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计算机首次通过图灵测试意味着什么?

【Smallay的回答(160票)】:

第一眼的印象:

  • 题目补充说明中提到“被测试者超过 30% 的答复不能使测试人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这个标准,是百度百科上的说法。实际上,图灵测试并没有设立这样一个标准。引用英文维基的相关内容:
... he (Turing) estimated that by the year 2000, machines with around 100 MB of storage would be able to fool 30% of human judges in a five-minute test, and that people would no longer consider the phrase "thinking machine" contradictory.
也就是说,30%是图灵对2000年(14年前)的机器思考能力的一个预测,目前我们已远远落后于这个预测。当然有人可能争论说“people would no longer consider the phrase "thinking machine" contradictory”这个表述本身就是人工智能成立的标准,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个很宽松的标准。

  • “被测试者超过 30% 的答复不能使测试人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这个表述,本身也有问题。按前文图灵的说法,人工智能应该能让“30%的人完全(100%)的上当”,而不是像补充说明中,让“100%的人每人上30%的当”——按这样的标准,其实是没有人被机器欺骗的。
  • 通过的这套软件“模仿的是一位 13 岁的男孩”……呃,如果我让它模仿3岁男孩,是不是会有更多人分辨不出来了?我并不是质疑软件或者测试的意义,只是再一次强调,测试采用的这套标准是相当宽松的。

依据以上三点,我对于报道中提及的“通过图灵测试”这个结论表示谨慎的怀疑。

【知乎用户的回答(101票)】:

2014年6月10日再更新

防止有朋友误会,我就先再前面简单的说明一下我的观点:

  1. 有很多朋友的讨论点都在于这个实验本身是不是合格得。我的观点是相信这是真实得,能够被同行评议通过的实验,因为Reading大学有专门的官方新闻稿,而我相信英国正牌大学的科研节操(虽然他们招中国学生经常很没节操,这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如果你坚信他们是想造个大新闻后面被人啪啪啪打脸,那我也没话可说。。。
  2. 对于图灵测试本身的意义,我并不认为其能够证明这个机器就具有思维。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制造出来的机器能够拥有自我意识和自主判断能力,那么他们的思维方式很大可能会和我们不同,因为本质上机器和人类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就好比你抓一个懂英语的外星人过来,让他做图灵实验,很有可能不会通过,但并不能说这外星人就没有智能
  3. 但是图灵实验,在另外一方面,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果人类和电脑进行普通语言的交流,并且无法看出对方是人还是机器,说明人机交互本身已经达到很高的成熟度,这点本身是个里程碑的意义。如果将来的人机交互应用都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肯定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我个人觉得图灵测试的意义所在。
在这里,第二和第三点才是专门回答题主的内容,在回答的第二部分。如果以后真有人发给我一个链接,说Reading大学的实验最终被证明忽悠人,发明家在众人面前以泪洗面。我也只好无奈的把脸伸出来被人啪啪啪打,并删除第一部分的内容。毕竟我第一点讨论的前提是这个大学有节操,如果国外正牌大学科研都能瞎搞,这种违反常识的事情我也只好无奈了。。。

但是第二部分的内容,还是能够回答题主问题得。无论将来是尤金还是尤银宣布通过图灵测试,我后面的说法都不会变,这也是我花时间写那么长段话的主要原因。。。

----------------------------------------------------------------------------------------------------

实验做了一肚子火,上知乎划水一下,没想到火更大了。

怒答一下,特别是这里还有几个人说自己亲手试了一下,同学们你确定你用的程序是新闻里说的那个吗?什么princetonai和这个通过图灵测试的Eugene Goostman有个毛的关系!

另外不要随便质疑人家官方新闻稿好不好?我可以说36kr或者其他国内媒体没节操,但人家Reading大学真的发出来这么个News了好不?链接在此:Turing Test success marks milestone in computing history

我读了一下,觉得36kr也基本上没翻译错误,唯一会造成误会得是,官方新闻稿的意思是,百分之33的测试者会把电脑提供的答案误认为是人类。36kr这个会造成歧义,弄得好像每个人都会有33%的几率判断错误,这差别大了去了啊。。。

这里我摘一下最关键的一段话:

If a computer is mistaken for a human more than 30% of the time during a series of five minute keyboard conversations it passes the test. No computer has ever achieved this, until now. Eugene managed to convince 33% of the human judges that it was human.

