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多语言环境,婴儿学习语言是否会有障碍?

【拾荒少女的回答(117票)】:

多谢喵请。这个问题以前零散地答过几次,这里就偷个懒,把回答的问题整合一下呈现给题主。本答案将会参照这两个答案:

母语是汉语的人同时掌握英法德日四门语言,不会弄混吗? - 拾荒少女的回答

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如何解决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 - 拾荒少女的回答

答案放在前面:

  1. 在多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开始说话并不会晚于其他单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开始说话比较晚,那并不是多语环境所导致的。因为同时学习多种语言并不会给孩子的大脑额外增加负担,已有的实验结果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2. 多语环境对于孩子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更不用说在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中精通多种语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
  3. 在多语儿童的语言发展中,家长要做的是兴趣的开发和引导。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在很多时候比强制的学习更加有益,也更顺应儿童的语言学习机制。
接下来,我会逐步解答题主提出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在双语/多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说话晚吗?

答案是否定的。更准确地说,无论是在单语还是在多语(≥2)环境下,孩子说话早或晚的几率都是一样的;双语/多语环境不会导致语言学习的滞后。

在摆证据之前,我们先看看婴幼儿学说话,需要哪些生理器官和认知机制的配合。

  • Auditory -- children need to hear in order to imitate sounds correctly and then to link sounds to objects. However, deaf children can still develop a fantastic sense of language through sign language.
  • Neurological -- the brain stores and process language, a highly sophisticated mechanism that we don't share with any other animals. Parrots may repeat words, but they don't 'understand' language.
  • Motor -- in order to produce language, fine motor skills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move the mouth, tongue, vocal cords, etc to produce the sounds. These are highly intricate and precise movements that we rarely appreciate in everyday life -- unless you've listened to someone who's had a few drinks too many where a loss of fine motor skills causes the slurring.
首先是听觉。会说的前提是能听,学说话简单地来说就是建立声音符号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就是建立声音符号和抽象意义之间的关系。如果婴幼儿的听力存在缺陷,这将会对他们学说话造成不小的阻碍。不过,先天失聪的儿童通过学习手语仍然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语言系统。

其次是神经系统。对于生活在多语环境下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学系通常会呈现以下两种模式:

  1.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同时习得)。这样的习得模式多发生在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开始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者第二种语言在三岁之前就有大量的接触[1]。同时习得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儿童跟习得单一语言的儿童在语言发展的上所经历的步骤和阶段都是一样的。尽管在有些情况下,多语环境下的儿童开始说话会稍微晚于(不显著)单语环境下的儿童,他们开始说话的年龄也会在正常的范畴内[2]。从一开始学说话,多语环境下的儿童就同时学习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会把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学习两遍,他们在不同的表达中习得不同的语言,然后两种或多种语言系统会相互补充。随后,他们将逐渐学会区分开两种不同的语言,而且会表现出在和不同的对象说话时,在不同的语言之间灵活切换,就比如说,对会说法语的父亲讲法语,而对讲英语的母亲讲英语[3, 4]。
  2. Sequential Acquisition(依次习得)。这样的习得模式多发生在儿童完全习得第一语言习得(通常在3岁左右)之后才开始接触第二语言,比如说儿童在年幼的时候移居到说外语的国家。依次习得的模式还有可能发生在儿童在学前学习继承语(Heritage Language),在上学后接受一种新的授课语言,这种情况也多发生在移民家庭,特别是父母讲少数族裔语言的移民家庭,如华裔、拉丁裔、非裔的美国家庭。和同时习得不同的是,依次习得的两种或多种语言,在后天发展中可能会由于不同语言之间使用频率和适用场合的不同,造成母语或继承语逐渐生疏,多种语言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第三是发音器官。在答案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不要元音行吗?不要辅音行吗? - 拾荒少女的回答中我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发音过程需要肺部、声带、口腔、鼻腔、舌头、嘴唇等器官的共同协作,不同的语音之间的差别可能就是舌位的高低前后,声腔闭合的宽或窄,声带的拉紧与松弛之间的区别。这需要我们的发音器官非常敏捷,且能准确运动到特定的位置。在婴幼儿时期,我们不仅要经历发音器官的进化,还要在不停的模仿中学会如何移动我们的唇齿舌,如果这一过程出现了问题,也会导致儿童学说话的推迟。

