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系辞传》正解下篇续
豫        ↓                 
解        ↓               
豫六二爻动变解。按象,介者中,坎为中阳,坎为介,豫上互坎为介,下互艮为石,介于石象,六二爻动变坎,互离,离为日,不终日象,贞吉者,上互坎,下互离,既济之象,故曰贞吉也。向心为贞,阴阳得配为吉,故有“贞吉”之辞也。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此释复初九爻义。

↓                 
↓                 


复        ↑                 
坤        ↓               
复初九变坤,此阴极阳升,是好的开始,星星之火,可以潦原。复,坤上震下,坤降震升,向心相交,阴阳得配,元吉之象。变坤,坤顺也,君子以厚德戴物。
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此释损六三爻之义。

↑                 
↑                 


损        ↓                 
大畜        ↑               
损六三动变大畜。损者,上卦艮为首,下卦兑为毁折,以手毁物之象故曰损。大畜者,乾为天为大,艮为止,止其大,故曰大畜。
按《易》原文“损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读经文爻辞之意,鲜明快畅。象辞从另一角度言之,反令人糊涂。《系辞》言之更为与原文大不相类,意义各别也。经文之本意鲜明即指是“定数为二”,多一则损去,少一则得一以补上。艮为止,兑数二者,止于二之象。兑数二者,非先天数,乃天地数二,阳顺阴逆,阳数由下向上升,阴数由下向上降,兑为少阴,阴之始,与二四六八十阴数相倚。艮为“参天之数”,兑阴为参天之上,故为二也。
参伍相合阴逆数图

爻辞易数与卦辞易数稍不同者,以爻位为中心,参以变爻,三极互卦相倚而得。

坤降,倚参伍之降,坤兑倚降之相合数。震为阳,倚参天数,兑为上,依参天上数二也。动爻变互兑与乾。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此不好解。意为只可求得,不可致损。损何人?故有“疑也”。《系辞》曰“致一也”,其为损一或得一,其数因“一”,而与天地絪緼,男女媾精之增一,或合一之说大不相同。愚以为周易未遭秦火,而乱于注家。当以经文为准也。(另详拙著《易数探源》)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此释益上九爻义。

↓                 
↓                 


益        ↑                 
屯        ↑               
益上九爻动变屯。益本向心阴阳相配而吉,其动上九则变为“近而不相得则凶”之象也。故曰立心勿恒凶。屯者,刚柔始交而难生。谓天盘坎与地盘卦震向心相交,而阴阳失配,故曰难生,为凶。此刚柔指天地盘,始交指坎震向心。难生者阴阳失配也。
此章共十一条卦义阐述,今附上卦象与图例,以便随文参阅。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乃易之门户。以天地盘为体,以阖辟之机为用。以体现天地奥秘之撰述,可使学者神而明之能有所得。因之,易中乾坤二字为重点,“八卦而小成”,是阴阳合德的展现。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其称名也”当是指“八卦而小成”中的内容,乾坤阴阳刚柔等说,虽杂采,却又不超越乾坤这一范围,考其辞意,乃衰世之辞,而非盛世之言。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明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易在“彰往而察来”,其中明确提出了这几个“往来”二字,可见“往来”中有奥秘。“微显阐幽”正是“小成图”的“八卦相荡”,将浓缩信息展开放大易于认识的特点。“开而当明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者,开,即“小成图”展开,判断时要正言而不能邪说,按学理与事理结合,作出判断。名正言顺,进行“通变”,不可牵强附会,主观伪妄。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其称名也小,正是“八卦而小成”名称中的“小”字应用说明。“其取类也大”,正是“小成图”“触类引伸,天下之能事毕矣”的写照。“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者,皆是赞誉其作用之妙。“因贰以济民行”,“贰”解者多作为一个“疑”字解。我以“贰”解作“乾坤”,即“天地盘”。以前民用。“以明得失之报”者,吉凶者得失也。吉为阴阳得配为“得”,凶为阴阳失配为“失”。“报”即报告、预报是也。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兴也”‘’‘之‘兴’,当是兴起的兴,在“中古”时兴起,作易者亦有忧患之时。若用卦象来表示,只简易地用一“坎”卦就行了。坎为中阳,居一宫,一者数之始,坎为加忧,为忧患之象。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首席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此三陈九卦,多谓文王囚于羑里,处于忧患之中,履行此九卦之德义,遂得“逢天祐之,吉无不利“之果也。
此九卦是用儒家思想,根据易经次序依次取出阐述于此,可为崇德广业、处事应物之指导思想也。今用九宫整齐如下。
 
 
 
