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议“刷字”


       米芾(1051—1107),襄阳人,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为“宋四家”之一。他擅长行书,风格沉着痛快,有天马行空之势。正如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所说:“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札,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气耳。”米芾善用“刷笔”,“刷”实质上是一种于逆势中放纵跌宕的用笔。从米芾的作品来看,“刷”这一个字正点到精要之处,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北宋就有蔡卞等人受他的影响,到南宋,米友仁克绍家学,高宗学黄山谷后,转学米芾,尤其在明末,学米芾的人非常多,像文徵明、祝允明、王铎、傅山等,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刷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米芾的《海岳名言》:“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既然“刷字”这一说法出自米芾本人,要理解其准确含义就有必要了解米芾的笔法。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对自己“刷字”的自负。徐利明在其《中国书法风格史》中是这样评价刷字的:“这一个‘刷’字,有如下特征:一、笔毫平铺,丰满空灵,转折处常翻毫折锋,运笔爽畅,顿挫分明,豪情激荡,如风驰电掣,见其疾势;二、点画劲挺,在节奏起伏中,以快速平铺摩擦,使线条具有‘涩’的力度和厚度。其‘刷’字的基本特点是爽快,用笔与结体的势态变化在他手中表现得既精熟又巧妙。”他说到米芾的线条既“疾”又“涩”。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以中锋为前提,以笔力为基础,以笔势为后盾。运笔时,笔势需迅疾,点画才有飞动之势,产生“疾”的效果,给人以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同时笔毫须挺立,锋抵住纸面而产生的对抗,再加上速度、副毫与纸张的摩擦,就可以产生一种“涩”的效果。这样写出来的线条富有生机,沉着痛快,如渴骥奔泉、怒猊抉石。因此,米芾的行书沉着痛快,有天马行空之势。从他的代表作《蜀素帖》可以看出米芾用笔灵活多变,同时运用了中锋、侧锋、藏峰、露锋等不同笔法;结体上更是俯仰斜正,飞动洒落,并以欹侧为主,更增加了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章法上,密集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那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正如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蜀素帖》跋中说:“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米芾《蜀素帖》局部之一

米芾《蜀素帖》局部之二

       米芾极力反对矫揉造作,寻求自然率意的表达方式。他曾经说:“学书贵在弄翰,把笔轻自然心手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因此,他的行书姿态跌宕,十分天真自然。他的“刷字”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刷字”的美主要体现在线条的气势上,偏于阳刚之美。沈尹默《书法论丛·书法论·余论》:“米元章说,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他自己刷字。这都是就各人的短处而言的。但是写字时,结体必须排匀整,但只顾匀整,就少变化,这是讲结体。用涩笔写便是勒,用快笔写便是刷,用笔重按着写便是画,用笔轻提着写便是描,这是讲用笔。涩、快、重、轻等笔的用法,写字的人一般都是要相适应地配合着运用的。若果偏重了一面,便成了毛病。米元章的话,是针对各人偏向讲的,不可理解为写字不应当端详排比,不应当有勒、有刷、有画、有描的笔致,这不可不知。”正由于他的行书笔势凌厉,所以有人批评他的字走向追求阳刚美的极端。而中国传统提倡的是中和美,强调阳刚美和阴柔都不能走极端,这种思想和古代提倡的“温柔敦厚”和“君子藏器”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时代的一种审美观念。事实上,米芾的书法以他特有的一种美,受到后人的赞赏,他的创作方法、美学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素帖》临习指导 - 崔靖(屈白斋主)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上)
输入标题米芾《蜀素帖》点画笔法详解
周慧珺--解析《蜀素帖》
当代女书法家 周慧珺对米芾书法及其代表作《蜀素帖》的解读!
中国书法之行草书风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