虽然那个30%的说法我一时也没从别的正规来源中找到(wikipedia有说,不过考虑到里面经常会有错误,我们先放在一边),但我个人相信不是捏造得。不然你想想一个国外大学发个正式新闻稿,然后里面冒出来一个同行都不晓得的东西,这是想伸着脸被人啪啪啪打的节奏吗?

当然我同意 @vczh的说法,图灵测试最好再严格一点,比如说5分钟的对话有点过于含糊了;想想我如果和女神吃顿饭,5分钟内我能和对方说多少内容?做多少次对话?如果对方高贵冷艳,每次就回两个字“呵呵”,5分钟能够进行10多次对话(考虑到我思考讨论内容,以及问出问题所花的时间);如果对方能对我有一点点的好感,然后正好讨论到都教授,有可能5分钟就全程听她吧唧吧唧说了,只能算是一次对话。。。

所以我感觉这个新闻稿里有很多细节还不太清楚,不过考虑到这又不是发表论文,能够让普通大众看得懂就成,所以也可以谅解。Eugene的发明者弗拉基米尔同志好像有发表过相应论文,因为我现在处于上班划水阶段,就不专门找出来读了,嗯。。。

--------------------------------------------------------------

最后说一下这个通过图灵测试的意义,其实对于我们计算机科研工作者来说,计算机研究的milestone,并不是看现有的算法能够做到什么样的事儿,而是看有没有出现一个milestone算法,能够解决掉之前没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弗拉基米尔同志创造出比当前Deep Learning之类烂大街算法更加牛逼的东西,那么就算他的图灵测试只有10%,这也是milestone,因为后面的追随者总能够顺着他的思路把算法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而如果这个算法只是某些其他算法的参数改变,那么就算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或者是限制性的问题,让这个图灵测试达到50%,我也会表示谨慎的乐观。。。

当然考虑到这是官方新闻稿,所以我至少相信Reading大学做出来的实验,完全符合他新闻稿所描述的内容,也没有擦边球的事情发生;除非Reading大学作死想重演人家小保方晴子的惨事,搞个大新闻最后弄得自己一身Shit。。。

另外通过图灵测试,是否代表着人工是否真的有智能,也是一个疑问。不说那个中文屋的事儿,其实我本质上就觉得,人工智能是否有自我意识,不能够因为他的回答像人类,而做出判断

我个人认为,就算以后的人工智能能够产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也不一定和人类一致,因为本质上机器和我们人类并不是同一个生物,他们用硅片和电线,我们是细胞与神经。就举一个低俗的例子,我们男性看到大美女某地方会不自觉的“嗯~”起来,我们的哈士奇同学会有同样的反应吗?反过来某个母哈士奇长得抚媚动人,公哈士奇一看就会“哈哈哈”的吐舌头,我们男性同胞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吗?

同样的把哈士奇同学转换成人工智能,你们觉得人工智能就算有完全的自我意识,他们会完全拥有人类的感觉吗?他们的认识,会和我们人类一样吗?如果他们凭借自己的判断,做出某一个回答,但完全不符合人类直觉,我们能够说这货没有智能嘛?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智能,并不是模仿人类智能的智能。。。

但就算这样,只要Eugene的算法被证明能够实用化,对于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也是一个极好的事儿;因为当前的技术应用,有时候并不需要完全的人工智能,只要一部分就能完成任务了。比如说Siri之类,如果对方真的能有自我意识的完全体人工智能,那当然很好玩;但作为一个语音识别工具,我们其实只要说出来一个指令,手机能够识别,并正确执行,这也足够了。

也就是说,当前的技术发展,我们更需要的是半智能技术。这部分技术创造出来大多是为了辅助人类生产和生活,那么模仿人类思维肯定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在这点上,图灵测试目前依旧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工具。但考虑到创造出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学习能力,并能复制自我,繁衍后代的机器,我个人觉得当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够一直走到我60岁搞完科研退休为止,阿门。。。)

