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常实用的专业公式合集,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荐存

小编有话说

上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wangzhe

经常会有小伙伴们在评论区希望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各部位尺寸的计算,

小编找到了来自编织人生论坛的wangzhe分享的帖子,

分享了一些非常专业的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小伙伴们可以用来作为手工毛衣编织时的参考,

快一起来看看吧!

上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上衣后片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
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
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
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
6. 挂肩收针针数=(1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
7. 挂肩收针方法:
  平收3针~6针后,佘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8.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
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
10.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

上衣前片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
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
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
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
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
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时,
  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

袖片

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
袖横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
1.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
2.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
3.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
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
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
6.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
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

领片

1.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
2.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

其它

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
1.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宽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宽为17厘米~21厘米。
3.编织袖片时,若加针,宜先快后慢,若减针,则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针行数接近于前、后片挂肩的收针行数。
6.为编织操作简便,一般后领口可不予考虑。
7.后领口宽一般为肩宽的1/3。

下装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毛裤的编织成型较快捷、简便,一般分为左右裤片两部分,另加一裤裆方块编织。编织时,如果从裤腰处开始编织,裤腰的折双边就比较省力,但裤腿减针时有些费事;反之,从裤腿处开始编织,裤腰折双边有些费事,可裤腿的简易加针和裤腰后翘的编织就容易些。这就需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
   下面介绍毛裤的三种编织法:

两片编织法

1. 腰口起针针数=腰围÷2×横密
2. 裤长行数=(裤长-腰罗纹-裤口罗纹)×直密
3. 腰后翘。后翘一般高出3厘米左右,约为4~5个回程(8~10行)。编织时,将腰宽针数取中,分为前、后
  腰,再将后腰的针数除以回程数 (即4~5个回程),用回形加针编织法即可织成腰后翘。如果是从裤脚
  口起针,应采用回形减针法编织。
4. 臀宽针数=臀围÷2×横密
5. 上裆应加针数=臀宽针数-腰宽针数
6. 上裆长行数=(直裆一腰罗纹)×直密
7. 上裆加针间隔行数:
  前侧=上裆长行数÷(上裆应加针数的1/4)
  后侧=上裆长行数÷(上裆应加针数的3/4)
8. 横裆针数=臀宽针数+(前裆宽+后裆宽)×横密  或:横裆针数=横裆宽×横密
9. 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直密
10.裤腿应减针数=横裆针数-裤口针数
11.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2-后裆减针行数)÷(裤腿应减针数-后裆应减针数)
12.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横密
13.后裆减针行数=后裆应减针数×2
    如果从裤脚开始编织,第“10”“11”“12”、“13”、项中的“减针”须改为“加针”,第“5”、“7”项中的“加针”须改为“减针”。

三片编织法(加方法)

1. 腰口起针针数,与两片编织法“1”相同。
2. 裤长行数,与两片编织法“2”相同。
3. 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
4. 臀宽针数,与两片编织法“4”相同。
5. 上裆应加针数,与两片编织法“5”相同。
6. 上裆长行数,与两片编织法“6”相同。
7. 上裆加针间隔行数=(上裆长行数÷上裆应加针数)÷2
8. 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直密
9. 裤腿应减针数(单侧)=臀宽针数-裤口针数
10.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裤腿应减针数
11.方块针数=方块宽×横密
12.方块行数=方块长×直密

四片编织法

   四片编织法与其他编织法不同的是:裤腿减针时,每一片裤腿的外侧也要参与减针。
平针编织裤前片
1. 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
2. 裤长行数=(裤长-腰罗纹-裤口罗纹)×直密
3. 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
4. 上裆长行数=(直裆-腰罗纹)×直密
5. 前横裆针数=前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3项)
6. 裤腿行数=(裤长-直裆-裤口罗纹)×直密
7. 裤腿应减针数=前横裆针数-前裤口针数
8. 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裤腿应减针数÷2)
9. 前裤口针数=(裤口宽÷2-1)×横密

平针编织裤后片

1. 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
2. 裤长行数,与裤前片“2”相同。
3. 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
4. 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
5. 上裆长行数,与裤前片“4”相同。
6. 后横裆针数=后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4项)
7. 裤腿行数,与裤前片“6”相同。
8. 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横密
9. 后裆减针行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
10.裤腿应减针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
11.裤口针数=(裤口宽÷2+1)×横密

罗纹编织裤前片

   在整件毛裤全部为罗纹组织编织的情况下,成品易下垂,因此做小样的密度计算时,要适当增加横密的针数,减少直密的行数。另外,腰罗纹和裤口罗纹要比其他部位小一个密度值。
1. 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
2. 裤长行数=裤长×直密(不包括腰部的内折边)
3. 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
4. 直裆行数=直裆×直密
5. 前横裆针数=前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3项)
6. 裤腿行数=裤长行数-直裆行数
7. 裤腿应减针数=前横裆针数-前裤口针数
8. 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裤腿应减针数÷2)
9. 前裤口针数=(裤口宽÷2-1)×横密

罗纹编织裤后片

1. 腰口起针针数=(腰围÷4+1)×横密
2. 裤长行数,与裤前片“2”相同。
3. 腰后翘,与两片编织法“3”相同。
4. 臀宽针数=(臀围÷4+1)×横密
5. 直裆行数=直裆×直密
6. 后横裆针数=后裆宽×横密+臀宽针数(本裤片第4项)
7. 裤腿行数,与裤前片“6”相同。
8. 后裆应减针数=后裆宽×横密
9. 后裆减针行数=后裆针数×2
10.裤腿应减针数=后横裆针数-后裆应减针数-裤口针数
11.裤腿减针间隔行数=(裤腿行数×2-后裆减针行数)÷裤腿应减针数

男裤门襟尺寸计算

1. 门襟针数=门襟宽×横密
2. 门襟行数=门襟长×直密
   *门襟的编织一般是在右裤片上完成,当编织到右裤片门襟上边(或下边)位置时,要把门襟宽所需针数一次加齐,并随裤片编织,当织够门襟长所需行数后,再将门襟针数一次减完。
   在编织左裤片时,如果怕裤门襟的平针编织卷曲,可以在编织到门襟位置时,改成罗纹组织,针数与右裤片相同。


当然,无论是机织还是手织的参考,上述的资料都还有不足的地方:

一 并没有说各个部位的尺寸是多少,有横竖密没有尺寸也还是算不出针数和行数的。

二 并没有将有些横密的修正数放进去,由于毛线织片有弹性,所以按其公式算出来的针数会多了,毛衣会肥了。

三 作为机织的工艺计算公式,它也应是按胸围的4分之一来计算针数,而不是2分之一,因为现代的编织机绝大多数有针数标尺,针数标尺又是从中间零开始,4分之一开针要比2分之一开针来得简便些。

——徐仪星

因此,小伙伴们可以在编织时部分参考,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或是认为对你有帮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 end · 

作者 | wangzhe

图 | 编织人生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棒针基础知识】毛衣编织尺寸的计算
毛衣编织针法 编织尺寸的计算
编织尺寸的计算
大包姥姥话编织|毛衣尺寸的计算方法
编织尺寸计算(有用)
毛衣编织的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