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的冯姓人 四川最多
宋朝的冯姓人 四川最多
2014年10月12日

  

  当今冯姓人口已达800多万,从明朝至今600多年里,冯姓由67万增加到800多万,增长了12倍多,但其增速还是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速。冯姓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河南、河北和山东5地,大约占冯姓总人口的42%,广东是冯姓第一大省。
  冯氏自春秋战国时期简子、长卿在冯城受姓以后,发展很快,并向全国各地迁移发展。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四川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土溪)的冯焕家族,就是从中原迁徙来的。
  追寻冯氏在历史各个时期的迁徙分播以及入川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了解一段时期内影响姓氏迁徙的原因,以及该姓氏的生存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冯姓向四面八方外迁
  春秋以前,冯姓默默无闻,仅仅在发源地一带活动。进入春秋战国,冯姓已经开始往外迁徙。
  向南,冯姓先进入楚地(今湖南湖北)。战国后期的楚怀王时期,冯氏子弟中有个叫冯郝的,官至大夫,是楚国的重臣。一次,宋国内乱,丞相惠施投奔楚国。楚怀王打算庇护他,但遭到冯郝的坚决反对。楚怀王为不伤害双方,耍了个小聪明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表示同意冯郝的意见,另一方面暗中给惠施以封地。冯郝知道后,愤而离去。
  向西,冯姓进入陕西关中等地。传说中,有一个叫冯长的人,住在骊山,善观天文之变,精于历算。不过,冯姓在南方及西部早期开发的业绩缺乏系统记载。
  向北,冯姓进入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叫冯亭,为人果敢有谋。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大军伐魏,上党危急。
  冯亭与部下及百姓商议后,决意举地归赵。赵、韩本是唇齿相依、地缘亲近的国家,赵国一旦接受上党,自然而然就会卷进秦、魏之间的争斗。如此一来,赵、魏合力,秦军肯定不敢轻举妄动,由此就可保护上党百姓免遭荼毒。
  果然不出冯亭所料,赵国在平原君赵胜的大力支持下,慨然接受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上党军民同仇敌忾抗击秦军,终于得以保全。3年后,秦再攻上党,上党被攻克。
  秦统一前后,冯姓在上党的一支最为活跃。冯亭大智大勇拯救了上党,家族日隆,形成了冯姓望族。尽管冯亭有勇有谋,但根本不可能持久抵御强秦的大统一趋势。长平之战中,冯亭与纸上谈兵的主将赵括,均战死疆场,其部下士卒40万人,除200人被“留报赵”外,统统被杀。
  冯亭战死后,宗族分崩离析,大部分北上进入赵国腹地魏地以避战祸,少部分仍留居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留居上党的冯姓人审时度势,看清六国必然灭亡的趋势,转而投奔秦国,并为秦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如官至右丞相的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御史大夫冯毋择等。
  向东,冯氏进入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面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谨客孟尝君”的千古佳话,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秦汉时期冯姓由衰转盛大发展
  冯去疾是秦始皇的丞相。冯氏一门是秦王朝后期的重要柱石。
  秦始皇巡幸各地,经常奔波在外,左丞相李斯基本上跟随秦始皇外出,留守咸阳都城的就是右丞相冯去疾。由此可见,秦始皇对冯去疾的信任与赏识。冯毋择、冯劫也得益于这种信任,在秦军中担任高级将领。
