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看这些小篆线条灵动的“腰”,聊聊书法练习的“书写性”

很多朋友听到小篆线条的练习,就会觉得是书法练习过程中的一道“紧箍咒”。眼睛一闭,脑子里立马就是玉箸篆、铁线篆这些从头至尾不差分毫、粗细一致的线条概念,远不如学习行书草书来得好玩和自在。

其实这种看法,是对小篆线条练习的一种误解,如果把篆书线条,尤其是小篆线条理解得这般刻板,那学习书法还有何目的呢,把它直接当成美术字,用排笔、板刷来进行书写就可以了,再不行,咱们学习一些清人,把笔毫剪成一个弧形,那岂不是更省事么?

元代赵松雪《兰亭十三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本篇我们暂不议结字,针对小篆线条的理解,本人觉得无论何种书体,其书写性并无二致,但因其书体各异,的确存在具体的提按变化、书写节奏的不同而已。因此,作为小篆线条来说,对其书写性的正确认知是首要的,笔者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这些年来对于篆书班培训的一些总结,分享一下以下几点拙见:

一、起、行、收的正确处理

单一线条的书写必须具备“起、行、收”三个环节,小篆的“起”,首先要确定其风格,也就是起始藏锋,并保持圆劲的蓄势之状,逆锋起笔是最常用的手段,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蓄势借力,顺势铺毫行笔。

行笔过程要始终保持中锋,铺毫行进中除了向前的势,还须保持抵纸的按压力,做到所谓的“涩行”,此为行笔中保持线条质量最重要的前提。前人所云“锥画沙”、“入木三分”,莫不如此。拖笔前行最为忌讳、可耻。

运笔讲求中含内敛、流畅通达,笔力藏于笔画之中,使气息浩浩然、绵绵然而首尾贯通。行笔的力度,需保持至末端,停笔轻驻,聚锋收笔,一气呵成。亦可稍作回锋,但不能刻意重按顿收,更不能回锋描画,多此一举。

二、轻、重、缓、急的提按变化

同任何书体一样,小篆线条也存在轻、重、缓、急的提按变化,这也是体现书写性的重要特征,我们试举清人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的“千”字为例,千字笔画不多,结体并不对称,因此为加强字形的稳定感,向下的线条就采用了由快到慢,由轻到重的处理,逐渐加粗至末端收笔。

反之,我们看看“天地玄黄”的“玄字”,上部开阔,下部紧收,整体不易稳定,因此作为起始的主笔做了果断的重按处理,仿佛拳定乾坤,昂然而立,统帅三军。

和楷书一样,线条也有起、行、收的虚实变化,行笔过程中笔毫稍加提起,显露流畅和轻松之势,形成较为明显的腰部特征,轻盈不失韧性,保持优雅的中间过渡状态,有的则反之,起收较轻,中间重按变实。例如:“川”、“轻”

三、承上启下,顾盼呼应

线条并不是孤立的,在一个字当中,每根线条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笔的轻重要因应笔顺笔序的关系,形成流畅的关联反应,轻或重,急或缓,如果相邻、同样的笔画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做刻板的处理,这也是静态书写中所谓之“行”意,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则是不可见的笔意。

以上几处是个人愚见,学习小篆是个系统的过程,本篇仅就个人所了解的一些皮毛进行了部分总结,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结识更多致力于书法学习的书友,抛砖引玉,带来更多相关专业话题的探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习之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周案例】请听老师的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小篆临摹展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转)
UC头条:笔力不足, 笔画不过关, 这些方法会提高书法水平
书法讲座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3)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的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