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西方管理的差异性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 11 2014 33 期:总第 479 期:

东西方管理的差异性

辛纪强 崔宸芷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00)

要:笔者通过西方和中国管理方式和方法理论框架的部分列举和梳理,尝试结合各自理论体系背后的文化和

历史支撑及发展脉络和管理实践结果,进行有限的理论反思。寻求两种环境下管理某些元素对管理实践的积极和非积

极影响,把两种管理方式进行对比的同时,尝试列举一些管理建议。

关键词:理性管理;非理性管理;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3-0263-04

层制’理论体系中,试图通过建设一个不受个人因素影响, 一、西方的管理

同时可控、精确、稳定的系统来保证组织效率的充分发挥。

18 世纪,当清政府举国上下正沉浸在庆贺康乾盛世和膜 虽然从方式上古典的西方管理体系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理 拜封建王朝神坛帝业的时候,欧洲社会却正在发生折巨大变 论落足点都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人文精神下的理性化延伸。他 化。海洋政治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欧洲开始通过不断进步的 们的着力点都在于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寻找各种与管理结果 航海技术与中国、印度、土耳其等等国家建立通商贸易,并 有关的理性,科学性元素,以系统的自觉性,稳定性,可预 且在东南亚和大西洋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资本扩张和资源占 测性和目标实现的高效性为目的,协调内外管理要素求得管 领的大戏在王权国家们的穷奢极欲的幕后悄然展开。欧洲的 理客体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一种系统。 文化启蒙运动开始挑战基督教会的神学体系、科学体系和科 总的来说,西方管理理论孕育于西方的历史环境,脱胎 学成果开始全面和深入的进入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商业和 于工业革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作为标志,这种管 学术上的进步、资本主义作坊和技术的持续蔓延,为工业革 理方式或者管理理论体系是西方人文精神的特点的体现,这 命的孕育奠定了基础。1769 年英国人瓦特的蒸汽机,极大的 个体系精神支撑或者说试图证明通过个体的努力,知识经验 解放了生产力和效率,轰轰烈烈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额 的掌握在管理流程环节及与之匹配的组织结构中的运用,管 工业革命也来开了帷幕。此后几个世纪,东方和西方的世界 理人员是能够做出有限理性范围内的‘最合理’决策,达到 开始走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作为生产与管理方式在西 个体目标效益的最大化结果的。

欧也逐渐发生改变:传统世袭的学徒制逐渐被破坏,分工与 伴随着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迅速崛起和工 工厂生产方式开始逐渐成为主流。在技术进步和传统理念的 业革命的影响的持续延伸,西方管理理论的科学化、理性化 冲突中,产力和效率的要求催生了西方古典管理科学。管理 进程不断发展。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古典管理理论学派在 学也以独立科学门类的姿态正式进入到现代社会人们的视野。 管理方法上摒除传统管理方式的缺点后,以其系统性和实现

19 世纪中叶,泰罗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科学管理的 管理目标的高效率性得以在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舞台上立足。 提出,正式开始了西方古典管理学的大门。他开始注重管理 与此同时,这些理论的假设和对管理客体“人性”认识的不 性工作和实际操作性工作其各自专业性分工及优化后的效率 足也带来了不容小觑的矛盾和冲突。过分的工作细分和专业 性因素,建议理性、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管理方法, 化使得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人的工作的日益枯燥 优化生产步骤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最大投入产出比和经营 化,效率的背后是日益紧张的雇佣关系,伴随着 20 世纪初美 结果。以科学的方法和效率的理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价 国及欧洲国家的迅速发展,被管理者已经由原来的体力型逐 值成为后续管理理论或多或少带有的特色。与泰罗同时代的, 渐转化为脑力型群体,传统的基于理性化和短期逐利性的管 是出生于法国的过程管理大师法约尔(Henri Fayol1841- 理体系不断受到工人罢工和冲突的困扰,理性化管理的相反 1925),法约尔开始从繁琐的管理运作事务中归纳出需要关注 层面开始更加清晰的进入西方管理人员的视线,事实上,对 的各个节点。一般管理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管理就是实行 非理性化管理和理性化管理反思的管理思潮在古典主流管理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工作职能的工作内容”, 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也从未停止过。

