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颜姓 圣贤后裔
天下颜姓 圣贤后裔
2015年09月20日




 


颜回画像

  

四川百家姓
品读四川悠久历史
弘扬传统姓氏文化
  中国儒家学派向来有“四大圣人”之说,指的是至圣(衍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参、亚圣孟轲。颜回虽然不是颜姓的得姓始祖,但一直被颜姓后人奉为第一世祖。颜姓人,和孔、孟、曾姓人一样,承袭着先祖的荣光,备受尊重。
  颜姓得姓来源,主要是曹姓。颛顼后裔晏安因辅佐舜有功,建立曹国,赐为曹姓。周武王“兴灭国、继绝世”,把晏安后裔挟(侠)封在邾地,建立邾国。传到第六代夷甫时,夷甫的二儿子友受封另立小邾国。因周朝礼制规定,不能再姓曹,就以夷甫的字伯颜的“颜”为姓,是为颜姓肇始。
  如今中国颜姓人口有160多万,位居全国姓氏人口总数的第118位,湖南有25万多人,是颜姓第一大省。四川有10多万人,是颜姓第五大省份,名列四川姓氏人口总数的100名左右。
颜的释义:本意指印堂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颜”字的解释是:“眉目之间也。”清朝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发现有误,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这样的解释是“浅人妄增字耳”。
  段玉裁说,眉和目之间,不叫颜。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写的《西京赋》中,有一句叫“眳藐流眄”,“眳”才是眉和目之间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眉和目之间,也就是眉和睫毛之间,是上眼皮。
  既然眉和目之间不叫颜,那颜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段玉裁给出了两种情况:一是两目之间,二是两眉之间。两目之间是鼻根,那里叫頞。所以,两眉之间,才叫颜,“医经之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这下就很明确了,“颜”字的本意,就是印堂。
  “颜”字由“彦”和“页”组成,“页”是指人的脑袋,在甲骨文中与“首”字相近,经常以部首的方式来表示人的头脸。“彦”的本意是指才德出众、具有文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贤士。
  所以,“颜”字又用来专门指人的脸部、面容表情。如今在形容某个帅哥美女长得漂亮好看,经常用“颜值”这个词语,诸如颜值高、颜值爆表等。后来又引申出“颜色”一词来形容人的面貌,如说某个女子的相貌怎样,就说有几分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颜”在作为姓氏时,部分地区的读音有差异,一般读作yán(音言),但有的地方读作yàn(音艳)。
第一个来源:出自曹姓
  颜姓系黄帝后裔,颛顼后代,得姓于古邾国国君夷甫(又作夷父,字伯颜)的字。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二儿子小邾国国君颜友。颜姓奉夷甫为始祖,颜回为一世祖。追溯夷甫此前的世系,还得从黄帝说起。
  史料记载,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了两个儿子:玄嚣、昌意。蜀山氏的女子昌仆嫁给昌意,生了个儿子叫乾荒,号高阳氏,也就是颛顼。颛顼娶了腾隍氏女子女禄为次妃,生下两个儿子:称(伯称)、禺。称的儿子叫卷章(老童),卷章娶了根水氏女子骄福,生下重黎和吴回。
  称是颛顼的庶出儿子,他的后裔逐渐远离当时的政治集团,向南迁徙。到重黎和吴回时,已迁徙到了南方。当时是帝喾执政,因重黎部族是颛顼的分支后裔,多少有一些沾亲带故的关系,帝喾任命重黎为火正,也就是负责观测天空的火星、掌管部落用来照明、取暖、熟食之火的官员。
  火正还有一个称呼叫祝融,大家以官代名,把重黎叫做祝融氏。颛顼在位期间,把反叛的共工氏打败,但共工氏的余部仍在坚持反抗,从黄河中上游迁徙到了长江中上游。帝喾派在共工氏附近的重黎去镇压,重黎没把共工氏斩尽杀绝,帝喾认为他平乱不力,把他杀掉了。
