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分析的迷人之处在于“不确定”

郭德纲说世上“看吧”最让人难受。你管人家借钱,他说:“看吧,到老也没说是借还是不借。”因为不确定,如果能够定下来也就有了结果,自然就不会焦虑了。

1.

我想换工作,我老婆怎么想?

W是我高中同学,在通信公司上班,前不久帮我开一张手机卡。中午我想请他吃饭,可他百般推辞。

他太忙了全是琐碎的事情,一脸无奈说:“我一个月就开两千多,你信不?”

“我信啊,那这个单位没有休息,待遇不好,你怎么不换一家?”我说。

他叹口气:“我也想,我不确定我妻子知道后会怎么样……”

W此刻担忧的不是自己的前程,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来自他妻子的感受。妻子就仿佛成了可以决定他命运的女神。或许这就是爱,但我想除了爱,还有一把限定他的枷锁。

W的不确定因为他分不清哪个是自己哪个是别人,在幻想里他所有决定都关乎别人的生死,这是一种高度融合、未分化的状态。

你看,“不确定”高频次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可我们拿它也没有办法。“不确定”可以理解为是多变、运动、不稳定的状态。这种感受的产生与早年母婴互动脱不了干系。

2.

“不确定”感的由来

有一次孩子做作业,一道数学题,两位数乘法。27×24=?

孩子算了一遍等于638,孩子妈一撇嘴:“你确定吗?”孩子慌张的检查说:“等于648。”

孩子妈又问:“你这次确定吗?”孩子彻底慌了:“不确定,638,不不,648。”

“准了么?”妈妈有些恼火。孩子低头:“确定!确定!648!”

此刻,确定答案也许不难,但也可能很不容易。因为在孩子的旁边有一双眼睛,一副表情。

温尼科特说:“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儿。”当我们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母亲是婴儿的环境客体,同时又是婴儿欲望的客体。母亲的稳定与抱持,给了婴儿一个安全的空间。在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所提供的稳定连续的环境里,婴儿才能逐渐发展出:我与非我,这也是确定感的基础。

“不确定”正是因为我们早年的环境中的不连续,也许妈妈也很焦虑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母亲。法国有一部电影《孤儿》,讲述了一个婴儿出生后被遗弃,社会福利机构到处奔波,为了找一位合适的母亲的故事。影片真实生动地表达了环境母亲的重要性,母亲的涵容对婴儿的影响,同时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复原力,只要一切刚刚好。

3.

被要求“确定”也可能是控制

一位咨询师,他的来访者一直在利用“不确定”折磨着他。每周五咨询,可Ta不能守约,也谈不上守时,很不稳定。咨询师会和Ta讨论设置。咨询的设置就是一个稳定、安全、抱持的环境。

督导师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间屋子如果门窗都打开(不确定),你很难去清理屋子里的灰尘,它们到处都是。只有当你关闭门窗(确定),这些漂浮的灰尘才会慢慢沉淀下来,你就可以清楚看见并清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某一次的深入讨论,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确定了今后咨询的时间。咨询师松了口气。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来访者因为工作变动,临时将一次地面咨询改为视频咨询。明明确定的事情又不能确定了,咨询师愤怒、挫败、又焦虑,确定又被改变了。

有趣的是督导中小组成员们发现,咨询师认定的“确定”似乎就是事实,不能被动摇。咨询师眼里的确定,代表了他人格结构中自恋的部分,是咨询师“无所不能”的操控感在咨询中被激活了。

咨询师越是坚定不移,越坚定就越是带着强迫。在咨询室内咨询师和来访者在玩一个“谁说了算”的游戏。咨询师卷入来访者内在剧本里的人物,严苛又不讲理,定规矩又不认真的那个人。

4.

确定感从何来?

我们的一切关系模型都来源于母婴关系,母亲作为客体被婴儿感知;

客体既存在于外部世界——外在客体,又是孩子想象中——内在客体。客体对于主体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婴幼儿不能完整的认识到一个客体,因为在婴幼儿的感知中,妈妈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是体验到一个乳房,一个部分客体。这个乳房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在婴幼儿的世界,如果乳房及时给予乳汁,那母亲的乳房就是好客体。饥饿时母亲不在,那她就不再是好母亲,而是缺失的母亲,一个坏妈妈。

如果发展顺利逐渐成长,小婴儿认识到母亲的乳房不仅仅是好与坏,而是一系列从好到坏的品性,通过这样的办法部分客体可以整合成具有一系列品性的完整客体。

能够将他人真切的体验为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是整合的标准,用整体来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问题就是确定之时。

好与坏,对与错,在整合的视角下看就不那么重要了。

很多问题的根源是在早年母婴关系中形成,看似不可改变。好像因果循环一样。而咨询师的工作就是在这个ta以为“确定”的关系模型中,让ta发现“不确定”的因素,来扩大自我意识的范围,晃动僵化老旧的关系体验,重新寻找到确定感。当找到“确定”来访者终将离开咨询室。

而在咨询室的光阴,是咨询师陪伴来访者和“不确定”相处。但我之所以选择精神分析,正是因为它的迷人的“不确定”。

作者:林晓曦  第一季传播师计划学员,国家二级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好奇背后的真相,做一个会玩儿的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婴幼儿0
【文字稿】客体关系公开课
被忽视的人,如何爱自己?
三分钟精神分析:嫉羡和感恩,一个人最早关系的原型
文字稿 录音:对联结的攻击
嫉羡,与治疗中的负反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