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太极拳初学者的几点感受

本人已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半老头儿了,少年时期就是一个武术爱好者,那时候是70年代,习武还不大公开化,由于经济生活条件差,请不起师傅传教,只能一有机会就缠着会两下子的长辈传授几招,零零碎碎学了几个南枝拳基本套路。


1980年上大学后,社会掀起了武术热,我对《武林》杂志也是每期必买。


没有老师指导,就对着拳谱瞎练,所有课余时间都花费在武术、蓝球、跑步等大运动量项目上。


由于不懂得对运动量和时间的节制,导致临毕业时落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根,再也不敢做剧烈的运动了。


到了2004年,由于工作变动,有了打乒乓球的环境,竟又犯了无节制超运动量的大忌,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步加重,间隙性反复发作,持续时间有七、八年之久,期间吃药、理疗几乎无效,最后是靠压腿、拉筋治好的,已经有五、六年时间没有发作了。


2015年在老同学的引领下,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由于没有明师的指导,一直未找到太极拳的门径。


2018年1月4日,陈式太极拳张志俊拳法培训班在普宁开班,我才有幸得到接受系统、规范培训的机会。虽然至今只有二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懂得很多太极拳的道理,身体内部也感觉有明显的变化。


这些都得感谢普宁陈式太极拳协会的领导们和“黄班长”的辛勤劳动,引进“张志俊拳法”在普宁生根落户,更感谢陈东展老师和梁健助教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


从小有争强好胜之心,对各种运动项目都不服输,逞能,训练不得法,强度超负荷,不但不能健身,还落下一身病痛。几十年人生经历,在习拳健身方面,我有几点深刻的感受。


学太极,先明确你的目标


中老年人习拳,主要目的就是要强身健体。


太极拳是一门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高级武术,它承载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但健身功能好,而且包含了做人的道理,这是目前其它拳种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当今社会上太极拳的种类繁多,有注重健身的、有注重表演的、有注重技击的,作为一个武术爱好者,我更喜欢以技击见长、又能健身防身的陈式太极拳张志俊拳法。


张志俊拳法处处体现筋骨的对拉、拔长,其松肩、肘膝定位、顺逆缠、开胯等基本功法无不体现撑筋拔骨的作用。


筋骨能松开,气血流动通畅,身体自然没有病痛,我相信这个道理。





学太极,必须要有明师的指导


太极拳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的拳种,不知道这些道理,就不能正确练习太极拳。


这个理不是书上写了就能看清楚的,也不是师傅一说就能听明白的, 特别是中老年人练拳,如果没有明师的指导,问题的确比较多,像身法不正,动作做不到位等都是常见现象。


由于拳理不明,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所以经常被人忽悠,弄的很多人莫衷一是。


由于习练方法不对,刻苦下功夫的,反倒练伤了膝盖。


若是碰到那些只为了挣钱的教拳人,本身水平就很低,并不懂拳,自己都不知道对与错,白白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不说,还极有可能被带入了伤痛的境地!


张志俊拳法普宁培训班的陈东展老师就是我们的明师,他真正得到了张志俊老师的真传,不但拳理、拳法讲得明白,且善于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切入要领;陈老师人格上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胸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格局,授课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有这样的明师指导,我们不患学不到真正的太极拳。




学太极,没有恒心和毅力,你就不要学!


很多人在初学太极拳时,往往热情高涨,踊跃积极,全身投入。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碰到困难,思想就产生动摇,打退堂鼓。


想学习的念头可能就一个,不学的理由却万万千。


所以作为太极拳的初学者,一定要克服情绪上的躁动,沉下心来,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地把太极拳的功夫练上身,到那时,我们就能尽情享受她无穷的魅力。


希望拳友们与我共勉,保持恒心和毅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或许你还想看:

初学张志俊拳法

张志俊拳法初体验

印象张志俊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 - mimi48081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拳窦初开:太极周记201951-立身之本
学太极拳,最好先从“定式教学”开始
初学者练太极的正确打开方式!
秦拳与太极
两位古今文武哲人的心灵对话 ——记著名太极拳大师张志俊先生河南鹿邑“仙台论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