焦点问题在于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流程上关注什么类型的专业 最初的人文非理性思考自于马克思韦伯,他在 1904 年出 化和等级制度,使得组织效率最大化,将被管理对象的的日 版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把资本社会运转 常活动归结为几个相对独立却互相关联的节点,把各方面融 和管理体系的理性的经济制度和管理行政范畴引向非理性的 合在一起的管理性环节进行功能性的分割,在每个分割之后 文化学范畴,试图在非理性的人文、文化精神角度上找出解 的子功能结构下进行深入的以管理目标为导向的实务性分析, 释和宣扬资本主义体系进步的根源性因素。他认为,欧洲资 结合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概念在各个环节上的应用的基础上, 本主义的形成的根本之一是西方理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 达到组织效率和目标的高效实现。与法约尔注重的管理过程 具体表现为合理而有系统的追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且适当 和泰罗注重的经营效率不同的,韦伯(Max Weber1864- 抑制非理性欲望的的消费态度。而在个体行为上,尽心尽力 1920)更加注重组织结构的科学性和理性建设,在他的‘科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辛纪强 (1986-),男,内蒙古赤峰人,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3

1/4页

【广角镜】 Wide-angle Lens 11 2014 33 期:总第 479 期:

做好本职工作,以实现个体的价值成为其伦理上的约束力。 二、东方管理

这种论述为管理角度上提供理性和非理性视角思考提供一个

很多人认为,近代的中国管理的开始是从 20 世纪中叶, 支撑点。明确了人文因素或者说非理性因素是形成不同社会

1978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在中国这篇赤土上展 经济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根本内在重要因素之一。管理学不应

开的。原因有如下几条:首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集 该忽略人文因素,或者说至少应该是与理性因素同等重要的

中精力的把经济发展作为一项稳固的国策去执行,中国开始 去思考他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以自己的姿态进入国际化的环境,去适应、迎接、改变国际 1924 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George Elton Mayo

上的上的看法和调整自己的发展,这种系统性的互动,必然 1880-1949),在芝加哥西部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四个

使得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发生正面的碰撞和相应的化学 阶段为期两年的实验 -- 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

反应,从这个层面上讲,当时的氛围为中国的“管理现代化” 群体实验,通过改变工作场合照明强度,员工福利待遇,与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在发展上, 员工进行企业管理相关沟通和观察非正式组织作用等要素对

我们和西方世界的目标是一样的,同时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生产效率的影响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结束和工业化的完成,经济增长、国际政 (Hawthorne experiment),这个实验从社会学角度开启了行

治环境的变化迫使他们亟需去了解和发掘一个新的有生命力 为科学管理学派的理论研究视角,与古典管理理论聚焦于理

的经济体,带动自身或者所代表经济体的持续繁荣和进一步 性正式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硬件投入不同的视角上进行理

发展,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开始敞开大门,这种政治、经济、 论反思,也开始探究组织的非正式、非理性侧面。‘社会人’

文化、技术及军事上的接触促进了中国管理现代化。当然, 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学视角研究也开始以同等重要的深

90 年代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压抑了几十年的资 入到组织管理理论中来。同样亚伯林罕?马斯洛 (Abraham H.