  秦始皇外巡时在沙丘暴亡,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合谋篡改秦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冯去疾和冯劫得知真相后,冒死向秦二世上书,揭露赵高等的罪行。结果进谏失败被打进大牢。
  狱中,冯去疾、冯劫拒绝向赵高屈服,为保持清白名节,先后在狱中自杀。冯去疾、冯劫被下狱不久,冯毋择率领其他子孙隐姓埋名,潜逃他乡,下落不明。关中其他冯氏,也随之逃散殆尽。秦末战争大规模爆发,秦国土崩瓦解,上党冯氏入关一脉,随之销声匿迹。
  刘邦坐了江山,天下逐渐稳定下来。冯姓经此番劫难,大伤元气。秦末战争、楚汉战争乃至汉初“无为而治”的一系列大变动中,史书中找不到冯姓的任何丰功伟绩。
  汉代冯姓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冯姓郡望的逐步形成。两汉时期,冯姓的分布基本上覆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所有重要区域,并在一些地区,由于冯姓大量涌现豪杰名士,形成了以冯姓为主体的聚族性居地。汉代冯姓辉煌的发端者为安陵冯氏,其代表人物首推冯唐。
  东汉时期,四川巴西宕渠(今渠县土溪)迎来了从中原迁徙来的冯焕家族。冯焕历仕和帝、殇帝、安帝三朝,官至河南京令、豫州刺史、幽州刺史等职。其子冯绲,历仕顺帝、冲帝、质帝、桓帝四朝,官拜郎中、曹史、都尉、御史中承、太守、京兆尹、司隶校尉、直至车骑将军、廷尉等职。
  此后,又有冯氏陆续从中原徙居南充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冯姓开始大规模南迁
  冯姓早期主要繁衍于今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西晋末“永嘉之乱”时,冯姓开始大举南迁,先后迁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的家族。
  北周至隋统一前后,是国家由混乱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也是人口迁移频繁、各姓氏活动区域扩大的时期。冯氏著名郡望之一的弘农冯氏,开山只祖是西魏宁州刺史冯宁。早在西汉时代,冯扬就以“万石君”名噪弘农,冯扬家族人丁兴旺,有8个儿子,冯勤一脉尤为荣宠。因此,在冯宁之前,弘农冯氏已有人活跃在此地,可认为魏地冯氏是弘农早期冯姓的直接起源。当冯宁兴起时,弘农冯氏已完成其郡望的形成。
  南北朝时期,冯姓还有个叫冯跋的人,当上了北燕开国皇帝。史料记载,冯跋勤于政事,轻徭薄赋,慎择守宰,北燕百姓都很拥护他。其弟冯弘继位后,北燕被北魏灭掉,冯弘逃到高丽,以图东山再起。
  在高丽期间,冯弘因与高丽王结怨被杀,他的后人有的留在高丽,有的化名逃回东北,有的渡海南迁,现在朝鲜、韩国还有冯氏子孙。冯弘第五子冯业乘船从高丽南下来到广东,投奔南朝刘宋文帝,留居新会,被封为新会太守,冯业成为岭南冯氏开基始祖。冯业的曾孙冯宝,娶南越首领冼英为妻,汉俚联姻,成为海南冯姓开基始祖。
隋唐以后湖广的冯氏进入四川
  到隋唐,冯姓已有南迁至福建境的。在不断繁衍的过程中,冯姓形成了许多支派:出自山西上党的冯氏,为华阳君冯亭后裔;出自河南颍川的冯氏,为东汉大将军冯异的后裔;杜陵冯氏,系西汉左将军冯奉世后裔;长乐冯氏,为宜都侯冯参后裔;京兆冯氏,为燕王冯宏的后裔;弘农冯氏,为冯宁后裔;河间冯氏,为唐监察史冯师古的后裔。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宋朝时期,冯姓大约有55万人,排在全国第28位,冯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冯姓总人口的29%。当时全国形成了以川鄂、粤、鲁冀为中心的三大冯姓聚集地。
  宋代的冯京,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名气很大。时任宰相见冯京才华横溢,先后将两位千金嫁给他为妻,留下“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明朝,冯姓大约有67万人,排在全国第25位。浙江因为发展稳健,成为冯姓第一大省。四川冯姓不仅发展慢,还因遭受战乱而大量减少和外流,基本上减少了一半。四川冯姓主要向广东和湖南流动。
