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回民小学里的拜火教神庙 | 探访

经常在外旅行探访会积累一种经验,估计的时间和预算总是会不够的,有些地方我不用去都能猜到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惊喜,而另一些地方则相反,总会意外遇到值得挖掘玩味的点,而又限于时间和金钱,只好辛苦自己马不停蹄,当然这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在镇江,我正好碰到了这样一个惊喜。


宁镇扬地区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的集中地区,在这片区域里,每一座城市都有大量的故事可以挖掘。仅说伊斯兰教,南京的金陵学派,镇江的伊斯兰出版业,扬州更是唐宋伊斯兰入华的起点,这些早有学者研究,我就不再赘述。


比起研究历史著作,我更喜欢去实地探访,在老街区里徒步行走,找寻那些残留的遗迹。在我来到镇江以前,我的朋友张继州(看过我游记的朋友会记起来,之前就是他带我探访福州,找到了隐秘的萨镇冰故居)告诉我,镇江有一座回民小学,学校里有一座道教的火星庙。


一座回民小学里有一座道教建筑?这一下引起了我的兴趣,到了镇江之后,这里就是我的第一站。


这座回民小学叫做穆源民族学校,位于镇江宝盖路,1906年也就是光绪32年创办,最初叫私立穆源学堂。这座学校的发起者是童琮先生,但主要赞助者镇江著名的回族实业家金恒仁,金恒仁先生捐出了祖产土地作为回民学校使用。


关于童琮先生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他是当年留学日本的36名回族之一,从日本留学回来就倡导兴办新学,创办了“东亚清真教育总会“。在他影响下,留日回族学生建立了”留东清真教育会“,在东京出版了回族近代历史上第一份具有进步思想的刊物《醒回篇》。童琮和韩国国父金九是朋友,所以在山巷—宝盖路这片回民区有一座“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



当我走访学校附近的巷子里时,发现了这样两块牌子:



牌子上有一个词引起了我的注意:祆神


祆教就是拜火教,正式名称是琐罗亚斯德教,这是一个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宗教。尼采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的“查拉图斯特拉”就是琐罗亚斯德,拜火教是一个讹传的名字,他们并不崇拜火,而是认为火是最纯洁的被造物,代表无限的光明。拜火教崇拜的神叫做阿胡达·马兹达,智慧之主,创造万物。波斯语中伊斯兰教真主安拉就叫“胡大”,而琐罗亚斯德教正是出自波斯,日本有个汽车牌子叫“马自达”,也是因为公司高层对拜火教有某种崇尚。


公元三世纪的时候,波斯人摩尼将拜火教教义加入犹太教和古巴比伦宗教的内容,形成了摩尼教,八世纪从波斯传入中国又加入了佛教的元素,形成了明教(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书中明教崇拜圣火就是来自拜火教的部分)。


继续探访,我设法进入了学校内部去找寻古戏台,在学校里发现了这块牌子:




注意这句“火星庙供奉祆神,出自西域”,这更加说明了这里最初不是一座道教的庙,就是拜火教的庙。



下面这两座雕像一座是釉陶荧惑火星俑,出土自火星庙,看起来是一座护法神像,另一座则是胡人俑,网上说这两座雕像收藏在镇江博物馆当中。





然而,当我前往镇江博物馆找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两座雕像,我询问馆内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这两件展品应该在库房内,没有展出可能就是不宜展出的藏品,你如果想看可以打申请,但非公开展品理论上就是你看不到的”。


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为什么这两件展品“不宜展出”呢?是容易损坏(看起来不像,陶器没这么脆弱)?还是这两件展品背后的意义不适合公开?还是正在进行研究中?博物馆倒是给了我一个可以申请的电话,可惜在过长江的轮渡上,那张写着号码的纸条被风吹进长江里了。。。




按照历史资料记载,唐僖宗乾符年间,驻润州(现在的镇江)的节度使周宝是祆教徒,当时相当多的袄教信徒,并且还从润州传布到苏州。《宋史·礼志》载:“建隆元年,太祖平泽潞,仍祭祆庙、泰山、城隍。征扬州、河东并用此礼。”可见至宋代,祆教在内陆的兴旺。


