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遇到说方言的大臣是蓝瘦还是香菇?

今天聊聊方言那些事儿。

还记得之前大热的《太子妃升职记》么,里面有一集三个不同地方的大臣回禀皇上,都讲方言,网友表示皇上不容易,听力十级啊!

有网友问真实情况就应该是各个地方来的官员说的都是各地方言吧,古时候又没普及普通话。

那么古代真的没有“普通话”吗?

是有的,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且每个朝代说的‘普通话’还不一样,比如先秦的“雅言”、明清的“官话”、现代的“普通话”,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还有个特点,就是“以首都方言为基准”。什么意思呢?能说一口正宗的王都话,那才叫厉害,可以参见一个例子,如下:

北齐文学家,琅琊颜氏一宗的家主颜之推写过一本比《曾国藩家书》还早的家训——《颜氏家训》,说,“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搉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

里面介绍过,当时他们这些知识分子是说着一个以南京音和洛阳音两相妥协的字音。并强调“共以帝王都邑”,王都洛阳的语音,就是当时的“雅音”,正宗的官话语音标准。

所以,古代也是有“普通话”的,这种通用语言称为“雅言”、“正音”,不同朝代的标准还不一样。

周朝分封的时候,因为采取的是封建周王亲戚到边远地区管理当地土著居民的武装殖民政策,所以各国交往需要规定通行语言,这种语言就叫做“雅言”,应该是当时的关中方言;

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有“通语”,也应该是关中方言,之后作为通行语言的“通语”就是中原河洛方言和陕西关中方言交替;

汉代到晋代以洛阳话(非现在的洛阳话)为正音,

南北朝时代是以金陵雅言为正音,

隋唐的正音融合了多地语言,以洛阳话和长安话为主,称为“汉音”,

元代国语以蒙古语为正统,汉语以元大都话为准,

明代官话有南京话、北京话两说,因为《西儒耳目资》记载的汉语音系较接近今天的南京话;

到了清朝的官话,应该就是现在的北京方言了,清王朝虽说是满人入关,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满文也是当时的官方语言,但日常生活还是以汉语为主要官方语言。

那么,各朝代的不同人群究竟是怎样进行具体交流的呢?

具体说来,或许是,我天朝泱泱大国,相对强势,不说汉语的周边人群,也逐渐开始换说汉语,方便文化交流、做生意。在境内,又有“首都方言>地方强势方言>各具体方言”的层级模式,知识分子、当官的肯定要说以王都为准绳的“雅言”,显得高大上,老百姓交流,就说自己熟悉的地方方言,聊天儿方便。

上朝时皇帝听不懂大臣的方言怎么办?

以满清为例。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上朝”。

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上朝”,是不是都这种?——文武百官各排排站,再来个太监喊一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不尽然,这种是清代所谓的“大朝、常朝”,理论上来讲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举行,但实际上这个完全是礼仪性质的,有时候甚至半年都不举行一次。

那清代君臣要怎么交流感情呢?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召见”,这个召见,才是每日都有的形式。这种见面方式不会很多大臣,一般就是几个人。所以,在日常的召见中(即御前奏事),皇帝所说的语言取决的大臣的身份和所奏内容,既有使用汉语的情况,也有使用满语的情况。

康熙爷那个时候就不爱去大朝的太和殿,取而代之的,他每天去乾清门,在那里举行“听政”。这就是缩小规模以后的每日政治会议。后来该会议转移到养心殿。

养心殿

“听政”在场的人有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起居注日讲官和九卿当值的官员(一般是六部尚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其中起居注日讲官负责记录对答过程。

很显然,这些学士跟皇上说话是不会说皇上听不懂的方言的,而所谓其余“下官”,比如说不当值的堂官,或者地位低下的官员,是很少有机会被皇帝亲自召见的。所以,网传的“广东人康有为梁启超因不会说官话,第一次见光绪皇帝,他们仨就在那里怵着,羞羞哒哒的”是很少发生的。

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

那么古代有没有专门教授官话的机构呢?

第一,雅言是当官的必备条件,科举出身的,一般举人就基本满足这个要求了。科举在明代基本成型,民间已经有辅导官话的人了。此时有专门的应答札子。

第二,官学。地方官学,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学“皆设训导佐之”,协助教授、学正、教谕教导学生。

孔子是第一个开私塾的,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就是用雅言来讲学的。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所以,有老师教啊。

补充一点,古人发明了汉字,同时也发明了汉字发音,汉字可以书写流传,发音怎么流传下来?我们聪明的祖先发明了汉字反切法

这就相当于古代拼音了

综上,古时候有通用语言,大家看书识字认拼音,跟今天一样儿的,尤其是有志向想考科举当“公务员”,一口流利的官话是必备条件哦。

原创声明

本文系雪姨开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新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其他媒体请联系雪姨开门(xueyikaimen)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雪姨开门

微信号:xueyikaimen

史料千千万,雪姨的故事最好看!

接地气、有内涵、这里的历史都好玩!

坚持推送原创历史好料,我们不做搬运工!

投稿及合作邮箱xueyikm@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皇帝听不懂大臣方言该怎么办?
古代上朝时没有普通话,都是方言,皇帝能听懂吗?
古代“普通话”是什么样的?
官话- 现代汉语方言
古代没有普通话,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古人是如何交流的?
孔子会说的方言:除了鲁国曲阜话,史书还记载一种方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