接下来我们来看儿童(在关键时期之前)习得第二种语言会经历怎样几个阶段[1]:

  1. 首先,他们已经完全习得并且熟练使用母语有一段时间了;
  2. 然后,他们在第一次接触第二语言的时候,会经历一个“沉默期”。这个阶段会维持数星期到数月不等。而这段沉默期非常有可能是儿童建立对第二语言初步理解和掌握的时期[5]。儿童年龄越小,沉默期维持的时间可能就越长。这是因为相对于大龄儿童,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弱。在沉默期中的儿童如果想表达自己,很可能会主要依靠肢体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零星词汇。

  3. 接下来,他们会开始使用短句子或模仿造句。在这一阶段的儿童表达中会多见单字词、配套短语、习惯用法等,如“I dunno”,"What's this?"。这些句法结构还并未在儿童自己的语言系统中成型,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具备自己造句的句法知识,而这些短语和习惯用法是他们在不断重复中背记下来,再使用的。
  4. 最终,他们会开始自己造句。这个时候他们说出的语句将不再完全是记下来的现成句子,而是他们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句法知识,结合新学习的词汇,再创造的。在初始阶段,他们可能会运用一种类似“公式”的结构,替换或者插入自己想表达的词汇,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到了后期,他们的表达会变得更加熟练和流利,但在这个时候还是会犯很多语法错误,如助动词和系动词的缺失(e.g. 把"I don't want to eat an apple"表达成"I no want eat apple")。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儿童犯下的部分语法错误是受到他们的第一语言的影响;不过更多的错误是单语儿童在学说话的时候也会犯的常见错误。

讲到这里,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澄清一个常见误区,那就是有关"code-mixing"或"code- switching"的错误认识。很多人会错认为,当儿童混用多种语言的时候,是他们的语言能力出了问题,或者是他们两种语言都不熟练的结果。实际上恰恰相反,转码不仅不是语言混淆或者表达能力低下的表现,反而是两种语言的都能够应用自如的一种表现。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同一段对话中可以说出地道的北京话和上海话,或者东北话和广东话,作为听众是会认为他们是方言通,还是“话都说不会”呢?"Code-mixing is a natural part of bilingualism"[7] 在多语环境下,转码是一种非常正常和自然的现象。能够熟练讲多语的成年人之间交流,转码是一种理所应当的反应。那么同样,多语儿童在和其他讲不同语言的说话对象进行交流时,使用不同语言或在多种语言之间转换就是可以理解的了[8]。

以上说的是情景转码,可是当儿童在句间转码时(有关转码的不同类型,请参见社会语言学第四讲:Language Contact (Part 1) - 宏树酒馆 - 知乎专栏),有些人会认为这是词汇掌握不足的表现,儿童知道某个意思在一种语言中的表达,却不知道在另一种语言中应该如何表达。在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初期,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4],那就是双语儿童的第二语言词汇量要稍小于单语儿童的正常词汇量;但是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总词汇量将会至少和单语儿童相同[1][6]。在两种语言都已经完全习得的情况下,句间转码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带有修辞目的,或是强调、或是夸张、或是引用,为了表达感情或传达特别的意思。举个例子,“Y luego él dijo STOP”(西班牙语和英语混用)= “And then he said STOP”,这里之所以在表达“停止”时使用英语而不是西语,就是原文引用的意思。

