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所有的故乡都在沦陷:走绛州》之二:晋国古城

古绛州地图

在新绛生活的外地人评论,新绛百姓对于国家、军事和政治的兴趣、了解和敏感远高于周围各地。因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着历史文化氛围,这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新绛人对历史津津乐道,多是因为晋国的缘故。

晋国的种种传说,遍及城乡,妇孺皆知。骊姬谄媚弄权、介子推割股奉君、重耳外逃返国、“哺饥坂”灵辄报恩救赵盾、晋灵公不君的史实,有文物古迹、地名为证,更可与《左传》《史记》的文字记载互为印证。最为著名的“赵氏孤儿”故事从头至尾发生在绛州,有关“赵氏孤儿”的传说和文物古迹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处柳泉村的晋国王公墓地。黄土以独特的魅力保存和映衬着历史的沧桑。

如今,虽然晋国历史在表面上已经与现在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那段历史,个中原因从现存的有关记载、故事和古迹可见一斑。

人人乐道的晋国,是绛州以及附近各县最珍贵的共同的历史记忆,乃至数千年后,人们凑在一起,就拥有了超越身份、地位的共同语言。在新绛,随便与人攀谈,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官员村民,关于新绛的历史都能谈出点与别人不同的掌故和看法,仿佛每个人都是历史学家。即便是一个生活在姑射山中的山民,也能绘声绘色地给人讲出屠岸贾的行宫所在,泽掌关帝庙的龙柱就是屠岸贾谋反的证据等。外客笑言不敢在新绛谈历史。这段历史似乎与人们现在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却在深处丰富充实着他们的精神和思想——神话、传说和历史便是绛州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产。

姑射神山

“没有一个人文主义的思想家能够忽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新绛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历史意识莫不与晋国古都的历史有关系,他们对于政治、历史的热衷和关切高于别地,也证明了历史学的用处和价值在于:一方面开拓人的知识和视野、丰富人的心灵,另一方面又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改革之必需。

走绛州,晋国古都的所在乃是第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明万历年间的《绛州志》记载:“唐虞畿内陆,在《禹贡》冀州之域。周成王灭唐迁杜,封弟叔虞侯于唐,在河汾之东,地方百里,子夑父嗣封,因晋水改国曰晋”,这就是“桐叶封弟”典故晋国名称的由来。

绛州三楼——钟楼

晋国是西周初期由周王室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历史悠久,国脉绵长,曾活跃于历史舞台六百余年。前三百年国势平稳,后三百年为鼎盛期和衰落期。从晋献公九年(前668年)“士蔿城绛”,以绛为国都之后,晋国逐步成为中原盟主,成就霸业,遂后晋景公迁都新田。晋国国都变迁即如这首诗所概括:

封桐幼弟自周年,狎主盟侯奕叶贤,

城郭千秋留故绛,山河四塞在新田,

春郊草长岗难隐,夜月鸟啼堞尚连,

休及他时三晋事,龙兴丰镐早东迁。

绛州三楼——乐楼

晋国都城在新绛附近的几个县几经迁徙,兹录《绛州志》之说,说明沿革:

“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在河汾之东地,因晋水改国曰晋。成侯徙曲沃,穆候徙绛,昭侯徙翼,至曲沃。武公并晋,又都翼。献公时,士蒍城绛,深其宫,因都焉。至景公徙新田为绛,而以绛为故绛。迨三卿分晋,绛为魏地。”

