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鸟的天堂”做一次高空体检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里的描述,让人心情雀跃,无限向往。而在青海湖,也有一个“鸟的天堂”,它就是鸟岛。


鸟岛地处青海湖的西北部,由蛋岛和鸬鹚岛组成,因岛上栖息数以万计的候鸟而得名。每年在鸟岛上繁殖的鸬鹚有5000-6000只,斑头雁有 7000-8000只,堪称鸟的王国。每年四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班头雁、鸬鹚、棕头鸥等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


鸟岛卫星影像图


近年来,随着青海湖湖面面积不断增大,鸟类的栖息地不断缩小。今年四月,研究人员观测到棕头鸥往年的栖息地——沙岛大面积被湖水覆盖。那么,棕头鸥今年会在哪里集中繁殖呢?鸟岛有100余平方公里,要想在这么大面积内迅速找到鸟儿的栖息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有什么工具是机动灵活,而且能及时掌握信息的呢?工作人员想到了无人机。

今年八月,受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无人机遥感团队执行了遥感航拍综合调查任务,历时10天,完成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度野生动植物资源综合调查工作。这是自2007年以来青海湖开展的第九次“体检”工作。



该团队调查监测了青海湖周边普氏原羚活动区、天峻县普氏原羚活动区、环湖湿地鸟类栖息地,对植被类型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常规监测,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对海心山进行了三维重建,还利用长距离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监测了棕头鸥、普氏原羚栖息地。



无人机遥感团队用视频侦查无人机寻找棕头鸥栖息地,确定了棕头鸥的大致方位,然后通过实时视频信息了解鸟岛的整体环境。科研人员发现,湖面上涨造成沙地大面积水淹,绿洲面积大面积减少,刚毛藻滋生严重。


鸟岛正射影像鸟瞰图


刚毛藻滋生情况


棕头鸥栖息地影像图


鸬鹚栖息地


海心山鸬鹚栖息地航拍图


无人机捕捉到的普氏原羚影像


通过对无人机影像的判读,科研人员分析了鸟岛的整体环境,调查了沙岛的个数、面积。科研人员发现,与往年的卫星影像对比,鸟岛的沙丘数量、面积减少了10%-20%。


沙丘数量的减少使得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少,鸟类的数量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湖水通过沙岛蔓延到绿洲后,藻类植物开始滋生蔓延。科研人员通过无人机影像调查了刚毛藻的具体分布位置和面积,这样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捕捞或样本采集。


鸬鹚岛上的鸬鹚


三块石岛


三块石岛上鸟类数量种类繁多


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及实地定位测量,科研人员对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的岛屿、水域以及冬季草场、河流湿地、水鸟栖息地、生态补偿地、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分类和面积测算,为分析鸟岛整体环境,沙岛个数和面积,刚毛藻具体分布位置和面积,普氏原羚生境调查,以及棕头鸥数量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使用无人机进行青海湖综合调查,是青海湖保护区管理局采取的一种新的科技“体检”手段,对今后保护区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无人机可以轻易的采集距离起降场地30公里之外人类很难到达的区域,即节省了时间、费用成本,又可以留下珍贵的视频、图像资料。保护区管理局已经确定无人机为综合调查的常规手段,以期加强开发,为科学保护与利用青海湖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海湖“打”鸟
寻羚记(一)
背景资料:普氏原羚介绍_
青海之旅
青海之行,终于让我见到心中慕名已久的普氏原羚了
青海鸟岛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