  重黎死后,帝喾任命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火正。吴回化悲痛为力量,带领部族继续与共工氏作战,最终平息了叛乱。吴回死后,他的子孙和部族成员,大都从南方回到中原。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了西南部族鬼方氏首领的妹妹女嬇。女嬇怀孕了,但过了3年都还没有生产。这样拖着不是办法,只得给她做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剖腹产手术。这个手术不是从腹部开刀,而是从两肋剖开,各从一边取出3个婴儿。
  这6个婴儿都是儿子,陆终给他们分别取名为:樊、惠连、篯铿、莱言、晏安、季连。他们长大后,都从部族分衍出去,各自立国开姓。樊的封地在昆吾,后裔形成己姓;惠连封在参胡,后裔形成董姓;篯铿封在大彭,后裔形成彭姓;莱言封在郐,后裔形成妘姓;晏安封在曹,后裔形成曹姓;季连封在楚,后裔形成芈姓。六姓加上从彭姓分出的秃姓和从曹姓分出的斟姓,形成著名的“祝融八姓”。
  晏安,又名安,也作安斟。晏安因辅佐舜有功,被封在曹地(今河南灵宝境内),建立曹国,赐姓为曹。夏朝建立后,曹人因为被夏朝征讨,东迁到今河南滑县南的古曹城。商朝时,又东迁到今山东定陶县西北,也就是后来西周的曹国所在地。曹国大约在商末被灭国。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在大封同姓贵族、异姓诸侯的同时,实施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周王朝找到古曹国遗族、晏安后裔挟(侠),把他封为子爵,封地在邾地(今山东邹县),以延续颛顼、晏安的血脉香火。
  邾地原本是东夷崇拜蜘蛛的邾氏族的国家,周朝在灭商时把邾国灭了。挟被封到邾地后,以地为国名,建立邾国,史称邾子国。
  邾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史料中说,方圆只有30华里,与现在一个乡镇差不多大。它的疆域东到今费县城西,西到今鱼台东北境独山湖北岸一带,南到今滕县安上村一带,北到今邹县县城附近。邾国靠近鲁国,因为太小,成为鲁国的附庸国,内政外交听鲁国的。
  邾国的名称,又写作邾娄,战国时通称为邹或驺。有关学者考证后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邾是正名,邹、驺是战国时的同音通假字。
  经过几代国君努力,邾国的国土得到了扩展,实力也加强了。挟传到第六代时,邾国国君叫夷甫(夷父),字伯颜,史称邾娄颜、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就在这一时期,鲁国出事了。
  当时鲁国君主是鲁懿公姬戏,是鲁武公的次子。周宣王很喜欢他,破例把他立为鲁国国君。鲁懿公9年(公元前807年),鲁武公嫡长子姬括(已去世)的儿子伯御,觉得鲁国君位应该是他的,起兵杀掉鲁懿公,自立为鲁君,史称鲁废公。周宣王毛了,派兵讨伐鲁国,杀掉了伯御。
  周宣王讨伐伯御时,邾国听从命令,派兵协助讨伐伯御。周宣王觉得夷甫这个人不错,够义气,把夷甫的爵位从子爵提升为公爵,所以夷甫又被称为邾颜公。夷甫死后,被追谥为“武”,又称武公。但夷甫爵位提升一说,有待进一步确认。
  夷甫有两个儿子:夏父、友。公元前781年,夷甫的同母弟弟叔术代理国君15年后,把君位让给了夏父。
  夏父继位后,为感谢叔术大公无私的精神,把邾国五分之一的国土划给叔术,让叔术在滥地(今山东滕州东南羊庄镇土城村)建立滥国。夏父还把弟弟友封到郳地(今山东滕州境内),建立郳国,史称小邾国。如此一来,原来的邾国被分成了邾国、小邾国和滥国,史学界称之为“邾分三国”。
  小邾国是谁封立的?除上述夏父封立的说法外,还有两个说法:一是夷甫封的,二是公元前798年由周宣王封的。
  夏父往下传到邾文公蘧蒢时,公元前614年,蘧蒢迁都到今山东邹城市峄山之南。战国末期,邾国被楚宣王灭掉。公元前521年,滥国国君黑肱向鲁国投降,滥国灭亡。
  现在重点说说小邾国。小邾国首任国君友,本名肥,又字友父。郳地原来是商朝的方国兒(yí)国所在地。友受封到郳地后,为与以前的兒相区分,改为郳,时人称为郳国,也写作倪国。
