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 突显学校特色

一个目前人们还比较陌生的新名词-----“校本课程”走进了公众视野,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这个新名词将越来越熟悉。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何意义?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什么关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何联系?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开发校本课程对我们教师有什么要求?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有哪些特色?下面老师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这些问题。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和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开发的课程。它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它的侧重点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以综合的形态出现,强调过程而非结果,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专家开发的课程有时不一定能符合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学校一级的课程创新和开发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也是课程改革的国际发展趋势。

2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同心协力地实现既定的目标,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

3、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教师意识到这一权力所要承担的课程责任,能够体验到这是对自身素质的挑战。

4、校本课程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必须评估学生的需要,然后经历一次有学生代表参加的审议,最后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个过程就使学生真正拥有了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在受教育中的自主性与学习自由。

二、 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差异,如果用统一的课程设计和一刀切的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本次课改妥善处理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体现了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目标上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内容上强调一致性、共同性、发展性,实施方式上具有强制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专家,一般以必修课的方式出现,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这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一般比较侧重于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乡土课程等。地方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专家,一般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比较侧重于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校本课程弥补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这三类课程不是完全独立的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就两类课程的开发主体作进一步比较:

比较项目

国家/地方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

开发目标

以开发全国共同、统一的课程方案为目标。

以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方等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

参与人员

课程开发是学者专家的权责,只有校外的学者专家有权参与。

所有与课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均有参与课程开发的职责。因此学校成员与校外人士均可参与

课程观

课程即书面的课程文件,是计划好的课程方案。

课程即教育情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具有生成性。

学生观

假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是被动的学习个体,课程可以在事前做好详细、完善的计划

学生不但有个体差异,也有主动构建学习的能力,课程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观

教师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教师的职责就是忠实地执行设计好的课程方案。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它涉及的领域主要有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学习和生活学习。课题研究和学习活动都有大小之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较大的课题或学习活动都可以发展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它的普遍意义,又有它的特殊意义。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向校本课程进一步发展,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又能使综合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实施了一年多,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功开展使我校在我市享有了更高的声誉。因此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丰富经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更上一个台阶。我校正准备开发的校本课程“书香校园”就是由本学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好书相约”发展而来的。这里,我又想到了苏州市实验小学,这所学校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绿野村是苏州实验小学自筹资金创办的素质教育基地,位于风光秀美的太湖之滨,一期工程占地250亩,里面有种植园、养殖园、科技园、多功能厅、学生宿舍。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每学期都要来这里参加制陶、刺绣、木工、生态考察、气象观测、土壤实验、动物饲养、果树栽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它是孩子们体验自然、了解农村、参加劳动、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场所。几年来,学校先后设计了生态闯关大行动植绿、爱绿、护绿土地里的学问多彩的军营生活小鬼当家我是绿野村小主人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四、对校本课程认识的几个误区

误区1: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行开发的新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国家课程纲要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资源,由学校成员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发的,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学校和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的课程,也包括学校或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二度开发”得到的富有学校和教师个性的课程。所以,把“校本课程开发”认为就是“学校自行开发的新课程”,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也也没有以整体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割裂了开来。

误区2、校本课程就是“选修课、活动课”

首先,校本课程在概念上要比选修课、活动课更丰富 。国家在课程计划中预留10%-25%的余地,让学校自主地进行新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态上与我国以往的选修课、活动课有相一致的地方,都是在既定的课时范围内进行课程的开发,但这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形态。

其次,要从选修课、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选修课、活动课的提出是国家课程开发权力下放的表现,是为了增加课程的适应性与选择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这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一致的。但选修课、活动课必须走向校本课程,使其成为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要使选修课、活动课成为真正的校本课程的关键问题是要用课程的眼光重新审视现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因此,我们要用课程开发的理念与视角去思考现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筛选,对不符合课程意义上的选修课、活动课进行重新开发与规范,使其获得真正的课程意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开发与设置,使其真正地成为学生个性成长发展的载体。因此,选修课、活动课不等于校本课程的全部,只有在课程意识支撑下的选修课、活动课才称得上是校本课程。溧阳市实验小学就把“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的“三棋”校本课程纳入到必修课中,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崭新理念和目标做指导,并辅之以“三级管理”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广泛的社会效益。由此,联想到我校的创新思维训练,如何从实际出发,避免数学学科化,使它从“选修课”真正走向我校的校本课程,准确把握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上级部门的专业引领下,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开发。