四恒
德之固
杂而不厌
以一德        九巽
德之制
称而隐
以行权        二谦
德之柄
尊而光
以制礼
三复
德之本
小而辨于物
以自知        五损
德之修
先难而后易
以远害        七困
德之辨
穷而通
以寡怨
八井
德之地
居其所而迁
以辨义        一履
德之基
和而至
以和行        六益
德之裕
长裕而不设
以兴利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经》这部书,不可以离开它,它讲的道理是灵活的,是变化的,是周流六爻,或上或下,没有固定,或刚或柔,总在变化,不可作为生搬硬套的典型,要与变化客观相适应。
这里提出了“周流六虚”,似乎是由爻位依次上升,不断循环的形式,但又提到了上下无常,又似乎其中有逆行六爻,由上向下依次为下降之式。同时又出现“刚柔相易”,在后,“刚柔相易”又似乎说阴阳爻画的变爻内容。如果再参阅此文,则可了然明白了。仍然是用“天地盘”之式,六爻卦分为重卦,上卦为天,即天盘卦,下卦为地,地即地盘之卦。上下二字,有歧意,也可作“不升”或“下降”解。由此可知,这里即是指八卦升降之情形,总是在六爻中体现。刚指外卦或天盘,柔指内卦或地盘。是说上升之卦,或在天盘或在地盘,下降之卦或在天盘或在地盘,没有死板的规定,而是灵活的,随着卦象的变化而变化,总是能适应一切变化的形式。
其出入以度,内外使知惧,又明与忧患与故。
“出入以度”,或作“出入以度内外”,“出入”二字,与“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中的“出入”二字一致。即在卦象变化中,“阖辟往来”以定吉凶之事。阖户谓之坤,坤主降,为来为入;辟户谓之乾,乾主升,为往为出。“内外”即内卦外卦,观其往来阖辟,使人知其吉凶而趋避,利用出入升降原理而用之。内卦为主,则可改变忧患,选择有利有方向发展,作出趋吉避凶的决策措施。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学晚既成,能明于忧患与故,作出趋吉避凶决策措施,虽无师长在身边保证其必然准确,但自己信心已能坚决,不动摇,如临父母身边一样,真诚敬重而无疑心。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初,始也。率,帅也。在占断时,开始就参考易辞,揆度判断方法,既然有《易》这部典籍常在,如果不是精通它的人,恐怕很难真正掌握它应用它。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易经这部书,从开始到最后,它的实质内容都是在说六爻相杂的变化情况,反映时间和事物。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事物有本有末,时间有始有终。因而,六爻反映时间与事物同样有初有上,有本有末。事物之初微妙难知,事物之极较为易明,六爻初与上亦同此理。
云乎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中爻”是指已述初与上二爻之外,余下的中间四爻。或者是指卦中之爻,乃六爻皆在其中。为“其中爻”舍卦言爻。可能二者皆具。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由思过半矣。
“彖”者断也。本着三极之道将一个六爻整体卦,每成三爻为一个单位(卦),得出上下两卦,即是一刀两断,取象会意,作出判断,写成文章,叫做《彖》传或称“彖辞”。由是可知著者对天地盘思路之遵用了。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二与四同工而异位”,“异位”之说较明白,而“同功”之内容不能明确。一般皆以阴阳同位作解,而不知“三极之道”即是以三为极,或叫以三爻为单位组成一个单卦,“二与四”即是以“二三四”爻组成一个下互卦,因是一卦,其表现自然是一回事,其功能也自然相同,故曰“同功”。上互为阳,下互为阴,故称为“柔”,也是“阴位”居多,故不利远者,“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下互卦居下为阴,故曰“近”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与上类似,“三四五”爻为上互卦,一卦之功能故灯同,曰“同功”,属上互卦与阳爻位,故曰“其柔危,其刚胜也。”阳胜而阴危也。阳论贵贱,阴论利益也。此互卦分爻之用,重在上下二爻之机也。若非“同功”二字,“三极”上下二互几不可知也。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者,朱熹解曰:“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但从《易经》泰九三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来看,若按朱熹之说当属人位,不得云“天地际”。即出“天地际”,则三爻为天,四爻为地,可知“三才”而“两之”,是将六爻分为上下两个三才,上卦一个天人地三才,下卦一个天人地三才,正合“三极”之说。“三极”是以“三”为极点,心有三爻即可组成一卦,一个六爻卦,用“三极之道”可以组成四个八卦,即上卦下卦,上互卦下互卦。以上卦和上互卦为阳,以下卦和下互卦为阴。皆以三爻为一个卦象单位。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爻主变化,六爻阴阳杂,反映事物之情形,而有吉凶悔吝之结果。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系辞著者认为,易是具于文王与纣之时,从易辞中可以想见其情形。其道甚大,包罗万象。其主要在于“无咎”二字上。要作得“无咎”是不容易的事。“无咎”即是“无过恶”,不犯错误。
 