  到清朝,“湖广填四川”中,湖广冯氏又掀起了入川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广东五华(长乐),就有念三郎和念八郎的后裔七八十人迁入四川,分居在成都、华阳、新都、新津、双流、青白江、龙泉驿、都江堰、郫县等地,还有迁到广汉、什邡、简阳、遂宁、犍为、泸州以及会理、会东等地。
  另外,有的冯姓先祖在川做官,后代留在四川居住。比如冯延畗,祖籍湖北,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任四川布政使,卸职后居贵州遵义,其后裔散居在中江和金堂观鱼池(今官仓)。
四川部分地方冯姓字辈
  青白江一支冯姓:亚英明均伯。念清荣(德)法(瑜),汉(勋)法(惠)宪克。元徽可嘉,九卓贤华。永(天)世(恩)昌茂,祥发常开。光宗耀祖,忠厚传才。
  新都一支冯姓:清鉴胜钦广,祯昌绍良芳。朝元道正光,盛世文学焕。继祖德维常,崇仁启运长。选登开晋益,立用永成祥。
  平昌一支冯姓;国思学宗元,文仁永远存。家帮贞祥定,世知明德恩。先才传茂继,科途达宇环。祖辅东昌俊,乾坤泰安平。
  广汉一支冯姓:君臣友义,先帝流传。诗书礼禄,国家祯祥。贤子俊孙,兰桂胜芳。孝弟忠信,世代荣昌。勤耕习读,兴祖增光。积善天佑,永远安康。慈顺恭敬,福庆衍长。
  广汉新丰一支冯姓:志文景世积,德子遇仕元。进书荣昌启,克明立朝敦。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大邦钦俊杰,光昭照乾坤。
  什邡一支冯姓:元英廷文朝,源(宗)万国(正)昌(伦)纪。龙川世德延,子贤思继美。
  龙泉驿一支冯姓:一万念居法大维,士宏其文昌公扬。华暨超云光祥玉,正延春家良章中。
  纳溪一支冯姓:成宗万代荣,金帝学仕家。起国文连朝,高显应德泽。元光名正忠,华法志锦良。
  双流一支冯姓:学达朝廷,光显大树。文成道德,作继凌云。
  成都成华一支冯姓:一万念居法,端上文公周。元舜世学乐,成文清永光。大树家声远,功勋建名扬。治国传信义,安邦定吉祥。存德培先业,积善裕后昌。忠厚传祖泽,孝友继书香。
  中江、双流一支冯姓: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诗礼传先代,存仁以济宽。贤才能继述,永仕立朝端。
  郫县一支冯姓:仁义礼智家,云华富贵全。宗周乾坤久,兴隆永万年。
  自贡沿滩一支冯姓:(老字辈)乾遇子林奇,之应绍单志。(新字辈)仁义礼智全富贵,孝弟忠信正达伦。纲常世德崇尧舜,爵禄荣华万载兴。仁义礼智全富贵,廉让忠信正五伦。纲常道德光先泽,孝有和平裕后新。世德发祥,福禄永长,仁义礼智,忠孝传家。
  南充一支冯姓:文映昌明远,忠孝全宪智。
  都江堰一支冯姓:丙子仕进成,志登庭中永。万国少邦长,宗兴大有光。
  邻水一支冯姓:万九德应彦,如文尚振秉。廷元继举仕,天开学大成。乔达贤中永,仁圣克字平。宏才长能育,时兆泰和春。积庆昭先志,贞修懋亇行。蓬荣增秀发,立本任芳声。肇泽绵嘉锡,延祥际宇新。流光世济美,俊选会昌明。
  盐亭一支冯姓:泳运天守,万文绍开。兴正国明,志德克怀。
  成都一支冯姓:始祖亚寿名始彰,英明均伯念清。荣理汉应遇钦玮,阳先寅昌文君扬。榜仕登高忠孝克,奕世兴隆万代芳。
  绵阳一支冯姓:大见云荣元学士,天心承宗德泽永,忍让万代墩XX。

/下期精彩预告/
  东汉时,四川巴西宕渠(治所在今渠县东北)有个冯焕家族。冯焕的儿子叫冯绲,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冯绲死后几百年,宋朝的4个皇帝还先后封他为侯、公、王。这对父子兵,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他们都有什么功绩,让后世如此景仰和怀念?

/特别致谢/
  本期冯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冯姓研究者冯忠德、冯茂银的大力支持,向协助整理的黄直香致谢。
  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   2014年10月12日华西都市报第1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家姓》之——冯姓的来历
冯氏家谱
《锦绣未央》中的李未央原型到底是谁?|解密
【冯氏赞】
大树家风:冯异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冯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