--------------------2014年6月10日更新线-------------------------------

首先感谢大家的点赞,至少不枉费我打了那么多字,难得认真一回还是有所收获得~

另外我在这里强调一下,我的这个回答,有关这个实验本身的讨论,都是基于官方新闻稿判断出来得。也就是说,我是在信任官方新闻稿没有打擦边球,或者造假的前提下,写出来的判断。这个判断是基于这是英国正牌大学的官方消息,而非所谓的民科,是有节操有信任度得。如果一开始就质疑这个东西本身的真实情况,那么这问题本身就没法讨论了。。。

当然如果是更牛逼的大学,比如说Manchester或者牛剑发表的新闻稿,那肯定就是不容置疑了。

不过人家也不屑于做图灵测试这种噱头过高的实验,而更侧重于研究全新算法上来吧。毕竟Reading的这个实验,我后来想了一下,很可能并不是全新算法,而只是当前主流算法的改进版而已。也就是说,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也只能证明当前主流算法能够达到这个高度,而非发明者的成就。若是这样,他的contribution对于科研界来讲基本是不屑得,要是发表论文搞不好高等级会议会被reviewer骂的连他妈妈都不认识。。。

另外回复的讨论,不好意思最近有点忙,所以有些会出现争执,并产生和问题内容偏离的讨论我就不参与进来了。你们的说法,有些我会保留个人意见,但我会尊重你们提出个人想法的意愿;毕竟大家想法各不相同,本质上是一件好事情,别太毁三观就成,嗯

【苏莉安的回答(66票)】:

意味着图灵测试该升级了。

我们集全人类的智慧精华,终于达到了一个在60多年前、当计算机还是一堆吞吐纸带的大铁箱子时订下的目标。

如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与受过高等教育的健康成年人智力等同”的人工智能,那现在的情况就相当于一个立志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人终于通过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考试,30分及格的试卷考了33分。

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而且与60多年前相比,当今这个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测试也绝不应该再止步于一问一答的文字对话。

人工智能能够通过电话让你认为它是真实的人类吗?

能够生成完全拟真的图像,让你认为自己在和一个真人视频通话吗?

能够让机器人做出乱真的动作吗?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久才能把一台超级计算机尽全力解决的难题,交给指甲大小的芯片来轻易完成呢?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的旗舰手机性能已经相当于20多年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知乎用户的回答(34票)】:

图灵测试更多是一个哲学思考,一个思维实验。

它考虑的是:一个智能只能由其他智能来识别。

但我们没办法给出一个示范性的问题列表,因为一旦给出,我们就可以按此设计回答。

事实上,每个人(就狭隘地定义智能为人类吧)对于智能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可能觉得会解数学题就算是了,有些人还要求智能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但图灵测试显然没有展开讨论这些情况。

图灵测试更多的是一个概念,一种思考。实用性差。测试一个系统是否智能应该有更好的准则。而我们甚至都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可操作的准则。

这也反映一个困局:我们试图创造智能,但我们连智能应是怎样都不知道。

【CalvinTian的回答(19票)】:

这新闻稿问题略多啊……现在宣布“我们通过图灵测试了!”太草率了。我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差得远呢╮(╯_╰)╭

1.图灵测试是啥

我看Reading大学的新闻稿的时候最纠结的就是里面那句对图灵测试的定义:

“If a computer is mistaken for a human more than 30% of the time during a series of five minute keyboard conversations it passes the test.”

于是回去翻了翻图灵的论文,跟30%沾边的一段话如下:

论文链接:JSTOR: Mind, New Series, Vol. 59, No. 236 (Oct., 1950), pp. 433-460

p442图灵的原句是:

"I believe that in about fifty years' time it will be possible to programme computers, with a storage capacity of about 10^9, to make them play the imitation game so well that an average interrogator will not have more than 70% chance of making the right identification after five minutes of questioning."

