存在的理由;

克朗奎斯特系统由于将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分别划分为5到6个亚纲,数量适中,比较容易被初学者记忆、接受,因此在许多高校的本科教材当中得以采纳。

其实教材用哪家的,完全就是屁股决定脑袋,譬如,有一位植物分类学老泰斗,在国内某知名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多年,现在该大学的本科植物学教材也并没有随国内的大流,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采用的系统更接近恩格勒系统。

APG系统,刚出道的时候是显得比较非主流的,它的全称是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也就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这是一个学术组织,试图从种系发生的角度来对植物进行分类,借助的最主要的证据,是不同植物之间几个基因的序列,根据一定的算法排列,来反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换句话说,它是在用DNA做亲子鉴定,之前的某些其他分类方法中运用的部分手段,即使是接近分子水平,比如植物血清学,说白了也就是在滴血认亲,当然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了╮(╯_╰)╭

再说说何谓“科学”。

为什么说起来,APG就比较科学,以前的分类系统就比较low?

恩格勒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都是以形态作为主要分类依据的,后者参考的依据还稍微多一些,前者基本上完全是靠标本说话;而形态分类这件事情,毕竟是存在人误的可能的,不同的学者对于同几份标本的认定,出现不同的判断,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枝条有毛没毛,有人都可以分成两个种,物种的归并与划分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然让人头大了。

形态分类这事怎么看怎么觉着,不科学,太主观了,分明是艺术嘛。

物种的发表需要指定模式标本,也是沿袭到现在的一条准则;各个标本管理保存的不计其数的植物木乃伊,也是曾经的分类学家最好的材料。那些博物学家或是植物猎人们,穿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呃,就是到处拈花惹草,然后保存在卡纸上,作为“我来我见”以及新物种的证据;当不能跑野外的时候,就转换身份,泡在标本馆里,用放大镜、体视镜、镊子和解剖针,把木乃伊们分门别类,这就是我眼里传统分类学家所做的事情(半TX)。XD~~~

所以说,形态分类是在分标本,是看脸,是在审美与审同质性的交集当中各抒己见,一不是以数值分析为基础,二来也不具有可重复性,三者主观影响太大,要说科学,实在是不够理直气壮。

以上。

--------------------以下还有一些吐槽--------------------

当那些对植物分类产生兴趣,想要进一步窥视这个缤纷世界的年轻人们真正要走进这个领域,然后发现,他们最开始接触到的东西,已经落后世界的前沿二三十年,甚至都还困惑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坚持传统,那么多人认为新的系统并不让身边的人喜欢,这就意味着,新旧知识体系的冲突已经摆在面前了。

形态学很有应用意义,野外认种最方便的还是形态证据,但真正能够熟悉哪怕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也需要不短的时间,越是长久,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但这也仅仅是知识而不算智慧,那些认种时看出来的植物的“气质”之类才算得上是类似智慧的东西;智慧又未必是能容纳于科学的,然而要把植物分类做严谨,做成科学的东西,就不能只依赖于知识和智慧了。

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变成只会通过PCR与测序来认种的机器,到了自然的领域仍然一无所知,双目茫然;但我们也得清楚地看到,认种这件事情,真的只能算在科学的隔壁,并未登堂入室。

【迟朵朵的回答(4票)】:

大概了解一点,也不值得推敲,大致说下,也不长篇大论了。

APG系统是基于系统发育关系建立,力图真实反映各类群间真实的亲缘关系,主要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数据来构建的系统,现在已被广泛接受并相继用于整个维管植物中。这个系统在国外已经是主流了,但在国内还是逐步接受中。

先说传统分类系统,其实传统分类系统也是力图按亲缘关系来建立的,但是由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局限,过去主要是利用形态学的证据来对植物进行分类或建立一套分类系统的,所以有些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亲缘关系,并且在植物分类学科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时代后由于基于分子系统学得出的不同结论,各分类系统之间又产生了各种分歧和无休止的争吵,以至于必须建立一个更加统一并更能基于植物的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后期的分类系统,比如Thorn系统已经和APG相当接近了。

