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油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总结经验、把握机遇、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认真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有利条件的前提下,现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对口援建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农业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江油农业工作新局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我市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39.85亿元,比2005年增长44.1%;农业增加值实现24.14亿元,比2005年增长45.1%

                     

(二)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主要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粮食、油料总产分别达到31万吨和3.81万吨,分布比十五末增长1.6%5.2%,保持了粮食、油料稳定生产。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增长,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32.22万吨、3.54万吨,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7.1%27.3%,蔬菜产业规模进入全省四强县(市)。肉类总产量8.3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33万吨,比十五末分别增长58.1%30.4%

(三)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加大种植内部结构调整,粮经作物比重由7327调整为6238。稳定发展种植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种养业产值之比由53: 47调整为5050。大力扶持优质粮油、蔬菜、獭兔和优质水果等5大优势农产品生产,优势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比十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程度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成生猪年出栏万头猪场10个、养殖小区8个,培育各类养殖大户3018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2010年粮经比例调整

2005年畜牧产值13.1亿元                   2010畜牧产值19.9亿元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比十五末分别增加1家和2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达19亿元,比2005年增加9.8亿元,年均递增15.6%。年加工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25%,提高1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05年的0.33:1上升到2010年的0.46:1。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拥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60个,比十五末增加67个。

(五)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大力实施良种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绿色植保工程,大力开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十一五期末,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生猪、獭兔良种覆盖率分别由十五末的55%75%提高到65%99.5%。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8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农民23万人次。

(六)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农民投入农机购置。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9.1万千瓦,年均递增11.7%,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8%,比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5个,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2.8亿元。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确保了农机生产安全。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认证,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十一五期间,全市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2个;建立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个,示范面积1万亩;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2个,国家级獭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达12个,比十五末增加8个;大米、菜油、蔬菜、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

(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比十五末增加2321元,年均递增10.8%。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工资性收入提高到2035元,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5.1%,比十五末提高14个百分点。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江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期,江油农业面临诸多机遇。同时,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江油农业发展又面临诸多挑战。

(一)重大机遇

1、政策支持更加有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历史上政策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一是有浓厚的惠农政策,2010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对三农投入;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将加大对西部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的投入;三是江油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温家宝总理联系点,有独特的优势争取国家相关部门一大批项目投入建设;四是我市已经作为全省5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在未来二到三年内将整合各类项目重点倾斜;五是江油是农业部蔬菜发展重点区域、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强县、省畜牧产业重点县(市),将配套一批项目实施。

2、灾后重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加明显。灾后重建使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道路网络基本形成,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一批农业产业项目、畜牧养殖项目、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工投入使用或进入正常生产运行。同时,“十二五”时期也是实施灾后振兴计划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将有一大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

3、工业反哺农业能力更加强劲。我市工业的强势发展、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工补农、以城促乡能力大幅提高,为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开放发展优势更加突出。我市蔬菜、獭兔、生猪、道地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竞相发展,对外开放、区域合作打开局面,正处于突破跨越的黄金期。

(二)主要困难和挑战

1、发展机制不适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尚不具备城乡对接条件,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农业投入缺口仍然较大,农村金融服务对农业生产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土地流转仍然困难,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快速扩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2、产业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家庭经营比较明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仍然不足,规模较小,加工水平较低,带动能力不强,传统型的初级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

3、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到位。农民专合组织数量不少,但组织松散、运作不规范,新型农民专合组织发展不足,带动能力较弱,大多数农户的生产缺乏组织引导,缺乏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4、物质装备条件较差。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设施建设滞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存在的隐患较多;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自主发展能力弱。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农民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大多数农民缺乏一技之长,创业意识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加,农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

三、“十二五”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大市(县)方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强化技能技术培训为主攻,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以新村建设、农村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步伐,建设江油美丽、富裕、和诣新农村。

2、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注重效益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深化结构调整,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成片推进,规模发展原则。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形成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提高产业聚集度和产品知名度。坚持依靠科技,集约经营原则。大力推高产创建、畜牧业规范养殖、果业提质增效、蔬菜设施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坚持龙头带动,产销互动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起稳定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产业链条。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发展原则。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资源合理流动,形成良好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六大转变。