  郳国的第四任国君犁来在位时,因跟随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有功,齐桓公对这个小兄弟很够意思,给周王室打报告要求提升郳国的级别。公元前653年,犁来等来了封赐,晋级为子爵,跻身诸侯之列。
  为表示倪国是从同宗的邾国分立而建的,国号又要有区分,犁来更改国号为小邾国,又叫小邾娄国。小邾国传了14代国君,与邾国一起被楚宣王灭掉。后来,小邾国曾一度复国,不久被鲁国灭亡。
  友被封小邾国后,对曹姓邾国来说,他已成为单独的一个支派。根据周朝礼制,他的后裔不得继续以曹为姓。友按当时常用的做法,以父亲夷甫的字“颜”为姓。从此,颜姓正式成为中国姓氏大家庭中的一员,并延续至今。后世颜氏族谱中把友称作颜友,奉夷甫为始祖。
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
  颜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奉周公旦、伯禽父子为始祖。
  周武王大封诸侯时,把同父同母弟弟周公旦封为侯爵,封地在鲁国。周公旦因为要辅助周成王,让大儿子伯禽去封地当君主。伯禽把颜邑作为儿子公子鱼的食邑。这支姬姓人的后裔,后来以地名为姓,称作颜姓。
  这种说法,遭到有关学者的否定。学者们考证,颜姓出自姬姓的说法,始作俑者是战国时的齐国人王俭,他因为错误理解了周朝礼制中的“其”字,认为颜姓出自伯禽姬姓后裔,封地在颜邑。
  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曾对此进行了考证。后来,颜真卿在重修族谱时说:“不知王俭所依何据,当以旧谱为之。”1923年,有学者向山东曲阜翰博府写信查询,翰博府回信说,山东古代没有颜邑这个地名,颜姓出自姬姓的说法,可以销歇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尽管出自曹姓、姬姓的两支颜姓有不同来源,但往上追溯,其实都出自黄帝,为同一先祖。
第三个来源:外族改姓
  颜姓的第三个来源,出自外族改姓。颜姓很少有外族融入,直到宋朝才出现。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灭掉金国。金国著名的女真贵族完颜氏,迁居到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区。明朝和清朝中叶以前,完颜氏中有改为汉姓颜姓的。
  《中国四百大姓》中说,江西有一支颜姓,是元朝江西廉访佥事(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助理)伯颜的后裔。伯颜是蒙古哈剌鲁氏人,著名学者。至正18年(1358年),义军四起,64岁的伯颜被抓住。义军知道他是个名士,想让他帮着造反,伯颜坚决不干,与妻子一起被杀。
  据说,伯颜被杀后,有人剖开他的胸腔,看到他的心脏有数个孔,很是惊奇:“古时的人说,圣人的心脏有七窍,这个人真的是贤士啊!”遂把心脏装进胸内,把一堵墙推倒掩埋了他。元朝廷得知伯颜的事迹后,追谥他为“文节”,他的后人以颜为姓。
  此外,蒙古中的乞颜氏,满族中的巴颜氏、尼玛奇氏、松颜氏、舍颜氏、唐颜氏、颜济氏、颜扎氏、颜珠氏等,也有改为颜姓的。
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是《论语》中孔子对一个叫颜回的学生的赞誉。
  在颜姓家谱中,第一个姓颜的小邾国首任国君颜友,并没有被尊称为第一世祖,这个荣誉落在了颜回身上。直到现在,如果某个颜姓人告诉你,他是颜姓第多少代人,就是从颜回开始算起的。

身居陋巷 求学孔子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渊,又称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
  鲁国的颜氏家族一向是贵族,但到了颜回的父亲颜无繇(颜路)时,颜家表面上是贵族,颜无繇也有卿大夫的头衔,但家境已很寒酸,住在陋巷里,田产只有城外的50亩地和城内10亩苗圃。现在看来,有60亩地的人是土豪,但在那时,这点田产一年的产出都不如现在几亩地的收成。靠这点收成要养活一大家人,你去试试看。
