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车难题:救一个还是救五个

张泽红 制图

  在“电车难题”面前,过往的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选择舍一救五,因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救下五个人要好于救一个人,因为这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但这是一种悖论之选,救了五个就会是一种谋杀行为,但任由上天选择,开下去就是五条生命的消失,这在道德上过不了关。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但是你驾驶的电车因故失控了,你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来。前方铁轨上有5个工人在做检修,他们根本来不及逃跑,除非你改变轨道。但备用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去做决定,要么选择这5个人,要么选择另外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呢?

  2010年,90岁的美德伦理学者菲利帕·福特在英国去世,但她留给世人的著名“电车难题”却依然困扰着学者。

  这个本用于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的设想,风靡于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好》,并于近日被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研究者,以模拟现实的方式重新检验。同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的研究者为了能取得更详尽的数据,也做了两个实验。

  研究者发现,90%的人都会选择舍下1人救下5人,但是如果备用轨道上的这个人年轻、有血缘关系或者是配偶,情形就要另当别论了。

  悖论之选

  在“电车难题”面前,过往的调查显示,90%的人都会选择舍一救五,因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救下5个人要好于救一个人,因为这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但这是一种悖论之选,救了5个就会是一种谋杀行为,但任由上天选择,开下去就是5条生命的消失,这在道德上过不了关。

  很多学者都认为,进化已经将人类变成更残暴和自私的生物。我们瞬间做出的计算结果成就了一场谋杀——除非在这其中有着家庭成员的利害关系。

  其实不论做哪个选择都是纸上谈兵,接受调查的人没有真的面临这种情况。这就引发了一种质疑:我们的道德直觉和道德行为之间有联系吗?如果面对真实场景,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届时会克服情感因素,选择最实用的结果吗?研究我们如何判断与如何行动之间的关系并非没有价值,因为这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选择相关。比如,大部分人都认为,捐款去救助因自然灾害而受伤的人,在道德上是允许的,甚至是自己的义务。但当很多人在目睹一场袭击的时候,或许不会去插手,大部分人还是把钱留着,而不是去捐给慈善机构。或许这和我们的情感价值、自我控制、自我利益之间的差异有关。

  模拟场景

  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研究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来观察受试者如何做出选择。

  心理学家大卫·纳瓦利特领导了这项研究。147名受试者头戴虚拟现实设备,置身3D模拟场景中作出选择。

  147名受试者的皮肤上均连接电极,用以测量他们的自主反应。当人类面对压力的时候,神经系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反应。在测试中,有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因素——潜在受害者看见车厢开过来的时候尖叫。

  纳瓦利特和他的团队发现,再次有90%的人会选择杀一个人救下其他5个人。在147名受试者中,有133人拉下转换轨道开关,11人没有按下开关,还有3人虽然按下了开关但是却又按了回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更为实际的结果。

  有趣的是,在模拟中情绪受刺激较大的人——基于皮肤上电导率的测量——不太可能选择撞那一个人。更冷酷、精明的人在撞上一个人时会尽可能快地把车开过去。

  反向实验

  研究人员还另外做了一次实验,改变了实验内容:列车行驶的轨道前方只有一个人,要想救这个人,必须改变轨道,而另一条轨道上有5个人。换句话说,此时的受试者不得不选择消极、克制的行动:只是让火车继续开下去,让车轮压过这个人。再一次,这一组人中,90%的选择了救五舍一。相比剩余10%的人,这90%的人情感受到的刺激没有那么强烈。

  在146名受试者中,94人没有按下开关,35人按下了开关但是又按了回去,只有17个人按下开关,让5个人魂断轨道。在按下开关的人中,有8人表示没有注意到备用轨道上有5个人,有些甚至为此道歉。所以88.5%的参与者认可更为实际的结果。

  总之,可以控制情绪的受试者,会选择谋杀1个人救下剩余5个人。

  不过,研究者指出,仍有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研究。首先,虚拟的现实世界仍是虚拟的:杀一个虚拟的人不会承担任何法律后果。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当研究者问被调查者是否会用自己的双手将一个人推入轨道而拯救剩下的5个人,只有大约一半的人表示会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表示:“我们不想弄脏自己的手。”

  亲情选择

  此外,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也针对“电车难题”做了两个研究。在研究中,研究者把性别、年龄、血缘关系和潜在的浪漫关系等因素加入其中,据此观察男性和女性对道德问题的不同反应。

  在第一项实验中,共邀请了239名男子和413名女子,他们的年龄在15-86岁之间,平均年龄31.23岁。研究者根据性别、年龄、血缘设计了32个不同版本的“电车难题”情景。

  其中一个情景如下:一辆电车失控,前方有5个人被一名精神病患者绑在了轨道上。幸运的是,你可以按下转换轨道开关,救下这5个人。不幸的是,有一个人被绑在了备用轨道上,而那个人是你20岁的堂弟。

  研究者假设参与者不想按下按钮,因为备用轨道上的是一名年轻人,年轻人总是被认为应该活得更长。总体而言,53%的参与者选择按下开关,救下5个人。但研究者发现,当血缘关系越近,受试者就越不愿意按下换轨开关;当备用轨道上的目标越年轻,受试者也越不愿按下开关;相比男性,女性受试者更不愿去按下开关舍弃那个孤独的目标。

  性别选择

  在第二项实验中,研究者从一所公立大学中选择了956名学生,其中352名男生、604名女生,他们的年龄介于16-27岁之间,97%的人在18岁到22岁之间。

  研究者把“电车难题”演绎出了12个版本,将版本中的人的年龄设计得与受试者相仿。

  其中一个场景如下:风和日丽的一天,你沿城中纵横交错的电车轨道散步。走着走着,听到后边来了电车,你走出轨道。当电车接近时,你听到了惊叫声,发现车上有5名男子,和你一样大的年纪,他们在呼叫救命。刹车失灵的电车加速,将要发生碰撞导致乘客死亡。此时,你会拉下转换轨道操作杆吗?

  总体而言,66%的受试者会选择按下转换操作杆,牺牲一个人,救下5名乘客。与第一项研究不同的是,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选择拉下操作杆方面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受试者在面对被牺牲的会是恋人时,显然是不情愿的。

  所以,实验的结论正如研究者预期的那样,如果被牺牲的人年轻、有血缘关系、或者是现在的配偶,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愿意选择牺牲1个人救另外5个人。

  电车难题之母

  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2010年10月3日,在其90岁生日之际去世。她是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坚持勇气、智慧、节制这些美德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道德的基石。

  正是“电车难题”使之成为学界一颗耀眼的明星。那是1967年,她发表了一篇名为《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的论文,她用一系列例子分析了道德导致的有意和无意的结果,去做和允许去做,支持还是拒绝之间的区别。在其中她提到了 “电车难题”,司机是要舍一救五,还是什么也不做呢?如果要救5个人,医生必须杀死1个病人移植他的器官给这5个人,他会怎么做呢?借助这些问题,福特希望澄清跟堕胎有关的道德问题,她还把类似的方法用于安乐死。

录入编辑:陈晓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尚在“电车实验”中的选择和心理变态者一样,那么人工智能呢?
电车难题:你会怎么做?
电车难题
五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道德取决于情绪而不是理智
陈根:ChatGPT或将影响人类的道德判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