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适的剂量才能使中医方剂效如浮鼓
当代中医大师说:“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于,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 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医不能治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能准确辩证,二是剂量不够。

  日人渡边熙氏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

  其实在张仲景以前,外感病在中医看来可能跟西医差不多,十分可怕并且基本上是绝症。就拿张仲景的家族来说,有两百余口人,但建安元年后不到十年,就死掉了一百二十多人,占人口 的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的达一百余人。从这个死亡数字来看,当时疾疫的猖獗是相当惊人的。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后,对这类病,许多中医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愈。

  我们以白虎汤来看看《伤寒杂病论》剂量。《伤寒杂病论》白虎汤剂量:石膏一斤 碎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代表现在最高中医水平的《中医药学高级 丛书》的《方剂学》白虎汤剂量:石膏50g 知母18g 甘草6g 粳米9g。

  我们现在用的剂量竟然与只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剂量的大约是五分之一。这样的剂量杯水车薪,难怪不能治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识?

  汉代之后,《伤寒杂病论》剂量逐步被误解得越来越大,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把汉代的一两作为一钱,几成定论。

  因为这样的剂量杯水车薪,不能治病。历代都受到中医大师的质疑,并且很多中医大家也常常用大剂量,这样对许多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才疗效显著。

  如何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呢?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柯雪帆等根据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中“光和大司农 铜权”的资料核算,东汉1斤合今之250克,1两合今之15.625克。如果按此换算,白虎汤剂量应该是:石膏250g 知母93.75g 甘草31.25g 粳米120毫升。难怪后世的中医不能治病危急重症,现 在的中医不能治病。

  李可以治危急重症出名,就是按现在的方的五倍用药,即1两合今之15.625克。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研究员仝小林的《重剂起沉柯》也有详细论证。

  我觉得如果完全按照五倍的剂量用药可能也不大合适。一、因为《伤寒杂病论》的方子大都煎一次,而现在我们一般是煎两次,如果我们还是按5倍剂量来用药,可能严重过量。有研究表 明,第一次煎药和第二次煎药的析出量几乎一样。二,现代人的体质比起古人的体质差远了,现在的人能吃两碗饭的不多,而以前,吃三四碗饭一餐很正常。考虑到上面两因素,我们的用药 应该是古人用药的四分之一。不过,考虑到现在的药不地道或种植因素,因此可能用古人剂量的一半左右较为合适。我不知道为什么李可和仝小林两人没有考虑到这些复杂的因素。在剂量问 题上,我较认同伤寒大家胡希恕的剂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张仲景方剂配伍规律谈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
杂志文摘 |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
经方三字经
真相大白:难怪张仲景的老方子不好使了,原来这么多年剂量全弄错了!
破解世界医学难题的小青龙方
倪海厦开处方的思路、剂量和汤药的煮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