  颜无繇比孔子小6岁(《孔子家语》中说小16岁),孔子开始收学生讲学时,就拜入孔子门下,成为孔子的早期学生之一。那一年,颜回出生了。13年后,颜无繇把13岁的颜回送到孔子门下求学。
  孔子第一次见到颜回,发现这个孩子个头矮小,穿着俭朴,面黄肌瘦,额头高得出奇,往前面凸着,两眼深凹,但却很有精神。孔子问他,他简单回答几个字,不问他,他就不开腔不出气。这个娃娃性格内向,忠厚老实,孔子对他的印象并不怎么深刻,觉得他有些愚鲁。
  但孔子很快发现,他走眼了。颜回虽然是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但却是读书最用功的,天资也聪慧。每次讲学,颜回都听得非常认真,虽然很少提问,但孔子知道,他把自己讲过的东西都装进了脑子。
  孔子还发现,每天中午放学后,学生们回家吃饭,颜回总是走在最后一个,但又是来得最早的一个。孔子很是奇怪,派人悄悄跟着颜回,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颜无繇白天要到城外种地,妻子要去打工,两人中午都不回家吃饭,就在早上煮一锅菜汤,作为颜回的中午饭。正在长身体的娃娃,那点菜汤哪里吃得饱,颜回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灌进肚里,终于把肚子哄得饱饱的,然后乐呵呵地回学堂去了。
  孔子听后,对颜回又是怜悯又是叹服:“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来,人们为纪念颜回,把他居住的那条街称为陋巷街,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巷井,并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如今,在山东曲阜,仍有陋巷街。
  颜回学了6年,学得也差不多了。公元前503年,19岁的颜回“西游”到卫国,又从卫国到了宋国。他去宋国的目的,是向宋国的戴氏女子求婚。当时颜回有个本家叫颜浊邹,在卫国当大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比较有钱。颜回找到颜浊邹,请他跟着自己一起去宋国,向戴氏求婚。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颜回此番求婚非常顺利。第二年,他娶了戴氏。过了一年,戴氏生下儿子颜歆。颜歆5岁那年,颜回跟着孔子开始周游列国,这一去,就是14年。

随师周游 忠心无二
  公元前496年,孔子因在鲁国无法施展政治主张,开始周游列国。颜回、子路和一些同学决心跟随孔子,一起到国外施展抱负。
  进入卫国,他们住进颜浊邹家里,希望他能给卫灵公引荐孔子。卫灵公接见了孔子一行,双方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了深入交谈,卫灵公决定聘用孔子,给予孔子在鲁国的同等待遇,年薪粟6万。
  10个月后,有人给卫灵公说,孔子一行可能是鲁国派来的奸细,卫灵公派人暗中监视孔子师徒。孔子察觉后,担心受到迫害,决定离开卫国,到陈国去。
  孔子把颜回留在颜浊邹家里,让他观察卫国的动静。卫灵公听说孔子走了,经过调查后,发现孔子一行不是鲁国派来的。再加上颜浊邹等人的劝说,赶紧把颜回找来,请孔子回到卫国。
  孔子一行离开卫国后,进入匡地(今河南长垣境内),被当地人误认为是鲁国派来入侵的人,把孔子一行困住。颜回一路奔跑,见到了孔子。孔子热泪盈眶地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再也见不到你了呢!”颜回恭恭敬敬地说:“您老在,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觉得卫灵公这个老板还是不错的,决定重返卫国。回到卫国后,卫灵公虽然对孔子继续开高工资,但不给他事做。孔子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不如另找东家。
  公元前495年春,颜回随孔子到了宋国。宋国国君听了孔子的治国之道后说,好倒是好哦,但我做不到啊!孔子只得去郑国,郑国也目光短浅,没兴趣。孔子转道去了陈国,然后在卫国、陈国等国打转转,跑来跑去。找个如意的工作,真难啊!