——实施特色农业“带、区、园”发展战略,推进特色农业向规模产业发展转变。以推进“一带、两区、七园”发展,着力打造和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和优势农产品集中发展区、产业带。一是加快建设“绵江商品蔬菜产业带”。以绵江产业带为轴心,推进绵江快速通道、涪江、盘江、方水河、让水河沿江沿路5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二是提升建设“丘陵优质粮油集中发展区”。稳定40万亩粮油基地面积,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油料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建设“山区干果集中发展区”。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推进10万亩优质干果(核桃、板栗、银杏)基地建设。四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集合项目、科技投入,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集聚先进生产要素,产品加工、配送销售资源向园区集中,加快推进“九岭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方水白玉水果产业园”、“河西附子产业园”、“大康蔬菜产业园”、“武都香葱产业园”、“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厚坝生姜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努力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生产基地、产业带动载体,增强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辐射带动能力,以特色农业产业园带动规模基地发展,逐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联动发展转变。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龙头实力,重点突破加工环节,努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升级,积极发展物流配送、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提高流通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创新农业经营,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实施经营主体提升战略,推动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化转变。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坚持转移和引入并举,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新型主体发育,加快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跨区域成立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促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循环化转变。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行种养循环、林(果)畜(禽)立体种养等新型高效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和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秸秆养畜、秸秆气化等,大力推广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实施科技助农战略,推动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示范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健康养殖等新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在全市建设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功能的片区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支持种子种苗服务、统防统治植保服务、动物防疫服务、农机作业服务等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实施强基固本战略,推动生产方式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机械化、设施化转变。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强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山丘区水源工程、提灌站站改造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排标准,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积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蔬菜、水果生产和生猪、獭兔养殖标准化建设。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经济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0.54亿元,年均递增8%;农业增加值达到31.27亿元,年均递增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年均递增14%。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见表一)

“十二五”期间江油市农业农村经济规划(表一)

年度

农林牧渔总产值(亿元)

农业增加值(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备注

2010

39.85

24.14

5800

指标递增率在2010年的预计完成数基础上测算

2011

43.04

25.35

6592

2012

46.48

26.61

7492

2013

50.20

27.95

8515

2014

54.22

29.34

9678

2015

58.55

30.81

11000

递增率(%

8

5

14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十二五”与“十一五”农业总产值增长绝对值比          “十二五”与“十一五”农业增加值增长绝对值比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30万吨;油料总产量4.5万吨,年均递增3.3%;蔬菜总产量60万吨,年均递增13.2%;水果总产量6万吨,年均递增11.1%;肉类总产量17.1万吨,年均递增15.5%;禽蛋总产量4万吨,年均递增14.7%;水产品总产量1.8万吨,年均递增6.2%

2015年主要农产品规划产量与2010年基础产量(单位:万吨)

——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全市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调整为4555,养殖业调高5个百分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值比调整为5248,经济作物调高10个百分点。

——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总值达38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5%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0.65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0个,覆盖90%以上农户。

——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提高3个百分点;生猪、獭兔良种覆盖率达到80%100%,分别提高15个、0.5个百分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到“十二五”未,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认证总数达到50个,增加38个。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15年,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59万千

“十二五”期间江油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表二)

类别

指标

2010

2015

净增加

年均递增(%

指标

性质

主要

产品

产量

粮食总产量(万吨)

油料总产量(万吨)

蔬菜总产量(万吨)

水果总产量(万吨)

肉类总产量(万吨)

禽蛋总产量(万吨)

水产品产量(万吨)

31

3.82

32.2

3.54

8.33

2.01

1.33

30

4.5

60

6

17.1

4

1.8

-1

0.68

27.8

2.46

8.77

0.26

0.47

-3.2

3.3

13.3

11.1

15.5

1.4

6.2

 

 

特色

农产

品基

地建

商品蔬菜基地(万亩)

优质水果基地(万亩)

优质干果基地(万亩)

附子青黛基地(万亩)

生猪养猪基地(万头)

獭兔养殖基地(万头)

21

3

3.1

0.2

72

150

35

6

6

1

120

400

14

3

2.9

0.8

48

250

[14]

[3]

[2.9]

[0.8]

[48]

[250]

 

农业

经济

结构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粮、经作物比

种、养产值比

39.85

62:38

50:50

58.55

52:48

45:55

18.7

——

——

8

——

——

 

农业

科技

农业技术培训(万人次)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生猪良种覆盖率(%

獭兔良种覆盖率(%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个)

23

95

65

99.5

49

68

16

26.5

98

80

100

59

73

50

3.5

3

15

0.5

10

5

34

——

[3]

[15]

[0.5]

3.6

[5]

[34]

 

农业

产业

化经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个)

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

农民专合社(个)