按:春秋以前,晋都于翼至曲沃,武公灭晋,周釐王命为晋君,尽并晋地,亦都翼。献公八年,使士蒍城聚,命曰绛,九年始都绛。《水经注》应劭曰:绛水出绛西南,即其地也。今太平县南二十五里有古晋城遗址,亦称士蒍所筑,此说固非。据《通志》云,士蒍城聚,今绛县县治南车厢城也,献公都绛,今太平县南晋城也,此说亦非。考《左传》士蒍城绛以深其宫林,注以深公宫备豫也,是年晋始都绛,是献公所都即士蒍所城,非有两地明矣。再考晋封唐之后,成侯服人徙曲沃,穆候费生徙绛,至昭侯始徙翼,则太平县南之晋城当是穆候所徙之绛,故以古晋城别之不得,即指献公所都之绛也。后景公自绛迁新田,亦谓之绛,而以旧都为故绛,杜注绛与新田皆曰平阳绛邑,是汉晋时绛邑,地极广,今绛州、曲沃、闻喜、翼城、太平胥为绛地,难以割清。自后魏分绛县地置曲沃县,与闻喜同隶正平郡,又于今翼城置北绛郡,领小乡北绛二县,又于今绛县置南绛郡并县,至后周改绛州,隋唐宋以后置绛州绛郡,然后统南北绛而胥辖之。是隋唐后之绛州绛郡,地亦括衍,与今日所定疆界广狭不符,今将故绛、新绛、南北绛异同分合,列稽前说,参以臆见,庶免拘墟之誚云。

位于泉掌村北的灵公台,即是绛霄楼所在,晋灵公在此建行宫,辟桃园,起绛台,谓绛宵楼。

因迁都频繁、地名重合之复杂,为纷纷扰扰的晋国都城之争下定论很难。除去在翼建都,故绛和新田都与新绛关系密切。康熙版《绛州志·地理》记载:“晋城有二,一在州城东北二十五里,献公九年夏,士蔿城绛,即此。汉为临汾县,遗址微存。一在州城东南五十里,景公谋去绛,欲居郇瑕,魏献子曰:不如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遂居新田。《水经》云,在绛浍之间。”

《平阳府志》卷三太平县志记载:“晋穆侯徙都于绛,在今县与绛州之间,后晋献公复徙都于此。”

康熙版《绛州志》卷十“人物”记载:“晋都于绛,则皆绛人也。但故绛旧址在州北二十里外太平县界内;一在州东南五十里外曲沃县界内,所谓晋者,当与太平曲沃鼎分之矣,然皆无古迹可考——故绛旧址在今州北二十里外太平县境内,新绛在州南五十里外曲沃县界内。”

绛州三楼——鼓楼

另据《太平县志》记载,晋城为春秋晋国都城之一,城周计九里十八步。城墙及宫殿遗址尚存。原系晋献公始迁之地,晋文公霸业实基于此。现有城堡九关八门,北城城墙遗址,雄伟壮观,中有城阙,宽阔突高乃防卫京幾重要设施。西城底基犹存,城基底部宽约11米,大部平面呈臼窝形,城墙夯土层厚度约四五厘米。北、西城外均有水蚀壕沟遗迹。壕沟宽12—20米,深10—15米不等,系原护城河遗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献公曾引城北十里汾阳岭下焦泉水灌河护城,供应京都用水。

而新绛县城北二十里处有一个晋城,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先生亲自考查,证明晋城村乃是晋国国都故绛遗址。晋城园子至今还有残存的城墙遗址,周围村庄五六十岁的人还留存小时候在晋城园子玩耍的记忆。至明清时期,绛州和太平的商人被合称“绛太帮”,成为晋商的一支重要力量。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早已编制了一个地缘文化圈,时至今日,说不清是什么原因,这一代的人们还是习惯到新绛县城去逢集赶会——行政区划的变化阻不断历史和文化的血脉。

绛州大堂遗址,为元代重建遗构。

晋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年),晋在晋楚邲之战中惨败,国内又连续发生自然灾害,晋国国力一度下降,并与诸侯国也产生了一些矛盾,晋景公觉得需要另择新都。《左传·成公六年》记载:“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之地,沃饶而近盐。因利君乐,可失也。’”当时韩厥为新军中军之将,又兼任太仆之职。晋景公征求韩厥的意见,韩厥说:“不可。郇瑕氏土簿水浅,其污易觏……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污。”晋景公采纳了韩厥的建议。“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即在公元前585年4月13日,晋迁都新田。此后,晋国在新田历经景、厉、悼、平、昭、顷、定、出、哀、幽、烈、孝、静十三世,凡209年,一直到公元前376年赵国联合韩、魏三国分晋,遂亡。