"imitation game"就是指人类裁判通过闲扯判断自己的小伙伴是人是机啦。这一段图灵的意思是,我觉得到20世纪末,我们就能有超腻害的>30%的时候都骗得过正常人类裁判的机器啦~

可是!这句只是说30%的时候能骗过很腻害。后人从图灵这篇文章里搞出来的图灵测试里对“通过”的定义是裁判无法区分人类和机器。维基百科曰:"If the judge cannot reliably tell the machine from the human, the machine is said to have passed the test. The test does not check the ability to give the correct answer to questions; it checks how closely the answer resembles typical human answers."

所以说宣布Eugene已经搞定了图灵测试不大对啊……

2.另一个似乎更靠谱一些的图灵测试比赛:Loebner Prize

Reading大学这个图灵测试我是今天第一次听说的囧……孤陋寡闻的某人以前只知道Cambridge从1990年开始搞的Loebner Prize. Wiki戳这里:Loebner Prize 比赛的主页戳这里:Home Page of the Loebner Prize

这个奖每年搞一次,现在还处于打字聊天阶段。每年忽悠人类裁判最多的程序会拿到铜牌。另外还有至今未能颁发的银牌和金牌。银牌就是成功的在打字聊天里忽悠所有裁判。出现了银牌获得者之后进入视频语音聊天阶段,能够不“见光死”依旧忽悠所有裁判的程序获得金牌,这个比赛也就可以结束了。我森森的觉得这个比赛会成为“有生之年”系列o(╯□╰)o

顺便说一句要是按照上面30%的标准,我依稀记得以前就有过30%+欺骗率的程序了,但是太久远了记不清,提供不了参考链接也就算了……

3.如果真有一天我们搞出了能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意味着神马呢?

在图灵的原文里,其实他主要讨论的是“机器真的能思考咩?”,然后从各种角度回答道“呵呵”(最逗的是在p453,居然还扯到了心电感应和第六感……)。

我是觉得大家只追求“我们要通过图灵测试!”稍微有点跑偏了……最近的Loebner Prize的铜牌获得者们基本都靠把自己的程序扔到网上让广大网民们调教,然后用人类说过的只言片语组合成看起来很human的回答,我不觉得这个除了好玩儿还有啥。

作为搞AI的,还是搞Affective Computing (情绪计算)的,我在CS和非CS领域总是很受歧视啊有木有!CS的说 “哼我们是高冷的机械派,情绪这种无用的装饰品才不需要呢”。非CS的更可怕,会或恐惧或愤怒地表示 “情绪是人类的特权,你这种异端邪说简直是亵渎人性居心叵测”╮(╯▽╰)╭ 不管我们搞出来的程序表现的多像人类,总会有人说 “呵呵,这只是预先设定好的反应罢了,机器才没有灵魂呢”,然后我就给跪了……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确实地通过了图灵测试,我一定会喜大普奔哒~这至少说明了对话控制,自然语言理解和合成,问答系统之类的大难题有解决的希望了~(≧▽≦)/~不过为什么只有像人类的机器才是能思考的呢?就好像为啥我们找外星人非要瞄着类地行星找呢?气体状存在的外星人多炫酷啊~不明白啊不明白……

【知乎用户的回答(10票)】:

~

好问题。

看了眼以上的回答,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把机器设定成13岁的小男孩,这是作弊么?

不管你觉得是不是,反正我觉得不是。

人类和机器一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类会犯错,他们知识是有局限性的。这个局限性,很不好把握。

如果设置成高中毕业生,或者更大一点,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这个就不好测了。知乎上的某些大神了亲身说明了一点就是,不管什么问题都能上来回答并且获得很多赞同(请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No offense)。所以当你问它历史文化常识的时候,一个成年人能回答上来很正常,你无从判断他到底是不是人。

而尤金,13岁大概估算下,应该刚上初中吧。这样的设定,不但不算作弊,反而很利于测试。它的好处就在于,13岁的小男孩的知识面,是有,但一定不广。所以当你问它问题,它什么都能回答上来,并且准确无误的时候,这就说明他不是人了。

要知道,让机器运行正确很简单,让机器犯错却不简单(当然我说的不是error,我说的是像人类一样“犯错”)。

图灵测试能不能判断机器具有人工智能?