本力量的释放,成为中国管理现代化进程的绝对性推动力量。 Maslow1908-1970) 1943 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为站在西方管理科学的角度上的 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有层次之分,某

一种视角,从这个角度上说,这种论述是符合中国“管理科学” 一种层次得到满足之后才能追求下一种需求,他将需求层次

发展状况的。但是,当我们深入的去观察管理的内在含义的 分为 5 种,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需求,情

时候,以中国的历史积淀和处世智慧去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感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人的需

我们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求取决于得到什么和渴望得到什么,尚未满足的需求才有激

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没有非常明确的管理 励效果,可以说马斯洛相对纯粹的把非理性人性需求因素和

的概念,相对于西方的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非常有意 生产效能之间建立对应映射关系。与马斯洛有类似态度的是

思的发现,东西方的历程方式正好相反。西方的管理学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

在理论结构上是一种汇聚的现象,在管理结果上反而是一种 1923-2000)的双因素理论,又称保健理论。与马斯洛五层的

发散。而中国的管理理念结构是一种发散的现象,在管理结 划分方式不同,赫兹伯格将激励人的因素一分为二:一是,

果上追求的却是一种汇聚。两者貌合神离,为什么这样呢, 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他认为,前者只能消除不满,

当我们深入观察两种管理方式的差异的时候,我们发现近代 后者才能给人们带来满意。我们可以大致的把赫茨伯格双因

西方的管理理论是伴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 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是激励关系纵向层面的

艺术、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科学流派, 不同划分却同一指向的理论模式。也就是说,他们都开始深

带有其成长环境的特性。如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到第二次 入观察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身上的非理性因素,或者说人

世界大战后运筹学应用,再到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使得管 性因素对管理结果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作用。当人们把人

理理论和手段更有数据上的说服力和科学性;心理学和社会 性因素或者说非理性因素作为整个管理系统影响的重要因子

学的引入让管理学走上了“非理性”研究的社会性质视角; 进行研究的时候,就无可避免的触及对人性的深入探究,道

以赫伯特?西蒙为代表,以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 格拉斯?麦克里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在他

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技术的决策理论学派;再如过程管理学派、 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X-Y 理论就从这

经验学派、权变学派、企业文化学派等,所有的西方理论结 个角度进行描述,他的 X 理论认为人本性是坏的,都是好逸

构都在寻求一种汇聚,这种汇聚的结果导致了一种所谓的“理 恶劳的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而YX 相反,认为人一

论丛林现象”,从外在形式上看,倒是非常接近当时中国的 不懒惰,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并且热衷于发挥才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为什么说西方管理学在管理 和创造力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理论尝试论述通过两种因

结构上会是一种“发散”呢,从西方理论的形成方式和体构 的合理结合和区分对待,达到使管理效率提高的目的。

上我们不难发现,构成西方管理学的各种分支理论是“分散” 这里,由于能力有限,笔者只列举到 18-20 世纪西方管

的,目前西方的管理理论就是在各种理论结构和思想中寻求 理思想中,被管理实践大致证实了的流派并做初步的探讨,

联系,将各种分散的东西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结果和效益驱动。 我们可以看到,从西方古典管理学和近代管理学的一些流派、

每种管理理论都是在寻找尽可能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尝试 思想的发展脉络上,科学化理性化的精神在贯彻始终的同时,

所将有相关基础理论包含其中以增加其说服力和可操控性, 非理性化和人文性理念的补充和纠正作用也开始同等或更加

所以,从结构上说这种方式是一种汇聚。与此相应的,当西 的重要。类似冲突的两个理念和思维方式,在互动和冲突、

方的管理学理论当落实到管理实践中时,每种组成管理理论 继承和推翻、改进和否定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着整个管理

的各自分支理论特性就会极力显现:以自然科学为主调的, 体系的管理效率。也使得整个管理理论在欧美世界的崛起过

必然强调管理的科学性、逻辑性、效率性。以人文科学和社 程中起到了超乎寻常的理论指导作用。

会科学为基调的,必然强调人性、道德性、人文性,等等。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264

