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龙泉窑青瓷珍品,难得一见,真的都是真的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境内,窑址遍布于大窑、金村、溪口等地。浙江余姚、上虞一带自三国、两晋以来,即以烧制青瓷著称。因此北宋龙泉青瓷窑业的发展,深受邻近越窑、瓯窯、婺州窑的影响。

一见倾心!宋代龙泉窑青瓷珍品欣赏

南宋 龙泉窑青瓷五管瓶

烧造龙泉青瓷的窑室为沿着山坡修筑的龙窑,北宋时龙窑窑身冗长,室内火候、温度掌控不易,烧出来的青瓷釉色黄绿不齐。

到了南宋,龙窑窑身缩短,有助于火候、温度的改善,匣钵普遍使用。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

南宋 龙泉窑青瓷五管瓶

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样,在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

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渐衰落。

南宋 龙泉窑青瓷梅花式盏

高4.1cm,9.2 cm,足径3.6 cm

五瓣花口盏,口沿嵌铜扣。弧形深壁,胎质坚薄,内周壁依随五花口突起五道稜脊,与之对应的外周壁则出现凹陷的浅沟。内底心贴饰梅花一朵,矮圈足。

采取垫烧法烧制,内外施青釉,呈色青翠,釉面开棕色纹片,足端无釉露出灰白胎。

南宋 龙泉窑青瓷贯耳弦纹壶

高28.9cm,口径9.8 cm

贯耳壶,造型取上古铜壶之意。敞口微撇,长颈、广腹、圈足。颈部中下段各束以两道细凸弦纹,并于两侧各立半圆柱的贯耳,耳上下各皆起圆棱。腹部圆鼓而重心在中下段,且多见镟坯痕迹。有伤裂痕。圈足高,足端无釉,底釉不匀。

此类仿铜造型的器皿,在宋代多与祭祀用器相关。

南宋 龙泉窑青瓷菱花式碗

高4.5cm,口径9.5 cm

碗,六瓣菱花形,侈口,深壁,尖底,矮圈足。胎质坚薄,全器施青釉,釉色微灰。碗壁有稜,稜現白骨,圈足端露灰色胎。

宋 龙泉窑青瓷兽耳纸搥瓶

高20.9cm,口径7 cm,底径8.4 cm

纸捶瓶是宋代常见的瓶形,而颈的两侧作兽耳,则是龙泉窑所特有,且制作数量多,工法粗细不一,疑其年代或有晚至明中叶者。

本件牺耳瓶,双牺形如小兽,首向上,片板状,有拙趣。釉色粉青偏绿,表面多开片,冰纹如网,中有多道璺线。

南宋-元 龙泉窑青瓷双鱼洗

高5.1cm,口径15.6cm,足径7.7cm

浅腹折沿小洗,碗壁上宽下敛,矮圈足,足内底部深于外壁。内底堆贴双鱼纹,两只相背的鱼纹系经模印再贴于底部,成凸雕效果。

足缘窄细,足端平切露胎,呈色灰褐。此为龙泉窑常见的器形与纹饰,数量众多,海外各遗址均有所见。

南宋 龙泉窑青瓷长颈瓶

高26.1cm,口径6.2 cm,足径10.9 cm

圆口窄唇边,长颈,扁圆腹,矮圈足。胎骨较厚,全器以垫烧法烧制,内外施青釉,呈色翠青,釉质匀整透明。圈足欠圆整,着地处露出灰白色胎,足端可见铁红色边。此一器形普遍流行于宋元之际,材质有铜、银器和瓷器之别。

日本常盘山文库收藏一件器形相仿,但釉色米黄的作品。由于该件瓷瓶的器表局部也出出青翠的釉色,加上大英博物館收藏一件同形青瓷瓶,浙江省龙泉窑博物馆收藏的同形瓶釉呈米色,故有米色釉的产生,乃因窑烧时火候温度出现改变,导致青瓷釉色转呈米黄色的说法。

南宋 龙泉窑青瓷琮式瓶

高26.4cm,口径7.8 cm

琮式瓶为南宋始有的瓷器造型,器形仿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方形长柱式而有底,上下短颈与矮圈足则作圆形,四角的骔靻纹简化为长短稜线纹。

此类琮式瓶在南宋常见,以杭州老虎洞者内为圆柱、外接四角的方式最素朴,属初创期的造型。

龙泉窑者则为模制成型,胎体相对较薄,数量亦多;在四川遂宁窖藏中还有铜质、木质的琮式瓶,推测或也用于祭典中。明代则用此类器为花瓶,名为“蓍草瓶”,大者用于厅堂,小者于书庙斋为一枝瓶。

一见倾心!宋代龙泉窑青瓷珍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品官窑 哥窑和龙泉窑青瓷 一(组图 )
广东省博物馆藏龙泉青瓷青瓷鉴赏
明代,龙泉窑青瓷最后的辉煌
窑瓷(六)
宋代官窑贯耳瓶琮式瓶(赏析之十八)
宋代瓷器花瓶能提高插花美感吗?56图欣赏宋代传世美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