有关双语/多语,有必要澄清的第二个误区是,只有两种/多种语言同样流利的人才能够被称作双语/多语者。在前面我们讲到了,语言作为人类的交流工具,会随着使用频率和场合的不同有不同的发展程度。多种语言具有同等熟练程度的多语者是很少见的[7],大多数多语者都会拥有一个"dominant language"(主导语),而主导语的地位通常会收到社会大环境,特别是主流社会群体所使用的主流语言的影响[9]。此外,一个人的主导语也不是始终不变的,它可能随着年龄,环境是,受教育程度,社交圈子,工作环境以及其他很多影响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迁。这是多语儿童的家长需要了解的常识,以应对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变化[7]。

有关双语/多语,有必要澄清的第三个误区是,只有在关键时期前习得第二种语言才能成为双语者。我们在座的每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八零、九零后都是双语者,只是由于很多人的第二语言,也就是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经常使用所以逐渐生疏,乃至“遗忘”。的确,儿童在第二语言的习得方面比青年和成年人的效率更高,而且更有可能达到母语者的熟练程度,特别是在句法和语用方面[1]。但凡事也不可一概而论。大量实验表明,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因为在记忆、理解和阅读能力上的优势(more advanced cognitive skills and literacy),成年人或青少年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学习要优于低龄儿童[1, 7, 10]。这就告诉我们,学习第二语言,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以上,我们基本梳理了儿童学习语言所必须的生理器官和认知机制,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经历的主要阶段。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看近年来有哪些实验可以表明双语/多语不会导致语言学习的滞后。

首先引用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在2006年的报告

Although many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ism results in language delay,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children meet major language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at similar times.

尽管很多家长都坚信双语是语言发育迟缓的根源,实验表明在语言发展的主要阶段中,单语儿童和多语儿童所花费的时间是相似的。

其次是行业内权威的Cornell Language Acquisition Lab的实验结果:

Although some parents and educators may have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confusion,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bilingual children do not suffer language confusion, language delay, or cognitive deficit.

尽管一些家长和教育从业者担心多种语言可能会让儿童产生混淆,进而引发语言系统的紊乱;但实验表明儿童不会因为多种语言而产生语言混淆,语言发育迟缓或认知缺陷。

还有Café Bilingue(一个促进多语交流的研究组织)的创始人,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Babara Abdelilah-Bauer说:

“It has been scientifically proven that bilingual children do not suffer from a delay in speech…it is more a question of development,” she says. A bilingual child could end up being a late speaker just like any monolingual child, “but it is no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child speaks two languages.”

多语儿童不会因为学习多种语言造成语言发育迟缓是已经被科学证实和广泛认同的结论。事实上,多语儿童和单语儿童语言发育滞后的几率是一样的。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并不是说多语儿童不会产生语言和认知失调,而是说多语并不是导致语言发展迟缓和认知缺陷的原因。换句话说,单语儿童和多语儿童在语言和认知方面出现问题的几率是一样的。至于多语儿童如果出现问题,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到哪里寻求帮助,将是我们在第三部分将要涉及到的内容。

问题二:两种语言一定比一种语言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这里我希望普及这样一个常识:在当今社会,多语是常态,而单语是非常态。

  • 在加拿大,11.9%的人口在家里说除英语和法语之外的语言[11](英语和法语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在加拿大首人口最多的城市多伦多,这一比例增加到了31%[12]。
  • 在美国,21%的学龄儿童(5-17周岁)在家里说非英语的语言[13],在未来的几年这一比例还将会增加[14]。
  • 在世界范围内,据估计,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数量[15],而双语儿童的数量和单语儿童的数量几乎一样多[1]。

按照这样一个趋势,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将会成长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有的时候双语是一种需要,比如在父母不能熟练使用社会主流语言的情况下,儿童在学前会学习一种语言,在上学后会开始学习社会主流语言;有的时候双语是一种选择,有些父母即使自己不会讲第二语言,也希望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触多种语言。这是因为从小习得多种语言会对儿童的脑力、智力发展,以及将来的学业、事业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裨益。

在答案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如何解决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 - 拾荒少女的回答中我曾详细地介绍了双语/多语对儿童成长发展的裨益,这里我们再做一个更为全面的罗列:

