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尚意”不是从宋代开始的也没有从宋代结束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梁巘在他的著作《评书帖》中提出了“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书法美学思想,对古代书法史上的不同时代风格做了一个最有美学欣赏意义的区别,应该说,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值得纪念的事情。
苏轼的书法作品
这个梁巘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学生邓石如,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书法家。邓石如能够以篆书、隶书成名,而不是楷书、行书,这也足以说明梁巘的书法美学思想有多开放了。
所以,从清代乾隆年以后,书法的欣赏眼光,早已不在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个范围了,因此,美学趣味就多变了。
自从梁巘提出韵、法、意这个说法,欣赏书法的眼界也就大开了。书法的美学境界,也就有了新的欣赏趣味了。
梁巘临摹的《圣教序》
比如说,这个书法作品“尚意”、这个书法作品“尚法”、这个书法作品“尚韵”等等。这就不一定必须是宋代才“尚意”,也不必是唐代才“尚法”,更不必是晋代书法才“尚韵”。书法作品完全可以追求自己感兴趣的美学境界。
因此,梁巘提出的书法“三尚”,也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书法美学追求。
那么,梁巘提出的“宋人尚意”到底与宋代的书法美学倾向有没有关系呢?
苏轼的书法作品
那我们还是看看宋四家之一的领袖人物苏东坡是怎么论书法的吧。
苏轼在《书黄于思诗集后》的跋文里说:“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苏轼的这篇文章本来不是谈论书法的,而是论诗的,但是,他从书法为什么好谈起,引出了好诗是什么。
我们从苏轼的这段话里,也不难体会得出来:好的书法绝不是把很自然的本性要丢掉,而是要有自然的本性。如果总是在古人的笔法里讨“完美”的技法,那就没有真美了。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放大局部
所以,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里,已经看不到钟繇、王羲之的,那种自然之美。
对于,苏轼的这个见解,最积极响应的,就是苏轼的学生也是他的朋友你付出。
米芾跟苏轼一样,对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不屑一顾,甚至破口大骂,颜真卿、柳公权为“恶札”之祖。用今天的,话来翻译,那就是“丑书”之祖的意思。
事实上,自然之美乃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如果说《兰亭序》伟大,那么,《兰亭序》的伟大也,恰恰就是它的自然之美才是第一。毫无雕琢的痕迹,把“雕琢”留给欣赏者,而不是自己来完成。这完全符合老子“大朴不雕”的自然美思想。
苏轼的书法作品
苏轼被推举为宋四家第一,他的书法,无非就是没有任何雕琢的拘泥,所以,给人自然舒展的快乐。
苏轼在《次韵子由论书》诗中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尝谓不学可”。他还在《石苍舒醉墨亭》诗里更直白的说出了对书法自然美的自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所谓的“不善书”,正是不善雕琢而已。
苏轼这种无法无天,信手拈来的书法观,当然也是建立在自己的书法天分的基础上的。
苏轼是一个早慧的孩子,天资聪颖,早年的书法已经非常好了,他有这样的书法基础,信手拈来的写字,当然他有这个资格。
蔡襄的书法作品《澄心堂帖》
不过,可贵的是,他没有一味的在法度上无限严谨,而是在法度以内适可而止地游艺于法度,所以,他的书法既有法度的修养,又有个性的追求和自然。
我们普通人,就不要跟苏轼比了。有些书法家,他们本来就不是书法家的书法家,苏轼就是其中之一。
假如我们严苛地分析苏轼的书法,确实也有失于法度不足的缺陷,好在他的天然去雕饰、妙手偶得之的自然之美,把这些都给掩盖过去了。问题是,我们普通人往往没有那只“妙手”。
苏轼还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句话,就是对他的书法,之所以好的最好诠释。
事实上,书法的发展是个性与社会思潮的统一。
杨凝式《韭花帖》放大局部
早在宋代之前的杨凝式,他的《韭花帖》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尚意”的书法作品了,同时也是一个“尚韵”的书法作品。
对于杨凝式的,这个书法作品,黄庭坚、苏轼的评价都很高,可见惺惺相惜之深。
那么,更早的唐代又有没有“尚意”、“尚韵”的书法呢?
当然有的。例如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这个书法作品就是一个很好晋人趣味的作品。
所以,书法的美学总是多样的。
而宋代书法之所以被梁巘认为“尚意”,千里马认为,可能社会的成分要更大一些。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手稿局部
宋代社会上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社会风俗更加平民化。无论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还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反应出来的社会风气,就是自由舒畅的气氛是历史上最好的。
例如,妇女可以自由出入闹事,市民可以聚集在一起听话本小说,书法绘画作品到处都可以张卖,这种社会气氛,给人的自由和对自由向往,就成为一种时尚,毫不拘于谨小慎微,成为一种心态。
梁巘书法作品
再加上苏轼在绘画上主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都说明他对心灵自由的推波助澜,这就给宋代开了一个书法性灵的风气。
实践和追逐这个书法风气的,都是宋代的文学领袖,例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书法绘画上,米芾也是一位领袖人物。
当然,我们认为,宋代“尚意”不是从宋代开始,也不是从宋代就结束了。
而是从宋代开始,引领了一种书法美学的趣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苕溪诗帖》看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
书法欣赏的三个境界
中国历史上造诣最深的十大书法家
黄庭坚论书跋语中书法美形态的认识
试论宋濂的书法美学思想
刘墉书法——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名盛一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