2/4页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 11 2014 33 期:总第 479 期: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说管理结果上传统的西方管理理论是 勤俭足以持家;廉以修身,洁以养性,廉洁必可兴邦”等等 发散的。这样的体系结构和思维方式,在短期上看,必然使 的观点,这些观点直接指向管理者本身的程度往往大于指向 得管理效率提高和促进相应管理科学理论的“深入”“精细” 于被管理的个体。这与西方主流的管理思想强调“组织”和“组 的发展和进步,但与此同时,这种各自层面的发展和进步也 织中的人”的管理,注重系统的输出稳定性性上有很大的区别。 必然造就整体的内核萎缩和内在的系统性冲突。 中国的管理思维认为:管理行为只不过是生活中小小的

与上面相应的是中国的管理。很多人说中国没有管理, 一部分而已,效率并不是社会中最重要的部分,整体的和谐 笔者认为这么讲从某些角度上不能认为是错误,因为确实几 是整个组织赖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协调及持续发展 千年的中国发展历程中,没有谁把“管理”拿出来单独的发 进步的基石,这种和谐,就是注重组织中个体生存权利、 发展挥和论述,但是我们发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伴随 空间、组织延续的同时兼顾效率的一种整体的思考和行 为模式。产生的“效率、效益”理论 -- 管理学,这个词在古代的中国 管理的结果最终会汇聚为整个组织的生存延续的需 要和个人的却有另外一种表现形态:从社会体系视角上看我们称之为 - 修养上不断提高。所以 , 从这个角度上,中国的 管理结果具伦理,在个体行为效率和行为约束上我们称之为 -有汇聚性。总的来讲,西方的管理思维是从物理学、 数学为基础 道德。虽

的自然科学中产生,是一种理性驱动的自然科学 和近代社会发然并没有这么个“管理学”理论,但是中国几千年的体制维系,

如果没有一个内在的效率约束体系和管理运作方式,就根本 展实践理论的组合和汇聚,管理目标是效率最 大化。中国的管谈不上传承。亿兆炎黄的发展,甚至生存都非常困难。所以 理思维是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处世智慧为 根本的人文社会科单纯从学科名字上来说中国没有管理是可以的,但是从效率 学中孕育的,是一种追求整体和谐和千年 传承的生活实践的延和系统运作管理和组织发展延续的角度上说中国没有管理, 伸,管理的目标是种族发展和延续下兼 顾效率。这两者的成长却是一种“任性”了。 土壤和成长智慧是不一样的。这种区 别必然会导致管理方式方

中国是有管理的,而且和西方的管理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法和理念的不同。

在管理方式上中西方管理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手段、 笔者认为中国管理之所以不被众人认识,是因为中国的管理

技术早已经渗透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方法。从系统上讲,西方管理学家正在努力通过各种可以利 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很难把他和管理控制指标和管理的绩 的手段,让管理的客体 - 管理组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挑战 的同效结果关联起来,所以相对比较难以发现和深入的揭示。首 时,输出更加稳定可预测的系统结果。通过组织建设和 人员管先,中国的管理和西方的管理的出发点不一样,如上文所述, 理等方式,来加强系统的这些能力。当所有管理理论 从复杂的西方的管理学理论是基于工业革命和西方社会效率优先和发 候,人的数学模型和缜密的逻辑推理中落地于管理实践的时 展而伴随产生的分支性科学门类,是一种各个理论汇聚后的 因素将成为最大的影响结果的变量和因素,而西方 管理理论人理论框架结构。而东方,或者说中国刚好相反,中国的所有 的假设有“经济人”、““社会人”、“有限理 性人”、”复管理实践技巧,都可以说是古中国处世哲学、政途学旅智慧、 杂人”假设,普遍的或多或少有这样一个态度, 即人是可以管

理的,可操控的,可以数据化或者模型化的, 当我们从这些理求生立命的技巧中国文化的延伸。他是从这颗大树上长出的

论或者模型来指导中国实践的时候,我们会 发现总会遇到这样枝叶和果实,所以单纯从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角度上来分析