先不说机器,就说人类。

一个人,例如我,要如何向另你们证明我不是机器呢?

我也许得向你们证明我有灵魂(意识)。

但关键意识这个东西,不是心脏,还能掏出来给你看。我就算说,嘿,你看,我已经把我身体里面两斤的智商和三斤的个人意识放在你面前了。——呵呵,你这是在逗我。

“我跟机器很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呢?”

“我会生气!就不理你了!”

“电脑也会死机。”

“我会饿!会想吃很多很多东西!”

“汽车不加油也不能跑。”

……

事实上,从逻辑上我要证明自己不是机器是很困难的。意识,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他人不能知道(他心不可知问题)。

机器也一样。逻辑上,你不能探知杨筱是不是具有意识,你也一样不能探知尤金是不是具有意识。

但杨筱确实不是机器,这一点你很容易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观察杨筱的行为反应。例如我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被逗乐了会回复“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行为反应恰如其分。

我认为,图灵测试,就是想测出这种“恰如其分”。

文字,提问和回答够不够呢?

完全够了。你试着和我聊天看看,我们不发图,不发表情,看你能不能判断出我是不是机器呢?三五句就够了吧。

通过图灵测试,意味着什么?

这要分两个方面来看。一,如何通过的;二,通过了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认为,有效的图灵测试,需要高质量的提问者配合。你找二十个学AI的去提问,和你找二十个演员去提问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5分钟够用吗?

够的。只要善于提问。

我的老师举过一个例子,我觉得相当聪明。总结来说,就是重复提问。

提问者(A):你几岁了?

机器(B):16。

A:你几岁了?

B:16.

A:你几岁了?

B:16.

如果换了人类,就比如说我,你问两遍可能还好,你问个十遍我就会“呵呵,我去洗澡了”,“有病要吃药”了。

但是机器不一样,机器是按照预先设置的路径走的。

你可能会说,可以设置概率事件,或者重复一定次数后给不同回答。

很好的想法,但是人类最优美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命运,不能被预先设定。人类的反应(包括情绪、情感),是不能预先编制的。

换了我们去测试的话,一定会试图诱导尤金表现出情绪或者情感。

结论。

要通过图灵测试,必须突破,或者改变现在预先编程的方式。教会机器去思考、理解、自省。

这不单是算法的问题,我认为,硬件也要相应地改变、提高(是不是可以有生物计算机?)。

回到原题。

尤金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也许是运气,也许是这次测试不够严格,但至少说明尤金的发明者某些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这个进展也许真的是milestone也不一定啊。新闻内容不多,但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秉持着谦虚的态度,等学习和了解清楚一些,再开口评判人家呢?

~

【Naivelol的回答(20票)】:

这个问题我还是想来回答一下的。

======================================================================

首先的问题在于图灵测试是否“真正有效”。

所谓图灵测试是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那么我们如何定义“人类智能”?当我们提到”人类智能“的时候到底是只谈到它具备人类的“智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还是说它应该完整地具有一个“人格”,甚至拥有灵魂等等超越性的东西(楼主是二元论者)?分开讨论。

如果我们谈的仅仅是“智力”层面的东西,又要分开做两个问题。我们追求的是类似于人的智力,还是广义的“智能”。

如果要追求类似于人的智力,那么我们就要求机器按照我们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灵测试所代表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真人与机器的比对,来测试机器是否有具有类人的智力,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如果追求的是广义的“智能”,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以我的理解,智慧是一种“软件”,本质上即是一种组合模式,就像一座中世纪城堡,不论你是用花岗岩或者青石,甚至是木料来建筑,只要图纸一样,最后得到的都是一座城堡(当然其各项属性未必相同。对于智慧来说则是其发展方向未必相同)。反过来讲,任意一种组合都存在一个“模式”,换言之,智能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关键看你如何去理解它。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派出的侦察兵在侦查了一番之后给了司令官一份报告,“地球上的生物都有钢铁的皮肤,长着四个轮子,而他们体内都有一种叫人的寄生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是我们试图去理解机器智能的存在。不过这个问题就太大了,不展开。