《嘉定镇江志》卷二《坊巷》中记录了坊巷名称的由来:“以至城隍、火祆则因祠庙(而得名) ”可见在南宋嘉定年间,镇江有火祆庙以及因之而得名的火祆庙巷。 元人俞希鲁编纂的《至顺镇江志》卷八《神庙·庙祠》部分中有:“火祆庙,旧在朱方门里山冈之上”。 


《张舜民集》:“汴京城北有祆庙。祆神出西域,自秦入中国,俗以火神祠之,在唐已血食宣武矣”。端平二年(1235年),”镇江防江寨中军作变,有祷于神,其神许之。事定,知府吴渊毁其庙”。大概是说供奉祆神的军人叛乱,被平定后庙被拆毁。


学校建立时的赞助者金恒仁,他们家原本是中亚人,唐朝时候作为雇佣兵帮助镇压叛乱,从此定居在中国,一直为职业军人世家。明朝初年家族随军搬到镇江,被封为护国将军,赐姓为金(他们家原本姓亦不喇金)。清朝之后就不再是军户了,后代有做文官的,有行医的,也有做生意的。


在中国的祆教徒很多后来改信伊斯兰教,融于回民当中,这座火星庙距离回民聚居的山巷只有一条街的距离,两者间有什么关联吗?我询问了住在火星庙附近的老人家,可惜也没有得到更多的信息。可能因为这些老人也多出生于民国末共和国初,在那个时代火星庙本身早已荒废,也难怪这些老人们什么都不知道。


还有一点,一座建筑前后属于两种不同的宗教并不罕见。教堂或者寺庙改为清真寺就有不少例子,那么有没有可能,这座火星庙原本属于拜火教,后来改成了道教的场所,顺理成章祭祀道教的火德真君呢?


最关键的一点是,穆源民族学校原本并不在这里,2006年穆源民族学校和宝盖路中心小学合并后搬到这里,这里原本是镇江市旅游学校,再以前是镇江市第十六学校,文革期间叫遵义学校,再以前就不清楚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与此无关,我在火星庙正对面,也就是校门口街对面,发现了一座隐藏于民居中的基督教堂——真道堂,修建于1931年,是江苏省内唯一的一座中西结合教堂建筑。



在镇江的探访第一站就结束了,最终我并没有确定一个结论,关于拜火教也仅仅是一个可能性。


实际上火星庙巷和宝盖街附近正在拆迁,除了被政府作为历史遗产保护的一片建筑外,其他的部分都在拆除,包括山巷清真寺附近的一大片老街区。我喜欢探访这些荒废即将改造的老街区,那些著名的大景点我想再过几十年上百年也不会消失,也永远都会那个样子。镇江政府大概不会想把金山寺拆了,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但这些老民居,怕是过一年可能就没了。


历史是扑朔迷离的,在没有明确的依据之前,很难去证实或证伪。这座火星庙究竟是不是拜火教遗迹?这里的拜火教徒是融于穆斯林当中,还是消失在历史里,还是隐秘地保存到了今天?这所回民小学究竟和拜火教有没有关系?恐怕这些还是有待考证的问题。









再送给大家一个南京的彩蛋。南京小王府巷有一座已经变成民居的清真寺,同治十三年修建,内部结构已经完全没有清真寺的痕迹了,再加上很多自建建筑,仅存大殿屋檐翼角、横梁和门鼓尚在。注意上面礼拜寺三个字中的“拜”字,是个提手旁的异体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古建之旅(三十四)介休祆神楼
国内仅存的“拜火教”遗址 供奉波斯神兽 与鹳雀楼齐名却少有游客
亚兹德拜火庙、波斯武术-2023探秘伊朗(18)
祆祠风雨变神州——从冉闵杀胡到血社火,祆教在古代中国的千年传播
古天葬台寂没塔,拜火教灯明至今 --伊朗浅游小记之十三
花市十景之“灶君铁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