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和它的传承人雍开全


    自古以来江西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而江西萍乡,自古文风鼎盛,商贸发达,乡风淳朴,曾两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萍乡春锣、采茶戏、傩舞、莲花落、缩龙等众多民间艺术。提到萍乡春锣,雍开全注定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的代表性传承人,雍开全大胆创新,让萍乡春锣这项传统曲艺登上了高雅的舞台,赢得了众人的关注和喝彩。
2008年萍乡春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萍乡春锣,又名打春锣,是萍乡独有的一种本土民间文化形态。春锣在萍乡有近300年的历史,家喻户晓,老少俱喜,是萍乡一张炫丽璀璨的“文化名片”。
   说起萍乡春锣的起源,雍开全便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据他介绍,该曲种共有三种说法,一是“报春”说,二是“迎春接福”说,三是“周吴二姓”说。一般认为春锣由民间“报春”演变而来。在过去历书还未普及时,报春人身背锣鼓,把二十四个节气编成歌,挨家挨户告诉人们当年的农事季节,提醒人们及时播种。历书普及后,春锣逐渐演变成祝贺新年、传吉报喜、说唱人物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
   “后来,随着艺人们的流动演唱,把春锣渐渐传到了江西宜春、万载和湖南醴陵、浏阳等地。” 雍开全说。1956年,萍乡春锣艺人荣孝善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表演,开创了萍乡春锣登大雅之堂的先河。
   1998年和2002年,作为江西惟一的代表曲种,萍乡春锣先后参加了第三、四届中国曲艺节。2008年,萍乡春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名录。


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萍乡春锣
  在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被称为“春锣大王”的雍开全最初并不是以演唱春锣“出道”的。从小,他就拜萍乡地方采茶戏名师邓小岩为师,对萍乡民间演唱艺术有专门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才开始学习并演唱春锣。
       1986年,雍开全凭着一曲《喜盈门》闯入江西曲艺界,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专门为他出版了萍乡春锣的盒式录音带。自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推出的代表作有《三佬倌卖机》、《萍乡赞》、《巧媳妇撮合老鸳鸯》、《夕阳红似二月花》、《将军回乡》、《法中有情》等。
  几十年来,萍乡春锣不断地融入百姓生活,这正是源于以雍开全为首的表演者们的不懈努力。在从事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他感觉到当时的萍乡春锣演唱曲调低沉、唱腔平淡、唱词散乱,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春锣是萍乡民间艺人近300年长久积淀的结晶。为了扩大它的影响,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加受群众欢迎,所以我想到要对它进行改进。”于是,雍开全大胆创新,吸收和继承了传统春锣的精华,又融入了地方采茶戏和湘剧等戏剧表演元素,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声情并茂,韵味醇厚,演唱风格独树一帜,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唱词内容上,雍开全将其扩展到了时事政治、经济建设、新人新事、红色史迹等诸多方面;在篇幅上将其扩展到了中篇,并且按照撰写的春锣唱词演唱。
  传统的萍乡春锣,都是由一个人来表演。经过雍开全的改进,既保留了一个人演唱,又发展到二至三人甚至更多人演唱,同时,增设女演员,并加入二胡、三弦、琵琶、中胡等民乐伴奏。此外,创新后的萍乡春锣从说唱并重变成以唱为主,并有了春锣歌舞、春锣剧等形式。

每年演出六七十场,年近七十仍活跃在舞台上

  多年来,雍开全的探索、尝试和努力换来了观众和听众的丰厚回报,他的春锣被制作成音像作品,走在萍乡的大街小巷甚至乡村,都能听到他韵味独特的声音。
  有一次,雍开全随文艺演出队在一个乡镇演出,听说他要来,当地百姓纷纷买票观看,礼堂座无虚席。“当时门票是五毛钱,百姓们打趣说,其他所有节目加起来值二毛五分钱,雍开全的春锣就值二毛五分钱。”说起这件事,雍开全开心地笑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雍开全收拾得干净雅致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大堆的奖状、奖牌、荣誉证书。1998年,雍开全演唱的萍乡春锣新曲目《樊梨花义胜鲁智深》,代表江西省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第三届中国曲艺节,反响甚佳,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还为他拍摄了专题片。
  2002年,雍开全携弟子彭利萍演唱的《夕阳红似二月花》参加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曲艺节,深受观众和听众的喜爱。雍开全曾获得“全省优秀文艺工作者”、市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等称号以及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中国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
  作为萍乡采茶剧团的主演,由他担任主要角色的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雍开全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热情饱满,现在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市内重大的活动、庆典,包括一些私人的婚庆、生日聚会都会邀请他,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欣然应允,目前每年演出仍达六七十场。


广收徒弟,身传口授培养传承人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春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现在学唱萍乡春锣的人越来越少,演出经费越来越难以筹集,排演场地越来越难以固定,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春锣的发展。”为了传承这一民间演唱艺术,雍开全不辞劳苦,不计得失,坚持发扬传承萍乡春锣,广收徒弟,身传口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像彭利萍、黄绍辉、易国华、肖奇良、张文标、张玉坤、黄建玲、贾勇军这样的传承人。
  聊起他的得意门生,雍开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的弟子彭利萍于2009年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优秀中青年曲艺家’称号,易国华荣获过中国中部六省第二届曲艺大赛金奖。”,最近更是传来佳讯,萍乡春锣第四代继承人、5岁的小男生李煜阳和6岁的小女孩王馨乐在2014江西省第七届少儿曲艺大赛中夺得曲艺类一等奖。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雍开全还把这一民间曲艺传播到了社区老年艺术团,在社区群众中反响很强烈,深受群众欢迎。2007年他带领萍乡莲花县农村表演队参加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凭借一曲用萍乡春锣演唱的《养老歌》夺得金奖。
  萍乡春锣是萍乡的“土特产”,如何让该曲种更好地发展依然是雍开全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萍乡春锣面临经费严重匮乏、排演场地缺失等困难,特别是缺少专业人员,专业的创作人员和专业的说唱表演人员为数不多,已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雍开全说,长此以往,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极有可能流失。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一方面雍开全在各种场合大力呼吁、寻求支持;另一方面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尽自己所能去推动萍乡春锣的发展。尽管困难重重,但面对记者,雍开全还是非常乐观地说:“有中央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英明决策,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帮助,萍乡春锣一定会像东北‘二人转’一样,影响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从萍乡出发,冲出江西,走向全国。”


来源:萍乡市旅游局 文:谭长燕   图:刘国胜、贾长江、刘天乐、周锦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安全 3P
非物质文化遗产岔曲 乾隆爷许可的“唱曲儿”
燕山大板
方言没了,方言曲艺咋活?!
说唱文艺研究与非遗保护传承
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今日开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