APG分类法的好处,与传统分类学相较,它的好处是基于分子系统学的数据进行构建的,而不是传统分类学那种描述性语言,对植物的性状进行描述,比如你描述一个叶子的形状,一朵花的颜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坚持己见的态度让你不得不服),所以一般遇到分歧都是少数服从多数或者默认的方式,而APG就尽量的避免的这种问题,并认为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所以直接用画分子系统树,用线性排列来表达,支持率如果较高就可以认为有着比较好的说服力。

与传统分类方法相较,传统分类方法更倾向于描述,在野外工作时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传统分类学家更倾向于使用传统分类系统,而APG就更受到从传统分类转型分子植物这部分学者的欢迎,因为无论是做亲缘地理、遗传多样性、杂种鉴定或者系统修订,都需要分子数据提供支持,且更统一更少产生分歧(其实也不少)。所以纯搞分类的都很苦,发文章又发不过,发了点数还不能看。 .T_T.

APG目前的情况,前面已经说了,所有的分类系统都是力图反应各类群间真实的亲缘关系,并且理想的状况是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这很难做到,于是就产生了基于分子或基因的APG系统来力求更好的说服力和表现,但这也只是一个理想状况,只用一个基因或很少基因其实并不能达到目的,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APG分类法可以认为是传统分类革新的一种尝试,也是分类学家对于更真实的探索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一种努力,当然也是你发文章必不可少的钥匙。

说的乱七八糟的,其实我也不懂,勉强看吧

【王恺的回答(2票)】:

谢邀,至少在我的专业(仙人掌科)里,APG目前还在试探阶段。比如有某个属的专家出书整理一下分类,会试探性的写一下APG研究结果,与目前的分类有多么不同,短期内不适合导入。仙人掌是个很新的科,种属直接联系极为紧密,还处于进化的初期,每隔一二十年就会有一次大的修订和争议,如果永远使用传统分类,那这种争议就永无休止,APG的导入肯定能改善这种局面。

但是鉴于本科的实际情况,APG分类法的改变几乎是彻底和颠覆性的,很容易看到形态上几乎毫无关系的两个种变成了近亲,毕竟植物没义务适应人类的视觉和思考习惯,这首先在商业上就会受到抵触,其次对于野外工作者来说挑战太大。

我相信更科学的分类是迟早的事,不过生物的分类,是否“正确”,并不像日心说那样有着绝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一定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卞秋杭的回答(1票)】:

谢邀

虽然我是学分类的,但是半路出家,懂得不是很多,仅为题主陈述自己的观点。

APG 说白了就是建分子树,优势在于技术先进,修订了很多形态分类的不当,探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目前,还不实用。过若干年技术发达了,那个简易的pcr仪直接取DNA分类倒是有可能。

但是植物毕竟那么多种,mark的选择还是太少,不同mark建的系统树不一样。我觉得APG这么大的工作量,选的mark不知道能不能真正反映植物间的亲缘关系还需要再看看。

无论哪一种分类系统,都只是工具而已,换汤不换药,哪个顺手用哪个,而已

【归一的回答(1票)】:

来个吐槽向的回答,毕竟脱离专业有段时间了……

前两天机场接人,被某伪国际友人拉住手亲切的询问:

那啥,国内课本现在教APG吗?

在得到了克朗奎斯特永垂不朽,恩格勒圣光笼罩的答案后友人叹了口气……

还是没赶上好时候啊!

要不然少背多少东西!

你说说我们当年,没用的科属种背了多少!

我他么现在在实验室还不是要天天测啊测头发都快掉光了!

当时讨论了下,目前这种前景不明不确定会走到哪里的情况下,摒弃老的暂时最大收益人应该是那些刚接触分类学背的百爪挠心的同学们了吧。

不过这样想想,当年植分的热情也没了啊……跑一个又一个的山头采来的标本带回去测序,想想恶心的饭都吃不下了呢!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不好,我习惯老的。新的简直在瞎搞哇

【老白的回答(0票)】:

- - 居然有邀请我,诚恐。。。

可是学长我已脱离植物学战斗序列好多年。。不对,是好多个月了

SO。。表示真得不知道呢

( ′·︵·` ) 嗯 不过已有专业人士解答咯~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子植物APG IV系统学习笔记分享(一)
生物分类方法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植物界—被子植物门(下)
【课程】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_植物学34_3.12.1植物分类的方法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下)
钟花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