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清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福陵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

清福陵

福陵位于沈阳的东郊,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也就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基本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孝烈武皇后乌喇那拉·阿巴亥的陵墓。福陵和沈阳城内的昭陵、新宾的永陵合称“盛京三陵”,也是山海关以东仅有的三座帝陵。昭陵和福陵是沈阳境内的两座著名帝陵,但由于昭陵在城内,而福陵在远郊,因此到过福陵的人应该比到过昭陵的人要少许多。

福陵鸟瞰

福陵正红门前是两座青石牌坊

石牌坊局部

福陵的正门称正红门,也叫大红门,建于清朝初年

石狮

福陵前面的这条河叫浑河,古称沈水、辽水;背靠的山叫天柱山,为长白山余脉,原叫咀头山、东牟山,努尔哈埋葬于此后才将其改名为天柱山,寓意努尔哈赤在他们的心中如同擎天之柱。

还没进大门,就看到了大门两侧的两座青石牌坊。这两座牌坊均为四柱三门三楼,冲天式,柱头顶端饰有蹲兽。福陵的正门称正红门,也叫大红门,建于清朝初年。走进正红门,眼前是一条石板铺就的笔直神道。

在神道两侧茂密的松柏林中,依次排列着卧骆驼一对、立马一对、坐虎一对和坐狮一对石像生。这组石像生在天聪八年(1634年)议定竖立,顺治七年(1650年)始告完成,前后历时16年。在这四组石像生的首尾,还各有一对华表。

神道

石像生

石像生

石像生

下马碑

神道的北端就是福陵最有特色的设计“一百零八磴”——108个台阶分成多组顺山势逶迤而上,不仅丰富了中轴线的高低变化,也避免了从神道开始就对整个陵区的一览无余,是所谓“一眼望不断”。“一百零八磴”的尽处,是九脊重檐歇山顶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亭。

该亭建立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内中保存的“大清神功圣德碑”碑文由康熙帝亲自撰写,以满汉两种文字镌刻,记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生平业绩。这通碑的碑材来自北京房山,仅碑身重量估计就超过50吨。相传,每当阴雨天,该碑的碑阴就会浮现出状若观音的影像,被当地人称为“美女石”。旧时“沈阳八景”中的“神碑幻影”说的就是这块“美女石”。

神道的北端就是福陵最有特色的设计“一百零八磴”

“一百零八磴”的尽处,是九脊重檐歇山顶的神功圣德碑亭

碑亭建立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大清神功圣德碑”碑文由康熙帝亲自撰写

过“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亭,道路两侧可见一组均为硬山顶的祭祀辅助用房,包括晾果楼、省牲所、涤器房、齐班房、果房、茶房和膳房。晾果楼,顾名思义,是晾晒祭祀用果品的地方;省牲所则是主祭和助祭审察祭祀用牲畜的场所;涤器房,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洗涤祭祀器皿的所在;齐班房类似今天的值班室或警卫室,是守陵官兵的办公室和寝室。

继续往北,就是陵寝的主体方城。方城为等边四方形,围以高5米周长370米的青砖墙,四角建有十字脊重檐角楼,正南所开拱券式大门称隆恩门,门额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仔细观察门额三种文字的排列顺序,我们会发现这里面藏着满族人的一点小把戏。见过沈阳故宫各种匾额的人都知道,在满、汉两种文字同匾的情况下,一直都是汉文在右、满文在左。但在福陵这,汉文则被挤到了最左边。隆恩门上部建有面阔五间、三重檐、歇山顶的门楼,称五凤楼。

继续往北,就是陵寝的主体方城的“五凤楼”

方城“五凤楼”

隆恩殿是方城内的核心建筑,坐落在石砌须弥座之上,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覆顶,四面出廊,前置月台。月台前的丹陛石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石材产自辽东,颜色不够理想,材质也比较粗糙,耐风化的能力也比较差。该殿为享殿,内中供奉有陵主神祗,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方城内东西配殿,均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四周出廊。东配殿建于清初,后来曾经改建,是存放祭祀祝版和制帛的地方。西配殿主要用于喇嘛诵经。

