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告诉你蒙古帝国在西征时为何能够战无不胜?

引言

作为一个差点统一了全世界的帝国,蒙古帝国实力自然不用小觑。但是,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军队总数的数量通常很少,在欧洲战场上从未超过十五万人,在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二十万,而单次作战的人数则更少。然而,他们基本上每次都能够战无不胜,打的欧洲人是闻风丧胆。那么,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有何秘诀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蒙古军队,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东西方军队作战方式的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讲究的是严谨的态度、科学的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等,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在他们的作战方式上,也讲究的是严密的分工,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们会先将军队排成密集的方阵,而后再对敌军发起进攻,这些方阵是由步、骑、弓箭等诸兵种组合而成。

而东方的军队与西方军队则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作战时,队形并没有那么完整,讲究的是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东方军队的作战方式追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所谓的“诡道”。在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和罗马帝国或者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方阵相遇,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的话,东方军队的胜算其实是不大的。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注重的是突出正面攻击力和防护力。以马其顿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组成,然后排成20排以上,穿着厚厚的铠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枪越长,架在前排步兵的肩膀上,在方阵的正面真真形成了“从枪如林”。

马其顿方阵

在方阵的后面,则通常是由奴隶跟随,一方面是做后勤和护理工作,另一方面是由标枪手不停地向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冲击力强,正面作战能力强,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东方军队所不能比的。但它的弱点也十分突出:队伍的转动是极为不便的,必须时刻保持队形的完整。

但遗憾的是,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来没有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接触过。唯一可能的机会,因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病逝而丧失。否则,我们极有可能了解到在冷兵器时代,东西方军队的战斗力孰弱孰强。

二,蒙古人特有的战术

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之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一开始,蒙古军队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很少使用步兵。但在中原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很快,蒙古人从中原的军队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他们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骑兵的作战方式,并且学会使用汉族的攻城利器——火药和抛石机等。

在战术方面,蒙古人特别注重的是部队的机动性,主要是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的战术特征。所以,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性在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的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到他们将要干什么,从哪儿发动攻击。

在与敌人作战时,蒙古人很少采用单纯的正面冲击。他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先派出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等受到攻击后便后撤,坚决不与对方纠缠。这样几番下来,等到追击他们的敌军逐渐疲惫不堪时,这时埋伏在四周的蒙古骑兵精锐则在一阵密集的箭雨过后蜂拥而来,对着敌人发起攻击。这种战术,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亚洲,蒙古人都用过,而且是屡试不爽。

众所周知,惯有骑士之风的欧洲骑兵通常崇尚的一对一战斗。而事实上,蒙古骑兵与欧洲骑兵相比,在一对一的战斗力方面,蒙古骑兵是无法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的,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的杀伤力远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和长矛的。但为何他们还是会输给蒙古骑兵呢?这是因为欧洲骑兵的战略战术远不如蒙古骑兵,我们上面说到,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可以把方圆百里的地方都作为他们的战场。但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都是在很小的战场内进行。

所以,当他们遇到机动性强,且善于通过迂回、包抄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这是他们在与蒙古骑兵交手的过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蒙古军队在西征的过程中,当他们与敌军正面遭遇时,蒙古骑兵便能很好地贯彻上述战术原则。他们会迅速地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其余的皆为轻骑兵,每个横队均为单列。而且各横队之间均有很宽的距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远远超过对手的宽大正面。

当双方军队相互靠近的时候,蒙古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间的巨大空隙间冲击而出。对着欧洲军队投以长矛和毒箭。如此几番下来,目的达到后,轻骑兵会迅速后撤,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由于紧密的队列,行动极为不便,他们很难利用自身优势对蒙古骑兵做出迅速的回击。

通常情况下,蒙古骑兵只要一两次这样的冲击就会使敌人军心动摇,从而打乱敌人的队形部署。一旦敌军的队形被打乱,这时蒙古骑兵会改变之前的队形排列,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

蒙古军队

三、善于运用自身的优势

蒙古军队在西征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不携带大量的辎重,只带几匹换乘的战马,这个特点使他们在追击敌军时毫无顾忌,就算失败了在撤退时也能以极快的速度逃走;第二个特点是他们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出其不意地对敌军发起进攻。

1241年,蒙古速不台和拔都分别率领大军进攻东欧,准备在匈牙利平原会师之后,然后对匈牙利发起攻击。匈牙利国王在得知蒙古军的意图之后,立即组织了约10万人的军队等待蒙古军的到来。但出乎意料的是,蒙古军的主力并未与匈牙利军正面接触。

同年四月,当蒙古军队抵达匈牙利后,双方在绍约河畔展开了对峙。但此时的匈牙利国王以为对面是蒙古军的主力,便在河西岸修筑好了防御工事之后,等待着蒙古军队的进攻。次日凌晨,当蒙古军的工兵携带抛石车和火箭到达后,立马对着匈牙利军的防御工事发起了攻击,在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的攻击之下,匈牙利的防御工事立马瘫痪,里面的守备军队瞬间溃败。随后,蒙古骑兵穿桥而过,对着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了冲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杀向列队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他们很快发现,这不是蒙古军的主力……

进攻匈牙利

那么,他们的主力哪儿去了呢?原来,约三万人的蒙古军主力早已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渡过冰冷的河水,从匈牙利军队的后方发起了进攻。这时,腹背受敌的匈牙利军队才发现不妙,于是便立即撤回到坚固的兵营中进行死守。但是,他们忘了蒙古人手中有威力巨大的抛石车火箭,在蒙古人向着匈牙利军营中发射了密集的火石、火箭之后,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突围而出。

但是,蒙古骑兵又发挥了他们的优势,由于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的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匈牙利人,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在这样的冲击下,绍约河战役中,匈牙利军阵亡七万余人。在蒙古军攻克佩斯城之后,进行了屠城,又杀死10万余人。

而对这两种优势的运用,使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蒙古骑兵

四、拥有周密而广泛的情报系统

蒙古军队除了强大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军事装备外,还拥有周密而广泛的情报系统,对蒙古军取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情报系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蒙古军的情报网络则遍布整个欧亚大陆,其机构之庞大,工作之周密超过了中世纪所有的国家。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蒙古人一样,能够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而且这些间谍一般都是披着商贾的外衣从事情报活动,极难被发现。

如果说蒙古骑兵是点的话,那么这个情报系统就是一张无形的网,给蒙古人提供了丰富而又准确的信息,蒙古人依靠着这些信息,制定进攻的路线和作战目标。同时这些信息网络又能将指挥者的命令传达到各个角落,实现命令的传递和战斗情报的迅速交换,然后确保各级指挥系统的统一,能够让领导者能够亲自指挥最大范围内的作战行动,直到取得战争的胜利。

结语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起了一支以弓箭、长枪为主要武器,以骑兵为主体的所向披靡的蒙古军队。这样一支军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将自身的灵活机动性和突然袭击相结合起来,同时采取智取计赚的战术手段,来达到自身的目的;这样一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有着良好纪律的以及绝妙无双的军事体制的军队,同时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所向无敌的军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朝的那些事儿(十三)
古铁骑的战术
蒙古铁骑西征,当对决欧洲重装骑兵时,凭借三大战术将其全歼
蒙古军队为什么能够战无不胜
著名的赛约河之战,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中世纪盛期 第六讲 蒙古西征(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