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中年最好的养生,是这三点

作者:紫翘·南星

编辑:慈怀读书会

// 兹心说 //

好生活在于养身养心。

《丹溪心法》有载: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

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家人无病无灾,自己也健康长寿。

而健康,总是需要它时,才发现它的宝贵。

如果要健康地安度晚年,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好养生的一切事。

世界上最好的养生,其实不过3件事:好好吃饭,勤于运动,多读好书。

关注上方视频号,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勤于运动

《吕氏春秋》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河水不会腐烂发臭,因为它经常流动;门轴不会被虫子蛀坏,因为它经常被转动。

所以,经常运动,我们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身体就要发烂、发臭。

剧作家周岭曾说:

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网上流传着不少钟南山院士的健身照,他身材挺拔而健硕,身体状态强过不少年轻人。

健硕的身材让人很难相信举着哑铃、展示肱二头肌的老人已经86岁了。

他曾说:“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

钟院士特别喜欢运动,尤其喜欢各种球类运动,比如足球、篮球,同时他还经常跑步。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每周都会抽出三四天进行运动,每次时间都保持在40到50分钟。

他说:“体育运动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必需的组成部分。”

经常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促进大脑神经元增生,让大脑的神经网络更丰富,帮助我们提升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作家村上春树特别喜欢跑步,在他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就开始练习长跑。

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

村上春树酷爱跑步,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他曾经在日本的一次10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世界各地的马拉松赛场也留下过他的跑步痕迹。

村上春树曾说,他跑步时脑子经常一片空白,不会想乱七八糟的事。

这样反而更容易激发灵感,有些想法会突然冒出来,然后他会运用再写作中。

跑步成了村上春树生活必不可少的习惯,也是最有益的习惯,每次跑步,他都会感觉很快乐。

除此之外,运动还能调节睡眠质量,抵抗抑郁症。

进行运动时,人的身体会分泌多种物质,例如多巴胺、血清素和肾上腺素等。

这些物质可以帮助人提升幸福感,使人精神振奋,还能抵抗抑郁症。

运动的功效几乎能替代很多药物,然而世界上的一切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人生后半程,健康最重要。

而身体健康的前提,便是勤于运动。

正如网友所说:“坚持运动和不运动的人,差的不仅是整个人生。”

十八岁之前,我们的人生是父母给的;而十八岁之后,人生质量将由自己决定。

勤于运动,是人生最划算的一笔投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好好吃饭

《嘉业堂丛书》有载: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好好吃饭是人生头等大事,它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指数。

美食杂志编辑原晓娟,曾被誉为美食界的才女,却因身患不治之症胃癌去世。

她曾经庆幸生活的安排,让自己有机会尝遍人间美食,味蕾包容天下。

患病后,她反思自己得病的原因:“我没有善待我的胃。”

身为中国时尚界美食与美酒的权威,她经常穿梭于各种宴会,参加活动,接受采访。

所以不吃早餐、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已经是常态。

如此反复折腾,导致她的胃成了身体上最薄弱的器官。

当真正经历过不好好吃饭带来的病痛,才知道吃好一日三餐,是最有效的良药。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要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

好好吃饭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升生活情趣。

作家蒋勋是个特别崇尚生活美学的人,他总能发现、享受生活中的美。

他曾在一本书中介绍过欧洲人慢节奏的的吃饭方式。

欧洲人习惯喝餐前酒,花费大量时间边喝酒边聊天。

前餐端上桌后,他们又会介绍不同的制作方法,然后讲解色拉怎样做,汤底怎样熬制出来。

慢节奏吃饭,用心品味美食,再辛苦平淡的日子,都能体味出精彩。

人生的诗和远方,就藏在一粥一饭的日常饮食中。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饮食的实验,研究人员花费十年时间,跟踪观察了4438名男女的饮食情况。

实验结果发现,那些好好吃饭、饮食规律的人,体重都能够长期保持平稳。

而那些体重增加的人,大多都是节食之后暴饮暴食。

古人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准时吃饭,按时睡觉,才是身体最好的“保健品”。

最好的养生,莫过于一日三餐,餐餐准时。

好好吃饭,是人生成本最低的保险。

多读好书

曾看过一则新闻,90岁老太坚持阅读25年。

王蟾闺老人是一名退休干部,她年轻时就爱读书看报,退休后依然没有放下读书的习惯,每天都有花一两个小时读书,做笔记。

她说,读书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有一段时间,王蟾闺患肝硬化住院,肝腹水严重不得不切除了脾脏。

卧床期间,王蟾闺不但没有停止阅读,反而读得多。她除了多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还扩展到养生书上。

在这期间,她读了一本养生书,叫《钱塘随笔》。

书中有个观点,经常读好书有益身心健康,是延年益寿的不二之选。

读书能使大脑产生一种叫神经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力,其效果就像做保健操。

从中医角度说,读好书也对人体有益,聚精会神时可以平衡气血,消除一些顽疾,同时还能保持大脑顺畅,起到延缓大脑老化的功效。

王蟾闺细细琢磨,深以为然。

她说:“读好书就是对精神能量和生命能量的补充,如果不阅读,就会感觉精神空虚,生活无意义,如果失去灵魂支柱。”

读书,不但能让人更透彻地看待这个世界,还能让人心平气和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清代养生家的李渔曾说,他的一生没有其他爱好,只是喜欢读好书,读书能让他去除牢骚、烦恼、忧愁。

多读好书,如同与名家大师对话,不但增长见闻,还调节心理。

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一生极其坎坷。

丧母、丧女、婚姻不幸福,叶嘉莹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经受了不同苦难。但她始终云淡风轻,丝毫看不到凄苦模样。

能有如此修养,得益于她自幼酷爱读书。

她爱读《论语》,爱读唐诗宋词,因为从这些经典中可以吸收古人智慧,然后修身养性,以优雅的姿态应对苦难。

如今,九十多岁的叶嘉莹,依然每天穿着整洁而素雅的裙子,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向学生们传递自己的精神。

朱光潜在他的著作《谈修养》中说:

读书不在多,而在于读好书,将好书读通、读透。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精心读书带来的好处,远胜于疯狂玩乐。

每本好书都是精神食粮,经过时间的酝酿,最终会化作养料滋润我们的身心。

读书能让人改变心境,减去烦忧,自然就会内心充实,健康长寿。

养生方式千千万,唯有读书最简单。

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说: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外无贪而内清静,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当我们把健康放在首位,用心做好运动、吃饭、读书这几件小事,才能体会到幸福。

勤于运动,可以让我们心境平定和顺,身体充满能量;

好好吃饭,可以让我们用美食滋养我们的身体,抚慰心灵;

多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内心安宁平静,戒掉贪嗔痴的欲望。

如此,方能寿命长久、身体健康。

一生很长,愿我们都能好好吃饭、勤于运动、多读好书。

兹心批注:

养生其实很简单,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可,好好运动,养筋骨,好好吃饭,养气血,多读点书,养心灵。

*作者:紫翘·南星,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人维持健康的四个要点
中医养生之道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养生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
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每天锻炼,病却没少?看完终于清楚了
保持健康的句子
每日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大全集10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