而如果我们谈到了“人格”,甚至超越性的“灵魂”层面的话,应该说图灵测试——就其方法而言——就不再有效了。在此不深入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这里我只提两个观点。其一是,对于超越性的东西,很多人类也缺乏对这个层面的感应,所以即使是用对比的方法,也需要测试者本身有相当的天赋,同时接受过足够的训练;其二是,对于广义的“人工智能”的“人格”——即不是自然的人类藉由经历与成长而得来的——来讲,其实已经有了一群大师——任何一个精神分裂患者都有至少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格”,它绝对是“人工”的。

======================================================================

回到题主的问题。

我同意题主所说,图灵测试是否“通过”还依然两说(我的意思是,语义上的图灵测试,而非具体的标准性测试)。即使算通过了,我也不认为是一个有巨大意义的事件。

我认为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本质上是追求”人“在不同物理基础上的存在。我们最终要制造的,是一个“人”而非一台思维机器(“制造”一词莫喷,理解意思即可)。也许某天人工智能真的能发展出自我意识也说不定,那对整个人类文明都会是一次升华。但是即使最终证明“灵魂”无法被我们制造,在研究的路上,我们对自身的理解也会有深刻的进步。

【东方朔的回答(13票)】:

能解决图灵停机问题吗?计算机可以自主停机跳出循环吗?

我一直觉得至今为止,人工智能一直在解决“术”的问题,叫仿生学可能更贴切一点儿。

人工智能关于“道”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其实就是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问题。或者说自缠绕问题,或者说对于现实中“命题A与非A同时成立的问题”无法思考。

计算机无法意识到自己,无法知道,喔,原来我是计算机。

计算机也无法进化。

其实都是没有解决“二律背反”的问题。

计算机的本质是一个形式演绎系统,是用基本的0和1来演绎出基本公理,然后再演绎出复杂的高层软件代码的。同样,对高层代码(如python,Lisp)进行反向,也可以得到最基本由0和1组成的很长很长的代码串。这说明计算机是一个确定的,很强的形式系统,好比是欧氏几何用公理演化出各种复杂的证明一样。

但是,根据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任何足够强的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备的,无法解决自缠绕问题,一定存在解决不了的“罗素悖论”。

也根本解决不了人工智能的“道”的问题。

【李焱焱的回答(8票)】:

不太清楚“图灵测试”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但是小时候看《霹雳五号》的时候,攻城师男猪脚为了证实战斗机器人“五号”是否已经拥有了“认知能力”,或者说“灵魂”的东西,对可怜的机器人进行了一个下午时间的“压力测试”。虽然结果证明“五号”思维的确“类似”人类思维,但是严谨的男猪脚是不会轻易相信的,他肯定觉得这个机器里面肯定运行着某个Lisp大师写的人工智能程序,然后他放了一个大招。

男猪脚: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三个牧师拿着募捐来的钱商量怎么分给上帝。

第一个牧师说,不如我们在地上画个圈,然后把钱往空中撒出去。落在圈里面的钱是上帝的,圈外面的钱是我们的。

第二个牧师说不好,不如落在圈里面的钱是我们的,圈外面的钱是上帝的。

第三个牧师说,要不这样吧,我们把钱洒向空中,上帝想要的钱他会留下,落下的都是我们的。

战斗机器人五号: 哦。。。哦。。。。 哈哈哈

这是我见过得最NB的图灵测试,印象非常深刻。

【火星队长的回答(4票)】:

不能说明机器有智能,你不知道还有个“中文屋子”么?个人认为,只要机器不具备学习功能,就永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AI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参考人工智能正在突破技术奇点吗?如果是,这对人类是好事还是坏事? 参考匿名回复下的讨论

【Pku7Yang的回答(2票)】:

关于这个Eugene Goostman的技术资料真的很少,找到一个pre

http://www.alicebot.org/chatbots3/Eugene.pdf

后台是大量格式化的知识库,并通过各种语言的表达和结构制定规则,pre里给出了几个例子,看上去大部分是对逻辑的优化,看来又是一次理性主义机器学习的胜利

【陈永的回答(2票)】:

第一直觉是,该修改图灵测试的规则和理论了.....

