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政報告》源自「六七暴動」
《施政報告》源自「六七暴動」
        宣讀《施政報告》這一傳統源自英國殖民地時代,而《施政報告》本身的概念,亦是來自英國。香港的《施政報告》參考自英國的《Queen's Address》,「六七暴動」發生後,時任港督麥理浩在1972年首次到立法局解釋施政,加強與市民的溝通,是如今《施政報告》的雛形。

  香港的《施政報告》歷史悠久。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麥理浩有感暴動或與市民不明白施政有關,遂於1972年10月18日親身到立法局解釋施政,教育、醫療等範圍的政策均會提及,做法參考自英國的《Queen's Address》,到1976年正式定名為《Address by the Governor》。

  回歸後,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沿用港督宣讀《施政報告》的做法,每年10月到立法會解釋和預告施政。之後宣讀《施政報告》的時間曾經多次改變,不過宣讀《施政報告》的傳統則繼續。

  致謝動議源自殖民時代

  除了《施政報告》源於英國,目前當特首宣讀過《施政報告》後,立法會議員還有一個致謝動議,這一傳統亦是源自殖民地時代。往時由於港督有「主人」的角色,議員的動議就是為了答謝港督規劃好香港的未來,為香港市民勞心勞力,遂有這一動議的出現。

  時至今日,致謝動議的本質已經有所改變,由「答謝」目的改變成議員表達是否滿意的方式。首任特首董建華在任八年,除1997年、1999年和2001年三份《施政報告》獲立法會通過致謝議案,其他皆遭否決,之後的特首曾蔭權任內七份《施政報告》,僅兩份獲立法會通過致謝議案。至於特首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的致謝議案,今年2月1日亦在立法會被否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鍾秉敬:梁振英「首秀」展治港方略
香港前港督府風水
梁振英大手筆扶貧背後的管治哲學
第一任港督璞鼎查,中国百年国耻开启者
李家超正式报名参选香港特首
香港回归20周年,四任特首都用哪些车当座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