第十三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得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此最末一章,总论落实应用之精华内容。起首又回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之基本模式“天地盘”说起,故云乾为天盘,至动,天下之至健,其功能作用“易以知险”。坤为地盘,为静,天下之至顺,其功能作用“简以知阻”,法天则地,体天地之撰述,通神明之德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之圣人所为。
能说诸心,能研者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舋舋者。
“能说诸心”,可以令人喜悦,亦可以报知忧虑之事,可以定天下之吉凶,也可以鼓舞天下之发展,皆具此“天地盘”中。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是故”二字承前文而申说,“变化云为”即言变化之言论与行为,吉事则有吉祥的反映,既问事,亦问器物,占事就可以知未来。也是“天地盘”功能作用。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这是著者明确告知的“天地设位”方式,即“天地盘”模式,是圣人的能量成绩,是人谋与鬼谋相结合的奥妙,内容广大,方法简易,老百姓也都能应用。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八卦是形象思维的示意符号,是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合一,是象与数相结合,但侧重于象。“爻彖以情言”。情不离性,性者,阴阳属性主之,爻彖者,以爻组成一个整体大象,一分为二,形成上卦下卦,于是有阳卦阴卦,上升与下降之分,阴阳杂居,阖辟往来四象也,吉凶悔吝著也,这是爻彖中的奥秘。爻不过是组成卦象的基础,主要关键是在彖象通变之中。
“变动以利言”,与“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中的“利用”之“利”情况不同。“变动以利言”是说顺利之象具则动,是本来之“利”也。而“利用出入”,是在不利的结论下采取措施以达到顺利吉祥。例如,外引之卦,利为客,可采取主动,而人为“利用”易理之指导。若是内引之卦象,则利为主,而后动或不动为利也。利则动,不利则静。此趋避之理,按“八卦以象告”而用之。“吉凶以情迁”,情来自性,故以阴阳得配而向心为有情相交,为吉。阴阳失配,则情迁而不吉,无情而凶也。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是故”承前文而发,爱者,阴阳得配,而向心相交为吉,恶者,阴阳失配而相攻为凶,故云“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爱(吉)也。恶(凶)也。

↓       


交                 
↓       




↑                         
↑       
“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远”者,由内向外,外引不已!下卦上升,上卦也上升,谓之往,往为悔,取象于“远”则生悔。悔者吉之渐。近者,由外向内,内引不已!上卦下降,下卦亦下降,谓之来,来为吝,取象于“近”则生吝。吝者凶之渐。
往(悔)也                         
         来(吝)也               

↑       


远                 
↓       




离        ↑                         
坎        ↓       
“悔、吝”者,吉凶之“中介”,转化之过程,进退之枢机,最当把握者。“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者。何谓情?阴阳得配为情,一个阴卦一个阳卦,则相感而“利”生。何谓伪?阴阳失配为伪。两个皆是阳卦,或者两个皆是阴卦,失配无情也,于是“害”生也。
 
情(利)也                 
         伪(害)也       

↓                 


泰        ↑                 
明夷       
凡是向心之卦共有十六个。离心之卦也有十六个。外引之卦也是十六个,内引之卦也是十六个。共六十四个卦。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此著者最后作出总结,故称“凡”,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即是向心之式而阴阳失配,就叫“近而不相得”,断辞为“凶”。“或害之,悔吝者”,即指“悔”与“吝”亦同此“近而不相得”之式,即阴阳失配方为“悔”与“吝”若阴阳得配而外引者,不以“悔”断,而为“亨通”也,若阴阳得配而内引者,不以“吝”断,而为“贞吉”也。此乃《周易》“八卦定吉凶”之说,与乎“古易”抓爻辞判断之法又有所不同,读者慎勿误会此《周易》之法为“古易”之说。
将叛者其辞惭。
此为察言观色,属“意象”之类。离心叛道者其辞“惭”,当属“离”象。离为分离,为“心”,其色红,“惭”字似此。
中心疑者其辞枝。
语言疑惑,前后矛盾,“巽”象也。殿为进退,为不果,为惑疑之象也。
吉人之辞寡。
言多必失,言寡则吉,不得罪人。“艮”象也。艮为止,止于口则寡言。
躁人之辞多。
急躁话多之人,“震”象也,震为雷,急躁之象。
诬善之人其辞游。
诬善陷害人者,游说四方,“坎”象也。
失其守者其辞屈。
兑为毁折,委曲求全,全兑卦象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系辞传正解
周易小成图简述
“小成图”理法初探
试论“道隐于小成”
论《周易?系辞》“利用出入”之秘
周易天地课堂记录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