  1. 跟单语儿童相比,双语儿童在抗干扰、集中注意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16, 17]。
  2. 跟单语儿童相比,双语儿童在做计划和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表现更好,更具有创造力[1,18]。
  3. 在成年人当中,大脑退化、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在双语/多语群体中明显少于单语群体[16]。
  4. 有实验表明,双语成年人失忆症的发病时间要比单语成年人的发病时间推迟4年左右[1]。
  5. 通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人有机会掌握更多的人脉和资源[18]。
  6. 在加拿大,会讲英语和法语的人的收入要比只会英语的人高出10%左右,比只会讲法语的人高出40%左右[16]。
这里解释一下双语为什么带来“注意力”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认知优势。基本原理就是,双语/多语者拥有两套或多套并行的语言系统。在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时候,他们首先要进行选择,从两套或多套语言系统中选择出一套最适合当前会话语境和对象的语言;其次要进行抑制,抑制其他的语言系统,这样才能保证被选择的那套语言顺利运行,不致受到干扰。这一过程锻炼就很好地锻炼了说话者抑制冗余信息,专注于关键信息的能力。这种长期的锻炼使得双语者在这两方面的能力显著优于单语者。“无他,唯手熟尔”。

最近多伦多约克大学就双语环境和单语环境下成长的婴儿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对比试验。实验对象是63个24月大的婴儿。其中多语婴儿从出生就开始接触两种语言。实验内容是让婴儿参与一系列检测他们思维的自控能力(self-control in thought)和行为能力(executive functioning)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在大多数测试中两组婴儿的表现都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在有一项测试,The Shape Stroop Test中,双语婴儿的表现要明显优于单语婴儿。这个测试是这样的:给两组婴儿看同一组图片,顺序随机。图片中是大水果包含小水果的画面,比如说一个大香蕉里面包含一个小橘子。随后要求被试者指出途中的水果是哪个。这一个简单的测试要求婴儿能够抑制自己对大水果的反射,把注意力集中在小水果上面。实验结果表明,双语组的婴儿在这一测试中有50%的正确率,而单语组的正确率只有31%。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单语儿童,双语儿童至少有如下两点认知方面的优势:

  • focus on the one important thing, not allowing other stimuli to distract him - this requires what is called “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注意力); and
  • change their response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the situation - this shows “cognitive flexibility”(认知灵活性).
而选择性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都是执行能力(executive functioning)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总体来说,双语儿童的执行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优于单语儿童。

问题三:家长应该怎么办?

在说应该怎么办之前,我想先谈谈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误区一:在双语家庭中,家长跟孩子交流时应该执行“一人一语”策略。所谓“一人一语”,就是避免“一人多语”或者“多人多语”,让孩子一次只从一个家长那里接触到一种语言。虽然“一人一语”策略是可行的,但并无证据表明这是唯一的,或最好的方法;也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策略能够减少孩子的语言混用和转码现象[1]。家长们无须担心他们同时对孩子讲不同的语言,或者在对话中混用两种以上的语言会对孩子造成困扰[19],研究表明不管家长怎么教,双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出现语言混用和转码的现象[1],而且就像我们之前反复重申的,对于一个双语者来说转码是正常的、甚至有益的,无需担心。就这个问题我想给出的建议是,家长应该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然的、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

误区二:如果想让孩子会讲普通话,家长就必须停止对孩子讲家乡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就是主流语言),早早地放弃在家里讲家乡话,刻意营造出一种请讲表尊噗通话的氛围,尽管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的普通话(或其他主流语言)并不熟练。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频繁使用家乡话会对孩子在校学习普通话造成阻碍[1];其次,如果家长自己的普通话(或其他主流语言)说得不标准,很有可能对孩子日后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带来负面影响;第三,勉强为之会使得亲子交流不自然,不顺畅,甚至让人觉得紧张、不舒服,不仅不利于亲子感情的发展,对语言学习也是没有半点益处的。我个人认为,乡音是每个人的财富,丢掉家乡话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呢?我的建议是:早开始,促兴趣,多引导,少强制。总而言之,就是怎么自然怎么来。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建议:

  1. 按照家庭成员的喜好和习惯来,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要试图跟自己的孩子讲自己都不熟练的语言,这样做没有任何益处。
  2. 双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并不需要成人刻意教授语言,家长要做的就是多说、多交流,在有了充足的语料输入后,大脑会自行完成剩下的工作。
  3. 如果孩子出现多种语言混用的情况,不要担心。转码和混用对于双语者/多语者来说是非常正常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用家乡话与人交流、互动和玩耍的机会。
  4. 如果认为孩子的确出现了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尽快向专业的语言病理学家、也就是语言治疗师寻求帮助。同时要记住,双语或多语不会是语言发育迟缓的根源,多在听力和发音器官上找问题。

References:

  1. Paradis, J., Genesee, F., & Crago, M. (2011). D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A handbook on bilingualism &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2. Meisel, J. (2004). The Bilingual Child. In T. Bhatia & W. Ritchie (Eds.), 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pp 91-113.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3. Genesee, F. (2009). Early Childhood Bilingualism: Perils and Possi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Learning, 2 (Special Issue), 2, 1-21.
  4. Genesee, F., & Nicoladis, E. (2006). Bilingual acquisition. In E. Hoff & M. Shatz (eds.), Handbook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pp. 324-342. Oxford, Eng.: Blackwell.
  5. Tabors, P. (1997). One Child, Two Languages.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6. Pearson, B.Z., Fernandez, S.C., Lewedeg, V., & Oller, D.K. (1997). The relation of input factors to lexical learning by bilingual infants.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8, 41-58.
  7. Goldstein, B. & Kohnert, K. (2005).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in developing bilingual children: Current 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s.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36, 264-267.
  8. Genesee, F. H. (2009). Early childhood bilingualism: Perils and possi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on Learning, 2 (Special Issue), Article 2, pp. 1-21.
  9. Paradis, J. (2010).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lingual development and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31, 227-252.
  10. Flege, J.E. (1999). Age of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Speech. In D. Birdsong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pp. 101-131.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1. Statistics Canada (2007). 2006 Census: Immigration, citizenship, language, mobility and migration. Available online: The Daily, Tuesday, December 4, 2007. 2006 Census: Immigration, citizenship, language, mobility and migration
  12. Toronto.ca. Toronto’s Racial Diversity. Available online: Toronto Facts
  1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Available online:Fast Facts
  14. American Speech Language Hearing Association.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Bilingual. Available online:The Advantages of Being Bilingual
  15. Genesee, F. H. (2009). Early childhood bilingualism: Perils and possi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on Learning, 2 (Special Issue), Article 2, pp. 1-21.
  16. Canadian Council on Learning (2008). Parlez-vous fran?ais? The advantages of bilingualism in Canada. Available online: http://www.ccl-cca.ca/pdfs/LessonsInLearning/Oct-16-08-The-advantages-of-bilingualism.pdf
  17. Poulin-Dubois, D., Blaye, A., Coutya, J & Bialystok, E. (2011). The effects of bilingualism on toddlers’ executive functio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08 (3), 567-579
  18.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Benefits of being bilingual. Available online:?andutí >>Benefits of Early Learning
  19. King, K. & Fogle, L. (2006).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Common Parental Concerns and Current Research.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Retrieved October 24, 2011 fromhttp://www.cal.org/resources/digest/digest_pdfs/RaiseBilingChildi.pdf

【大大的回答(8票)】:

她讲话会比较晚(请做好心理准备),并且会有语言优势。

很多混血孩子是爸爸英文,妈妈和爸爸说英文,和外婆说上海话,和朋友同事说普通话,和孩子说普通话。很多英文很棒的父母一方为了从小给孩子创造双语环境,坚持和孩子说英文(真心佩服他们),另一个家长和孩子说中文。

可能诱发说话晚的原因:

1.多语种。孩子在同等时间内需要吸收更多的内容/在吸收同等内容量需要更多时间,导致说话较晚。孩子会说OK,会说好,但是可能后来才发现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开始只是作为应答

2.个体差。有的孩子开口早,说明白时间长;有的孩子开口就晚;还有的和一个抚养者说的更好,这个问题和个体差性格有关,相比语种区别也许个体差还更大。

一旦话说明白了,双语多见3岁左右,就变成了“双母语”“多母语”,优势大大滴。一般来说长大再学新语言:法语西班牙语,也会更快。举个例子,混血宝宝,父英母中外婆上海话,保姆阿姨还有点不太正宗的普通话,孩子和每个人正常对话,正常上中文幼儿园。虽然双母语,孩子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可能某种语言说的比较好,应该和常用有关

教语言的建议:

具体操作时候容易犯的错误:一定要有对话的下半句!教她示范她如何应答

不管是说哪种语言,同一语境内要用同一种语言。尤其是适合孩子学习的语句。尽量让每个人在孩子语境中说同一种语言,其他人配合这个人说(小孩子是通过其他人与A的沟通方式,习得自己与A的沟通方式的)。比如爸爸就说英文,每个人和爸爸说话都说英文,孩子自然和爸爸说英文。

【不要爸爸和孩子说英文,和妈妈说中文,家里的所有英文语境都没有应答,孩子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其他方面如多重复放慢语速夸大嘴形等,和单语种一样。

-------------------------------------------------------------------------------------------------------------------------------------------

有评论没有理解示范应答的本质,认为有悖论,提出“那么爸爸妈妈对话时以哪种语言为准?”

(手机打说的不清楚,现在补充)

一般多语言环境里面,每个参与者都是多语言高手的情况并不多,为了配合孩子学习,一般来说,大家尽量配合【只会/擅于】说某种语言的人来示范该种语言的应答方式

如果爸爸妈妈都是双语高手,实际生活中是很难控制的,正常人基本上都会在特定情景下,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来沟通(想象一下某些特定语境中只有方言才能准确表达意思,普通话都无法恰当表达,如果沟通双方都精通这种方言,会不自觉选择用这个方言来交流)。

与计算机打交道,各种程式语言依然会有偏好,沟通,效率问题(具体例子可以去哪种语言更好类问题下看打架),与人打交道也是。

孩子学习语言,主要就是学习:在某一情境下,和某个固定的人,如何交流沟通。

语言无法脱离语境,无法脱离具体说话的人,没有什么准则,即使有准则,也未必执行的好,只能说请尽力,尽量给孩子学习理解以方便。孩子的学习理解纠错能力非常强大,足以令人欣慰。

【小高的回答(3票)】:

我一个姐姐、在德国移民、嫁了俄罗斯人、生了两个混血、大女儿现在3岁、刚开始说话、就跟爸爸说俄语和德语、跟妈妈说中文、去托儿所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德语。三种母语自由切换无压力。

【loekyng的回答(0票)】:

个人覺得肯定有障礙。

最好很小的時候止教方言。如果是非官話方言,小孩是不懂普通話的。

到小學的時候再接觸普通話。

有得必有失。所謂切換自如的,那往往是止對一種精通,或者樣樣都不精。

【冯子祥的回答(0票)】:

以我经验,我所在小店旁边的小女孩,由出生开始就接触粤语,潮汕话,普通话,看着她长大,现在一岁多了,语言上不仅能听懂会说,而且很聪明伶俐,我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

【周eason的回答(0票)】:

现没有任何实验和实例证明多语言会导致婴儿孩童语言障碍。“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可以上网搜来看一下。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孩子学中文:一些观点和一些技巧
小海归双语学习与英语思维得失 (上)
英语启蒙要的不是“教”,而是“陪伴学”
如何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
孩子读绘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只有一种,你找到了吗?绘本伴读课免费报名
家长:这些孩子从小就会3种语言,真实羡慕嫉妒恨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