中国的管理是不得其法或者说是无从着手的。大家都知道, 那样的问题 -- 本来提高效率的规章制度却 造成了组织内耗和效英文的管理叫做“management”这个单词的词根是“man- 率降低、管理目标和计划沦为一纸空文、 组织对生存环境适应

力降低、价值链或者供应链衔接错位, 等等,即使这些问题都manus”manus 是拉丁文“手”的意思,可见西方的智慧告诉

能够很好的解决,西方这种效率优先 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也产生我们,用“手来控制”就是管理,而且其近几十年的管理学

派主流发展方向确实是朝着这个“系统的可控性”的方向发 了非常让人头痛的社会管理的结果, 诸如贫富差距、环境污展。如果把这个单词准确的用中文翻译应该就是“管”,财 染、人口问题,等等后遗症。抛开经 济发展中直接与管理理论务叫管钱,人力资源是管人,生产时管设备,服务是管故障, 不是非常密切的因素和问题不谈, 当我们单纯的面对相对微观但是我们翻译的是“管理”多了个“理”字,道理的“理”, 的企业管理时,在保持组织适应 环境、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效理顺的“理”。“管理”这个词本身就带着极强的中国文化 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成为所 有管理人一致面对的课题。这里特色,管的是事,理的是情,一阴一阳,相应相生,或者相 仅提出以下几个个人的观点 供大家参考。 互激荡,也给管理这个词带来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的空间, 1. 中国人是没法管的,但是不能不理 一般来说,在企业而这种辩证统一的思想,在公元前 2,500 多年以前的上古洪 管理过程中任何想通过规章制度和强 荒伏羲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到公元前 479 年(孔子猝年) 制力管理个人行为的都不会得到相对圆满的结果。当一个管 以趋完善。所以说,任何一种理论在一片土壤中鲜活的生存 理者这样做时,通常来讲,都会产生两种后果。第一:在管 和生长,关注“土壤”和“环境氛围”的应该更具有重要性, 理者强有力的推动下目标实现,代价是组织冲突提高,管理 最起码不应该低于关注这种“作物”局部生长的重要性。中 者事事亲为,管理者异常疲累,组织内耗导致的效率低下, 西方管理思维的不同,根源在文化社会环境的不同,中国的 最终的结果是管理者或者被管理者的决裂。第二:目标失败, 管理思维是从“一”或者“无”产生,是一种人文内核的扩 组织成员会“同意”的同时,通过“最大的“努力”来证明 散和延续,是一种力量和思维惯性的发散。这种发散映射在 管理者的“错误决定”,降低管理者的领导力和管理威信。 社会的各个层面和生产生活角落,既不否定环境变化的不可 这两种结果都会对组织发展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减少对 预测性,也不否定人定胜天的能动性,强调或者暗示管理的 组织成员的具体事务性干扰,少管多理,重视中国人所处环 主体出发点应该是管理者本身而不是其他的“人”或者“组织”, 境的多变和复杂、以组织利益为出发点,管私不管公,提高 比如谈到国家管理或者组织运作时,会谈到“得道者多助、 组织柔性和效率。 (下转第 267 页) 失道者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勤以修行,俭以修德,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5

3/4页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 11 2014 33 期:总第 479 期:

(上接第 129 页)性和合理性。对于具体的岗位职责要给予明 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在财务账目方面一定要细致 确的划分,严格落实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分配问题。各个部 认真,避免任何错误数据现象的发生,努力提高会计人员及 门之间要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这不仅可以建立 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定的激励体制,还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 四、结语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的目的。对于各项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 一定的法律效应,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

要性,尤其的在财务数据信息管理方面,一定要加强管理力度, 综上所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有重要的影 不断提升制度管理质量,使财务管理水平更进一步。 响作用,如果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严重制约民营企业