33

19

0.46:1

189

50

40

0.7:1

260

17

21

——

71

[17]

16

——

[71]

 

农民

发展

农民技能培训(万人)

转移农民(万人)

0.3

22

0.5

24

0.2

2

 

每年

执行数

注:带“[ ]”的为五年累计增加数

瓦,年均递增3.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提高5个百分点。

——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打造规模休闲观光农业园10个,实现休闲农业产值5000万元。

(三)重点产业

“十二五”期间,根据市场需求,按照突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则,优先发展粮食、油料、蔬菜、生猪等4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江油比较优势明显、资源优势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獭兔、水果、干果、中药材、休闲观光农业等5大特色产业。

1、粮食:到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稳定粮食总产量30万吨。实施高标准粮田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省“百亿”斤增粮工程,提升建设“丘陵优质粮油集中发展区”,提高粮食单产,优化粮食品质,建设高标准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1个,打造25万亩高标准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发展水稻制种5万亩。新建国有粮食企业储备仓容10万吨、储油罐1万吨。重点抓好小溪坝粮食加工园等5万吨精选大米等项目建设,实现粮食加工总产值3亿元。

2、油料:到2015年,稳定油料播种面积24万亩,其中油菜播种面积22万亩,主攻油料单产,总产达到4.5万吨,增长17.8%。建成高标准优质油菜高产示范片1个,打造丘区15万亩绿色双低油菜基地。推进宝成铁路以东乡镇优良品种花生适度发展。重点抓好巨海油脂改造项目和绿世界8000吨有机花生油新建项目建设,实现植物油加工总产值4.5亿元。

3、蔬菜:到2015年,全市力争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35万亩,增长96.6%,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生产要求,产量突破60万吨。突出抓好“绵江商品蔬菜产业带”建设。建设5个蔬菜特色产业镇、15万亩蔬菜标准化示范区、102000亩以上蔬菜标准园、1个辐射面广功能较全的蔬菜物流园,培育5个以上蔬菜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好以绵江通道沿线为轴心的1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3万亩大棚设施蔬菜基地,扩大九岭韭菜和折耳根、武都香葱、八一海椒、厚坝生姜等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抓好五洲农业、皇钦沅农业、清香园、骏安农业等蔬菜加工、贮藏项目建设,实现蔬菜加工总产值4亿元。

4、生猪:到2015年,全市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增长66.7%;三元杂交猪比重提高到80%以上。重点打造太平、方水、永胜、九岭、三合、武都、永胜、重华、双河、小溪坝等10个年出栏生猪10万头养殖大镇(乡),全市建设万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个,总数达到20个,建设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70%。加快推进种猪大市(县)建设,抓好新希望、羌山科技种猪繁育项目建设,建成220万头仔猪繁育基地。重点抓好华丰公司1.6万吨猪肉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引进或培育12家年加工2万吨以上的猪肉深加工企业,实现肉类加工产值8.9亿元。

5獭兔:2015年,全市出栏商品獭兔400万只,增长166.7%。以西屏国家级獭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香水、八一、太平、三合、双河、河口等乡镇商品獭兔养殖基地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年出栏1万只獭(肉)兔养殖大户达到20户,年出栏5000只獭(肉)兔养殖大户达到50户,年出栏1000只獭(肉)兔养殖大户达到150户。重点抓好皇嘉农业35万只商品獭兔现代养殖园和皮肉加工、华升兔业饲料加工、蒲军獭兔育种、德华皮革鞣制、翔风科技皮草服装加工等套项目建设,实现獭兔加工产值5.5亿元。

6、水果:到2015年,全市优质水果面积发展到5万亩,总产量达到6万吨,分别增长66.7%69.5%。加快2万亩方水白玉、1万亩青林口水果基地扩建,推进皇钦沅5000加工原料黄桃、新安黑滩5000亩猕猴桃(葡萄)基地建设。抓好皇钦沅黄5000吨桃罐头、伊顿农业3000吨猕猴桃加工项目建设,实现果品加工总产值3.5亿元。

7、干果:到2015年,全市优质干果面积发展到6万亩,总产量达到3万吨,分别增长93%87.5%。实施“山区干果集中发展区”建设战略,抓好二郎庙片、雁门、马角、厚坝区残次低效林改造、荒山荒坡开发,新发展优质干果(核桃、板栗)3万亩。重点建设云集、厚坝、马角、文胜、重兴5个万亩优质干果基地、三合苗圃种苗繁育、万事福瑞1万吨核桃加工项目建设。