过五凤楼,进入方城,正前方是隆恩殿

隆恩殿

隆恩殿月台台阶护栏石材颜色不一,材质不佳

隆恩殿背后是二柱门和石祭台。二柱门是俗称,其实就是棂星门,因为棂星门最基本的样式就是二柱一门。棂星门原称“灵星门”,灵星也叫“天田星”,是主农事的星宿。汉高祖时即有祭祀灵星以求风调雨顺的记载,至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始有在郊外祭坛设置灵星门的规制。后来这一形式被用于孔庙,而孔子似乎与农事无涉,于是将“灵”改为“棂”。再后来,棂星门逐渐成为陵寝的规制性建筑,被广泛应用。棂星门后面的石祭台上摆放着石五供:一个香炉、两个花瓶、两个烛台。在帝王陵寝中使用石五供始于明永乐帝的长陵,之后成为明、清帝陵的标配。

隆恩殿内部

从隆恩殿回望五凤楼

方城角楼

隆恩殿背后是二柱门和石祭台。二柱门是俗称,其实就是棂星门,因为棂星门最基本的样式就是二柱一门。棂星门原称“灵星门”,灵星也叫“天田星”,是主农事的星宿。汉高祖时即有祭祀灵星以求风调雨顺的记载,至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始有在郊外祭坛设置灵星门的规制。后来这一形式被用于孔庙,而孔子似乎与农事无涉,于是将“灵”改为“棂”。再后来,棂星门逐渐成为陵寝的规制性建筑,被广泛应用。棂星门后面的石祭台上摆放着石五供:一个香炉、两个花瓶、两个烛台。在帝王陵寝中使用石五供始于明永乐帝的长陵,之后成为明、清帝陵的标配。

隆恩殿后是明楼,高约15米

隆恩殿与明楼之间有石祭台和二柱门

石祭台和石五供

再往后就是重檐歇山顶的明楼。明楼又称“大明楼”,高约15米,是福陵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该楼始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两层结构,四面开拱券式门洞,内竖“圣号碑”,也就是刻有努尔哈赤庙号和谥号的石碑。努尔哈赤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汉字里高大上的字基本都收集全了。

帝王陵寝的明楼始于安徽凤阳的明皇陵,当时为东南西北各一,到南京明孝陵时改为只在方城正北设一座明楼。福陵的大明楼在1962年被一场起因不明的大火烧毁,内中的“圣号碑”也被烧裂。现在的大明楼恢复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楼体虽然基本复原,但“圣号碑”由于烧损严重,而当时财力、技术也有限,故仅用水泥进行了修补,面目已经面目全非。

明楼

“月牙城”,也叫“哑吧院”

大明楼的后面是形若下弦月的月牙城,也叫“哑巴院”。关于明楼后的月牙城为什么一定要设计成月牙形,则有多种说法。其实,月牙城就是陵寝宝城院內墓冢前的拦土墙,其作用是防止墓冢封土前部滑坡。“哑巴院”则是指“月牙城”与方城及其两侧宝城墙之间的院落。“月牙城”、“哑巴院”的建筑形制创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后来,十三陵中的献、景、裕、茂、泰、康、昭、庆、德九陵及湖北显陵都采用用了这种形制。不同的是孝、献、景、裕、茂、泰、康、显八陵的“月牙城”均比较低矮,而昭、庆、德三座后建的陵的“月牙城”则修筑得像宝城墙一样高大厚实。后来,清朝帝陵高大的“月牙城”就是仿照明陵中昭、庆、德三陵建造的。

明楼中的石碑

宝顶

在月牙城的弧形墙壁中间贴有一面琉璃照壁,壁心图案为花开富贵牡丹图。据说这照壁下面就是地宫的入口。

紧贴月牙城的馒头形封土称“宝顶”,宝顶下面的地宫里就安葬着努尔哈赤和他的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孝烈武皇后乌喇那拉·阿巴亥。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是皇太极的生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病逝。努尔哈赤在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去世后,皇太极将其和自己的生母合葬于福陵。而阿巴亥则是在努尔哈赤驾崩后的第二天被迫自尽,和努尔哈赤“同椁而殓”。阿巴亥命运凄惨,但其三个儿子却都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长子阿济格,次子多尔衮,三子多铎。

清福陵景色

清福陵景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清.国3)
拜访清福陵
自驾吉辽精华游之
地下宫殿 (8)
关外三陵简介
【寻辽记 14】 沈阳清福陵 暮色天柱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