3.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因此,为了民营企业的良好运转,要针对于现阶段

很多风险问题。因此, 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对 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制,同时,强化会计工作 潜在的和现存的风险要给予科学合理的分析,不但要提高风 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努力提升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险承担意识,同时对于风险要给予有效的管理。一旦发现财 建立一套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民营 务管理处于风险环境下,要及时对风险给予科学、合理的预测, 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推进民营企业向前发展,进而提升企 有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坏程度。在管 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理财务工作时中,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及风

[1] 王晓红(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J](中国市场, 险防范能力,比如在数据核算时,相关人员要给予严格的审查,

2014(2) (将企业潜在的风险,不断挖掘,进而做到有效防范。

[2] 赵钦芳(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J](黑龙江科技信息, 4. 提升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在实际的专业培训中,要

2012(10)( 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3] 孟令华(浅谈如何加强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J](会 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定期举行,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

财务管理理念,在工作实际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之友 ( 中旬刊 )2014(3) (

对于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科目,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使用技能, ( 责任编辑:章权 )

(上接第 265 页) 2. 中国的管理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自身管理和发展建设的时候,这种理论差异的认识就有一定

当我们把管理的目光聚焦于效率和组织的适应创新能力 实践指导的意义。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国家建设的的迅猛发 的时候,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在注重西方管理技术带给管 展时期,当我们单纯从管理学作为社会建设一个创造价值的 理工具和科学管理理念的同时,看到传统中华文明博大精神 要素来单一考虑的时候,西方的管理知识的引入和管理智慧 对管理者的指导意义,注意到她更深层次的积极因素:从善 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民族振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产能促进效 如流、注重自我修养以至“达以济世”的标准。我们的祖辈 应,也对中国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发展注入了积极的因素。 告诉我们,在拥有个人能力的时候,要把“道”装在心中,“顺 作为中国的管理者,着实管理手段和管理的科学技术及工具 乎天而应乎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 性认识,我们还有很大的欠缺。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去学习 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周易 系辞传》)。自身修养 和改进我们的生产和社会效率,汲取西方管理学中精粹的管 的提高,看似与组织效率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作为管理者 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理念,但是这并不是管理的全部,我们 处理事务的内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种体现,自身修养的提 需要在掌握和提高这些的同时,汲取我们文化中特有的管理 高,必然促进组织成体的和谐和进步,以达《同人》《大有》 和处世智慧,来为中国的管理学理论奠定基础和谋得中国各 的人事团结的效果,最终促进目标的合理实现。 方面事业的和谐发展。

3. 适可而止、与人为善 当我们立足点不一样的时候,管时至今日,笔者鄙陋的认为目前中国管理界缺少的不是

理对于我们的意义也会不 创新、效率,而是缺少内在符合中国发展需要、大局观、和 一样,如果仅仅站在组织和目标上来讲,管理的使命是提高组 谐优先的效率元素的思想,而这些我们不仅仅可以从中西以 织效率,从效率中赢得成本的节省和产出的提高,创造价值增 往的管理学案例分析中获得,更可以从我们祖辈的人文智慧

中汲取和发扬。当我们站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数据上总览远眺 加组织的生存适应能力。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效率和效益,不

未来的时候,中国的经理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蓝图和梦想, 知道适可而止,与人为善的道理。单纯从效率和逻辑上来发展,

管理将走上一条不归路。古人言:“升而不已,必困”(《序 更重要的是低下头审视自我,挖掘祖辈们留下的无限的智慧,

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吸收西方管理科学 卦传》),就是说不知道停止修德,一味求大,求快,必然是

损人不利己。最终导致的还是资源的浪费和事情的反复。 的智慧,注重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以及基于此的适

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理论建设工作。

三、结语 参考文献 : 东西方文化、历史、社会各方面环境因素发展的不同导 [1] 韩震 . 重建理性主义信念 [M].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5.致了两种理论的差异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当我们聚焦于 :责任编辑:时音菠: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7

4/4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管理学高级教程
经理人培训手册(3)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意义
管理学100年|历经3大阶段,创建5大学派
世界管理学30部经典著作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