8、中药材:到201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万亩,实现产值8400万元,分别增加2.44万亩和5760万元。建设好山区4万亩木草本中药材(黄柏、厚朴、杜仲、银杏、柴胡)生产基地,河西、让水、彰明1万亩附子、青黛生产基地,中坝附子科技公司2000亩附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大康1万亩辛夷花基地。重点抓好恒源药业2万吨中药材(青黛)、神龙药业3000吨附片、中坝附子科技2500吨附子饮片等加工项目建设,实现中药材加工产值2.2亿元。

9、休闲观光农业:到2015年,全市规模休闲观光农业园发展到10个。重点抓好青莲乡村旅游(农家乐)、白玉水果观光旅游、新安生态农业公园、青林口桃花观光旅游、吴家后山辛夷花观光旅游、九岭蔬菜文化长廊等休闲观光农业园项目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增加3000万元。

(四)项目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农业产业投资重点和灾后农业振兴发展计划支持政策,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切实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争取项目支持,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七大类重大农业项目89个,项目总投资达118.4亿元(见附表)。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5座中小型水库新建;1500公里小(一)以下灌区干、支渠道改造,新建和改造提灌站65个;实施50万亩高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及标准化农田;实施3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3万亩大棚蔬菜基地建设;8万亩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5万亩附子标准化基地建设;6万亩干果基地建设;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实施200万头生猪、1000万只獭(肉)兔、3000万只家禽等畜禽标准化(小区)养殖基地建设;设施4个水产养殖示范场建设;17.7万亩植被恢复等26个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6亿元。

2、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着重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九岭核心区、西屏獭兔示范园等2个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

3、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项目。着重抓好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及乡镇网络、粮油储备设施;九岭蔬菜物流配送中心、西屏獭兔商贸物流中心、川西北仔猪交易中心、彰明动物肉皮毛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江油农资现代流通中心等7个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1亿元。

4、循环农业建设项目。重点抓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处理发电、3个循环生态种养示范区、绿色能源生态示范村、测土配方施肥等6个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3.7亿元。

5、农业体系建设项目。重点抓好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耕地质量及土壤监测中心、市乡镇土地管理流转中心、畜牧信息化服务平台、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10个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2.3亿元。

6、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项目。重点抓好粮油精深加工、蔬菜加工贮藏、獭兔皮肉加工、中药材加工、水(干)果加工等33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14.7亿元。

7、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建设项目。重点抓好九岭蔬菜观光园、白玉水果观光园、新安现代农业公园、青林口观光农业园、大康辛夷花观光园等5个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9亿元。

(五)工作重点

1、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和省“百亿”斤增粮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重点加强标准化农田、菜田建设,抓好土地修复、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推进耕地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实施土壤改良,配套农田排灌体系、机耕道路,引进高产新品种,推广新型的种植模式。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高产稳产。

2、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多渠道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途径,本着“自愿互利、民主管理、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鼓励单位个人按照水利建设规划,采用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合理兴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十二五期间,突出抓好沉水水库、宫桩水库、中兴水库、月亮湾水库、雷家坡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林镜湖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搞好灌区水利设施配套和改造,完成1550公里渠道整治工程,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和涪西堰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和改造提灌站65处。实行一事一议,通过项目补助的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完成1万口塘堰整治,努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面解决47.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以丘陵和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升为重点,大力推进以村道为主的农村道路建设,硬化村道500公里以上。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基地发展、农业产业重点项目配套、农村院户路改造,加快实施乡村机耕道硬化和建设,力争到2015年,硬化机耕道250公里,新建泥结石机耕道100公里,切实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4、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结合江油实际,大力推广使用中小型、环保型、高效节能型农业机械,不断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推进水稻、小麦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行油菜、玉米、畜牧等种养机械化的使用,加大种子处理、植保、农业工程等各环节机械化的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水平。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形势,积极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十二五期间,力争争取国家农机购机补贴2500万元以上,补助农民机械购置。全市新扶持培育规范化农机专合社22个以上,经营服务性年收入达到4.1亿元,推进我市农机产业化进程。

5、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4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基础配套,积极开展优质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努力提高粮油产量,提升粮油产品质量。突出抓好3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扩面,按照连片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以绵江快速通道为轴心的沿江沿路蔬菜产业带发展,实施九岭、太平、西屏标准蔬菜大棚建设,形成3万亩连片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区。加快推进6万亩干果(核桃、板栗)6万亩优质水果、6万亩中药材、6万亩水产、2万亩魔芋、10万亩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特色产业,构建大产业、大基地。