五、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素养

开发校本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要有科学的课程意识

首先,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再停留在"课程就是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其次,课程不仅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教师必须依照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合理地进行课程的改造。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作品,而不是专家们给予的仅供教师忠实执行的范本。 再次,课程是开放、民主、科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包含了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它是开放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它是民主的。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从成人的眼光出发,必须回归儿童世界,要能够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它是科学的。

2教师要有娴熟的课程开发技术

1)、确定课程目标的技术。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

2)、《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校本课程纲要》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3)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必须考虑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经费问题。

   4)课程评价的技术。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一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这一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教师要有精诚合作的精神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校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合作。因此,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通力合作,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必然要求。

5教师要有行动研究的素养

教育行动研究的核心就是"反思",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能不断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六、兄弟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常州市盛毓度小学:从传统特色走向校本课程

学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了每周两课时的校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挖掘学校的传统特色:盛毓度小学在艺术、乒乓球运动、书法、计算机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传统,为了稳固和保持这些良好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一系列的传统节活动,以此促进学校保持良好的办学传统,这也正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推动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向课程。

2、尊重教师的专业特长: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专业乒乓球教师、专业书法教师、专业艺术教师、专业科学教师、专业计算机教师。除此之外,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师,都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以复合性教师的要求,在承担着一定的课程实施任务。在最近两三年中,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乒乓球、书法、计算机、舞蹈、美术等。

3、突显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兴趣而开发,以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在课程目标上,基于对学生的需要评估来确定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上,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程评价方式上,他们突出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校内部评价。

(二)、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利用社区和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发了以书法为主体,辅以东方小故事、阅读欣赏、中华名人、艺术、趣味数学等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参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这所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1、特色性和普及性相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他们确立了以书法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这一课程的原因是:学校早就成立了少儿书法培训班,在少儿书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相当一批学生在市、省、国家级竞赛中获奖,并有多幅作品送国外展出,但是与此不协调的是我校学生整体的写字水平不甚理想;另外,少儿书法班的学生虽然书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对于包括书法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却不甚了解,没有达到以书法为载体的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面对这样两个不协调学校提出了以书法为龙头的校本课程体系,即为了加强学校的特色建设,突显亮点,同时也是为了以书法为载体,突出学校特色,加强书法的普及性教学,他们又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从书法开始辐射到东方小故事、阅读欣赏、中华名人、艺术、趣味数学等课程,引导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灵活性和整合性相结合。学校在书法校本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灵活性与整合性的结合。他们以书法训练为线索,又涉及了基本知识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具体包括:A、基本知识:包括书法的发展历史、书法的欣赏、书法家介绍、各种书体的介绍、书法家的小故事等。B、基本技能:包括书法的练习、写字的训练等。C、实践活动:包括布置学校的陈列室、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收集书法家故事、书写赠送春联、赠送书法作品、书法小报编撰等。

   3、生成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学校在开发书法校本课程开始之初,只是沿用了少儿书法班的教材,忽略了以书法为载体的一个整体的教育系统,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倦情绪。于是学校课改组及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书法教育的内涵进行了丰富,拓展了书法教育的外延,合理增加其他与书法有关的内容。随着教学的进行,又感得校本课程应该从单一的书法教育这一“围城”中走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为此又适时增加了从书法中、从课本中延伸出来的东方小故事、阅读欣赏、中华名人、艺术等课程,充分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的需要。

 

老师们,盛毓度小学和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走在了我市的前列,对我们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要起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工作,要在上级学术部门的专业引领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思考,加强研究与变革,加强实践和创新,把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充满潜力、充满智慧、充满创造的过程。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突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让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校园文化,让“勤奋、好学、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遍布花小的每个角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校本课程?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植根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偏差
谈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偏差
《新课改100问》(之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