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货币制度演变史 通俗易懂告诉你

在人类发展史上,金银与货币休戚相关,货币制度的演变也主要是围绕金、银本位制的更替而进行。

货币制度演变史简图

货币制度发展是由金属货币制度向信用货币制度演变的,金属货币制度先后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以及“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即当代盛行的“纸币本位制”。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盛行于16世纪,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中国从宋代开始,铜银并行,直到1933年国民党时期才施行银本位制,但不久就废止了。

图片来源:古籍网

银本位制规定一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规定白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

银本位制是最早的现代货币制度之一,由于银价波动和白银价值低等原因,使用了金银双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17世纪中期始于英国,随后流行于欧洲,是一种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入输出。

根据金币和银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可分为平行本位制、复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

金银两种金属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其价值比例由市场决定,国家不予规定。

缺点: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由市场上生金生银的比价自由确定,经常造成流通的混乱。

(2)双本位制

由国家规定两种金属货币的比率,按法定比率流通。两种货币都是无限法偿货币,可以自由铸造。

缺点:如果市场金银比价大幅度波动,国家又不及时调整兑换比率,就会出现金、银市场比价与金、银铸币法定兑换比率的背离,并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实际案例:

法国实行复本位制时,国内黄金和白银的铸造比例是15.5:1,人们可以用15.5个单位的白银换取1个单位的黄金。但国外用1个单位黄金却可以换取16个单位的白银,于是套利者纷纷进口15.5个单位的白银,然后在法国境内换成1个单位的黄金,再将其出口换成16个单位的白银。不考虑交易成本,通过套利他不仅收回了投资,还额外获得了半个单位的白银。套利者输入白银,输出黄金,直到这个国家的金币全部输出到国外为止。

(3)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是指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则不能自由铸造的货币制度。

由于银币限制铸造,银币的币值实际上不再取决于其本身的金属价值,而取决于银币与金币的法定兑换比率。因此,跛行本位制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演化成为金币的符号,起着辅币的作用。从科学的划分标准来看,跛行本位制实质上已经不是金银复本位制而是由复本位制向金币本位制过渡的一种货币制度。

三、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关于黄金投资相关知识可点阅本号另一文章《来自黄金的诱惑,掰开揉碎与你细说》)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盛行于19世纪中叶到一战前,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国家规定黄金为货币金属,金属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主要特点:

·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 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个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也称为金平价。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

主要特点:

· 纸币和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

· 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

· 纸币和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允许居民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

· 规定政府集中黄金储备。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一国货币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金本位制,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

主要特点:

· 国内流通银行券,不铸造金币;

· 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

· 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

· 货币价值受到汇率的影响,受制于他国。案例可参考“布雷顿森林体系”。

无论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都是不完善的金本位制。没有金币流通,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货币发行受联系汇率影响和牵制,种种这些都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很不稳定。这种脆弱的制度经过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全部瓦解。

四、纸币本位制

纸币本位又称作信用本位制。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量受制于贵金属的拥有量。随着商品交易范围和交易量的扩大,金属本位货币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纸币本位应运而生。纸币无须以金属货币作为发行准备,纯粹以国家强制力及其信用为后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信用货币制度。

主要特点:

(1)纸币本位制下的货币实为一种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本位货币,货币材料为纸;

(2)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 由国家法律赋予它无限法偿能力;

(3)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向社会投放,发行数量根据本国商品和劳务流通的需要而定;

(4)纸币制度下,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实际上包括纸币和银行存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读书笔记:货币制度的类型及演变
货币制度
金融专硕考研必须必看干货:黄达金融学学习方法之框架学习方法
第二章货币制度学习题
硬核经济学:从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