  后来,楚国主动派人去找孔子。孔子当时在陈国、蔡国之间,两国担心孔子到楚国后,将会对自己构成威胁,遂派兵拦截孔子一行。孔子一行只得在深山老林、荒野中行进。走着走着,没粮了。
  断粮7天后,子贡费尽周折买了一点米回来。颜回和子路在一间破屋子的墙下做饭,结果有灰尘掉进饭里,颜回把弄脏了的饭舀出来吃了。这一幕,正好被在远处的子贡看到了,以为颜回在偷饭吃,气冲冲地跑去找孔子告状。
  孔子不信,把颜回叫来说,他前段时间梦到先人了,叫颜回把饭端进来,他要祭奠先人。颜回说,灰尘掉进饭里把饭弄脏了,丢了又可惜,他把脏饭吃了。其他的饭虽然没那么脏,但用来祭奠是不行的,恐怕先人会不高兴。
  孔子听完颜回的讲述后,对大家说,我说得没错吧?我相信颜回已经很久了。从那以后,大家对颜回更加信赖了。后来,孔子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卫国。公元前484年,鲁国派人到卫国迎接孔子一行回国。那一年,孔子68岁,颜回38岁。

回到鲁国 英年早逝
  颜回回到鲁国时,父母已老了。养活一家人,成为颜回不可推卸的责任。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学生,孔子让颜回去学堂当老师。颜回名望高,很多人都愿意当他的学生,所以颜回不愁没饭吃。
  除了上课,颜回的另一个工作,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没有把这事当作负担,也不是简单地进行编写,而是更着重于考证和校对。同一本书,他会把在周游列国时获得的不同版本进行参证,去伪存真,然后才落笔整理。
  通过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又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重要宗派——颜氏之儒。
  颜氏之儒的主要特点有3个。一是重于立德。颜回之德的核心是仁,他把孔子提倡的仁,深入践行在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嘴巴上。二是认同天人合一观。颜回善于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又重视人的能动性,守道而不移其志。三是朦胧的辩证思维。
  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加上颜回治学总是殚精竭虑,他的身体过多地被透支。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公元前481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颜回病逝,年仅41岁。
  孔子闻讯后,极为悲痛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后,由于家境贫困,颜无繇到处筹钱,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好不容易才把颜回的葬礼完成了。
  颜回一生没做过官,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
  研究者认为,颜回之所以受到历代帝王、知识分子的推崇、尊敬和后人的礼赞,是因为他是“太上立德”的标杆,“尊师”“好学”的楷模,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的典范。更主要的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儒家学说的创立,将自己的思想与言论汇入儒学体系,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颜回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一致,后世尊他为复圣。
/读者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
看更多姓氏文章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详细报道了王、(铁改)余、萧、潘、傅、刘、孔、廖、邓、李、易、冯、白、罗、贺、谢、滕、方、吴、汪、杨、郑、唐、周、曾、巫、蒋、岳、张、徐、文姓等,正在报道颜姓。
  读者如想查看此前的报道,一是可通过华西都市报电子版(网址www.wccdaily.com.cn)查询,二是订阅微信公众号“四川百家姓”(scbaijiaxing)。因报纸版面容量有限,微信上推送的文章比报纸文章更详尽、更丰富。微信上推送的姓氏,是根据报纸报道的进度陆续推送的,正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内容。读者要想获取某个姓氏的文章,只需发送姓氏即可。如想查看“王姓”文章,只需发送“王”(不含引号)即可。
  如果您的家族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想把对姓氏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如果您想得知自己所在姓氏的根源和故事,如果您想寻找在川宗亲家族,欢迎拨打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028-96111。

/下期精彩预告/
  在颜姓的发展史上,先后有5次大规模的迁徙,但颜姓人口增长不快。唐宋时,颜姓的人口增长才快起来。颜姓人进入四川的时间较晚,唐朝时,有个叫颜有意的人出任成都县令,这是颜姓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入川的颜姓人。不过,如今四川大多颜姓人与唐朝的颜真卿有着密切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请看下期颜姓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QQ空间
孔子的出生及其家世背景
曲阜孔子六艺苑周易 (曲阜孔子大典)
颜氏须知--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是颜家人。
家风家训——安贫乐道仁德持家
他何以坐定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历史告诉你一个秘密:他不算是穷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