6、加快推进现代畜牧养殖业发展。以养殖小区、股份合作社为主体发展方式,推进獭兔、生猪、家禽发展。继续大力实施生猪产业“112工程”,到“十二五”末,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0个,支持规模养殖大户发展,培育年出栏生猪100头、200头、500头、10002000头、4000头的养殖大户分别达到1500、户、800户、600户、300户、50户、30户,培育15万头猪场15个,支持雨锐、华盛、小英、古裕等现有养殖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种猪繁育大县建设,着重抓好新希望原种猪场扩建、羌山畜牧种猪基地建设,完善多级扩繁体系。加快进1000万只獭(肉)兔养殖基地建设,支持皇嘉集团、德华皮革、翔风科技、华升兔业、蒲军獭兔、娜林兔业等养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打造西部獭兔第一县。继续推进3000万只小家禽发展,做强鸿源养殖等一批规模专合组织,带动龙凤、东兴、彰明、新安、双河等乡镇蛋鸡、白鹅、土鸡、肉鸭发展。

7、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三个体系,推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粮食、油菜、蔬菜、水(干)果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制定或修订好相应标准化生产规范标准和技术标准、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抓好蔬菜、水(干)果、中药材、生猪、鸡、鸭、蛋等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50个以上。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加快市检验检测站,基地乡镇、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生产企业检测点建设,构建紧密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江油蔬菜、江油附子、江油仔猪、江油獭兔、中坝酱油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增强江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促进江油优势农产品出口,在继续巩固和扩大中药材附子、有机玫瑰出口规模的同时,强化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增加出口种类,积极开发蔬菜、猪肉、獭兔皮草制品等出口新产品,提升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8、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全面落实税收优惠、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粮油、蔬菜、水果、生猪、獭兔产业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航母。以五洲农业、皇钦沅农业、恒源药业、皇嘉集团、德华皮革、清香园、巨海油脂、华丰肉联、睿成粮油、骏安农业、鸿源养殖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着重在粮油、蔬菜、水果、肉食、禽蛋、獭兔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组建企业集团。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家,其中年产值过5亿的企业2家,过1亿元企业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40亿元。打造五洲农业、清香园等2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市。

9、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专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指导服务体系,加强财政投入、税收、规费减免和用地、用电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引导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科技人员、龙头企业、返乡创业农民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企双赢。到十二五末,培育扶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60个,辐射带动农户达到90%以上。

10、加强农产品物流和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市区九岭、新安、厚坝等重点小城镇以及产业集中发展区、带、园建设一批辐射范围广、功能齐全的规模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重点抓好马路湾果蔬批发、九岭蔬菜批发市场、西屏獭兔交易、三合川西北仔猪交易、新安畜禽交易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服务领域,形成大产业,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加快五洲农业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骏安农业京川气调库做大做强贮藏配送业务,鼓励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产品营销促销,加快推行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及时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需求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服务。

11、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业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专业化服务,支持发展种子种苗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农业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强化供销服务,加快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和放心农资经营门店。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和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强化农业保险服务,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减少种养业风险。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以农信通三电合一为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12、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春雨”工程等,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到十二五末,全市培养科技示范户1万户,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6万人次,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头人。

(六)保障措施

1、稳定和完善支农政策。继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农民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不走样,不缩水。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农业保险额度,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建立以财政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比例。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吸到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自身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增加农业发展信贷支持。

2、创新农业规模经营体制。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土地使用权证、农村房屋产权证等“六证”确权颁证工作,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市、乡镇两级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储备、委托流转、信托流转等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全面实行流转管理的合同制和备案制,完善流转登记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土地流转价格指导,完善农村土地转价自然增长机制,保护农民土地效益,提高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的积极性,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3、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引入工业化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密切产销对接。创新农业支撑服务体系,打破行政区划和所有制界限,调动社会一切资源支持农业发展;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创新农业组织形式,积极扶持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促进农业资源向种养大户、科技能手、专业户集中;创新现代农业模式,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

4、创新农业行政运行机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和机制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体制。各市级部门、乡镇党委、政府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切实把“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落实实处。要强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牢记服务“三农”职责,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形成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市级涉农部门要紧紧围绕推进三农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自身素质,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和水平,建设服务型机关,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年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竹山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都市农业建设规划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
农村未来的五大商机,致富不再是梦,老司机们还不赶紧上车
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