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举(文举,不是武举)考试是不是只考作文?

中国是最早采用考试的国家,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对考试作一番考古考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考试及其意义是有好处的。

据《礼记·学记》记载,中国古代西周时“国学”中的大学,就设有定期的学业考查制度。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必须考一次。第一年,考查他们能否分析经义、辨别志愿而决定学习趋向。第三年,考查他们能否专心学习、与同学相互切磋研究。第五年,考查他们能否研讨学业之得失、识别他人的贤否,是否能选择善者为友。如能达到标准,叫做“小成”。第七年,考查他们能否推理论事,触类旁通,有无坚定不移的志愿,是否不再有违反师长教诲的地方,如能达到标准,则叫“大成”。考查的具体方法,《学记》中没有记载。但从考查内容来看,那时的考查,已有一些今日考试的雏型了。

汉朝的太学,设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汉武帝初设太学时,就规定“一年辄课”制(即一年考一次);到东汉桓帝后,又改为“二岁一试”制。太学生没有肄业年限的规定,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与不同的官职。考试的方法有“口试”“笔试”“射试”三种。其中的“射试”,就是事先出好多道题并分别抄录下来,由学生随机抽取作答。看来,当时的考试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中国又是最早采用考试取士的国家,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即设进土科,这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发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1905年)皇帝下诏停止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延续了1300多年,是考试史上的空前壮举。

科举制度的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逐级选拔人才。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宋代又增殿试一级。明清时考试增为四级:科试,及格者为秀才;乡试,及格者为举人;会试,及格者为贡士;殿试,及格者为进士,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明清的各级考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进土及第后授给一定的官职。

科举考试的项目和内容,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侧重。进士科重在考杂文诗赋和策论,明清时特重经义。明经科,以五经为主。明法科,以律令为主。明书科,以书法为主。在考试方法和考试组织方面,科举考试可谓集古代考试之大成,其中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此外,还有面试,皇帝或者委派皇亲贵族举办的面试哦,明清进士是指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举考试有什么内容,为什么有人说明朝科举是一种倒退?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名次?
科举制度的历史发展演变和影响
古时怎样才能考中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 科举考试难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