荀城原貌示意图

一说公元前636年重耳返国,晋文公建都荀城成就霸业。《竹书纪年》载:“十七年,晋城荀。”荀城,原为荀国之都邑,在山西省新绛县城西北十五华里处,清康熙之前称荀氏邑,今名席村。晋城荀约在公元前635年至前621年,其间晋文公、晋襄公在位。此后三十余年,灵公、成公、景公均活动于新绛县城及城北一带。

据新绛的历史学者杨兆平先生研究,当年晋景公的新都“新田”就在现在的新绛县横桥乡。晋人“故绛”84年,“新绛”209年,晋国中后期以新绛为国都近300年之久。此论断存为一说。

炎天故绛路,千里麦花香。

白云汾水上,人北雁南飞。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是新绛县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据史籍记载,绛州鼓乐可追溯至初唐,新绛县至今还遗存着李世民屯兵柏壁时用的擂鼓台。

晋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室建筑有三处:一是铜鞮观,二是灵公台,三是虒祁宫。铜鞮观是晋国几代君侯的离宫,在今沁县之南,宽达数里,而灵公台和虒祁宫都在新绛。

虒祁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天下诸侯无不钦服。同期“好细腰“的楚王也有一座大型宫殿章华宫,但与虒祁宫相比,相形见绌。诸侯朝虒祁者络绎不绝,而朝章华者仅有一人。杜頠的《故绛行》如此描绘虒祁宫:

君不见铜鞮观,数里城池已芜漫。

君不见虒祁宫,几重台榭亦微濛。

介马兵车全盛时,歌童舞女妖艳姿。

一代繁华皆共绝,九原唯望冢累累。

虒祁宫究竟在何处,也让文人墨客魂萦梦绕。司马光曾在绛州寻访不得,写下一首《故绛城》:

文公恢霸略,征讨辅周衰。

奕世为盟主,诸侯听会期。

山河表里在,朝市古今移。

欲访虒祁宫,乡人亦不知。


唐代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载:虒祁宫,晋平公所构,正平县南六里,南有浍水,北有汾水,俱西流至宫西而合,隋末依宫余址筑堡名修义堡。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正平县晋虒祁宫在县南六里……宫南有浍水,北有汾水,俱西流至宫西南而合,隋末依宫余址筑堡,今名修义堡。”

春秋各国形势图

三家分晋示意图

晋国古都究竟在何处,“绛”附近各县的百姓心知肚明,丰富生动的传说、遗址等是他们无需考证的证据,真实的历史在他们的心中和嘴中流传。但是,他们不掌握历史的话语权,面对久远深沉的历史,他们是沉默的,即便早年间有学者错误地认定晋都“新田”在别处,他们也依然泰然自若。

司马迁写《史记》,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大历史征信不疑,又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四处游历、探访民间的“小历史”,不是关在书房,只征求文献。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多在象牙塔中徒做文字的搬运和旅行。在传统的意义上,固守正统的“大历史”概念,而忽视了地方志,造成不少高高在上的常识性错误,也屡屡成为移植附会历史的“帮凶”。方志固有穿凿附会,但实地探访、田野考察、民间传说也可补“宏大”的疏漏,“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方志和民间传说往往携带着朴素真实的历史信息,也是不可忽视的历史资料。

绛州的韵和魂在古老建筑的遗址上,也在街头巷尾的传说中,更在人间烟火明灭之间。


作者:萧淑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国国都新田在新绛(转)
兴于春秋亡于战国的晋国,它的古都城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晋国国都新田在山西新绛
山西南部的三县一市,虽然分属两个地级市,但是却有着共同的起源
中国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晋国都城之旅
讲座报道|晋都新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