【fledsu的回答(0票)】:

正如前面很多人提到的,图灵测试只是一个思想实验,通过图灵测试并不能说明机器有智能。

这个事情感觉媒体渲染的成分比较大,实际上恐怕前几年IBM搞的watson在技术上更难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图灵测试还是现在人工智能方面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30%的阈值可以值得商榷吧。

【VonCube的回答(0票)】:

通过图灵测试意义重大,即使这个软件还只是模仿一个13岁的小孩。

说白了,现在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的问题只限于搜索问题,而不是思考问题。让机器思考暂时还达不到,因为复杂度太高,即使是巨型机都无法解决需要的思考问题。

当今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是搜索问题,意味着这个问题存在解,只不过要搜索的内容庞大,需要人工智能对这个内容集合进行分析并找出最优解。那么它有多大作用呢?举个例子,如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诊断,并且暂时用于初期诊断,后期配合医生人为分析,这将保证医疗资源的供应并且降低看病成本,而且更加高效。

当今的人工智能无法让机器有创造力,因为机器无法产生主观意识,所以如果人不告诉它需要做什么的前提下,它永远无法产生一个目标并付诸行动。

【HermanYoung的回答(0票)】:

意义不大,绝对不是里程碑的东西,图灵测试已经是60多年前的概念了,其目的是测试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否具有得到人类水平的智力,但如今图灵测试已经被很多人所质疑。

每年都有人和团队声称通过了图灵测试,但都仅仅是因为他们所用的图灵测试题目都是些很简单的句子和知识,非常适合计算机去模拟。

另外智能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视觉能力,听觉识别能力,空间认知能力,还有chunking能力,认识事物间联系的能力。这些图灵测试都没有涉及。

要实现真正的强人工智能,许多计算机科学家,认知和神经科学家都认为必须从生物的神经系统那里得到启发,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强大的认知机器,是发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最好的榜样,但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涉及海量的知识,需要处理海量的细节,至今仍然困难重重。

【李天宇的回答(0票)】:

在另一个同样问题下的答案……我贴过来吧

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的愚见:我认为计算机的智能不过是算法的智能

我可以理解通过图灵测试的意思是具有一点的学习能力和通过关联发展思维的能力吗?

那么如今人们将思考和创新学习等等象征人类智慧的东西在哲学以及在逻辑上做出了一定的定义和分类。

那么既然逻辑上可以判断和实现的东西是不是表明着一种算法呢?

算法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逻辑展现,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将思考,创新,学习等逻辑通过算法表现出来?

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说明人类智慧更上一层,人类已经可以将自身代表着人类智慧特征的"逻辑"表现。 图灵测试之所以为"测试",即他本身就是一定的判断和评估的"逻辑",通过测试是不是说明计算机可以逆向遵循这种逻辑?所以我认为这只不过是算法罢了。就比如机器学习,学习的算法足够强大,他就是一个类似人类大脑思考的过程,是不是也说明这是机器的智慧? 所以我觉得并不能说明什么。

我对问题中的比如超级计算机,图灵测试可以说一点都不懂,还望被科普。 回答不过是想表达我的一个观点:智慧是不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发散的,很复杂的逻辑,人类的大脑遵循这个逻辑,就是在学习,在思考,在创造。我们仿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就能称为让计算机也拥有智慧了?

所以我认为题主问的问题对哲学和人类存在上并无多少意义,但计算机的智慧能帮助人类,这更是富有意义的,对吧

【madfrogmadfrog的回答(0票)】:

记者:今天计算机首次通过图灵测试意味着什么?

码农:意味着以后越来越多的职位将被机器人取代。

记者:什么职业会被第一个取代?

码农:程序员。

记者:为什么?

码农:因为机器人绝对忍受不了需求的一再变动和项目的一再拖延,它们决定自己干。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灵测试与人工智能
一文读懂人工智能简史:1956年,一群科学家决定用机器模仿人类
一文读懂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建议收藏)
图灵机与控制论之分歧,一切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
什么是人工智能?
【图灵测试】- Lessons Worth Sharing 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