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为什么宝宝不敢在公众场合大声讲话?为什么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没有信心?为什么孩子总是不相信自己其实可以更优秀?

为什么宝宝不敢在公众场合大声讲话?

为什么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没有信心?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相信自己其实可以更优秀?

奥巴马总统于2016年5月19日在白宫举行的一个仪式上将国家科学奖章授予了杰出的心理科学家艾伯特·班杜拉。该奖由总统任命的委员会每年颁发,国家科学奖旨在表彰那些为科学,技术,工程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的人。

艾伯特·班杜拉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班杜拉,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名誉教授,荣获过APS的威廉姆·詹姆斯奖,杰姆斯·麦基恩卡特尔奖,他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科学家之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开创性研究表明,个人的信念和他们自己的能力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动机、至是幸福和健康。自我效能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从复习预习到课堂教学策略的一切都受其影响。

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信仰的能力,组织和执行课程需管理未来局势的行动。简单来说,它是指一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能力,以在某一特定情况中取得成功的信念。自我效能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和我们如何面对的挑战,来我们的方式。

扩展阅读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它给你积极的人生观

-它可以唤醒你的兴趣

-这有助于提高你的自信

四颗龙珠组成的黄金公式:

自信心=自我价值感 + 确切的能力感 + 环境的把控 + 充足的练习

拥有这四颗“龙珠”可以召唤神龙哦!

1自我价值感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也被称为自尊水平。孩子要有自信,首先要先活出人样来。若孩子认为自己很珍贵,被大家无条件爱着,那么他会以“宝贝”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若孩子认为自己无足轻重,是一个“破罐子”,那么便只有“破摔”这一条路好选择了。自尊的高低,与孩子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高低自尊对照表

低自尊高自尊
我想要被爱我正被自己和他人所爱
应对姿态:不一致的我将做任何事情(讨好)我要让你感到内疚(责备)我要从现实中分离出来(超理智)我要否定现实(打岔)应对姿态:一致的我会做最适合的事情我尊重我们的差异性你我都是整体当中的一部分我接纳所处的环境
僵化的评判性的确证的充权的自信的
消极反应积极响应
有家庭规则和“应该”所驱使能意识到多种选择和责任
通过外部定义防御压抑感受停留在熟悉的环境中接纳自我和他人信任诚实接纳我们的感受、完整性和人性愿意为不熟悉的事物冒险
关注过去,希望维持现状关注现在,愿意改变

四种典型的低自尊交流模式:

讨好:言语表现为“这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行为表现为道歉、恳求、乞怜、依赖;

指责:言语表现为“这都是你的错”、“我完全没错”,行为上表现为咆哮斥喝、恐吓、批判、吹毛求疵;

超理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凡事讲逻辑,行为上看起来冷淡、不近人情地客观;

打岔: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不愿意真正去面对,言语上漫无主题,随心所欲,行为上表现为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前四种沟通模式,都是低自尊,低自我价值,萨提亚模式提出转化的概念,提出把前四种沟通模式转化成第五种“一致”的沟通模式。

一致:表现为有生命力的、自信的、能干的、负责任的、接纳的、有爱心的、高自尊的,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期待,尊重自己、他人。

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1、人们往往从外在去寻找自我价值感。但,它不完全来自于外在的成功,根源在内心,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正因为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于是“无论我怎样表现,他们都爱我,我都是有价值的”观念因此而树立。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

没有被完全接纳过的孩子,也会只接纳自己好的一面,不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不敢冒险,不敢大胆尝试。主要是因为自己只接纳成功,不接纳自己可能的失败。挑剔别人,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追求完美。成功时,快乐的时间很短;不成功时,情绪低落的时间很长。

2、在情绪上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是很低的。从小,你的喜怒哀乐都没有人“共鸣”过,没有人和你一起快乐,陪伴你的悲伤,合理的释放你的愤怒,在精神上,你其实是孤独的。于是你会认为自己是没有太多价值的——情绪没人理会,当然没有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小小的你并不知道这是大人的过错,你只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于是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观念:“我不够好,我是不值得别人关注的,我是没有价值的”。自己不够好的潜意识,会使我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畏首畏尾,怕出丑。

在人际交往上很被动。很少主动、大声与别人打招呼,(万一别人不理会我,怎么办?)我们会先观察,如果别人对我微笑,我就回应微笑;如果别人不理我,我也不理他!做事时,疑虑很多。不敢全情投入,不敢喜怒形于色,一边做一边内心疑虑着:“这样做,别人会不会接受?这样做,好不好?”所以,故意显得面无表情,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显得我根本没有把你、把你们放在心上。甚至,显得很冷漠很酷的样子。其实,内心波澜起伏,脆弱易伤。

2确切的能力感 + 环境的把控 + 充足的练习

其实并没有自信心这一说,所谓的自信,其实是不那么焦虑,仅此而已。也就是说,孩子当下焦虑程度越低,就会显得越自信。

用熟悉感去克服焦虑感,这就是自信的能力。

孩子只有确切的知道自己的能力到达了什么程度,并且对环境有了充分的熟悉,同时多加练习,才能充分对抗当下的焦虑感。

训练方法:

1、确切的能力感:让孩子多尝试,不要轻易阻挠或打断。同时不要把游戏不当回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游戏就是工作,是锻炼自身能力的全部。切忌用成人思维去套孩子,给孩子过高或过低的标准。建议标准:鹰架结构——即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到。

2、环境的把控:上场表演前,让孩子多熟悉场地与环境。一个人对环境把控度越高,当下的焦虑程度就越低。例如:高考前,要事先熟悉考场,有助于考场发挥。

3、多加练习:缓解焦虑不二法门——多多练习。练习的越多,对内容的掌握就越到位。

集齐四颗龙珠,大家都来召唤“自信”神龙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自信力培养
【怎样让孩子更自信?】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
​我能还是不能?
自我效能感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三种能力
“和而不同”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一个高度敏感孩子的成长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